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甲午战争至今,东亚经历了以“殖民、战乱、革命”为主的60年和以“和平、冷战、竞争”为主的 60年。未来东亚是走向“安全、合作、统合”还是“对抗、冲突、内耗”,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日关系的前景。东亚战略格局几乎每十年发生一次重大变动。目前安倍晋三内阁的某些做法,与甲午战争前十年及伊藤博文内阁有相似之处。这预示着未来十年日本国家模式转型有脱离和平发展道路的危险,使中日矛盾再度成为东亚战略格局中的主要矛盾。中国需要深入、客观、全面地了解变化中的日本,加强协调,妥善应对。
甲午战争 120 年来的警示与启迪
第一,自甲午战争至今的120年来,之所以出现“战争”与“和平”两个甲子,在很大程度上与日本国家发展模式直接相关。明治维新后日本的帝国主义、军国主义国家模式必然导致中日战争,甚至海洋国家之间的战争;二战后日本和平发展的国家模式,则没有造成中日军事冲突。目前,日本国家模式正处在新的转型期,尽管难以轻易复活军国主义,但如果日本以维护本国安全为由,逐步突破战后自我约束而脱离和平发展道路,也会以新的形式威胁中国的安全与主权。
第二,东亚大国关系格局之所以大约每十年发生一次较大的变化,与相关国家发展模式成败引起的国际力量对比变化有关,同时也取决于各国当权者更迭后的决策偏好。继甲午战争、“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安倍晋三内阁再度把中国视为主要军事对手的对外战略,正使中日矛盾第三次成为东亚战略格局中的主要矛盾。其原因之一是,在二战后建立“反华包围网”方面,50-60年代美国的对华冷战政策、60年代至70年代苏联的“亚太安全体系”均告失败,如今日本的安倍内阁似乎在做第三次尝试。2013年,在东北亚陷入孤立的日本,竭力诱导美国、拉拢东盟各国制衡中国即其表现之一。尽管目前中日矛盾的时代背景及矛盾性质与历史上的有所不同,但未来十年,这种矛盾如何变化将决定东亚战略格局走向及中国周边安全环境。
第三,无论国际格局如何变化,对于中国来说,无内乱则外患难至,靠人帮不如靠自强。中国要不断增强硬国力与软国力。在硬国力方面,科技、经济强,国防方能强。在软国力方面要抓一个核心,即提高法治化、科学化的正确决策能力与落实执行能力。中国要切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中国经济总量曾是日本的三倍以上,但还是遭到日本的入侵。原因就在于中国海空军事力量薄弱,陆军则在军阀混战中自相残杀。因而“中国梦”的实现决不能以GDP所反映的经济规模总量来衡量,而要看科技和生产力水平的先进性,以及在此基础上拥有坚实的国防力量,同时要维护好国内社会政治的安稳,防止国际上“八国联军”式的“暴力的多边主义”对中国或中国周边地区的“包围”。
第四,与国际格局变化相关的和平与战争问题需要从时代高度判断。在帝国主义殖民时代,后起的大国往往通过战争重新分割世界,谋求霸权,曾两次引发世界大战,中国均饱受其害。二战后,殖民主义体系不复存在,帝国主义难以通过占领殖民地建立世界霸权,世界各国相互依存关系在加深,因而国际力量多极化与新兴大国崛起不需要依靠战争手段,而可以采取和平方式。战后,日本、德国都曾经历了和平崛起的历程。而中国正在以自己的方式经历这一历程,其国防力量增强绝不意味以武力侵略别国。日本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才符合本国利益与世界潮流,而谋求突破战后宪法自我约束、行使集体自卫权等,则有违世界潮流和日本的根本利益,并可能给东亚地区的和平与发展带来祸患。
追问亲,甲午战争的历史启迪呢,仔细看题目噢!还有虽分点了,可是重点句何在,怎么我觉得像是在讲历程,而不是启迪!!
追答甲午战争的历史启迪
历史不会重复时间和情节,但却会重复规律和教训,甚至会有惊人的相似。我们反思失败历史、屈辱历史必然是苦涩的、痛心的,但“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一个能深刻自省的民族,才是最有希望的民族。甲午海战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历史遗产,这就是刻骨铭心的历史教训和振聋发聩的历史启迪:
一是必须坚持富国与强军的统一,国防海防不强,小国照样可以打大国,发展强大是硬道理,落后必定挨打;
二是必须确立积极防御战略思想,深化军事斗争准备,抢占现代战争制高点,以积极防御的战略指导科学运用军事力量,战略主动是最大的主动;
三是必须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从严治军,从实战训练,正风正气,军队腐败也会亡国;
四是必须坚定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决心意志,关键时刻敢于亮剑,坚决维护国家海洋利益,力量需要决心意志来表达;
五是必须树立正确的海洋观,海洋关系国家民族的生存与发展、荣辱与兴衰,要牢记“向海则兴,弃海则衰”的历史教训,中华民族坚定不移走向海洋才会有更光明的前景;
六是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安不忘危,居安思危,要随时准备应对来自海洋方向的挑战,没有海洋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
七是必须坚持改革创新,加大国防和军队改革力度,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没有出路;
八是必须创新军事理论和战术战法,新军事变革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深度和广度影响和决定着军队建设与现代战争,要研究现代战争,准备现代战争,掌握制胜机理,把握制胜先机,打得赢才是强军之要。
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决策。维护海权、经略海洋、发展海军是中华民族的历史性选择,事关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我们必须放眼全球,着眼未来,把握机遇,建设一支世界一流的强大海军,才能真正肩负起维护国家海洋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神圣使命。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航船鼓起风帆,破浪远航!
没错,嘿嘿!
论中日甲午战争及其对当今中日关系和平发展的历史启迪
甲午战争 120 年来的警示与启迪 第一,自甲午战争至今的120年来,之所以出现“战争”与“和平”两个甲子,在很大程度上与日本国家发展模式直接相关。明治维新后日本的帝国主义、军国主义国家模式必然导致中日战争,甚至海洋国家之间的战争;二战后日本和平发展的国家模式,则没有造成中日军事冲突。目前,日本...
甲午战争对现在中日关系有何启示
我们强调以史为鉴,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避免历史悲剧重演;我们强调面向未来,是为了让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因此,我们本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精神发展当前中日关系。首先,在政治上,两国应该《中日联合声明》和《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框架下,加强双方政治互信,恢复高层互访,实现...
论中日甲午战争及其对当今中日关系和平与发展的历史启迪~(越详细越好...
甲午,是每个中国人心中的痛,就像你,随时会怕被欺负。为什么?因为中国人曾经被欺负过,这是中国人不断努力的核心动力。为了不被欺负。日本和中国,很近,同时日本很小,就像我们的一个省。要问什么时候没有争端?只能等日本真正成为中国一个省的时候。如果不能驾驭日本,为了永绝后患,我们只能让日本...
结合甲午战争,谈谈你对当今中日关系的看法
最后,在民间交往上,大力开展民间交流,在文化、教育、卫生、环境保护、防灾等领域开展合作,“以民促官”推动两国关系健康发展。今年是中日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纪念,在中日关系中是一个很重要的时间节点。回顾和反思这场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的灾难有着重要的历史与现实意义。历史证明,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是硬...
结合甲午战争的殇思以及当前的中日矛盾,看看你对中日关系的看法和建议...
这些都对日本在今后与他国的关系上留下了一抹阴影,一点重重的污渍。做为普通的人民,人们都希望能够和平安逸的生活,而一些政治上错误的思想及方向所导致的问题,又不可抗的给人们的对未来美好期望的这种憧憬造成了巨大的障碍和隐患。中日两国人民需要有好相处,更需要各自国家的繁荣富强,而互惠互利在这...
用以学历史事实,结合今天中日关系的现实,说明历史不能忘记,更不容篡改...
中日关系。建立在民族仇恨基础上的友好关系。中国自己的人有些去哈日,狗!!忘记历史就是背叛!!!交作业可别这么说。这么说吧: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7年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旅顺大屠杀,这些都是铁打的事实。我们要以日本的侵华战争为教训,不忘国耻,努力发展。日本篡改历史...
请结合甲午战争的殇思以及当前的中日矛盾,谈谈你对中日关系的看法和建...
落后就要挨打,必须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牢记历史,正视历史,禁止一切伤害中国人民感情的行为 和则两利,乱则两败
结合近代日本侵华史实与当今形势谈谈对中日关系的看法
甲午战争,给了日本底气,几十年后,日本再次开始逐步侵华。可惜的是,尽管这时的中国依然分裂内战,尽管中国依然有大量政客为了自己上位而不惜卖国,但异民族的清政府垮台了。中国已经开始形成近代民族国家意识---尽管程度还远远不够。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全世界都认为中国必败。日本军方宣称三个月占领...
如何从历史角度看中日关系
历史中的中日关系,实质上是两国之间复杂的历史问题,深深影响着双方对中日关系的认知与展望,对两国关系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从19世纪末的甲午战争到1945年8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50年里,中日关系的核心是日本的持续侵略与中国的抵抗。日本对中国所施加的侵略时间之长,战争规模之大,残酷程度,...
怎样正确对待历史上的中日问题与现实中的中日关系?800字左右。_百度...
“两千年友好”,使两国人民长期享受和平邦交环境,长期享受彼此文化营养,长期享受社会文明成果。就是中日甲午战争后,仍然有孙中山、鲁迅、郭沫若、周恩来等人为了革命及两国友谊的需要,来往于中日之间。“两千年友好”的历史证明,“和则两利”,和处才能共生,和谐就会共赢。 “五十年对立”使中日关系破裂,社会停滞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