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生事

如题所述

曹植简介

曹植(192—232),字子建,曹丕之弟。他是建安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诗品》称为“建安之杰”。现在流传下来的作品也最多,诗有八十多首,辞赋、散文完整的与残缺不全的共四十余篇。从这些作品来看,其成就的确在建安时期一般作家之上。
曹植的一生以曹丕称帝为界,明显地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他以才华深得曹操的赏识与宠爱,几乎被立为太子,志满意得;后期曹丕父子做了皇帝,由于前期有争为太子一段经历,对他深怀猜忌,横加压抑与迫害,他虽然仍不失王侯的地位,却“抑郁不得志”,终于在愤懑与苦闷中死去。这种生活遭遇,对他的创作有着深刻的影响。
曹植前期也是在相对安定的环境中过着贵公子生活,但颇有功名事业心。他一生所热烈追求的是“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与杨德祖书》)。当曹操奠定了天下三分的局面时,他的政治雄心便是西灭“违命之蜀”,东灭“不臣之吴”,“混同宇内,以致太和”(《求自试表》)。他的诗歌的主要内容之一,便是表现这种雄心壮志。《薤露篇》说:“愿得展功勤,输力于明君。怀此王佐才,慷慨独不群”。在《假但篇》里,诗人自比为鸿鹄,把“势利惟是谋”的小人比为“不知江海流”的假但和“安识鸿鹄游”的燕雀。这些都表现了他追求理想和颖脱不群的性格。但由于诗人前后期生活境遇的不同,表现这方面内容的作品,其情调、风貌也有显著的差异。前期以《白马篇》为代表,它塑造了一个武艺高强、渴望卫国立功甚至不惜壮烈牺牲的爱国壮士的形象,充满豪壮的乐观的精神:“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后期以《杂诗》为代表,更多地表现了壮志不得施展的愤激不平之情。如《杂诗》其五:
仆夫早严驾,吾行将远游。远游欲何之?吴国为我仇。将骋万里途,东路安足由?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愿欲一轻济,惜哉无方舟!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
曹植后期备受迫害和压抑。《世说新语》载一个故事说,曹丕曾命他七步中为诗,不成则将行大法。他作诗道:“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个传说很能表现他当时的处境。他的后期诗歌也主要是表现这种处境和心情。
作于黄初四年的《赠白马王彪》是诗人后期的一篇重要作品。当时诗人和白马王曹彪、任城王曹彰都去京师朝会,任城王到京后不明不白地死去,诗人与白马王回返封地时,又为有司所阻,不能同行,于是诗人“愤而成篇”,写下了这首赠诗。全诗共分七章,表现了丰富的复杂的感情。诗中如“鸱号鸣衡轭,豺狼当路衢,苍蝇间白黑,谗巧令亲疏”,痛斥了迫使他们分行的有司;“奈何念同生,一往形不归。孤魂翔故域,灵柩寄京师”,表现了对任城王暴亡的深沉悼念;“变故在斯须,百年谁能持”,也吐露了诗人在岌岌可危的处境中惴惴不安的心境。这首诗虽然只是抒发诗人的主观感情,客观上却深刻地暴露了统治阶级内部萁豆相煎的残酷,是有深刻的思想意义的。这首诗的抒情艺术水平也很高。诗人把复杂的感情,通过章章蝉联的轳辘体的形式,一步步抒发出来,极有层次。另外,诗人的感情虽然十分悲愤激切,却不是一味的直接倾诉,往往通过叙事、写景,或通过哀悼、劝勉等方式宕开去写,这就把感情表现得沈著从容,丰富深厚。
此外,他的《吁嗟篇》以转蓬为喻形象地描写了他“十一年中而三徒都”的生活处境和痛苦心情。《野田黄雀行》则表现了他对迫害的愤怒和反抗: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利剑不在掌,结交何须多。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飞;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
诗人以罗家喻迫害者,以雀喻受害者,塑造了一个解救受难者的侠义少年的形象,寄寓了作者的理想和反抗情绪。曹丕即位就积极翦除曹植的羽翼,杀死了他的好友丁仪、丁异等,可见这样的诗是有现实背景的。
曹植前期的诗歌主要是表现他的壮志,很少反映社会现实,只有《送应氏》第一首因送友人而连带写到友人所居的洛阳的残破。后期由于自己生活的不幸,逐渐能体会到一些下层人民的痛苦,才写出了个别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如《泰山梁甫行》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当时边海人民贫困生活的画面: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杂诗》第二首则表现了对从戎的“客子”的同情。
曹植还写了不少情诗,如《七哀》、《美女篇》等。这些诗与表现壮志的诗风格明显不同 ,感情哀婉缠绵,与汉末古诗中的抒情诗极相近。《七哀》一首情调尤肖《古诗十九首》。这些诗中有一些可能寄托了诗人君臣不偶和怀才不遇的感情。
《诗品》说曹植的诗“骨气奇高,词采华茂”,很能概括曹植诗歌的艺术风格。曹植一生热中功名,追求理想,遭遇挫折后,壮志不衰,转多愤激之情,所以诗歌内容充满追求与反抗,富有气势和力量,这就形成了“骨气奇高”的一面。
在建安诗人中,曹植要算是最讲究艺术表现的。他的诗歌虽然也脱胎于汉乐府,但同时吸收了汉末文人古诗的成就,并努力在艺术上加以创造和发展。建安诗歌从乐府出来逐渐文人化,到了曹植手里就具有明显的文人诗的面目了。如《美女篇》模仿汉乐府《陌上桑》,但描写的细致和词藻的华丽,与《陌上桑》迥异其趣,正表现了这种倾向。曹植的这种努力造成了他的“词采华茂”的一面。他的诗善用比喻,不只多而贴切,并且常常以全篇为比,如以少年救雀喻解救受难者,以转蓬飘荡喻流徒生活,以女无所归喻怀才不遇等。他的诗又注意对偶、炼字和声色。如:“明月澄清景,列宿正参差。秋兰波长坂,朱华冒绿池。潜鱼跃清波,好鸟鸣高枝”,一连三联对偶,后两联尤为工整。“被”字,“冒”字见出作者选词用字的匠心。他有些诗句已暗合律诗的平仄,富于音乐性。此外曹植的诗还工于起调,善为警句,如“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惊风飘白日,光景驰西流”,它们或在篇首,或在篇中,都使全诗增色。曹植这方面的成就提高了诗歌的艺术性,但也开了雕琢词藻的风气。
曹植的辞赋也都是抒情小赋。《洛神赋》是他赋中的名作。这篇赋接受了《神女赋》的影响。它熔铸神话题材,通过梦幻境界,描写一个人神恋爱的悲剧。赋中先用大量篇幅描写洛神宓妃的容貌、姿态和装束,然后写到诗人的爱慕之情和洛神的感动:“于是洛灵感焉,徒倚旁徨,神光离合,乍阴乍阳。竦轻躯以鹤立,若将飞而未翔。践椒涂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超长吟以永慕兮,声哀厉而弥长。”通过这些动作的描绘把洛神多情的性格也刻划得十分突出。最后写到由于“人神之道殊”,洛神含恨赠当而去,和诗人失意追恋的心情,有浓厚的悲剧气氛。这篇赋想象丰富,描写细腻,词采流丽,抒情意味和神话色采很浓,艺术的魅力很大。
在曹植的文章中,《与吴季重书》和《与杨德祖书》是两篇有名的散文书札。后一篇直抒怀抱,讥弹时人,文笔锋利简洁,也很能表现他自视甚高的性格。另外,他的《求自试表》、《求通亲亲表》是两篇骈俪成分极重的文章。但它们都有一定的内容,而在形式上,对偶排比句也往往是三、四、五、六言相间,并且不排斥散句,所以错落有致,工整而不萎弱,与后来许多形式主义的骈文有很大不同。特别是前一篇,诗人的急切用世之心,洋溢在字里行间。
建安文学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一个时期的文学能形成一种传统而被接受下来是不多的。锺嵘在反对晋以后的形式主义诗风时,曾慨叹“建安风力尽矣”!初唐诗人陈子昂在进行诗歌革新时,也高举“汉魏风骨”的旗帜,这说明“建安风骨”的传统对后世文学的影响是相当深远的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05-17
应该是“曹植生世”吧!

曹植(192-232)三国魏诗人,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毫州)人,曹操第三子。少聪慧,深得曹操宠爱,几立为太子,最后为曹丕所击败。建安二十五年(220)曹丕代汉称帝后,曹植名为王侯,实为囚徒,两度被贬爵移封。曹初七年(226)曹睿继位后,继续遭受猜忌和打击。最后移封陈王,卒谥思,故世称“陈思王”。曹植的思想和创作,以曹丕即位为界,明显地分为前后两期。他的前期作品主要表现了“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的政治抱负。如《白马篇》通过赞美“游侠儿”武艺高超、勇敢机智和赴边卫国的献身精神,抒发了自己为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和自我牺牲的忠勇之情。另如《薤露篇》,也同样表达了他要在有限的人生里追求建功立业的积极进取精神。他的后期作品则主要反映了曹魏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控诉了曹丕父子对他的迫害,抒发了自己备受压抑,有志不得伸的满腔悲愤情绪,表现了自己不甘阶下囚的生活,希冀用世的强烈愿望。如《赠白马王彪》就是诗人“愤而成篇”之作。此诗作于曹初四年,抒发了诗人对曹丕残害手足的满腔悲愤、对任城王曹彰含冤而死的沉痛哀悼,吐露了朝不保夕的不安心情。反映了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另如《野田黄雀行》、《七哀诗》、《怨歌行》、《鰕蟮篇》、《杂诗》等,也都是诗人后期的“忧生之磋”。除此之外,曹植也有一些直接反映当时社会现实的诗篇,如《泰山梁甫行》、《送应氏》等,反映了军阀混战、社会乱离给人民带来的苦难,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曹植是建安时期成就最高的一位诗人。他的诗现存约80首。大部分是乐府诗。曹植一生重视向民歌学习。他的《美女篇》就直接脱胎于汉乐府民歌《陌上桑》。所不同的是,他在学习民歌的基础上又按照封建文人的面貌进行了加工、改造和提高,使之呈现出文人所特有的风格与情调。此外,曹植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五言诗,把五言诗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并使之达于成熟。他的五言诗,叙事、抒情相结合,格调雄浑而不卑弱,文辞华美而不雕琢。尤其是注重语言的提炼和修辞,特别留意于文句的整饬和韵律的和谐。除诗歌之外,曹植的章表、辞赋也十分出色。他的赋今存40余篇。代表作《洛神赋》以传说中关于宓妃的故事为题材,刻画了洛神的美丽形象,表现了人神恋爱而终因人神殊隔不能结合的惆怅之情。以此寄寓了自己有志难遂的苦闷。他的散文今存近百篇,以前期《与杨德祖书》和后期《求自试表》、《求通亲亲表》为代表。前者在内容上主要阐述了自己的理想抱负和对文学的见解;后者在内容上抒发了自己受限制受打击的无限悲痛,渴望明帝消除疑忌,给自己以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机会。感情真挚强烈,催人泪下。曹植在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今存南宋嘉定年间刻本《曹子建集》10卷,明代郭云鹏、汪士贤、张溥各自刻本《陈思王集》,清代丁晏《曹集铨评》、朱绪曾《曹集考异》等。
第2个回答  2006-05-18
曹植(192-232)三国魏诗人,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毫州)人,曹操第三子。少聪慧,深得曹操宠爱,几立为太子,最后为曹丕所击败。建安二十五年(220)曹丕代汉称帝后,曹植名为王侯,实为囚徒,两度被贬爵移封。曹初七年(226)曹睿继位后,继续遭受猜忌和打击。最后移封陈王,卒谥思,故世称“陈思王”。曹植的思想和创作,以曹丕即位为界,明显地分为前后两期。他的前期作品主要表现了“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的政治抱负。如《白马篇》通过赞美“游侠儿”武艺高超、勇敢机智和赴边卫国的献身精神,抒发了自己为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和自我牺牲的忠勇之情。另如《薤露篇》,也同样表达了他要在有限的人生里追求建功立业的积极进取精神。他的后期作品则主要反映了曹魏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控诉了曹丕父子对他的迫害,抒发了自己备受压抑,有志不得伸的满腔悲愤情绪,表现了自己不甘阶下囚的生活,希冀用世的强烈愿望。如《赠白马王彪》就是诗人“愤而成篇”之作。此诗作于曹初四年,抒发了诗人对曹丕残害手足的满腔悲愤、对任城王曹彰含冤而死的沉痛哀悼,吐露了朝不保夕的不安心情。反映了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另如《野田黄雀行》、《七哀诗》、《怨歌行》、《鰕蟮篇》、《杂诗》等,也都是诗人后期的“忧生之磋”。除此之外,曹植也有一些直接反映当时社会现实的诗篇,如《泰山梁甫行》、《送应氏》等,反映了军阀混战、社会乱离给人民带来的苦难,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曹植是建安时期成就最高的一位诗人。他的诗现存约80首。大部分是乐府诗。曹植一生重视向民歌学习。他的《美女篇》就直接脱胎于汉乐府民歌《陌上桑》。所不同的是,他在学习民歌的基础上又按照封建文人的面貌进行了加工、改造和提高,使之呈现出文人所特有的风格与情调。此外,曹植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五言诗,把五言诗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并使之达于成熟。他的五言诗,叙事、抒情相结合,格调雄浑而不卑弱,文辞华美而不雕琢。尤其是注重语言的提炼和修辞,特别留意于文句的整饬和韵律的和谐。除诗歌之外,曹植的章表、辞赋也十分出色。他的赋今存40余篇。代表作《洛神赋》以传说中关于宓妃的故事为题材,刻画了洛神的美丽形象,表现了人神恋爱而终因人神殊隔不能结合的惆怅之情。以此寄寓了自己有志难遂的苦闷。他的散文今存近百篇,以前期《与杨德祖书》和后期《求自试表》、《求通亲亲表》为代表。前者在内容上主要阐述了自己的理想抱负和对文学的见解;后者在内容上抒发了自己受限制受打击的无限悲痛,渴望明帝消除疑忌,给自己以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机会。感情真挚强烈,催人泪下。曹植在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今存南宋嘉定年间刻本《曹子建集》10卷,明代郭云鹏、汪士贤、张溥各自刻本《陈思王集》,清代丁晏《曹集铨评》、朱绪曾《曹集考异》等。
第3个回答  2006-05-17
三国人物·曹植
曹植(192-233)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少有文才,善为诗文。三国魏杰出诗人。曹操第三子,封陈思王。因富才学,早年曾被曹操宠爱,一度欲立为太子,终因任性而行失宠。遭忌于兄丕。曹丕称帝后,他受曹丕的猜忌和迫害,屡遭贬爵和改换封地。建安十六年( 211年)封平原侯,建安十九年(214年)改为临淄侯。二十五年,操死,丕废汉称帝,使就国。黄初二年(22),贬爵安乡侯;改封耶城侯;三年,徙封东阿;四年,徙封雍丘王。太和元年(227),丕死,曹睿即位,徙封浚仪;六年,封为陈王,郁郁而死。溢曰思,世称“陈思王”。曹植曾几次上书,希望能够得到任用,但都未能如愿,最后忧郁而死,年四十一岁。
文学史上的建安时期,是指建安至魏初的一段时间。这时期的文学,以诗歌的成就最为显著。有不少作品能从汉乐府民歌中吸取养料,反映出社会的动乱和人民流离失所的痛苦,体现了要求国家统一的愿望,辞情慷慨,语言刚健。后人以“建安风骨”称誉这些作品俊逸刚健的风格。但有些篇章表现了消极出世的思想。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家有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等。曹植的生活和创作,以曹丕即帝位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颇多抒发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之作,如《白马篇》、《吸鲤篇》等,亦有少数关涉社会、反映动乱残破现实的作品,如《送应氏》等,另有不少美邀游、叙酣宴之什。后期作品,诗如《赠白马王彪》、《野田黄雀行》、《七步诗》、《泰山梁甫行》,文如《求自试表》、《求通亲亲表》,赋如《洛神赋》等,或诉说骨肉相残、屡遭疑忌之苦痛,或发抒有志不能施逞之悲愤,或申述己志,或悯惜世乱,多忧患之辞和慷慨之音;表现上亦趋向沉郁内敛,多用比兴寄托,愈见婉曲深入。其传、文、赋兼工面俱美。文以表尤善,刘辎《文心雕龙·章表》有“独冠群才”之称。赋以《洛神赋》最著,代表建安辞赋创作最高成就。诗之成就更在文、赋之上。钟峰《诗品》谓其“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集溢今古,卓尔不群”,推为“建安之杰”。为诗工于起调,讲求辞藻华赡,造语精工,音韵自然和美,堪称独步;形式则以五言为主,对中国五言诗发展卓有贡献,《诗品》誉其为“五言之冠冕”。原有集,已佚,宋人辑有《曹子建集》。生平事迹见《三国志》卷一九。中华书局1980年出版《三曹资料汇编》,选录历代关于曹植及其诗文创作的资料。
第4个回答  2006-05-17
曹植(192-233)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三国魏杰出诗人。曹操第三子,

封陈思王。因富才学,早年曾被曹操宠爱,一度欲立为太子,后失宠。建安十六年(

211)年封平原侯,建安十九年(214年)改为临淄侯。魏文帝黄初二年(221年)改封

鄄城王。曹丕称帝后,他受曹丕的猜忌和迫害,屡遭贬爵和改换封地。曹丕死后,曹

丕的儿子曹睿即位,曹植曾几次上书,希望能够得到任用,但都未能如愿,最后忧郁

而死,年四十一岁。

文学史上的建安时期,是指建安至魏初的一段时间。这时期的文学,以诗歌的成就最

为显著。有不少作品能从汉乐府民歌中吸取养料,反映出社会的动乱和人民流离失所

的痛苦,体现了要求国家统一的愿望,辞情慷慨,语言刚健。后人以“建安风骨”称

誉这些作品俊逸刚健的风格。但有些篇章表现了消极出世的思想。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家有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等。曹植的生活和创作,以曹丕即帝位为界,分为

前后两期。前期有少数作品出社会动乱和自己的抱负,诗的基调开朗、豪迈。如《白

马篇》、《送应氏》等。后期作品则反映其所受压迫的苦闷的心情,部分诗篇参杂较

浓厚的消极思想。其诗善用比兴手法,语言精炼而词采华茂,比较全面地代表了建安

诗歌的成就,对五言诗的发展颇有影响。也善辞赋、散文。他的《洛神赋》抒情优美

,富于神话色彩,影响甚大,是建安时期抒情小赋的代表作品。散文也有名篇,如《

求自试表》等。

参考资料:http://campus.nwpu.edu.cn/youth/wenhua/lishi/zhuanji/cz.html

曹植的生平事迹具体是什么呢?
曹植(192年-232年)是三国时期蜀汉的著名文学家和政治家,字子建,是曹操的儿子,也是曹操的接班人之一。他的生平事迹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早期生活:曹植出生于东汉末年,从小就表现出了出色的才智和文学才华。他曾经跟随曹操四处出征,目睹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苦难,对于社会现实有了深刻的认识。

曹植生平简介 曹植生平介绍
曹植生于初平三年(192年),是曹操与卞夫人的第三个儿子(卞夫人为曹操生了四个儿子:丕、彰、植、熊)。曹植十多岁的时候,就能诵读《诗经》、《论语》及先秦两汉辞赋,诸子百家也曾广泛涉猎。他思路快捷,谈锋健锐,进见曹操时每被提问常常应声而对,脱口成章。曹操曾经看了曹植写的文章,惊喜的...

曹植简介及生平事迹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生于东武阳(今山东莘县,一说鄄城),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曹植在世子之争中不敌曹丕,遂不得曹操重用,但其在诗与散文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著有《洛神...

曹植生事
应该是“曹植生世”吧!曹植(192-232)三国魏诗人,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毫州)人,曹操第三子。少聪慧,深得曹操宠爱,几立为太子,最后为曹丕所击败。建安二十五年(220)曹丕代汉称帝后,曹植名为王侯,实为囚徒,两度被贬爵移封。曹初七年(226)曹睿继位后,继续遭受猜忌和打击。最后移封陈王,卒谥思,故世称“陈思...

曹植是怎么逝世的??
曹植是病逝的。黄初四年(223年),32岁的曹植徙封雍丘王。黄初六年(公元225年),曹丕南征归来,路过雍丘,与曹植见面,增其户五百。黄初七年(226年),曹丕病逝,曹叡继位,即魏明帝。壮心不已的曹植急切地渴望自己的才能得以施展,他曾多次慷慨激昂地上书曹叡,要求给予政治上的任用,拳拳之心可以...

曹植简介 曹植生平介绍
曹植,字子建,沛国谯县人,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个儿子。曹植自小非常聪慧,十岁时就能诵读《诗经》、《论语》及先秦两汉辞赋,诸子百家也曾广泛涉猎,他思路快捷,谈锋健锐,进见曹操时每被提问常常应声而对,脱口成章。建安十六年,刚行冠礼的曹植暂时告别了宴饮游乐、吟诗作赋的生活,...

曹植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之一,他在少年时有怎样的经历?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曹植生于初平三年(192年),是曹操与卞夫人的第三个儿子(卞夫人为曹操生了四个儿子:丕、彰、植、熊)。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

曹植的人生历程介绍
曹植 (192~232),三国时魏国诗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字子建。他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曹植自幼颖慧,年10岁余,便诵读诗、文、辞赋数十万言,出言为论,下笔成章,深得曹操的宠信。曹操曾经认为曹植在诸子中“最可定大事”,几次想要立他为太子。然而曹植行为放任,屡犯法禁,...

曹植的生平事例
曹植(192~232),三国时魏国诗人。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字子建。他是曹操之妻卞氏所生第三子。 曹植自幼颖慧,年10岁余,便诵读诗、文、辞赋数十万言,出言为论,下笔成章,深得曹操的宠信。曹操曾经认为曹植在诸子中“最可定大事”,几次想要立他为太子。然而曹植行为放任,屡犯法禁,引起曹操的震怒,而...

才华出众的少年曹植的一生是怎么样的?
曹植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个大力写五言诗的作家,他发展了《古诗十九首》以来诗歌中的抒情因素,把抒情和叙事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五言诗既能描写复杂的事态变化,又能表达曲折的心理感受,大大丰富了五言诗的艺术功能,因而成为建安文学的集大成者。在两晋南北朝时期,他更是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他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