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物候学的古诗词有哪些?

如题所述

1、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咏柳,贺知章。
2、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春日,朱熹。
3、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4、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戏答元珍 欧阳修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10-25
一、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注释]

① 离离:繁盛的样子。

② 原:原野。

③ 荣:繁盛。

④ 远芳侵古道:伸向远方的一片野草,侵占了古老的道路。远芳:牵连一片的草。

⑤ 晴翠接荒城:在晴天,一片绿色连接着荒城。

⑥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这两句借用《楚辞》“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的典故。王孙:贵族。这里指的是自己的朋友。萋萋:草盛的样子。

泊 船 瓜 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解说]

诗人乘船路过瓜洲,怀念金陵(南京)故居,而作此诗。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我所居住的钟山隐没在几座山峦的后面。暖和的春风啊,吹绿了江南的田野;明月啊,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钟山下的家里?

探究:

1.诗的前4句指出了物候学上的两个重要规律:第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安石在诗中用“______”字象征春天的到来,到如今,在物候学上,_____________还是春天到来的重要标志之一。

二、

简单些说,物候就是植物的萌发、开花、结果、凋谢和某些动物的迁徙、冬眠等活动,反映了气候和节令的变化。从这个角度讲,我国古诗歌中包容着极其丰富的物候知识。

比如“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早春天气,鸭子最先感知春江水暖,嬉戏水中。

“天寒水鸟自相依,十百为群戏落晖。过尽行人都不起,忽闻冰响一齐飞。”(秦观《还自广陵》)晚冬时节,水鸟相依,一声冰响,群鸟惊飞。鸭子与小鸟同是春天的使者。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水槛遣心》)诗中出现的三种物象,表明了春末夏初梅子黄熟时的节令特点。

黄巢《题菊花》说:“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菊花凋零,蝴蝶敛迹,虽不着一“秋”字,秋令的阵阵凉意却扑面而来。

至于李白的《塞下曲》,则把读者引向另一个世界:“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五月正值仲夏,在内地早已是百花凋谢之日,而地处西北边塞的天山(祁连山)仍旧积雪覆盖,无杨柳与花草,表明在黄河流域海拔超过四千多米的地方,既无夏季又无春秋的特点。由此不难看出内地跟塞外气候的差异之大。

涉笔物候的古诗中往往会看到前人的农事和军事活动。如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蝴蝶双双入菜花,日长无客到田家。”这两句写江南晚春乡村的诗,藉蝴蝶入菜花的描述衬托农夫农妇农事忙碌。再看文同的《早晴至报恩山寺》:“烟开远水双鸥落,日照高林一雉飞。大麦未收治圃晚,小蚕独卧斫桑稀。”上联描绘了一幅远山高林、野鸟飞翔的生动画图;下联写了春夏之交农夫农妇收麦、整菜、采桑、喂蚕,忙碌不堪的情景,亲切动人。而卢纶的“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塞下曲》其三)则是写行军打仗:敌人夜逃,雁群惊飞,由此引起我军大将的警惕,遂率领士兵追赶敌骑,充分表现了中华儿女的英雄气概。

综观上述云云,可知我国古典诗歌的物候描写,不单有文学方面的艺术价值,还是研究物候学及农业、军事的可贵资料

1.为什么说“鸭子与小鸟同是春天的使者”?

2.什么因素造成了内地跟塞外气候的巨大差异?(联系《大自然的语言》来回答)

3. 课本P46上,华罗庚针对卢纶的《塞下曲》提出了质疑,你认为质疑是否站得住脚?

三、唐宋诗中的物候 (竺可桢)

这四句五言古诗,指出了物候学上两个重要规律:第一是芳草的荣枯,有一年一度的特点;第二是这循环是随气候为转移的,春风一到,芳草就苏醒了。 在温带的人们,经过一个寒冬以后,就希望春天的到来。但是,春天来临的指标是什么呢?这在许多唐、宋人的诗中我们可找到答案的。李白诗“东风已绿瀛州草,紫殿红楼觉春好。”王安石晚年住在江宁,有诗云:“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据宋洪迈《容斋续笔》中指出:王荆公写这首诗时,原作“春风又到江南岸”,经推敲后,认为“到”字不合意,改了几次才下了“绿”字。李白、王安石他们在诗中统用绿字来象征春的到来,到如今,在物候学上,花木抽青也还是春天重要指标之一。王安石这句诗的妙处,还在于能说明物候是有区域性的。若把这首诗哼成“春风又绿河南岸”,就很不恰当了。因为在大河以南开封、洛阳一带,春风带来的征象,黄沙比绿叶更有代表性,所以,李白《扶风豪士歌》,便有“洛阳三月飞胡沙”之句。虽则句中“胡沙”是暗指安史之乱,但河南春天风沙之大也是事实。

树木抽青是初春很重要的指标,这是肯定的。但是,各种树木抽青的时间不同,哪种树木的抽青才能算是初春指标呢?从唐、宋诗人的吟咏看来,柳暗花明要算是最受重视的了。杨柳抽青之所以被选为初春的代表,并非偶然之事。第一,因为柳树抽青早;第二,因为它分布区域很广,南从五岭,北至关外,到处都有。(节选)

诗中春
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3.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王维《相思》)
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6.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7.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9.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10.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诗中夏
1.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2.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
3.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4.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杜甫《夏夜叹》)
5.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复古《大热》)
6.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李昂《夏日联句》)
7.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岑参《休亭送华瞬王少府还县》)
8.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
9.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亭幽。(杜甫《忸村》)
10.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诗中秋
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2.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李峤《风》)
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4.常恐秋节至,煜黄华叶衰。(《汉乐府•长歌行》)
5.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6.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锅《望洞庭》
7.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8.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
9.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10.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遭中》

诗中冬
1.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杜甫《兵车行》)
2.秋月扬明晖,冬岭秀寒松。(陶渊明《四时》)
3.南邻更可念,布破冬未赎。(陆游《十月二十八日风雨大作》)
4.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董思恭《守岁》)
5.鸣笙起秋风,置酒飞冬雪。(王缴《四气诗》
6.隆冬到来时,百花亦已绝?(陈毅《梅》)
7.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张谓《早梅》)
8.儿童冬学闹比邻,据岸愚懦却子珍。(陆游《秋日郊居》)
9.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自居易《冬至夜思塞》)
第2个回答  2008-10-25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诗·豳风·七月

  七月流火,
  九月授农。
  一之日觱发,
  二之日栗烈。
  无衣无褐,
  何以卒岁?
  三之日于耜,
  四之日举趾。
  同我妇子,
  馌彼南亩,
  田畯至喜。

  七月流火,
  九月授农。
  春日载阳,
  有鸣仓庚。

  女执懿筐,
  遵彼微行,
  爱求柔桑。
  春日迟迟,
  采蘩祁祁。
  女心伤悲,
  殆及公子同归!

  七月流火,
  八月萑苇。
  蚕月条桑,
  取彼斧斨。
  以伐远扬,
  猗彼女桑。
  七月鸣贝鸟,
  八月载绩。
  载玄载黄,
  我朱孔阳,
  为公子裳。

  四月秀葽,
  五月鸣蜩。
  八月其获,
  十月陨萚。
  一之日于貉,
  取彼狐狸,
  为公子裘。
  二之日其同,
  载缵武功。
  言私其豖从 ,
  献豜于公。

  五月斯螽动股,
  六月莎鸡振羽。
  七月在野,
  八月在宇。
  九月在户,
  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穹窒薰鼠,
  塞向墐户。
  嗟我妇子,
  曰为改岁,
  入此室处。

  艹
  六月食郁及奥,

  七月享葵及菽。
  八月剥枣,
  十月获稻。
  为此春酒,
  以介眉寿。

  七月食瓜,
  八月断壶,
  九月叔苴。
  采茶薪樗,
  食我农夫。

  九月筑场圃,
  十月纳禾稼。
  黍稷重穋,
  禾麻菽麦。
  嗟我农夫,
  我稼既同,
  上入执宫功。
  昼尔于茅,
  宵尔索綯。
  亟其乘屋,
  其始播百谷。

  二之日凿冰冲冲,
  三之日纳于凌阴。
  四之日其蚤,
  献羔祭韭。
  九月肃霜,
  十月涤场。
  朋酒斯飨,
  曰杀羔羊。
  跻彼公堂,
  称彼兕觥,
  万寿无疆。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08-11-05
泊 船 瓜 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解说]

诗人乘船路过瓜洲,怀念金陵(南京)故居,而作此诗。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我所居住的钟山隐没在几座山峦的后面。暖和的春风啊,吹绿了江南的田野;明月啊,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钟山下的家里?

探究:

1.诗的前4句指出了物候学上的两个重要规律:第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安石在诗中用“______”字象征春天的到来,到如今,在物候学上,_____________还是春天到来的重要标志之一。

二、

简单些说,物候就是植物的萌发、开花、结果、凋谢和某些动物的迁徙、冬眠等活动,反映了气候和节令的变化。从这个角度讲,我国古诗歌中包容着极其丰富的物候知识。

比如“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早春天气,鸭子最先感知春江水暖,嬉戏水中。

“天寒水鸟自相依,十百为群戏落晖。过尽行人都不起,忽闻冰响一齐飞。”(秦观《还自广陵》)晚冬时节,水鸟相依,一声冰响,群鸟惊飞。鸭子与小鸟同是春天的使者。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水槛遣心》)诗中出现的三种物象,表明了春末夏初梅子黄熟时的节令特点。

黄巢《题菊花》说:“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菊花凋零,蝴蝶敛迹,虽不着一“秋”字,秋令的阵阵凉意却扑面而来。

至于李白的《塞下曲》,则把读者引向另一个世界:“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五月正值仲夏,在内地早已是百花凋谢之日,而地处西北边塞的天山(祁连山)仍旧积雪覆盖,无杨柳与花草,表明在黄河流域海拔超过四千多米的地方,既无夏季又无春秋的特点。由此不难看出内地跟塞外气候的差异之大。

涉笔物候的古诗中往往会看到前人的农事和军事活动。如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蝴蝶双双入菜花,日长无客到田家。”这两句写江南晚春乡村的诗,藉蝴蝶入菜花的描述衬托农夫农妇农事忙碌。再看文同的《早晴至报恩山寺》:“烟开远水双鸥落,日照高林一雉飞。大麦未收治圃晚,小蚕独卧斫桑稀。”上联描绘了一幅远山高林、野鸟飞翔的生动画图;下联写了春夏之交农夫农妇收麦、整菜、采桑、喂蚕,忙碌不堪的情景,亲切动人。而卢纶的“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塞下曲》其三)则是写行军打仗:敌人夜逃,雁群惊飞,由此引起我军大将的警惕,遂率领士兵追赶敌骑,充分表现了中华儿女的英雄气概。

综观上述云云,可知我国古典诗歌的物候描写,不单有文学方面的艺术价值,还是研究物候学及农业、军事的可贵资料

1.为什么说“鸭子与小鸟同是春天的使者”?

2.什么因素造成了内地跟塞外气候的巨大差异?(联系《大自然的语言》来回答)

3. 课本P46上,华罗庚针对卢纶的《塞下曲》提出了质疑,你认为质疑是否站得住脚?
第4个回答  2008-10-26
物候学是研究自然界植物和动物的季节性现象同环境的周期性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它主要通过观测和记录一年中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迁徙繁殖和环境的变化等,比较其时空分布的差异,探索动植物发育和活动过程的周期性规律,及其对周围环境条件的依赖关系,进而了解气候的变化规律,及其对动植物的影响。它是介于生物学和气象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环境对动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影响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但是,用仪器只能记录当时的环境条件的某些个别因素,而物候现象却是过去和现在各种环境因素的综合反映。因此,物候现象可以作为环境因素影响的指标,也可以用来评价环境因素对于动植物影响的总体效果。

中国最早的物候记载,见于公元前一千年以前的《诗经·幽风·七月》,其后的《夏小正》、《吕氏春秋·十二纪》、《淮南子·时则训》和《札记·月令》等,则已经按月记载全年的物候历了。而《逸周书·时训解》更把全年分为七十二候,记有每候五天的物候,成为更加完善的物候历,北魏时曾附属于历书。

在西汉,著名的农学著作《汜胜之书》有以物候为指标来确定耕种时期的记载,如“杏始华荣,辄耕轻土弱土;望杏花落,复耕。”至南末,浙江金华(婺州)人吕祖谦记载了南宋淳熙七年和八年(1180、1181)金华的物候,有腊梅、桃、李、梅、杏、紫荆、海棠、兰、竹、豆蓼、芙蓉、莲、菊、蜀葵和萱草等24种植物开花结果的日期,春莺初到和秋虫初鸣的时间,是世界上最早的实际观测的物候记录。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所载的近2000种药物中,有着极为丰富的植物物候资料,此书的第四十八、四十九两卷记述了候鸟布谷鸟和杜鹃的地域分布、鸣声、音节和出现时间等,是鸟类物候的翔实记载。19世纪中叶,太平天国颁发的《天历》,其中《萌芽月令》就是以物候指导农时的月历。

在欧洲,古希腊的雅典人就已经编制了农用物候历。英国马香子孙五代,则从1736年起到20世纪40年代止,对植物、候鸟和昆虫等27种动植物进行了长期观测和记录。这是欧洲年代最长的物候记录。18世纪中叶,瑞典植物学家林奈所著《植物学哲学》一书,概述了物候学的任务,物候的观测和分析方法,并组织了有18个点的观测网。他是欧洲物候学的主要倡导者之一。

在德国,植物学家霍夫曼从19世纪90年代起建立了一个物候观测网。他选择34种植物作为中欧物候观测的对象,亲自观测了40年。其后,又由其学生伊内接替。在美国,森林昆虫学家霍普金斯于1918年提出了北美温带地区物候现象陆空间分布的生物气候定律。

在中国,现代物候学研究的奠基者是竺可桢。他在 1934年组织建立的物候观测网,是中国现代物候观测的开端。在他的领导下,1962年,又组织建立了全国性的物候观测网,进行系统的物候学研究。为了统一物候观测标准,1979年又出版了《中国物候观测方法》,并逐年汇编出版《中国动植物物候观测年报》。

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各国物候观测网的扩大,物候资料更加丰富了。更由于遥感技术和电子计算机等的应用,使物候学的研究在规律的探索和应用方面都得到了更大的发展。

物候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是平行观测法,即同时观测生物物候现象和气象因子的变化,以研究其互相关系。主要是定点观测生物物候现象的周年变化;按照统一的观测方法组织物候观测网,对物候现象同时进行观测;在短期内(3~5天)使用汽车等交通工具进行小地区的物候观测;通过地球资源卫星照片来分析农作物和植被的物候变化;通过试验来研究物候期受气候等因子影响时的生理机制。

各种生物物候现象的出现日期,虽然每年随气候条件变化而变,但在同一气候区内,如果不受局地小气候的影响,其先后顺序每年保持不变。在不同的气候区域内,由于生物品种和气候条件的组合发生变化,物候现象的顺序就会改变。物候现象的顺序性是编制自然历和预报农时的基础。

由于气候分布的地带性和非地带性,物候现象随纬度、经度和高度的变化具有推移性的特点。如1918年霍普金斯提出的生物气候定律:在其它因素相同的条件下,北美温带地区,每向北移纬度1°向东移经度5°,或上升约122米,植物的阶段发育在春天和初夏将各延期四天;在晚夏和秋天则各提前四天等等。

物候学研究已成为生态系统的分析和管理的一个方面,在物候区划、农作物的合理配置、山区垂直分布带土地的合理利用、防止环境污染和三废利用等方面,正进行着大量的物候学研究工作。除对物候现象作宏观研究外,已经开始对植物器官内部形态的变化进行观察研究。在研究气象条件对生物物候影响方面,已开始利用人工气候室进行实验研究,及建立气象条件和生物物候变化的数学模式等研究。

唐宋诗中的物候中的诗,题目,作者,所反映的物候现象
从这个角度讲,我国古诗歌中包容着极其丰富的物候知识。 比如“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其一)早春天气,鸭子最先感知春江水暖,嬉戏水中。 “天寒水鸟自相依,十百为群戏落晖。过尽行人都不起,忽闻冰响一齐飞。”(秦观《还自广陵》)晚冬时节,...

包涵物候知识的诗 包括物候知识的谚语
古诗中,有许多诗句包含了物候知识,请举两例。 1、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塞下曲六首(其一)》 李白 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在《唐宋诗中的物候》中有关物候的诗句及是关于什么 定义 生物长期适应温度条件的...

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物候:指植物在一年的生长中,随着气候的季节性变化而发生萌芽、抽枝、展叶、开花、结实及落叶、休眠等规律性变化的现象,称之为物候或物候现象;与之相适应的树木器官的动态时期称为生物气候学时期,简称物候期。物候学:物候学主要是研究自然界的植物(包括农作物)、动物和环境条件(气候、水文、土壤条件...

与物候有关的诗句,说出表示的气候,越多越好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里面就有物候学上的两个规律:一是芳草的荣枯,有一年一度的循环;二是这循环是随着气候转移的,春风一到,芳草就苏醒。刘禹锡《竹枝词》江上朱楼新雨晴,瀼西春水觳文生。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

物候学有关的古诗
七月流火,九月授农。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七月流火,九月授农。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爱求柔桑。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七月流火,八月萑苇。蚕月条桑,取彼斧...

物候现象古代诗词中的物候
飒飒西风满院栽”通过菊花凋零暗示秋意,而李白的“五月天山雪”则揭示了边塞与内地截然不同的气候差异。古诗词中还融入了农事活动,如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通过蝴蝶和农夫描绘乡村忙碌的景象,文同的《早晴至报恩山寺》则展现了农人收麦、采桑的辛勤劳动,卢纶的《塞下曲》则展示了军事行动中的物候...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原文
关于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原文有以下回答: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四句古诗指出了物候学上的两个重要规律:第一次芳草的荣枯,有一年一度的循环;第二是这循环是随气候转移的,春风一到,芳草就苏醒了。刘禹锡在四川作《竹枝词》云:...

请问体现两地区间物候差异或古今物候的变化的古诗文有哪些
有关动物物候的谚语也不少:狗猫换毛早,冬季冷得早.画眉多藏粮,大雪下得长.麻雀囤食要落雪.狗进灶,雪就到.猪衔草,寒潮到.青蛙呱呱叫,正好种早稻.布谷布谷,种禾割麦.黄鹂唱歌,麦子要割..癞蛤蟆出洞,下雨靠得稳.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蚂蚁...

古诗,物候学
在诗词的字里行间,我们还能感受到古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及他们对物候现象细致入微的观察与思考。通过这些诗词,我们不仅能够领略到古代文人的智慧与情感,还能加深对物候学原理的理解,认识到自然界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综上所述,古诗不仅是文学艺术的瑰宝,也是物候学知识的生动体现。通过品读古诗词,...

物候学的发展史
从这个角度讲,中国古诗歌中包容着极其丰富的物候知识。比如“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早春天气,鸭子最先感知春江水暖,嬉戏水中。“天寒水鸟自相依,十百为群戏落晖。过尽行人都不起,忽闻冰响一齐飞。”(秦观《还自广陵》)晚冬时节,水鸟相依,一声冰响,群鸟惊飞。鸭子与...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