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二则各说明的什么道理

如题所述

25 《世说新语》两则

课文研讨

一、分章说明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和现代小说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关于古代小说的说明,最早见于班固《汉书·艺文志》:“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孔子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也。’然亦弗灭也。闾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刍荛狂夫之议也。”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世说新语》在众多志人小说中以语言简练、辞意隽永著称,对后代笔记体作品的影响颇大。全书共8卷,按内容分为36门。

下面分说课文所选的两则:

(一)《咏雪》

这一则被编入书中“言语”一门,文章只将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客观地写出,未加任何评论,但作者的意图是明显的,谁的“语言”好,谁的不好,可一望而知。这正是本书叙事的优点。

文章交代咏雪的背景只用一句话:“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别看这短短的十五个字,涵盖的内容却相当多。东晋的谢氏家族是个赫赫有名的诗礼簪缨之家,为首的是谢太傅即谢安。在这样的家族里,遇到雪天无法外出,才有“讲论文义”的雅兴。召集人兼主讲人自然是谢安,听众是“儿女”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全都说到了。

下面接着写主要事件--咏雪。其实是主讲人出题考听众。主讲人何以有此雅兴?原来是天气发生了变化:早先也有雪,但不大,而此刻变成了纷纷扬扬的鹅毛大雪。这使主讲人感到很高兴,于是问道:“白雪纷纷何所似?”答案可能不少,但作者只录下了两个:一个是谢朗说的“撒盐空中”;另一个是谢道韫说的“柳絮因风起”。主讲人对这两个答案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而已,十分耐人寻味。作者也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

(二)《陈太丘与友期》

这一则被编入书中“方正”一门。“方正”,即正直不阿,为人正派,是一种好的品格。

本文记陈纪和来客的对话。先交代对话的背景,“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不守信约的是客人,而不是陈太丘;“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既至而不见太丘,这是客人发“怒”的原因;陈纪其时正“门外戏”,故与客相遇,这是对话的由来,也交代了对话的地点。写法与前一则相同。

对话可分两层:前一层属于信息交流性质,作铺垫用;后一层是对话的主要内容,写客人得知太丘已经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语言粗野,不堪入耳;陈纪则针锋相对,指出对方“无信”“无礼”,义正而辞严,逼得对方无言可答。

结尾是:客人以“下车引之”表示认错,但陈纪“入门不顾”。

二、问题研究

1.两个比喻哪个更好?

有两种相反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撒盐”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据此可知,前一喻好,后一喻不好。另一种意见认为“柳絮”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正如英国大诗人雪莱所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西风颂》),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蕴--“撒盐空中”,干什么呢?谁也不知道。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好就好在有意象;“撒盐”一喻仅有物象而无意蕴,所以说不好。

又:对文中“公大笑乐”一句也有不同解释:①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②“笑”前喻,“乐”后喻;③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2.《陈太丘与友期》何以不入“夙惠”门?

“夙惠”门是《世说新语》36门中的第12门,专记聪敏儿童的故事。这一则记陈纪七岁时的故事,也表现了他的聪敏,但主要是写他懂得为人的道理,“无信”“无礼”二语为全篇核心,可见作者的意图是借陈纪的责客语,从反面来说明“信”和“礼”的重要性,所以还是放在“方正”门内为好。

故事的结尾亦有争议。有人认为客人既已认错,陈纪就应当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之极,无地自容。这是否也应算作“无礼”?我们不赞同这个说法,对一个七岁的孩子不应如此求全责备。

练习说明

一 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这两篇短文,并回答下列问题。

1.《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从上下文看,“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2.《陈太丘与友期》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设题意图是使学生熟悉课文内容,并感知文章语言精练的特点。本文不是标准的书面体,只能算古白话,但文章不长,两则加起来不足二百字,读读背背,有助于语感的培养。

1.第一问是开放性的,说“家庭气氛”也不限于列出的那些词语,能从整体上感知此刻的家庭气氛更好。答案可从“融洽”“欢快”“轻松”中任择一两个。

第二问:“儿女”犹言子侄辈,指家中年轻一代人。今之“儿女”则专指子女。按:“儿女”在古诗文中亦有专指子女的用法,如杜甫“遥怜小儿女,不解忆长安”(《月夜》)“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赠卫八处士》)诸句中,“儿女”皆指子女。

2.第一问是常识性的,有这类常识,读文言文才不至于弄错人称。“君”是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犹今之“您”。“尊君”“家君”的用法见课文注释。

第二问是探究性的,学生可以发表不同见解。

二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词。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2.撒盐空中差可拟

3.未若柳絮因风起

4.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5.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设题目的是积累词语。

1.“俄”,又常与“而”“顷”诸字连用,皆片刻义。“欣然”,高兴地。然,语助,无义;或作“……的样子”。

2.“拟”,比、比拟。这是古义。唐以后才有准备、打算义,如“比拟好心来送喜”(唐代民歌),“也拟泛轻舟”(宋李清照词《武陵春》)。

3.“未若”,比不上。

4.“乃”,这里是“才”的意思。按:此字用法较多,学生刚接触文言文,切忌多讲,碰上一种说说种最好。

5.追问

我只想知道道理而已呀!

追答

呵呵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02-05
咏雪通过谢家儿女咏雪一事,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和聪明机智,同时也透出一种家庭生活的雅趣和文化的传承,对我们的启示就是说明天才也有好的成长环境.程太丘与友期行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否则会丧失朋友,失去友谊.
  1.通过元方的言行举止,让我们知道了要做一个坚持原则的人.
  2.通过友人的行为,让我们知道了知错就改.而友人又作为一个反面教材告诉我们信用的重要性.
  3.通过陈太丘的行为,让我们知道了要做一个言而有信的人.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6-04-03
咏雪:教育孩子首先要营造一种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有想象力才能写出好的文学作品。
陈太丘与友期:要遵守约定,不能迟到。要讲礼貌。
第3个回答  2015-01-02
1.友人知错就改2.帮助他人
第4个回答  2015-01-02
笔者说明了家人之间的美好氛围追答

第二则,说明了要尊重他人。

世说新语二则的主旨是什么
2、主旨:说明了礼和信的重要。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否则会丧失朋友。《陈太丘与友期行》:本文记述陈元方与来客的对话。表现了陈元方的聪慧,懂得为人之道,明白事理,落落大方。

《世说新语》两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各位,帮帮我,我有急用
《世说新语》的两则故事告诉我们以下两个道理:1. 第一则故事方圆的言传身教,告诉我们做人要做一个坚持原则的人。这则故事通过方圆的父亲为他传授应对长辈的方法,让我们明白在面对长辈时要坚守原则,不可以不尊重他们。这也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遵守各种规则和礼仪,做一个坚持原则的人。2. 第二...

世说新语二则各说明的什么道理
1、通过元方的言行举止,让我们知道了要做一个坚持原则的人;2、通过友人的行为,让我们知道了知错就改。而友人又作为一个反面教材告诉我们信用的重要性;3、通过陈太丘的行为,让我们知道了要做一个言而有信的人。

读了世说新语两则有什么感悟\/体会?
第一则:体会到做人要守时、守信、要懂礼仪。第二则:体会到 华歆:“难之在前”是因为预见了后贼追至;可见其虑事周详“后则救助”可见其重诺守信。王朗:“后贼追至”可见其轻率鲁莽,轻诺寡言。这两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要对自己说的话负责,重诺守信。

世说新语两则
一、《世说新语》是记录魏晋人物逸事的一部著作,其中两则故事各具特色,生动展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物性格。一则以智慧为主题,一则突显了道德观念。两者共同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取向。二、1. 《世说新语》简介:《世说新语》是南朝宋时期由刘义庆所编撰的一部笔记小说集,主要记载了东汉...

世说新语两则这两个故事要告诉我们道理
第一则:要善于观察大自然,多动脑筋。第二则:要讲信用,讲礼貌,意识到自己做错了事后,要及时改正,不要一错再错!

《世说新语》读后感
《世说新语》二则读后感范文(一) 《世说新语》是南朝刘义庆主编的志人小说,分为36门,如《德行》、《言语》、《政事》等。其中,我觉得最富有哲理性的是记录晋人谈话的《言语》。那一句句发言遣词,无不毕肖声口,寥寥数语,却能述说出一个个发人深思的道理。 书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口吃的邓艾,自称时便经...

初一世说新语二则文章值得借鉴的是什么?
《世说新语》二则能够让人理解到很多道理,比如其中的《庾公卖马》就体现了他的高尚情操,让人明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世说新语二则》有几个问题,求解,急急急!!!
1。从礼貌与诚信两方面批驳友人。2。华歆目光深远、考虑周密,优。王朗出尔反尔,自私鲁莽,劣。3。期行:告诉我们从小做一个守信用的人。乘船:一个人要对自己说的话负责任,不要轻诺寡信。4。都运用了语言描写塑造人物形象。都是通过一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七年级语文作文读世说新语二则有感
来自:世说新语 译文:阮光禄是当时的名士,辞官后隐居剡县;为人很慷慨——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因为是葬母的事情而不好意思借车,阮光禄听说之后便焚车以自省;今天我们看来此举未免有些做作,那是我们的修养还未达到阮光禄的境界。一个贤人从来不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唯有不断完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