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经七书的 成书年代作者

详细介绍一下

《武经七书》是中国宋代官方校刊颁行的兵法丛书和军事教科书。宋神宗于熙宁五年(1072)六月,继宋仁宗之后重新开设“武学”(军事学校)。为了适应教学和军事训练的需要,元丰三年(1080)四月,宋神宗诏命国子监司业朱服等人“校定《孙子》、《吴子》、《六韬》、《司马法》、《三略》、《尉缭子》、《李靖问对》等书,镂版行之”。校定后的七部兵书共25卷,于元丰年间(1078~1085)刊行,统称《武经七书》,以之考选武举和教学。

孙子兵法
《孙子》,又称《孙子兵法》、《孙武兵法》和《吴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的兵书,作者为春秋末年的齐国人孙武(字长卿)。一般认为,《孙子兵法》成书于专诸刺吴王僚之后至阖闾三年孙武见吴王之间,也即前515至前512年,全书为十三篇,是孙武初次见面赠送给吴王的见面礼。

吴子
《吴子》又称《吴子兵法》、《吴起兵法》,是一部兵法著作。提出以治为胜,赏罚严明,主张在军队实行“进有重赏,退有重刑”,做到“令行禁止,严不可犯”。提出“用兵之法,教戒为先”,主张通过严格的军事训练,使士卒掌握各种作战本领,提高整个军队的战斗力。

司马法
《司马法》又称《司马兵法》、《司马穰苴兵法》。相传是姜子牙所写。据《史记·司马穰苴列传》记载,战国初期齐威王命令大臣追述古代的司马兵法,同时也把春秋末期齐景公时的将军司马穰苴的兵法附入其中。

尉缭子
《尉缭子》一书,对于它的作者、成书年代以及性质归属历代都颇有争议。一说《尉缭子》的作者是梁惠王时的隐士,一说为秦始皇时的大梁人尉缭。一般署名是尉缭子。最早著录于《汉书·艺文志》,书中杂家类著录《尉缭》29篇,兵形势家类著录《尉缭》31篇。1972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了《尉缭子》残简,说明此书在西汉已流行,一般认为成书于战国时代。

三略
《三略》又称《黄石公三略》,是中国古代的一本著名兵书。原名《黄石公记》。旧题黄石公撰。学者一般认为此书是后人托名伪作,其真实作者已不可考,认为大约成书于西汉末年。此书侧重于从政治策略上阐明治国用兵的道理,不同于其他兵书。它是一部糅合了诸子各家的某些思想,专论战略的兵书。

六韬
《六韬》又称《太公六韬》、《太公兵法》,旧题周朝的姜尚著,普遍认为是后人依托,作者已不可考。现在一般认为此书成于战国时代。

唐太宗李卫公问对
《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又称《李卫公问对》,简称《唐李问对》。旧题李靖所撰。由于新旧唐书都没有此书的记载,所以许多人怀疑此书是伪作。北宋陈师道等认为是宋人阮逸伪托,元朝马端临则认为是宋神宗熙宁年间王震等人所校正。现在一般认为此书是熟悉唐太宗、李靖的思想的人根据他们的言论所编写的,系唐太宗李世民与卫国公李靖多次谈兵的言论辑录,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包括军制、阵法、训练、边防诸问题,但主要讨论作战指挥。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1-20
 《武经七书》问世之后,注家蜂起,存世之作,不下数十种。宋朝施子美《施氏七书讲义》是现存最早的注本,对明清注家起了发凡启例的作用。明朝建国,重视武学,朱元璋提倡“军官子孙,讲读武书”,促进了对《武经七书》的研究。代表性的注本有刘寅《武经七书直解》、黄献臣《武经开宗》、张居正辑注《武经七书》、李贽《七书参同》、陈玖学《评注七子兵略》等。其中《武经七书直解》因“注疏详明,引据切当”,最为后人重视。清朝沿袭宋明旧制,亦重《武经七书》,然注家大多限于汇辑前人旧说,少有新意。影响较大的有朱墉《武经七书汇解》、丁洪章《武经七书全解》等。《武经七书》集中了中国古代兵法的精华,被宋朝及后世确定为兵学经典,对中国军事思想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各种注本对人们学习和研究《武经七书》具有参考作用。
  《孙子兵法》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
第2个回答  2013-11-20
《武经七书》是北宋朝廷作为官书颁行的兵法丛书,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军事教科书。它由《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六韬》《司马法》《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七部著名兵书汇编而成。北宋政府颁行《武经七书》是遵照皇帝宋神宗的旨意进行的。为适应军事斗争、教学、考选武举的需要,宋神宗于元丰三年(1080)命令当朝最高学府国子监司业朱服等人组织力量校定、汇编、出版上述七书。武学博士何去非参与了此项工作。校定这七部兵书,用了三年多的时间,到元丰六年(1083)冬才完成了刊行的准备工作。校定后的这七部兵书命名为《武经七书》,共25卷。这是北宋朝廷从当时流行的三百四十多部中国古代兵书中挑选出来的,作为武学经典。可见,这七部兵书是何等重要。它是中国古代兵书的精华,是中国军事理论殿堂里的瑰宝。它奠定了中国古代军事学的基础,对中国和世界发展近代、现代军事科学起了积极的作用。校定、颁行《武经七书》,是北宋朝廷在军事理论建设上的一个贡献。
第3个回答  2013-11-20
宋朝廷作为官书颁行的兵法丛书,1083年完成

武经七书的 成书年代作者
《孙子》,又称《孙子兵法》、《孙武兵法》和《吴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的兵书,作者为春秋末年的齐国人孙武(字长卿)。一般认为,《孙子兵法》成书于专诸刺吴王僚之后至阖闾三年孙武见吴王之间,也即前515至前512年,全书为十三篇,是孙武初次见面赠送给吴王的见面礼。吴子 《吴子》又称《吴子兵法》...

武经七书的 成书年代作者
《武经七书》是宋代官方校刊颁行的兵法丛书和军事教科书,于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被重新开设的“武学”用于教育和训练。元丰三年(1080),宋神宗下诏校定七部兵书,包括《孙子》、《吴子》、《六韬》、《司马法》、《三略》、《尉缭子》和《李靖问对》,并刊行于元丰年间(1078~1085)。《孙子》,又...

武经七书是哪?作者分别是谁?
《武经七书》是北宋朝廷作为官书颁行的兵法丛书,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军事教科书。它由《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六韬》《司马法》《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七部著名兵书汇编而成。北宋政府颁行《武经七书》是遵照皇帝宋神宗的旨意进行的。为适应军事斗争、教学、考选武举的需要,宋神宗于元丰...

《武经七书》包括哪几部著作?其作者是谁
《武经七书》包括《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六韬》《司马法》《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七部著作。作者是:孙武,司马穰苴,吴起,尉缭,吕尚,黄石公,李靖。《武经七书》是北宋朝廷作为官书颁行的兵法丛书,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军事教科书。宋朝以来一直作为武学必读的《武经七书》,集中了...

武经七书是哪?作者分别是谁?
武经七书》是北宋朝廷作为官书颁行的兵法丛书,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军事教科书。它由《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六韬》《司马法》《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七部著名兵书汇编而成。北宋政府颁行《武经七书》是遵照皇帝宋神宗的旨意进行的。为适应军事斗争、教学、考选武举的需要,宋神宗于元丰三年...

武经七书(武经七书是哪几本书)
《尉缭子》,作者及成书年代有所争议,现在一般认为成书于战国,最早著录于班固的《汉书》(《艺文志》)中。七、《李卫公问对》《李卫公问对》,唐朝李靖撰写,全书共分上、中、下 三卷,约一万余字。内容主要是李靖和唐太宗之间的军事谈论,一问一答,由此成书。其中上卷有40问答,中卷33问答...

《武经七书》包括哪几部著作?其作者是谁
早在南北朝时《孙子》就被称为“兵经”(梁刘勰《文心雕龙·程器》),宋初也曾出现过“七书”之称(“七书”指哪七部书不详,见《太平御览》),但《武经七书》作为一个整体正式颁定并被固定下来是在宋元丰年间,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四月乙未(切二,公历24日...

“武经七书”是哪七部书﹖
《尉缭子》一书,对于它的作者、成书年代以及性质归属历代都颇有争议。一说《尉缭子》的作者是魏惠王时的隐士,一说为秦始皇时的大梁人尉缭。一般署名是尉缭子。最早著录于《汉书·艺文志》,书中杂家类著录《尉缭》29篇,兵形势家类著录《尉缭》31篇。1972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了《尉缭子》...

《武经七书》包括哪几部著作?其作者是谁
《武经七书》是北宋朝廷作为武学必读的经典书籍,集中体现了古代军事思想。它包含了七部重要的兵书,分别是《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司马法》《尉缭子》《六韬》《三略》以及《李卫公问对》。这些著作在古代军事战略和战术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二、各著作的作者:1. 《孙子兵法》的作者是孙武,他是...

武经七书和其作者是谁
《孙子兵法》-孙武 《孙膑兵法》—孙膑 《黄石公兵法》-黄石公 《尉缭兵法》-尉缭子 《吴起兵法》-吴起 《司马兵法》-司马穰苴 《三韬》-姜子牙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