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的课本剧

谁能帮我找下戊戌变法的课本剧
希望长点的台词多点的角色也多点
内容最好把整个哪个时候历史大概的包括进去
明天就要用了
谁帮帮忙啊

  历史课本剧:《戊戌变法》(余铃仪)

  地点:北京
  主要人物:袁世凯 、康有为、梁启超 、谭嗣同
  道具:桌子、椅子、白纸、写满字的纸、毛笔。

  第一场 公车上书
  道具:桌子、椅子,桌上有一些纸、一杆毛笔。
  旁白 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以我国的失败而结束,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屈辱的《马关条约》。对我国人民来说,一个封建主义的大国竟然败在一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小国——日本的手下,简直是莫大的讽刺。这激发了广大人民和各阶层进步人士的强烈爱国情绪,正在北京应试的康有为等人发动1300多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皇帝,痛陈民族危亡的严峻形势,提出拒和、迁都、练兵、变法的主张。
  (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上)

  康有为 (悲愤地)大家听说了吗?朝廷要与日本人签条约了,据说赔款两万万两白银!我们一个泱泱大国,竟然败在东瀛的手下,还要割地赔款,委曲求全,真是国之耻辱、民之耻辱!
  谭嗣同 现在我大清国已经四分五裂,被列强瓜分得不成样子。好在亡羊补牢,犹为未迟,中国只要当机立断,速图自强,同样可以拯救。恨只恨现在朝廷太腐败,上行土木之工,下习宴游之乐。如此下去,非要亡国不可!(拍桌子)
  梁启超 我以为,师傅(指康有为)才学过人,有宏图大略,不如推举他起草奏折,上呈天子,阐明我们的主张,让皇上明白“变法是立国自强之本”!
  谭嗣同 (点头)对!现在我大清国已是地雷四伏,药线交通,一触即燃。如果再纸醉金迷,不图变法,则国将不国呀!
  梁启超 (大声对康有为)师傅,快写奏折吧!
  (康有为提起笔,轻声说:“好。”他凝神思索┉┉)
  康有为 (深情、豪迈的独白)祖国正在列强蹂躏下痛苦呻吟!维新派已经热血沸腾!我要在这篇《上皇帝书》中反对签约割台湾,要求皇上迁都、练兵、变法,我要让朝野群臣都明白——变法是立国自强之本!
  (康有为开始奋笔疾书……)
  梁启超 (念康有为的奏折)不变法而割祖宗之疆土,变法则光宗耀祖,使国家强大,孰轻孰重,请皇上分辨!现在的局势,正是“穷则变,变则通”!
  谭嗣同 (鼓掌喝彩)好文章!精辟!
  旁白 就这样,1898年5月1日,1300多位举人在这封万言书上签了名,史称“公车上书”,“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康有为、谭嗣同、梁启超下)

  第二场 谭嗣同夜访袁世凯

  道具:桌子、椅子。
  旁白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宣布变法。诏书颁布时,慈禧太后正在颐和园度假,她听到这一消息,十分恼怒,准备发动政变。由于维新派既无实权,又束手无策,于是谭嗣同夜访袁世凯。
  (袁世凯坐在案前看书,谭嗣同急匆匆进来)

  谭嗣同 (焦急地)袁兄,荣禄准备趁皇上到天津阅兵之际,废掉皇上,你知道吗?
  袁世凯 (眼珠一转,狡猾地) 恩,听到一点风声
  谭嗣同 (单刀直入)你认为皇上是怎样一个人?
  (谭从怀里拿出光绪帝的密诏,袁接过了看了一下)
  谭嗣同 (激动地)现在皇上大难临头,只有你能够救他!
  袁世凯 (犹豫地) 这个┉┉
  谭嗣同 (从袁手中拿回密诏,重又揣回怀里,正言厉色地)你愿救就救,如果不愿你就到太后那里去告密。杀了我,你可以升官发财。
  袁世凯 (目光停留在谭的腰间,疑他身藏武器,畏惧地)哎,你把我看成什么人了?你我都受到皇上的特殊恩典,救皇上可不是你一个人的责任哪!
  谭嗣同 (高兴地)那好,你如果真心救皇上,就立即回天津,杀荣禄,率兵进京,保护皇上。
  袁世凯 (拍着胸脯)如果皇上在阅兵时迅速跑入我的大营里,下令杀贼,我将拼命去干,杀荣禄好比杀一条狗!
  谭嗣同 (激动地一抱拳)好,一言为定!告辞了。(谭转身匆匆离去)
  袁世凯 (抱拳相送)贤弟走好,恕不远送。
  袁世凯 (袁低头踱布,沉思,轻声自言自语)此事非同小可,与太后作对那不是以卵击石吗?我可不做这种蠢事。不行,我得马上将此事告知荣禄!(袁世凯大喊一声“管家,备马。”)

  旁白 当夜袁世凯快马赶到天津,向荣禄告密,出卖了光绪帝和维新派。由于守旧派的阻挠,历时103天的戊戌变法最终失败了。康有为、梁启超逃往外国,而谭嗣同等六名维新党人,被捕后慷慨就义。

  第三场 谭嗣同死得其所

  (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上)
  康有为 谭弟,我看变法大势已去,识时务者为俊杰,不如和我们一同逃走吧。
  梁启超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我们先到海外避避风声,积蓄力量,等到时机成熟,东山再起,继续战斗,不好吗?
  (谭嗣同摇摇头)
  梁启超 兄弟,好汉不吃眼前亏嘛。被他们捉住,凶多吉少啊!
  康有为 (拉谭嗣同)和我们一起走吧。
  谭嗣同 (慷慨地)各国变法,都是流了血才成功的,中国没人为变法献身,因而不发达。现在,就让我开个头吧。
  梁启超 (沉重地)你要好自为之。
  康有为 (叹气)那你就多保重吧。(握住谭嗣同的手)
  (康有为、梁启超慢慢地下,多次回头。谭嗣同站起。)

  旁白 1898年9月24日,谭嗣同被捕。28日下午,谭嗣同、林旭、刘光第、杨深秀、康广仁、杨锐被押往菜市口刑场。刑场上密密麻麻的人群中不时传出悲切的呜咽声。突然,谭嗣同高呼——
  谭嗣同 (气壮山河)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块哉!
  旁白 悲壮激越的声音回荡在菜市口上空。谭嗣同等六人,被后人尊誉为“戊戌六君子”。

  [剧终]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11-08
课本剧"戊戌变法" (教学节录)
Ⅰ 教师通过提问导入新课
师: 前几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戊戌变法".在19 世纪末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 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把什么作为自己的政治生活主题 (集体提问)
生: 变法维新.(集体回答)
师: 在1897 年德国强占胶州湾后, 康有为立即采取了什么行动 (个别提问)
生: 再次上书光绪帝, 请求迅速变法维新.(个别回答)
师: 这直接推动了什么运动的产生 (集体提问)
生: 百日维新.(个别回答)
Ⅱ 学生表演第一幕历史剧: 君臣长谈 南海阔论推改革
楔子(旁白) : 1898 年6 月11 日, 光绪皇帝"诏定国是", 开始变法.他顶着慈禧太后的压力, 打破清朝皇帝不得召见小臣的"祖宗家法", 于16 日在颐和园勤政殿特旨召见康有为, 这是光绪皇帝和维新领袖之间的第一次单独会见和直接对话.
康有为(以下简称康) : 中国已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 外国侵略是永无止境的.
光绪皇帝(以下简称帝) : 这都是因为我们太守旧.
康(慷慨激昂) : 皇上既然知道守旧弄得这样糟,就该变法维新.
帝: 所以现在非变法不可.
康(恳切) : 近年来我朝已有变法, 但只是少变,所谓变法而不全, 结果不会有什么成绩的.须要把制度修改, 应该先开制度局.
帝: 对, 对, 对.
康: 臣曾考察过各国变法的情形, 参酌中国的情形, 哪几项可以施行的, 都定出条陈章则, 请皇上参考.
帝: 你写的条陈章则我已仔细看过, 很详备.
康: 那么皇上为什么不颁行呢
帝(看了看帘外, 停了一会, 叹口气) : 我受着种种牵制, 不能放手干呀!
康: 现在的大患在乎民智不开, 民智不开是因为用八股作考试文章, 学做八股的人不明白世界各国情形, 但他们可以靠八股得功名, 做大官.现在朝廷里群臣济济, 却没有一个担得起革新重任, 就因为八股出身的缘故.
帝: 是的, 西洋人都做有用的学问, 中国却做无用的学问.
康: 皇上既知道八股的害处, 那么把八股废了吧!
帝: 可以的.不过要办新政财政困难, 如何筹款呢
康: 中国矿产很多, 可以开发, 只要开源, 不怕没有钱.
(旁白) : 康有为侃侃而谈, 君臣还论及了用人行政, 推广社会教育, 招抚会匪, 译书, 派遣留学生和考察专使等等.
帝(点头) : 不错, 你可以下去了, 还有什么意见, 可以随时上奏.
尾声(旁白) : 此次会见后, 光绪皇帝对康有为大加赏识, 任命他为总理衙门章京上行走, 并特许康有为专折奏事, 不必由总理大臣代递.从此在康有为的日夜操劳下, 一件件新政的建议流水传到紫禁城,再经过光绪皇帝变成一道道变法诏令从宫中飞向全国各地, 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教等进行全方位的改革.中华大地兴起了一场旨在革新图强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师: 表演得怎么样 (集体提问)
生(大部分) : 很好! 可以! (集体回答)
师: 我们请光绪皇帝的扮演者谈谈对"光绪皇帝"这个人物的看法.(个别提问)
生(光绪皇帝扮演者) : 他迫切希望能通过变法挽救国家和民族危亡.(个别回答)
师: 也就是不甘做亡国之君.(板书"不做亡国之君"后继续引导学生) 但在这同时, 光绪皇帝又有什么无奈 (个别提问)
生(光绪皇帝扮演者) : 没有实权.(个别回答)
师: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个别提问)
生(光绪皇帝扮演者) : 光绪皇帝说, "我受着种种牵制, 不能放手干呀!"(个别回答)
师: 很好, 这说明了光绪皇帝确实没有实权,(并补充) 由此又导致了他的怯弱.(板书"无权,怯
弱")
师: 我们再请康有为的扮演者谈谈对"康有为"这个人物的看法.(个别提问)
生(康有为扮演者) : 他也是迫切希望能通过变法挽救国家和民族危亡.(个别回答)
师: 完全正确, 那么"康有为"在当时感情上又有什么特点呢 (个别提问)
生(康有为扮演者) : 慷慨激昂, 充满热情.(个别回答)
师: 不错, 康有为满腔热情, 希望能够变法图强.(板书"力图变法图强, 满腔热情")
师: 一君一臣都力图变法图强, 但随后的变法并未得到很好推行.是什么外在因素导致了变法措施未
得到很好推行呢 (集体提问)
生: 顽固派的阻挠.(集体回答)
师: 对的.我们先一起看下面一段材料.(打开投影)
投影: 光绪皇帝的诏令
一,1898 年6 月11 日上谕: 定国是诏; 二,1898 年6 月15 日上谕: 革除翁同 户部尚书职, 开缺回籍; 三,1898 年6 月15 日上谕: 以后新授二品以上大臣, 要到慈禧太后跟前谢恩; 四,1898 年6 月15 日上谕: 任命荣禄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
师: 这些诏令是否有矛盾 (集体提问)
生: 有矛盾.(集体回答)
师: 如果有, 哪里有 为什么有 (个别提问)
生: 第一道诏令和后面三道诏令有矛盾.因为翁同 是主张变法的, 慈禧太后和荣禄是顽固派.(个别回答)
师: 正确, (并补充) 第一道诏令我们学过, 标志着变法开始, 但第二道革除翁同 户部尚书职, 开缺回籍, 明显是削弱变法阵营的实力, 因为翁同 是光绪皇帝的师傅.后两道诏令更是使顽固势力加强了对高级的和实权的官位的控制.
师: (继续引导学生) 那么, 这些自相矛盾的诏令对接下来的变法意味着什么 (集体提问)
生: 困难重重.(集体回答)
师: 6 月中旬以后, 光绪皇帝和维新派很快就面临变法失败的危险.
Ⅲ 学生表演第二幕历史剧: 母子反目 慈禧揽权再"垂帘" (简要说明: 此幕主要表现1898 年9 月21 日"戊戌政变"时的情形.当时慈禧太后在众官员面前以长辈身份和大清国的名义讥骂光绪皇帝, 光绪皇帝在慈禧太后和顽固派官员的夹击下更加显得孤单,软弱.表演结束后, 教师以大家印象最深刻的慈禧太后作为对象, 引导同学分析,讨论她的性格特征和政治态度及其产生的各种原因.)
Ⅳ 学生表演第三幕历史剧: 志士诀别 去留肝胆两昆仑
楔子(旁白) : 慈禧"临朝听政"的消息传出后,霎时, 京城里刀光剑影, 风云骤变.油灯微弱的光芒, 映照出谭嗣同和梁启超忧愁的面容.
梁启超(以下简称梁, 无奈) : 听说皇上已经被太后软禁了, 她也不会放过我们的.嗣同, 还是一起走吧!
谭嗣同(以下简称谭, 坚定) : 各国变法都要流血.今天中国还没有为变法流血的人, 这是国势不振的原因.我谭嗣同愿意做第一个这样的人!
梁: 不要做无谓的牺牲, 还是先避避风头再作打算吧.
谭(从容) : 我已经说过, 以前想救皇上, 已无可救; 现在要救南海先生, 也无可奈何.我已无事可办.惟待死期而已.你不必再劝我.
梁: 天下兴亡, 知其不可而为之; 流得青山在
谭(以手势打住梁启超说话) : 你别劝了.没有逃命的人, 维新大业无以为继; 没有留下的人, 皇上的知遇之恩无以为报.两件大事, 任重道远, 我和你勉励分任.(二人眼神坚定,凄然抱拳相别)
尾声(旁白) : 光绪二十四年八月初十, 谭嗣同被捕.他在狱中意气自若, 整日绕室而行, 拾取地上炭屑, 就粉墙作书.留下一句名言"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八月十三日, 历史上的"戊戌六君子"在北京菜市口刑场慷慨就义.谭嗣同如自己所愿地"死得其所", 当年, 他才三十三岁.梁启超则乘大岛舰东渡, 在日本办报宣传, 为苦命的中国继续请命.戊戌变法失败了.逃走的和留下的人, 都是光明磊落的, 肝胆相照, 象昆仑山一样巍峨高大.
师: 在当时, 谭嗣同事实上能不能走 (集体提问)
生: 能.(集体回答)
师: 那么假如你是谭嗣同, 你会不会走 (稍停一会儿) 不走的同学请举手.
生(少数同学举手)
师: 假如我是谭嗣同, 我也许和大多数同学一样, 选择"走", 因为生命是无价的.但是正因为谭嗣同选择了"不走", 所以他的形象更加高大.
师: 不管谭嗣同"走"还是"不走", 戊戌变法是已经失败了.那么导致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呢 (个别提问)
生: 没有发动广大人民群众, 另外, 顽固势力的强烈阻挠.(个别回答)
生: 我认为是资产阶级自身的软弱无能.应该让强学会渗入军队, 然后扩大影响, 等势力逐渐壮大后, 再把顽固势力一个个剪除.(个别回答)
生: 还有一点, 不能依靠外国列强.(个别回答)
师: 刚才几个同学的回答互有补充, 我们一起来看投影, 小结一下.(打开投影)
投影: 变法失败的原因
采取改良主义方法, 缺乏反帝反封建勇气
封建顽固势力强大
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 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资产阶级软弱妥协, 力量薄弱
脱离广大人民群众, 思想准备不充分
卷入帝后党争
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经济基础薄弱
师: 联系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这对我们今天的改革有什么启示 (因为下课时间已到, 所以教师让大家稍加讨论, 直接看投影) (打开投影)
投影: 变法失败的原因———对今天改革的启示采取改良主义方法, 缺乏反帝反封建勇气———要决心坚定
封建顽固势力强大———要消除旧势力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 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要自力更生
资产阶级软弱妥协, 力量薄弱———要发动群众
脱离广大人民群众, 思想准备不充分———要加强宣传
卷入帝后党争———要政治团结稳定
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经济基础薄弱———要从实际出发, 符合国情(课堂教学结束)
第2个回答  2008-11-12
清光绪二十四年(戊戌年,1898),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了资产阶级政治改良运动。
中日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以康有为等为首的维新派,代表着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和开明士绅的政治要求走上历史舞台,主张对中国传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进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以挽救民族危机,使国家臻于富强。康有为(1858―1927),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广东南海人。地主官僚家庭出身。18岁时受业于江南名儒朱次琦,但不囿于师说,能独立思考,喜好陆(象山)、王(阳明),而鄙弃程(颐)、朱(熹)。21岁游历香港,接触到西方资本主义文明,以为“西人治国有法度,不得以古旧之夷狄视之”,购买西书,大倡西学,走上了从西方探求救国真理的道路。光绪十年中法战争爆发,他目睹外侮凭陵,清廷腐败,大受刺激,激发了变法维新思想。十四年乘赴京参加顺天乡试之机,第一次上书清帝,提出“变成法,通下情,慎左右”三策,要求光绪帝纤尊降贵,引咎罪己,求言图治。当时顽固派把持朝政,予以阻格,难以上达,且以狂生见斥。康意识到变法尚非其时,遂南返。十七年春起,在广州开办万木草堂,培养变法维新人才。得弟子梁启超等人。二十一年春,康偕梁赴京会试,适值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败于日本,签订空前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消息传至北京,应试举人群情愤激,奔走相告。康有为、梁启超联络18省举人1300余人联名上书清帝,反对签订《马关条约》,提出“拒和·迁都·练兵·变法”的主张。上书虽遭清廷拒绝,但它的内容辗转传抄,在社会上激起广泛影响。这次上书标志着资产阶级维新派正式登上历史舞台,酝酿多年的资产阶级维新思潮开始变为实际的政治运动。此后,康有为以“变法图强”为号召,先后在北京、上海组织强学会,发行《万国公报》(后改为《中外纪闻》)和《强学报》,宣传变法维新、救亡图存,提倡西学,考察各国强弱之源,反映了维新派对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倾慕,因而遭到封建顽固派的忌恨。二十一年末,北京、上海强学会先后被封禁,《中外纪闻》、《强学报》被迫停刊。但是维新变法已成为一种时代思潮,它不会因封建统治者逞虐施狂而沉寂下去。二十二年,梁启超等在上海创办《时务报》,发表梁著《变法通议》等重要论文;二十三年严复在天津创办《国闻报》,连载严译《天演论》和《原强》等重要论文;二十四年谭嗣同、唐才常等又在湖南创办《湘报》。这些报刊以达尔文进化论为思想武器,敲起民族危亡的警钟,呼吁“救亡以图存”,论述变法维新的必要性与合理性;揭露封建专制制度为中国衰弱落后的根源,大力鼓吹资产阶级民权思想;批判封建主义旧思想、旧文化,大力提倡新学,影响遍及全国。与此同时,维新派又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学堂。据不完全统计,光绪二十一年至二十四年间,维新派创办学会、学堂、报馆等共50余所,出版报刊30余种,为维新运动高潮的到来,做了舆论准备,培养了人才。其时,帝党在与后党争夺统治实权的斗争中处于弱势,急需寻找社会力量的支持。甲午战后,部分帝党逐渐倾向变法,企图借助维新派的改革才能和勇气,辅助光绪帝通过变法从后党手中夺取统治实权,达到救亡图强的目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这时尚未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维新派也迫切寻求政治靠山以为奥援。于是,甲午战争后,帝党与维新派逐渐结合。强学会的成立是其结合的标志。
光绪二十三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其它帝国主义纷起效尤,掀起了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的高潮,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机。康有为再次从南方赶到北京,于当年十一月十二日(12月5日)呈递《上清帝第五书》,提出变法的上、中、下三策以供采择。上策是“采法俄、日以定国是”;中策是“大集群才而谋变政”;下策是“听信疆臣各自变法”。并提出“自兹国事付国会议行”,“采择万国律例,定宪法公私之分”等内容,涉及了清朝中央政权体制的改革,体现了维新派追求资产阶级民权制度的政治理想。这次上书,因言辞激烈,被顽固派阻格,未能上达。光绪帝本欲召见康有为,亦为顽固派所阻。光绪二十四年正月初三(1月24日),光绪帝命王大臣于总署西花厅接见康有为,询问变法事宜,继命康条陈所见。正月初八康有为上《大誓臣工开制度新政局折》(即《上清帝第六书》),提出变法纲领:一、“大誓群臣以革旧维新,而采天下舆论,取万国之良法”;二、“开制度局于宫中,征天下通才二十人为参与,将一切政事制度重新商定”;三、“设待诏所,许天下人上书”。其核心是第二款。按照康有为的设想,制度局是一个指导全国变法的中枢机构,其职能是负责立法和议政;另立法律、税计、学校、农商、工务、矿政、铁路、邮政、造币、游历、社会、武备等十二专局,作为行政机构,具体执行制度局所议定之新政事宜。三月,康有为在北京发起成立御侮救亡团体保国会,刊布《保国会章程》30条,以“保国、保种、保教”为宗旨,又规定了总会和分会的组织系统、权限和职责、入会手续、会员权利和义务,已略具资产阶级政党规模。在保国会的推动下,各地纷纷建立御侮救亡性质的爱国团体,“维新变法”、“救亡图存”已汇聚成为强大的时代潮流。四月初十,反对变法、位尊权重的恭亲王奕?病逝,变法的有利时机到来,康有为积极联络帝党,促成光绪帝立即变法。二十三日光绪帝接受维新派建议,毅然发布“明定国是诏”,宣布变法维新,号召大小诸臣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切实举办新政,“不得敷衍因循”。自此,至八月初六慈禧重新宣布训政为止,共103天,光绪帝引用维新人士,黜斥守旧派,颁布维新法令,推行变法新政,史称“百日维新”。变法新政的内容主要包括:一、经济方面:保护奖励农、工、商业,在北京设立农工商总局、铁路矿务总局,提倡实业,鼓励私人投资,令各省设立商务局(或农工商分局);命各省地方官兼采中西各法,切实振兴农业;奖励科学著作发明,颁布《振兴工艺给奖章程》12款,规定对士民著新书、创新法、制新器者,赏给官职或给予专利;在京师及各通商口岸,广设邮政分局、裁撤驿站;编制国家预、决算,由户部按月公布;取消满人寄生特权,准其自谋生计。二、政治方面:令各衙门删改则例;中央裁撤詹事府、通政司、光禄寺等闲散衙门,外省裁撤湖北、广东、云南三省(此三省督抚同城)巡抚、东河总督等重叠机构;广开言路,允许官民上书言事,严禁官吏阻格。三、军事方面:裁汰旧军,令八旗及各省军队一律改练洋操;筹办兵工厂,筹造兵轮,添练海军;力行保甲,实行团练。四、文教方面:改革科举,废除八股取士制度,改试策论;设立学堂,提倡西学,首先开办京师大学堂,令各省、府、厅、州、县,将现有大小书院一律改为兼习中西学的学堂;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新书;允许开设报馆,举办学会;派人出国游历、游学等等。尽管维新派与帝党相结合所进行的改革相当温和,但它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文化各个领域,是一次影响深远的资产阶级性质的社会改革。在短短的百日之内,中国人民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的自由;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第一次获得法律上的承认;封建主义旧思想旧文化受到沉重打击,资产阶级思想得以广泛传播。特别是在维新变法运动深入发展过程中,维新派大力鼓吹资产阶级民权思想;康有为在第二至第五次上书中提出的立宪法、设议院的政治主张,以及百日维新中提出的开制度局、要求资产阶级参预政权等等,具有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资产阶级启蒙意义,是中国人民反对封建主义斗争历程上的一个里程碑。
百日维新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引起了封建顽固派的拼死抵抗。刚毅、徐桐等顽固大臣宣称“宁可亡国,不可变法”,多次要求慈禧太后镇压维新派,制裁光绪帝。慈禧作为清朝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并不死死地站在顽固派一边,她的统治权力建立在顽固派与洋务派互相牵制与平衡的基础之上。面对外患日亟,社会上要求变法救亡的呼声高涨的情况,只要变法不出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范围,她可以暂时容忍,以显示其俯顺舆情,“改弦更张”之意,达到缓和阶级矛盾和新旧冲突的目的。她的方针是决不能动摇其从中央到地方的军政实权,决不容许光绪排斥她的亲信,更不容许他在朝廷内结成自己的党羽。一旦光绪帝越此雷池一步,她将随时准备发动政变。为此,在百日维新开始后几天,她即黜退翁同?,剪除光绪羽翼;任命后党骨干荣禄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统率北洋三军;又命二品以上大臣接受新职时要到太后前谢恩,以控制光绪的人事任免权,防止他破格提拔维新派;此外,还派她的亲信党羽掌管北京城内的军事指挥权和警卫权,为后党随时发动政变做好了准备。这等于告诉大臣们,权力仍牢牢地掌握在她的手中,他们可以放手抵制新政。正因此,除湖南巡抚陈宝箴认真举办新政外,绝大多数督抚不以光绪帝的诏书为然,他们的赌注仍押在慈禧太后身上。因此百日维新中,尽管颁布了180余道新政上谕,实际成效甚微。顽固派还不断地直接向维新派发起攻击,光绪帝曾大胆地给予反击。五月初二,帝党御史宋伯鲁、杨深秀因礼部尚书许应?阻挠疏请废八股之议,奏劾许“守旧迂谬,阻挠新政”。光绪帝遂命许应?明白回奏。许百般掩饰,借机攻击康有为“摇惑人心,混淆国是”,请将其“驱逐回籍”。遭到光绪帝申斥。五月二十日后党御史文悌严参康有为“遍结言官,把持国是”。光绪帝怒将文悌斥回原衙门行走。七月十九日,礼部尚书怀塔布、许应?、侍郎?岫、徐会沣、溥?、曾广汉以阻挠主事王照上书言事,被光绪帝革职。次日,光绪帝又赏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四人四品卿衔,在军机章京上行走,参预新政事宜。这几件大事极大地激怒了后党顽固派,新、旧两党矛盾迅速激化,后党大臣荣禄、刚毅、怀塔布等纷纷活动,加紧策动政变。
康有为等维新派早有以“尊君权”、“去太后”为目的的军事政变计划,看到后党顽固派加紧政变准备,亦多方努力促成军事政变计划之实施。他们拉拢袁世凯,企图借助其兵力诛杀荣禄,包围颐和园,劫持西太后,保护光绪帝,捍卫变法新政。光绪帝不知维新派计谋,但召见袁世凯,破格赏其侍郎头衔,以备缓急可恃;且孤注一掷,大量提拔维新人士,拟开懋勤殿以议制度;又定于八月初五召见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维新派和帝党官员亦频频接触伊藤,上折请聘其为新政顾问官。这两件事更引起后党集团极大疑忌,他们最害怕帝党掌握武装,最担心维新派与外国势力结合,促使帝国主义扶植光绪帝从慈禧手中夺权。于是慈禧决定抢先在光绪接见伊藤之前发动政变。八月初三,后党御史杨崇伊向慈禧上密折,请太后“即日训政”。后党主将荣禄于同日调兵遣将,为发动政变预作军事部署。维新派亦加紧行动,谭嗣同于当日夜访袁世凯,策动袁执行“杀(荣)禄锢后”计划。袁佯作应允,但借词延缓执行。初四,慈禧突然从颐和园回宫,发动政变,幽禁光绪。初五,光绪在慈禧严密监视下,处理了两件原先预定的政务,一是召见袁世凯“请训”,二是召见伊藤博文。初六,慈禧假光绪帝名义,发布吁请太后训政的诏书,宣布第三次临朝训政,下令逮捕康有为和康广仁。袁世凯于初五“请训”后回 津,立即向荣禄告密,荣沉吟良久,得悉政变“已自内先发”的讯息后,始将袁告密内容密报慈禧。初九,慈禧下令逮捕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十三日此五人与康广仁一起被杀于北京菜市口,史称“戊戌六君子”。康有为、梁启超逃亡日本。支持变法维新的官员陈宝箴、江标、黄遵宪、李端?、张荫桓等数十人或被捕系狱,或罢官,或遣成边陲。除京师大学堂和通商、惠工、重农、育才等洋务项目外,废除全部新政,戊戌变法失败。
戊戌维新运动是19世纪末中华民族同帝国主义矛盾激化的产物,是一场旨在挽救祖国危亡的爱国运动;又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思想启蒙运动。它是中国人民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一个驿站,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但是由于二千年封建主义经济基础的牢固,封建主义政治力量的强大、封建主义思想影响的根深蒂固,非初登历史舞台的幼弱的资产阶级所能抵敌,戊戌变法的失败带有必然性。兼之当时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还没有成为独立的阶级力量,和封建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维新派又严重脱离人民群众,缺乏与封建主义彻底决裂的勇气,对帝国主义怀抱不切实际的幻想,充其量,他们只能发动一场软弱的资产阶级政治改良运动,而不能使改革派掌握政权。就在维新上谕如雪片般飞舞之际,军政实权仍牢牢地掌握在封建顽固派手中。没有政权的改革必然遭致失败。戊戌变法的历史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自上而下的维新改良,只是幼弱的民族资产阶级不切实际的幻想,它必然让位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戊戌变法的课本剧
历史课本剧:《戊戌变法》(余铃仪)地点:北京 主要人物:袁世凯 、康有为、梁启超 、谭嗣同 道具:桌子、椅子、白纸、写满字的纸、毛笔。第一场 公车上书 道具:桌子、椅子,桌上有一些纸、一杆毛笔。旁白 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以我国的失败而结束,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屈辱的《马关条约》。对我国人民...

茶馆教案设计
老舍先生的《茶馆》,以旧北京城中的一个大茶馆——裕泰茶馆的兴衰为背景,通过茶馆及各类人物变迁的描写,反映了清末、民国初年军阀混战、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统治三个不同时代的近50年的社会画面,诅咒了这三个黑暗年代,宣告了旧中国必将走向灭亡。 《茶馆》全剧共三幕:第一幕展示了戊戌变法失败,腐朽的中国封建社会走向...

制作一张维新变法运动大事年表(含时间重大事件人物和影响)
说出戊戌变法的的内容,归纳类别 换位思考 小组讨论 表演课本剧 (第二场)探究失败原因 培养表述能力,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 整体了解维新派的政治主张、人物,增强分析能力,判断能力,体验维新思想的传播 借助不同途径了解严复的思想及地位 还原历史,激发学生兴趣,为深层挖掘提供条件 培养合作探究能力和...

急求一套八年级上册历史期中测试题
12、“公车上书”的主要目的不包括 A、反对与日本议和 B、请求变法维新 C、挽救民族危亡 D、推翻封建统治 13、严复译述《天演论》的主要目的是 A、介绍西方科学知识  B、宣传维新变法思想 C、推动洋务运动的发展 D、繁荣祖国的文学事业 14、“百日维新”发生在1898年 A、6月一9月 B、6月一10月...

茶馆节选教学设计
从茶客的对话中可以看出许多人对维新变法并不了解,从侧面反映出维新变法眼中脱离群众,必然走向失败。 第八部分:写常四爷被抓。反映了爱国有罪、报国无门的荒.唐现实。常四爷的被抓,是一个正直的中国人的悲剧。 第九部分:庞太监买妻。再现了统治者丑恶腐朽的灵魂以及下层劳动人民生活极其艰难的境况。 四、教师...

急求一份历史中考卷!
运动:维新变法运动(得1分) 作用: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得1分) (3)学校名称: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或黄埔军校(得1分) 战争:北伐战争(得1分) 关系:黄埔军校培养了大批的优秀政治军事人才为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奠定了基础。(得2分) (4)城市:深圳。(得1分) 作用:深圳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为进一步扩大...

1,小明同学在课本剧中扮演禁烟运动的领导人,他应选择的台词是 ( C )
你选的答案不对。应该选择A,禁烟运动即虎门销烟,是林则徐领导的。B是左宗棠收复新疆C是日军攻陷台湾曾文溪——义军首领徐骧阵亡 时说的。D是谭嗣同戊戌变法失败,被杀时所说。

氛围描写作文200字
当这些运动都不能救国的时候,康有为的戊戌变法运动使得中国的文化有了新的启蒙,直接导致民国时期的新文化运动.在陈独秀新文化运动带领下发起的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思想的进步.当思想氛围进步到一定的时候,李大钊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先驱,把马克思主义引入了中国,从此有了 *** 的成立,有了革命事业的蓬勃发展.也有了毛主席...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