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检验报告单中几项指标比正常偏低?请问是什么原因什么意思

请医生回答:我是五月十八日作血液常规检查的。感觉人一直是头晕晕的,走路都摇晃的。所以去检查,但医生说没有问题。
血常规报告单如下:
红细胞 RBC=4.56
红细胞平均体积 MCV=87.7
红细胞压积 HCT=40.0
血小板 PLT=200
平均血小板体积 MPV=7.8 L
白细胞 WBC=5.3
血红蛋白 HGB=129
平均血红蛋白量 MCH=28.4
平均血红蛋白浓度 MCHC=323
淋巴细胞绝对数 LYMF=1.0
中性细胞绝对数 GRAN=4.1
中值细胞绝对数 MID=0.2
淋巴细胞 LPR=18.7
中性细胞 GPR=76.3
中值细胞 MPR=5.0
红细胞分布宽度 RDWR=12.9
红细胞分布宽度数 RDWA=67.9
血小板分布宽度数 PDW=10.0 L
血小板压积 PCT=0.16
大血小板数 LPCR=16.2

如何看化验单(血常规篇)

(摘自:无 )

在医院看病后,手拿着一叠检验单,看看那密密麻麻的数字、符号,这些东西说明什么?我究竟得了什么病?找医生问吧,病人这么多,医生哪有空�一解释;看书吧。如此深奥的医科书,怎么也看不懂。怎么办?现在好了,从本期开始,我们将就临床中一些常见的检验项目向您逐一介绍,让您心中有数。
临床检验中.最常见的检查莫过于血、尿、大便三大常规检验.这些检验费用低廉,速度快,可以了解到疾病的许多情况。因此,深受广大医务人员的喜爱,被昵称为“三大常规”。

本期就从血液检验开始谈起。

血液检验以前是指血常规检查,是手工操作、显微镜下计数的,它包括红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及其分类、血小板计数等,共有10来个项目。做一个病人的血常规检验最熟练、最快速也要10来分钟。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医学检验仪器自动化.目前大部分医院都使用自动化血液分析仪做血常规检验(目前称血液学分析)。每次检查只需用0.1毫升(约两大滴血)的抗凝血,只要用30秒或1分钟的时间,就可以检测并打印出20多项结果。不过,这些结果大多是用英文的缩写名称报告的,而其中的一部分结果只有检验医学的专业书籍才有介绍,所以患者很难理解其中的意义。

血液检验就是对血液中的有形成分即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这三个系统的量和质进行检测与分析。这三个系统与血浆组成了血液,血液不停地流动于人体的循环系统中,参与机体的代谢及每一项功能活动,因此血液对保证机体的新陈代谢、功能调节以及人体的内外环境的平衡起重要作用。血液中的任何有形成分发生病理变化,都会影响全身的组织器官;反之,组织或器官的病变可引起血液成分发生变化,因而血液学分析及其结果对了解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很大的帮助。

用自动化分析仪能够检测并报告红细胞系统的8项参数及红细胞直方图。有关项目名称及其参考值为:

1.红细胞(RBC):男性为 4.0X10^12~5.5X10^12/升,女性为3.5X10^12~5.OX10^12/升;

2.血红蛋白(HGB或 Hb):男 120~160克/升,女 110~150克/升;

3.红细胞压积(HCT.Hct,又称红细胞比积,PCV):男0.42-0.49升/升(42%~49%),女0.37~0,43升/升(37%~43%);

4.红细胞平均压积体积(MCV):80-100飞升;

5.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27-33皮克;

6.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C):320~360克/升;

7.红细胞平均直径(MCD):6-9微米(平均7.2微米);

8.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 11.5%~14.5%。

注:上述单位有时用英文符号表示,如L(升〕、fL(飞升)、g(克)、pg(皮克)、um(微米)

有了这些参考值,就可以对照各自的检验结果是否正常。如结果与参考值有差异,这有何意义呢?

红细胞及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主要成分,病态下的 RBC和 Hb可出现分离。正常情况下人体每天约有1/120的RBC 衰亡,同时又有1/120的RBC产生,从而使RBC的生成与衰亡保持动态平衡,所以健康成年人每3~4个月献血200~300毫升对健康不会产生影响。多种原因可使RBC的生成与衰亡的动态平衡遭到破坏,导致RBC与Hb的数量减少或增多.或质量发生变化。

例如,连续剧烈的呕吐、严重腹泻、大面积烧伤、大量出汗等可使血浆中水分丢失,血液浓缩,从而使RBC及Hb增多。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尿崩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等,亦可致使RBC、Hb含量相对增多。

虽然RBC及Hb增多的临床意义不如减少常见,病情也没有那么严重,但也是很有临床意义的。

曾有一位来自青海省的进修医生患上呼吸道炎,接诊医生拿到血常规报告单吓了一跳:患者RBC为6.5X10^12/升,Hb为220克/升,以为患者患了“红血病”,再详细了解,医生才松了一口气,原来这位进修医生长期生活在高原缺氧环境。除高原的居民外,新生儿、剧烈运动或劳动、恐惧或冷水浴等也可引起RBC增多,这种情况属生理性增多,无须大惊小怪。

严重的先天性或后天性心肺疾患或血管畸形,如法乐氏四联征、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等亦可使RBC及 Hb的绝对数量明显增多,原病理性增多。

上面介绍了红细胞(RBC)及血红蛋白(Hb)增多的意义,而临床上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更常见,且病情严重、复杂。

一般情况下,血液中RBC与Hb的含量是一致的,而Hb的测定方法比较直接、精确,因此常以Hb作为优先的参考指标。成年男性 Hb小于 120克/升(女性小于 110克/升)为贫血。临床根据Hb减少的程度将贫血分为4级:轻度,Hb小于正常值但大于90克/升;中度,Hb小于90克/升但大于60克/升;重度,Hb小于60克/升但大于30克/升;极度,Hb小于30克/升。

贫血又分为生理性及病理性。3个月以后的婴儿至15岁以前的儿童,可因生长发育迅速而致造血原料供应相对不足,RBC与Hb较正常成人低 10%-20%;妊娠中、后期的孕妇由于造血原料不足及血容量相对增加,可出现轻度贫血;老年人可因骨髓造血功能逐渐减弱导致 RBC 与 Hb 含量下降,这些属于生理性贫血,在临床上一般不造成严重危害,给予对症治疗可获得改善。

产生病理性贫血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红细胞生成减少。包括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纤维化等伴发的贫血,或者造血原料缺乏或利用障碍引起的贫血,如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叶酸及维生素B12缺乏所致的巨幼细胞贫血。

RBC破坏过多。由于红细胞膜、酶遗传性的缺陷或外来因素,造成RBC破坏过多导致的贫血,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海洋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异常血红蛋白病、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一些化学、生物因素等引起的溶血性贫血。

失血过多。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急性或慢性失血,如外伤、手术等所致的急性失血,消化道溃疡、钩虫病等引起的慢性失血均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贫血。还有各种慢性疾病或恶性病如慢性肾病、恶性肿瘤等也可致贫血,这一类贫血虽伴随着有关疾病继发,但不可忽视,有些恶性疾病就是因为贫血的症状而被诊断出来。

红细胞系统中还有以下几项检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红细胞压积(HCt,HCT,又称红细胞比积),是指在一定容积的血液中红细胞与血浆体积的比值。各种原因如失水、大量血浆渗出等使血液浓缩,可使HCt增高;各种原因所致的贫血会使HCT减低。

红细胞平均体积(MCV),表示每一个红细胞的平均体积。正常人的MCV为80~100飞开(1飞升=10^-15升),MCV小于80飞升则红细胞为小细胞,MCV大于100飞升为大细胞。无论大细胞还是小细胞,都表示贫血,只不过贫血的类型不同而已。

此外,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即每个红细胞内所含的Hb量)、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表示每升血液中红细胞内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平均直径(MCD)、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红细胞平均厚度(MCT)等的变化程度亦可反映不同的贫血类型。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05-18
单纯地看血小板的几个形态指标异常是没有临床意义的,不用在意,很少有人血常规是完全正常的。
第2个回答  2006-05-18
我看红细胞 血小板 白细胞 正常就没什么问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