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张骞实业救国思想的背景和内容

如题所述

  起源
  实业救国论在19世纪末已开始出现,到了辛亥革命(1911)前后成了一种颇为流行的论调。甲午战争 (1894~1895) 后,陈炽宣称:今后中国的存亡兴废,“皆以劝工一言为旋转乾坤之枢纽”(《续富国策·劝工强国说》),这可说是中国近代实业救国论的滥觞。20世纪初,张謇极力宣扬实业救国论,认为:“救国为目前之急,……譬之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其根本则在实业”(《张季子九录·政闻录·对于储金救国之感言》)。张謇是中国近代实业救国论的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实业救国论经他提倡而在资产阶级上层人物中风行一时。

  发展
  实业救国论风行于20世纪初,当时中国的资本主义生产获得了初步发展,同时帝国主义国家在清朝廷卖国政策帮助下,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和主权,民族灾难空前严重,这时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运动也日趋高涨。中国资本主义生产的初步发展,提高了资产阶级人物投资办新式工商业的兴趣。帝国主义的猖狂的殖民掠夺,激起广大人民爱国救亡的义愤,资产阶级也感到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受到更加致命的威胁。在这种情况下,以发展本国资本主义工商业,以抵制帝国主义侵略、掠夺相号召的实业救国论,成了一个反映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愿望,又具有广泛影响的议论。
  实业救国兴起的原因:
  ①甲午战争后,一部分开明官僚,地主和商人积极主张发展民族工业,挽救民族危机.
  ②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③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民族资产阶级大受鼓舞,把发展实业作为救国的重要方针.
  分析评论: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一战期间迅速发展的民族资本主义重新受到压制,张謇等创办的民族工业不断衰退."实业救国"的命运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不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民族工商业就不可能得到独立发展,"实业救国"不可能实现.
  20世纪初,宣扬实业救国论的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的代表人物。在国内以张謇、汤震等为代表,在国外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代表。他们宣扬实业救国论,都具有对抗资产阶级革命的目的。康有为在1905年就把振兴实业、讲求物质说成是“救国至急之方”,攻击革命派的“自由、革命、民主、自立之说”,是所谓“毒溺中国之药”(《物质救国论》)。随着资产阶级革命的更加高涨,实业救国论的这种敌视资产阶级革命的动机,也表现得更加露骨。1910年,清政府已处于崩溃的前夕,梁启超竭力宣扬只有振兴实业才能救亡的论调说:“苟实业更不振兴,则不出三年,全国破产,四万万人必饿死过半”(《饮冰室合集·文集·敬告国中之谈实业者》)。辛亥革命后,一些敌视资产阶级革命的人甚至提出“舍政治而谋生计”的口号,鼓吹“绝从事政治之心,而专心致志以营生业”(《论国人宜舍政治而谋生计》),这是一种否定资产阶级革命,为帝国主义卵翼下的北洋军阀势力篡夺政权张目的论调。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简述张骞实业救国思想的背景和内容
③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民族资产阶级大受鼓舞,把发展实业作为救国的重要方针.分析评论: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一战期间迅速发展的民族资本主义重新受到压制,张謇等创办的民族工业不断衰退."实业救国"的命运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不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民族工商业就不可能得...

十九世纪末张骞提出实业救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首先要了解这个事情的背景。 张骞中了头名状元,并被任命为翰林院修撰。然而这年6月,中日甲午战争就爆发了。张謇满腔义愤,和翁同(龠禾)等人一起,积极主张坚决抵抗帝国主义的侵略。他 一再写奏章给皇帝,抨击李鸿章的卖国投降主义。在斗争正激烈的时候,张謇的父 亲因病去世了,按照当时礼教,他必...

张謇创办实业的主要原因 急
(2)清政府允许民间办厂;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3)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企业没有广阔前途,实业救国道路行不通。在一战结束后 欧美列强又再次对中国进行的经济侵略,一个民族资本主义的春天结束。列强势力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遭到严重打击而衰落。张骞自然也。。。

近代上海 实业救国例子
实业救国之父张骞。1894年,南通人张謇考中状元,当上翰林院修撰,鉴于甲午战败,国事日非,为了实现“救贫”“ 塞漏”的抱负,他在两江总督张之洞的支持下,在南通开始了“实业救国”的实践,1895年,张謇集资50万两银子,在通州的唐闸镇创办了南通的第一个近代工厂──大生纱厂(后改名大生一厂),...

什么叫做实业救国
实业救国 中国近代史上主张以兴办实业拯救中国的社会政治思想。产生于洋务运动时期,盛行于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前后,代表人物有张謇、张东荪等。在洋务运动时期,郑观应兴办实业,提倡“商战”,他认为发展商业能够富国,富国就能御侮,从而达到救国的目的。张之洞虽然主张“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但认为发展...

张謇产生“实业救国”思想的原因
1.清政府统治黑暗腐朽,自救行为屡屡失败,国人对清廷失望。实业救国思潮盛行,国欲强必先富足,发展事业有利于国富民强。民族资本主义出现。2.自然经济根深蒂固,列强进行商品和资本输出,常年社会动荡,阻碍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实业家张謇简介:张謇的故事简述的生活
他在日记中逐条记下了和约的主要内容,并指出他对中国给予了足够的重视涂油抹血,不计国家制度的得失,来表达自己的愤慨。然而,出于对政治斗争的厌倦和失望,张謇没有立即返回北京,也没有直接参加反对卖国和约和割让台湾省的群众运动。相反,受改革派的启发观念,他走上了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道路。先后前往上海、南京...

题目:张謇实业救国理想最终破灭说明知识分子不能领导经济活动.
中国的近代民族工业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中夹缝生存的,张謇虽然是状元,但却很会利用自己的身份来发展自己的企业,说明知识分子是可以领导经济活动,但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当代的时代背景,不是因为知识分子。

张骞器官从商的背景和目的是什么
张骞在汉武帝时期做官,当时汉朝和匈奴的关系紧张,张骞奉命出使西域,联络西域37国共同夹击匈奴,张骞立下汗马功劳。这是汉朝的张骞。清末,帝国主义入侵欲以瓜分中国,张骞当时虽是状元,但洋务运动知识分子主张商战,张骞受当时大环境的影响,弃官从商,实业救国。

试述清末状元,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骞的贡献
张謇(1853年5月25日—1926年7月17日),字季直,号啬庵,江苏通州人,清末状元,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主张“实业救国”。1853年出生于江苏海门常乐镇,1894年考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1909年被推为江苏咨议局议长,1910年发起国会请愿活动,1912年起草退位诏书,并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实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