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动衬静的诗句有哪些?

如题所述

1,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出自南北朝:王籍《入若耶溪》

白话文释义:我驾着小舟在若耶溪上悠闲地游玩,天空倒映在水中,水天相和,一起荡悠。晚霞从远处背阳的山头升起,阳光照耀着蜿蜒曲折的水流。蝉声高唱,树林却显得格外宁静;鸟鸣声声,深山里倒比往常更清幽。这地方让我生了归隐之心,我因多年来厌倦仕途却没有归隐而悲伤起来。

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出自唐代:王维《山居秋暝》

白话文释义: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空气凉爽,仿佛已经到了秋天。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3,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出自唐代:王维《鹿柴》

白话文释义: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只能听到那说话的声音。落日的影晕映入了深林,又照在青苔上景色宜人。

4,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出自唐代:贾岛《题李凝幽居》

白话文释义:悠闲地住在这里很少有邻居来,杂草丛生的小路通向荒芜小园。鸟儿自由地栖息在池边的树上,皎洁的月光下僧人正敲着山门。走过桥去看见原野迷人的景色,云脚在飘动山石也好像在移动。我暂时离开这里但是还会回来,按约定的日期与朋友一起隐居。

5,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出自唐代:王维《竹里馆》

白话文释义:独自闲坐幽静竹林,时而弹琴时而长啸。密林之中何人知晓我在这里?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23

在中国古代诗歌里,动静结合是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作为动静结合的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以动衬静,即通过对动态的描写、渲染,反衬出静态,是反衬手法的一种。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编》中指出“寂静之幽深者,每以得声音衬托而愈觉其深”。

南朝诗人王籍的《入若耶溪》:

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其中“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两句被称为“文外独绝”。《梁书?文学传》有这么一段记载:“籍除轻车湘东王谘议参军,随府会稽。郡境有云门天柱山,籍尝游之,或累月不反。至若耶溪,赋诗云:‘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当时以为文外独绝。”。诗人写山林,在于写出若耶溪的幽静,这样幽静的环境,与“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和谐统一,是开头“泛泛”、“悠悠”之情趣的写实。写山林的幽静,不是以静写静,而是以动写静,以动衬静。夏日蝉噪,方知风声松涛俱息,才显得山林更寂静;惟闻鸟语婉转,方知人迹不到,才显得山更幽深。以“蝉噪”衬托“林静”,用“鸟鸣”显现“山幽”,动中写静,充满生气,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据说,到了宋朝,王安石也很喜欢这两句诗,只是觉得还不够味,于是在他自己写的《钟山绝句》中,袭用了下句,并把它改成“一鸟不鸣山更幽”,全诗是:“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改完以后,自己觉得挺得意,可是却被他的好朋友黄庭坚说成是“点金成铁”了。杜甫《题张氏幽居》:“青山无伴独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陆游《客中作》:“茅檐独坐待童仆,不闻人声闻碓声”也均是以声音衬托寂静。

再举几例:

王维《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诗人在描绘的景物中,静中有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第二联写物,“明月松间照,”是静景,是所见;而“清泉石上流”,是动景,是所闻,动静融为一体,构成一副清幽可爱的风景画。第三联是诗人用“竹喧”烘托山静,是所闻,用“莲动”衬托水幽,是所见,见闻交错,“喧”“幽”互衬,颇具艺术感染力。诗中描述动感的动词有:“照”、“流”、“归”、“下”等。而静态的物体是“山”和“石”,以及相对静态的“月”。作者用动词“照”,把明月与山松相互映衬,用动词“流”,把清泉与山石进行动静相衬,用动词“归”,把原本幽静的竹林与喧闹的浣女进行动静相衬,而用“下”又把正在划行的渔舟与原本相对不动,却因船而动的莲叶相互映衬,增强动感。同样的动静相衬,除了通过物体的不同运动状态,即动与静的对比描述外,还通过“喧”与“寂”和“声”与“静”的对比,进一步烘托了动感,渲染了静感。空山是寂静的,而浣女是喧闹的。空山里的山石本无声,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反衬出山中的宁静。一个“流”字,起到奇特的声响效果。诗的上半部全部是写自然情景,因山泉流水声,使画面动中有静,恬静而不死寂;诗的下半部则是写社会场景了,人的加入,使宁静的山水顿时鲜活起来,一群浣女回家路过竹林,边走边谈笑喧闹;而正在划行的搅动了水莲叶子,画面静中有动,借动反衬静,安宁而不乏生动。

王维的另一首诗《鸟鸣涧》也大量运用了动静相衬的意境描写的方法: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山夜晚异常幽静的景象。诗的大意说:在山中没有人声的环境里,桂花自开自落,寂静得好像可以感觉到桂花落地的声息。夜静更深的时候,景色繁多的春山,也好似空无所有。月亮刚出,亮光一显露,惊动了早已归宿的山鸟,它们在春涧中不时地鸣叫几声。这诗主要写春山的月夜之静。花落,月出,鸟鸣,都是动的,作者用以动衬静的修饰手法,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王维还有一首诗《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这是写景诗,描写的是鹿柴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诗的绝妙之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前两句“静中有动”,写空山寂寂,不见人影,却有说话声回荡。后两句“动中有静”,描写光影流动,又充满寂静的感觉。该诗落笔先写“空山”寂绝人迹,后以“但闻”一转,引出“人语响”来。空谷传音,愈见其空;人语过后,愈添空寂。接着又写几点夕阳余晖的映照,愈加触发周身幽暗的感觉。最后以青苔结尾,由于长期没人走过的地方才长青苔,因此,所闻的人语只能是自己的自言自语,空山异常幽静。作者的描写,似随手拈来,不着痕迹,敏锐的感觉独具匠心。

杜甫《漫成一首》: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本诗的第四句用“跳鱼”的“拨剌鸣”衬托江面的宁谧安静,以动破静,愈见其静。

唐代以苦吟出名的诗人贾岛所作的著名诗篇《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传说贾岛年轻时去长安应考,有一天骑驴到郊外,触景生情,吟出两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这时候,贾岛的脑海中浮现一幅画:月夜幽静的山林,飞鸟在池边的树林里栖息了,万籁无声,一个和尚匆匆而归,来到门前,是“推”还是“敲”呢?贾岛觉得诗中用“敲”用“推”两字都恰当,但一时不知用哪个字更好。就一边思考,一边做着推门和敲门两种动作。不料冲撞了时任京都长官的韩愈的车队,贾岛连忙赔礼,并将因“推”“敲”二字专心思考而不及回避的情形讲了。韩愈听了深思后便说“敲字好!在万物入睡、沉静得没有一点声息的时候,敲门声更显得夜深人静”。韩愈选择“敲”,是为了突出“静”,用“敲”声来渲染诗所描绘的“幽静”的意境,突出月夜的宁静。

再看韦应物《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此诗后两句写晚雨野渡所见,晚潮加上春雨,水势更急。而郊外渡口,此刻更是杳无行人。也许船夫已归家歇息,只见空空的渡船自在漂泊,动中有静.。

宋朝诗人赵师秀的《约客》: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黄梅时节,江南细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润及千家万户。开头一句,展现的是南国一片迷蒙的整体景象,接着是草地池塘的近景。前者是目所见,后者是耳所闻。江南风景,有声有色。阴雨连绵,空气湿润,池水陡涨,青蛙欢歌一片。深夜无所事事,等候客人来下棋,诗人心情闲适。所以蒙蒙细雨也就有了诗意,蛙鸣声声也如此悦耳。而最后一句的“闲敲棋子”,是个特写镜头,以具有鲜明个性的动作巧妙而含蓄地揭示了久候客仍不至时的寂寞、无聊的心情。尤其是此中的一个“闲”字,顿使境界全出。又是下雨,又是蛙叫,看到的,听到的,都是在动的,客人也许有事,等到半夜还没来,周围只有自己闲着,但也闲不住寂寞,独坐敲棋,聊以自遣。又通过一个动作“敲”,来突出主人公久等不耐烦的心态。同时也通过一阵“敲”声,衬托出屋中无人的寂静。在“闲敲棋子”后继之以“落灯花”,用来照应“过夜半”,进一步衬托了人物的心情。能被下意识的“敲”动作所轻易震落的灯花,自然是因灯芯久燃所结成的,这就形象地揭示了候客时间之长和候人者怅惘失望的情绪。“闲敲棋子震落灯花”这个艺术细节,使全诗更为蕴藉含蓄,有了无穷的韵味。

如果我们细细品味,就会发现,古诗词中“静”的概念,并非是客观上的“静”,而是主观上的“静”。“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蝉在噪,鸟在鸣,林更静了吗?山更幽了吗?显然从客观的,自然界的角度看,是不对的。所以,这里的“静”,是指没有人烟的静,因为没人声,所以蝉噪。这里的“幽”,是指没有人世的幽。因为没有人迹,所以鸟鸣。“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一句,所描述的意境,准确地说,应该是作者内心世界的幽静,一种远离官场吵杂的幽静,一种不求名利、与世无争的幽静,而并非是客观世界的幽静。这句看似普通的诗句,之所以成为千古绝句,正是因为该句所蕴涵的意境,引起了历代文人墨客的思想共鸣。

参考资料

古诗讲解: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017101010184og.html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8-17
,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出自南北朝:王籍《入若耶溪》

白话文释义:我驾着小舟在若耶溪上悠闲地游玩,天空倒映在水中,水天相和,一起荡悠。晚霞从远处背阳的山头升起,阳光照耀着蜿蜒曲折的水流。蝉声高唱,树林却显得格外宁静;鸟鸣声声,深山里倒比往常更清幽。这地方让我生了归隐之心,我因多年来厌倦仕途却没有归隐而悲伤起来。

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出自唐代:王维《山居秋暝》

白话文释义: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空气凉爽,仿佛已经到了秋天。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3,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出自唐代:王维《鹿柴》

白话文释义: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只能听到那说话的声音。落日的影晕映入了深林,又照在青苔上景色宜人。

4,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出自唐代:贾岛《题李凝幽居》

白话文释义:悠闲地住在这里很少有邻居来,杂草丛生的小路通向荒芜小园。鸟儿自由地栖息在池边的树上,皎洁的月光下僧人正敲着山门。走过桥去看见原野迷人的景色,云脚在飘动山石也好像在移动。我暂时离开这里但是还会回来,按约定的日期与朋友一起隐居。

5,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出自唐代:王维《竹里馆》

白话文释义:独自闲坐幽静竹林,时而弹琴时而长啸。密林之中何人知晓我在这里?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1-12-07
1,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出自南北朝:王籍《入若耶溪》
白话文释义:我驾着小舟在若耶溪上悠闲地游玩,天空倒映在水中,水天相和,一起荡悠。晚霞从远处背阳的山头升起,阳光照耀着蜿蜒曲折的水流。蝉声高唱,树林却显得格外宁静;鸟鸣声声,深山里倒比往常更清幽。这地方让我生了归隐之心,我因多年来厌倦仕途却没有归隐而悲伤起来。
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出自唐代:王维《山居秋暝》
白话文释义: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空气凉爽,仿佛已经到了秋天。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9-05-22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以动衬静的诗句?
1.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王维《山居秋暝》2.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3.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此地动归念,长...

以动衬静的诗句
以动衬静的诗句如下:1、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2、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 《入若耶溪》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鹿柴》4、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5、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

你知道以动衬静的诗句吗?
2.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王维《鸟鸣涧》两度出现,桂花飘落的轻盈与春山的空灵相互映衬,寂静而悠远。3.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马蹄声穿越古道,更显孤独的行人与静谧的乡村画面。4.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

我能写以动衬静的古诗句 以动衬静的诗句大全
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鹿柴》【释义】: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以动衬静的句子 1、在那棵婀娜的柳树下,我架个秋千,戴着用柳枝编成的花环,在秋千上摇来荡去。清凉的风徐徐吹过发间,一如你清爽的目光从我的脸颊掠过,掠走的是我颊上一抹微红的...

古诗词中以动衬静的诗句有哪些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王维《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其中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秋雨过后,山中寂静得可以听到溪水潺潺流动的声音,以动写静,空寂感跃然纸上....

以动写静以动写静的古诗
宋代王籍的《入若耶溪》中,"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以蝉鸣和鸟叫衬托出山林的静谧,引人深思。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里,"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明月惊动鹊鸟,蝉声在夜半响起,这些动态元素反衬出夜晚的静谧,构成一幅生动的乡村画面。这些诗句通过动与静的对比,传递出古诗...

用了以动衬静的诗句以动衬静的诗句
关于用了以动衬静的诗句,以动衬静的诗句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今天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南朝诗人王籍的《入若耶溪》: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2、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3、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4、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

关于动静结合的诗句
如贾岛《题李凝幽居》全诗所绘景致十分幽静,其中的名句“僧敲月下门”,一个“敲”字动感十足,有动作有声音,以动衬静, \/link?url=-TEVCTBnxdl8fyDGc- 4.关于动静的诗句 动静结合的诗句 1、《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绝句》 唐...

动静结合的古诗
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喧”为声,“动”为动,“归”为动作),形成意境和形象、动作的和谐统一。因此,动静结合的写景手法,与衬托,拟人又不可截然分开。在写景状物的文章中,孤立地写动态或静态,往往不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若能将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结合起来,以静写动,以动衬静,则...

谁背的出一句以动写静的诗句?
1.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2.《入若耶溪》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3.夜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4.山下宿 白居易 独到山下宿,静向月中行。何处水边碓,夜舂云母声。枫...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