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魂断白泉(二)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3
《赵正书》接下来说:“王死而胡亥立,即杀其兄扶苏、中尉恬,大赦罪人,而免隶臣高以为郎中令。”这说明,秦始皇的巡游车队在“白泉之置”安顿下来之后,这个名不见经传的“白泉之置”里,发生了几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当天,秦始皇死在白泉;秦二世胡亥在白泉继位;胡亥解除了赵高的“隶臣”身份,由秦始皇办公室符玺令而登上秦二世政治的前台,为赵高很快登上丞相之位铺平了道路;同时,为排除异己,赵高最终说服了胡亥与李斯,胡亥在白泉发出了对公子扶苏以及中尉蒙恬的自裁令。

只是司马迁笔下的困龙之地,并未发生所谓的“沙丘政变”。至于白泉有没有阴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直被秦始皇关在“潘多拉盒子”里的隶臣赵高,被他的学生胡亥解放了出来,同时,“大赦罪人”,也应该包括赵高母亲吧?如果她还活着的话。

赵高后来的行径,把秦国送上了绝路,而明眼人一看便知。这明眼人,子婴也算一个。胡亥回到咸阳后,《赵正书》说:“因夷其宗族,坏其社稷,燔其律令及故世之藏。”子婴于是向胡亥举谏,劝他莫要杀戮先皇子女及自己的兄弟姐妹,莫要杀戮忠臣,莫要倚重“无节行之人”。“秦王胡亥不听,遂行其意,杀其兄扶苏、中尉恬,立高为郎中令,出游天下。”

由子婴的劝谏和二世胡亥的所作所为,就更进一步证实了在白泉之置所发生的几件大事中,除秦始皇确实死了,胡亥确实登基了,赵高确实掌握实权了,而其余几件事情都还悬而未决,尚在执行之中。只是秦始皇尸骨未寒,始皇驾崩的消息尚未昭告天下,胡亥还没有返回咸阳坐在大宝之位,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时间。

从柏人到白泉,300里路程,其中100里井陉之道最为艰难,但是,日夜兼程,不停奔跑,一天一夜应该没问题。只是像白皮关东天门上辟出的秦始皇辒凉车停放处,就没有了真实可信的基础。过东天门的时候,秦始皇还活着。当然,过旧关也就是当年的井陉关的时候,秦始皇也还活着。从平定张家岭一带向北走盘石都,过盘石关,沿桃河一路向西,在移穰都向北出连庄,上西岭,就到白泉都的地界了,经火石岩,继续向北一路下坡,杏树坡,桐花树,向西一转,就是“白泉之置”。时至今日,在下白泉村东口,还有一株巨大的国家一级古树,一千三百余年的国槐,向人们昭示着这条古道的古老。村中心阁楼附近的老槐树要更加古老一些,两千多年了,垂垂老矣,周围用钢管铁架维护者,看上面的树冠,依然生机勃发,郁郁葱葱。这棵古槐是最有可能见证当年“白泉之置”所发生的一切。沿着古村的古道向西走,在村口牌楼“白泉古镇”与“白泉有德”的阁洞附近,还有一株古老的槐树,是相对年轻的一棵。村中耆老告诉我,这三棵老槐树附近,古代都有巍峨的三座阁楼,那是官道上的东阁、中阁、西阁,你看那些纯石头垒成的院落与房屋,都是古驿道上的兵站,邮亭,马车圈,中间一条古道将这里的一切都串了起来,人们围绕古道、古阁与古树居住生活,人口越聚越多,铺店林立,商贾熙攘,白泉村祈报祠中的碑上,单单是罗列出名牌的商铺老字号就有四、五十家,这里是东出山西的冲繁要路与晋东名镇。

光绪版《平定州志·都村》载:“白泉都九村。白泉村,州北三十里。”道光十九年《寨沟凿井碑记》载文:“白泉,为州北巨镇,路通秦晋燕赵,商贾所云集也。”而据国保单位林里关王庙北宋熙宁五年与宣和四年碑记,均载有“白泉”。 光绪版《平定州志·与地山川》与民国版《平定县志·与地图序》均载:“白泉河,自四角山经荫营,凡十八里,至白泉。三泉河自西南来会,稍东北合落姑堰河东流,凡十里至水峪,西注文谷水。”究竟是河因村名,还是村随河名,今天的我们已无从知晓了。只是那四角山还在,已更名为刘备山;发源于古仇犹国的文谷水还流,也易名为温河;而这条短短的白泉河,也早已干涸,可以肯定的是,至少秦始皇的巡游车队来到白泉驿站的时候,这里肯定还是众河汇入,流水潺潺。秦始皇最后的记忆,大概也只能是这白泉河的流水声,白泉庙里的钟鼓声和白泉驿道夹岸的花香鸟语声吧?

为什么要绕道白泉,而不走固关,柏井,平定城呢?这条路应该还走不通。直到韩信驻兵榆关城、柏井、井陉关,这条向东的通道才全部打通,而榆关城变成平定军,那已经是千年之后的宋朝了,自金代把这里设为平定州治所,才将平定州经黑砂岭的十里长坂坡山路开通。所以,在汉唐之前,从太原下井陉,尤其是车队,则必须经平潭城、在五渡向北经桃坡、三泉、林里、白泉、连庄、移穰,然后,走沿桃河东行的盘石古道,向南到张家岭一带,踏上东出井陉关之路下井陉,才可到达正定。这条路是最古老的周道,自周武王灭商在今山西阳泉郊区千亩坪封“帝籍千亩”之后,整个西周时期二百多年的时间,每年春天周天子都要在这里举行“籍田”仪式,后来周宣王“不籍千亩”,晋国和周宣王还在这里打了两次“千亩之战”,前文已有详述,在此不展开,但就在“千亩”地望千亩坪东南不到五公里的地方,就是周、秦、汉、唐时期的大驿站——“白泉之置”。可以说,白泉的辉煌时期是西周,鼎盛时期在秦汉,宋金以来,随着驿道重心的南移,白泉才逐渐退出驿站行列,但仍然是官道上的大枢纽,在明、清、民国时期,白泉都是下辖九村的白泉都,如今白泉村已分为上白泉和下白泉两个村,共有四、五千人。

即使是现在的白泉村,也是重要的交通要道枢纽,307复线和林白路在这里汇合,沿着白泉村的北边将西去太原与东出娘子关的线路连接起来。沟通南北的207国道与义白路,从白泉村的西边擦肩而过,是阳泉、平定通往盂县、五台的必经之地。更有甚者,纵贯南北的太行山天黎高速公路,竟然就从白泉村的头顶穿过,一桥飞架南北,为古老的村庄平添一抹亮色。

北京大学于2009年获得捐赠,入藏一批海外回归的珍贵竹简,共3346枚,包含17种抄写于西汉中期的古书。这些古书或亡佚已久,或独具特色,是继20世纪马王堆汉墓帛书、银雀山汉简出土后发现的又一重大文化宝藏。它们保存了汉代贵族阅读典籍的原始面貌,对认识和研究中国历史与传统文化有重要价值。十年多来,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的整理和出版备受学界关注和期待,到目前为止,面世出版的西汉竹书已有第八辑,而《赵正书》在其中的第三辑。

据《赵正书·说明》讲,“《赵正书》是一篇早已亡佚的汉代文献。”“《赵正书》的‘赵正’即秦始皇。”“《赵正书》的字体、书风与北大汉简其他文献接近,其抄写年代亦应在西汉中期武帝前后。从用字、语词和语法等方面来看,《赵正书》的成书年代可能在西汉早期。”而西汉早期的白泉,正是韩信大军驻扎在阳泉平定榆关城长达半年多时间,荫营、白泉,都是韩信大军驻扎练兵、把守警戒的战略要地。韩信下井陉,背水一战,以少胜多,名扬天下。其实,这与秦始皇天不假岁、英年早逝白泉有极大的关系。公元前210年,这个出生在赵国邯郸的赵正去世,年仅50岁。而短短五年之后,韩信大军进驻阳泉,风云变幻,历史在阳泉古老的大地上演变的惊心动魄。

“《赵正书》的释文、注释由赵化成负责完成。”赵化成,是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赵化成先生是这样注释第5号竹简上“白泉之置”的,“《广雅•释诂四》:‘置,驿也。’从简文来看,秦王赵正当死于‘白泉之置’,与《史记》记载不同。《秦始皇本纪》:‘七月丙寅,始皇崩于沙丘平台。’徐广曰:‘沙丘去长安二千余里,赵有沙丘宫,在巨鹿,赵武灵王之死处。’《正义》引《括地志》:‘沙丘台在邢州平乡县东北二十里。又云平乡县东北四十里。’今案:‘沙丘平台’在今河北省邢台市平乡东北。‘白泉之置’不见于文献记载,但简文说‘至柏人而病’,于‘白泉之置’病死,故其地当距柏人不远。”

赵化成先生认为秦始皇病死于“白泉之置”的结论是合情合理的,由于“白泉之置”不见于文献记载,推断其地当距柏人不远,也是实事求是的。而在这条必经之秦汉古道上,一直到咸阳城,名之为“白泉”的古驿站,山西省阳泉市郊区的白泉村,是最符合“白泉之置”的唯一地望,而白泉距离柏人也只有150公里。此白泉,完全符合赵化成先生的判断,当是“白泉之置”无疑。

秦始皇魂断白泉(二)
这说明,秦始皇的巡游车队在“白泉之置”安顿下来之后,这个名不见经传的“白泉之置”里,发生了几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当天,秦始皇死在白泉;秦二世胡亥在白泉继位;胡亥解除了赵高的“隶臣”身份,由秦始皇办公室符玺令而登上秦二世政治的前台,为赵高很快登上丞相之位铺平了道路;同时,为排除异己,赵高最终说服了胡亥与...

秦始皇魂断白泉
“病笃”已在柏人,秦始皇尚在感叹命运,还在安排封锁消息,注意保密,要日夜兼程赶往“白泉之置”再议。说明秦始皇在河北柏人经正定入井陉之道到山西阳泉白泉驿站这150余公里的路途中,也不可能安排后事。虽已病重,可还不到山穷水尽之时。 而当来到“白泉之置”时,秦始皇“病即大甚,而不能前”。直到这时,我们才...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