看看:
http://www.hz4z.com/school2008/bz/bz/02/02-03-03.htm 一、问题的提出:
“麦当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有多大?它是如何为人们所接纳的?带着这些疑问我们开始了调查。
二、调查过程:
调查小组分发出了120份调查问卷,并对各年龄层的人士进行了问卷调查,收回了82份有效答卷。
在被调查的82个人中有20.7%的人处于10~20岁,有11.0%的人处于20~30岁,有13.4%的人处于30岁以上,而后两部分的人则是麦当劳中最大的一类消费群,对麦当劳日后的销量起着重大影响。而这82个人中对中餐或是麦当劳的喜好程度正好各占一半,可见麦当劳在中国的影响虽还不是非常的巨大,而对人们的饮食已经有所影响,并可能以更为猛烈的速度加剧。
同时我们还探访了杭城的几家人流量较大的麦当劳,通过对其内部环境设施,广告标牌,装潢与布置,食物的口味、包装、价格,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人们就餐的满意程度进行考察及研究,发现麦当劳在日益发展的同时,对中国文化有了一定程度上的影响,并总结出其影响范围、程度及其原因等等。
三、对调查结果的分析
据了解,美国麦当劳具备三个特点:快捷、价廉、被大众广泛接受。而”快捷”这个特点,它实际已经发生变化了。便捷的快餐店变化为休闲消遣的场所,因此在功能上也发生了变化,它化为庆典仪式的场所、读书写作的场所、生日聚会的场所、聊天休闲的场所。从价廉这个特点上说,大多数人只能偶尔光顾,说明在中国人眼中并不价廉;更深一层来说,麦当劳作为美国文化的符号意义比他作为快餐的符号意义更为明显。虽然快捷、价廉不复存在,但是依然受中国人欢迎,麦当劳似乎成了文化使者,起了沟通中美文化的作用。
将麦当劳与中国餐厅相比较,突出了麦当劳的民主、平等氛围。麦当劳用餐品种之间价格差别不大,消费水平差别不大,服务员提供的服务差别也不大,而中国餐馆用餐的情况则相反,品种价格差别大,用餐环境差别大,服务员提供的服务差别也大。比较的结果是就餐者的消费反差暴露无遗。品种、价格、服务、消费水平是外在的、可感的,民主平等的氛围是人们心理感知出来的,是理性分析的结果。
而从麦当劳吸引人们的原因入手,温馨的就餐环境、优良的服务吸引了各类社会人群,麦当劳在各类人的心目之中,呈现出不同的形象。各类人带着不同的需求、生活经验来看待同一事物,他们的感受也就各自不同。这也是一种比较,他们都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把握住麦当劳文化的某一点。
麦当劳使中国人接受了一种新的行为举止。在麦当劳餐厅里,顾客的行为举止更加自律。他们在接受麦当劳快餐的同时,也在逐步接受伴随而来的外国餐桌行为文化。
麦当劳正在努力适应中国的文化环境,把自己塑造成中国地方企业的形象。
麦当劳所蕴含的美国文化成分并没有改变,但其形象发生了变化,它从员工来源、食品原材料以及自我形象塑造方式等方面打扮自己。为体现其地方公司的特点,它会积极主动参与社区活动,与地方学校以及街道组织建立特殊关系等。
麦当劳在中国的经营策略,即麦当劳为了适应中国社会各个阶层、各个年龄层次的人,在经营策略上所采取的措施,如方便年轻恋人的“情人角”,吸引儿童的“儿童乐园”,并让员工打扮成“麦当劳叔叔、阿姨”等与小朋友们玩耍。再如店员的选用、广告词的制作等,无不是为了扩大营销的商业目的。总之,中国各地的麦当劳成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美国文化”。“中国特色”是其变化的部分,可以迎合中国顾客适应他们需要的部分,“美国文化”是其不变的部分,即经营理念和方式。
当然,麦当劳从地方化到本土化也是必然的。
“全球化”是社会文化的过程,其活动形式是世界上各种文化在更大程度上的相互接触和碰撞,其结果是多种文化的互动和吸纳。文化接触和互动与人类的社会的发展是联系在一起的,两者有着同样长的历史,
通过麦当劳传入中国后发生的变化以及麦当劳快餐店为了适应中国文化环境采取的一系列营销策略说明,不管是咄咄逼人的强势文化也好,还是处于被动地位的弱势文化也罢,它们在冲撞过程中都不可能完全不变,文化的改变不可能是单向,它们是彼此改变、双向交流的过程。
参考资料:http://www.hz4z.com/school2008/bz/bz/02/02-03-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