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史上的唯一一次:一个“失败”的实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11
现在的我们都知道,光具有“波粒二象性”,也就是说光同时具备“波”和“粒子”的双重性质,然而光的“波粒二象性”是在20世纪初才被发现的,而在此之前,人们一直在为光到底是“波”还是“粒子”争论不休。

进入19世纪之后,“波动说”逐渐在这场争论中占据上风,越来越多的人相信,光其实就是一种“波”,根据当时的认知,“波”的传播是必须需要介质的,比如说声波需要在空气中传播,水波需要在水中传播,所以光作为一种“波”,也必然会通过一种介质来传播。

于是人们就将这种介质称为“以太”,根据设想,“以太”在宇宙中无处不在,所有的物质都在“以太”中运动,而光也是通过“以太”来传播。

到了19世纪后半叶,“以太”这种概念早已深入人心,几乎所有的人都相信“以太”必定存在,然而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只是“相信”是没有什么说服力的,于是在1881年的时候,物理学家迈克尔逊设计了一个巧妙的实验,并试图以此来证明“以太”的存在。

迈克尔逊认为,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其实就是在“以太”中穿行,在这种情况下,地球就会遇到与地球公转速度相等的“以太风”迎面吹来,而由于“以太”是光传播的介质,因此在“以太风”的影响下,在地球上向不同方向发射的光的速度就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根据这一思路,迈克尔逊设计了一台干涉仪,如上图所示,该干涉仪由一个光源(S)、一个分光镜(A)、两个反射镜(B和C)以及一个观测屏(T)组成,当它运行起来,就是以下这种效果。

可以看到,光从光源出发后,在经过分光镜时,会分成两束相互垂直的光,接下来,这两束光在走过完全相同的距离之后,会分别由反射镜B和C反射回来,然后经过分光镜投射到观测屏,这样就可以观测到这两束光的干涉条纹了。

迈克尔逊认为,由于这两束光相互垂直,它们相对于“以太”的速度肯定是不一样的,因此如果将干涉仪整体旋转90度,就可以让这两束光的速度“互换”,从而使原来的干涉条纹发生位移,只要在实验中发现了这种现象,就可以证明“以太”的存在。

(图为迈克尔逊干涉仪复原模型)

然而迈克尔逊的实验却失败了,无论他怎么捣鼓这台干涉仪,都没有发现期待中的现象。

实验的失败,是不是因为干涉仪的精度不够呢?于是在接下来的大约6年的时间里,迈克尔逊和另一位物理学家爱德华·莫雷一起设计了一个精度更高的干涉仪(相比最初的那一台,其精度整整提高了10倍),并于1887年进行了著名的“迈克尔逊-莫雷实验”。

“遗憾”的是,此次经过长时间精心准备的实验依然以失败告终,这就意味着,光速在不同惯性系以及不同方向上都是相同的,而人们之前所坚信的“以太”,很可能并不存在。

“迈克尔逊-莫雷实验”的实验结果令当时的科学界大为震动,人们在不同的地点和时间进行了大量的重复实验,精度也在不断提升,然而都得到了相同的实验结果。在此之后,虽然人们在“以太”的基础上对此提出了多种解释,但是都不足以令人信服。

爱因斯坦在1905年指出,既然光速在不同惯性系以及不同方向上都是相同的,那么“以太”就没理由存在,于是他就在以“光速不变原理”为基本假设的基础上,建立了著名的狭义相对论,从此开启了物理学的新篇章。

1907年,迈克尔逊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他获奖的主要原因就是“迈克尔逊-莫雷实验”,而这个实验也成为了科学史上的唯一一个,因为“失败”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实验。

科学史上的唯一一次:一个“失败”的实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1907年,迈克尔逊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他获奖的主要原因就是“迈克尔逊-莫雷实验”,而这个实验也成为了科学史上的唯一一个,因为“失败”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实验。

迈克尔逊的莫雷实验失败了,为什么最终还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因为迈克尔逊实验的失败,让很多人们都认为以太这种介质应该是不存在的。即便在这之后,迈克尔逊又利用了更高的科技进行了迈克尔逊莫雷实验,也没有得到想要的实验,结果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这个实验虽然已经宣告失败,但让众人没想到的是,这个实验会出现“转机”。在19世纪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光速不变的...

科学史上著名的公案,密立根实验是怎么回事?
科学史上著名的公案,密立根实验是一项有名的物理学实验,因为第一次测量了电子的电荷量,而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个实验设计比较巧妙,主要证明了电荷的不连续性,还能测算基本电荷的精确数值。密立根实验的大致原理是这样:用喷雾器把水喷入两块电极板,不时给点电压,来观察水滴的运动情况。让...

爱因斯坦的科学的最大贡献是什么?
“由于他的光电效应定 律的发现”,爱因斯坦获得了192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分子运动论 1905年4月、5月和12月他写了 3篇关 于液体中悬浮粒子运动的理论。这种运动系英国植物学 家R.布朗于1827年首先发现,称为布朗运动。爱因斯坦 当时的目的是要通过观测由分子运动的涨落现象所产生 的悬浮粒子的无规运动,来测定...

唯一一次两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科学家是谁
美国物理学家巴丁因发明世界上第一支晶体管和提出超导微观理论分获1956和197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居里夫人一次物理一次化学。比埃尔·居里(居里夫人):原子能时代的开创者之一,是世界上第一个两次诺贝尔奖获得者。作为一位伟大的女性,她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同情、支持和敬仰。居里夫人出生于一个被沙俄占领的...

查德威克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这一发现不仅解决了理论物理学家在原子研究中遇到的难题,而且引领了人类利用原子能的新时代。查德威克因此荣获193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一荣誉不仅是对他个人科学成就的肯定,更是对中子这一粒子在科学界地位的认可。中子的发现,不仅推动了原子物理研究的进展,也对人类社会的未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唯一的一位在同一领域中两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科学家?
巴丁是在同一学术领域(物理学)中获得两次诺贝尔奖金的第一位科学家。就这一事实本身,人们不难看出巴丁在科学的道路上是何等的勇于进取,和善于发挥集体的力量。在1972年他接受诺贝尔奖金时,基金会成员赞扬他们说:“……珠穆朗玛峰只有一小部分热心攀登者才能到达。巴丁、库珀、斯里弗三位在前人的基础...

爱因斯坦的故事
他的思想也对中国日益产生深刻而久远的影响,“九一八”事变后不久,还在读初二的少年许良英就是他的热情崇拜者,希望长大了做一个像他那样的科学家。1934年,爱因斯坦的文集《我的世界观》在欧洲出版,几年后(1937年抗战前夕)就有了中译本,是留学法国的物理学教授叶蕴理根据法文译本转译的,由于国难...

史上唯一一位既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又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人是谁?
史上唯一一位既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又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人是居里夫人。玛丽·居里,出生于华沙,世称“居里夫人”,法国著名波兰裔科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1903年,居里夫妇和贝克勒尔由于对放射性的研究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11年,因发现元素钋和镭再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因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

关于失败是成功之母故事6个
自己用铁棍搅拌锅里沸腾的沥青铀矿渣,眼睛和喉咙忍受着锅里冒出的烟气的刺激,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提炼,才从几吨沥青铀矿渣中得到十分之一克的镭。由于发现放射性,居里夫妇和贝可勒耳共同获得了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906年,比埃尔·居里因车祸不幸逝世,年仅47岁。比埃尔·居里去世后,居里夫人忍受着巨大的悲痛,接任...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