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诸葛亮的故事 请用简要的话语写出两件

快快 快

诸葛亮故事

吃 瓜 留 子

诸葛亮不仅能种出好庄稼,而且还有一手种西瓜的好手艺。襄阳一带曾有这么一个规矩:进了西瓜园,瓜可吃饱,瓜子不能带走。传说这条“规矩”也是当年请葛亮留下来的。

诸葛亮种的西瓜,个大、沙甜、无尾酸。凡来隆中作客和路过的人都要到瓜园饱饱口福。周围的老农来向他学种瓜的经验,他毫不保留地告诉他们瓜要种在沙土地上,上麻饼或香油脚子。好多人都来问他要西瓜种子,因为以前没有注意留瓜子,许多人只好扫兴而归。第二年,西瓜又开园了,他在地头上插了个牌子,上面写道:“瓜管吃好,瓜子留下。”

诸葛亮把瓜子冼净、晒干,再分给附近的瓜农。现在,汉水两岸沙地上的贾家湖、长丰洲、小樊洲的西瓜仍有名气,个大、皮薄、味沙甜。有些地方还遵守那条“吃瓜留子”的老规矩。

神机妙算救后代

这件事情的真否无法考证,从记载来看,可能性还是有的。

相传,诸葛亮在临死前对后代说:“我死后,你们中的一个将来会遇到杀身大祸。到那时,你们把房拆了,在墙里面有一个纸包,有补救的办法。”

诸葛亮死后,司马0打下天下当了皇帝。他得知:朝廷中的一员将军是诸葛亮的后代,便想治治他。有一天,司马0找了个借口,把这个将军定了死罪。在金殿上,司马0问:“你祖父临死前说了些什么?”这个将军就一五一十地把诸葛亮的话说给他听。司马0听后,使命令上兵们把房子拆了,取出纸包。只见纸包里面有封信,上面写着“遇皇而开”。土兵们把信递给0,0打开信,只见里面写道:“访问后返三步。”0立即站起身退后三步。他刚站稳,只听“咔嚓嚓”一声响,0龙案上面正对的房顶上,一根玉掉下来。把桌椅砸得粉碎。0吓得出了一身冷汗。反过来再看信后面写道,“我救你一命,请你留我后代一命。”看完这封信,暗暗佩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后来.他把那个将军官复原职

诸葛亮的八卦衣

在戏剧和图面中,诸葛亮都是身披八卦衣,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姿态。据民间传说诸葛亮的八卦衣是他勤奋好学,师母所赏赐。

诸葛亮少年时代,从学于水镜先生司马徽,诸葛亮学习刻苦,勤于用脑,不但司马德操赏识,连司马的妻子对他也很器重,都喜欢这个勤奋好学,善于用脑子的少年。那时,还没有钟表,记时用日晷,遇到阴雨天没有太阳。时间就不好掌握了。为了记时,司马徽训练公鸡按时鸣叫,办法就是定时喂食。诸葛亮天资聪颖,司马先生讲的东西,他一听便会,不解求知饥渴。为了学到更多的东西,他想让先生把讲课的时间延长一些,但先生总是以鸡鸣叫为准,于是诸葛亮想:若把公鸡呜叫的时间延长,先生讲课的时间也就延长了。于是他上学时就带些粮食装在口袋里,估计鸡快叫的时候,就喂它一点粮食,鸡一吃饱就不叫了。

过了一些时候,司马先生感到奇怪,为什么鸡不按时叫了呢?经过细心观察,发现诸葛亮在鸡快叫时给鸡喂食。司马先生在上课时,就问学生,鸡为什么不按时叫鸣?其他学生都摸不着头脑。诸葛亮心里明白,可他是个诚实的人,就如实地把鸡快叫的时候喂食来延长老师授课时间的事如实报告了司马先生。司马先生很生气,当场就把他的书烧了,不让他继续读书了。诸葛亮求学心切,不能读书怎么得了,可又不能硬来,便去求司马夫人。司马夫听了请葛亮喂鸡求学遭罚之事深表同情,就向司马先生说情。司马先生说:“小小年纪.不在功课上用功夫,倒使心术欺蒙老师。这是心术不正,此人不可大就。”司马夫人反复替诸葛亮说情,说他小小年纪,虽使了点心眼,但总是为了多学点东西,并没有他图。司马先生听后觉得有理,便同意诸葛亮继续读书。

司马先生盛怒之下烧了诸葛亮的书,后经夫人劝解,又同意诸葛亮来继续读书。可没有书怎么读呢?夫人对司马先生说:“你有一千年神龟背壳,传说披在身上,能使人上知千年往事,下晓五百年未来.不妨让诸葛亮一试.如果灵验,要书作甚?”司马先生想到把书已烧了,也只好按夫人说的办。

诸葛亮将师母送的神龟背壳往身上一披,即成了他的终身服饰——八卦衣,昔日所学,历历在目,先生未讲之道,也能明白几分。

诸葛亮的鹅毛扇

诸葛亮的鹅毛扇代表着智慧和才干,所以在有关诸葛亮的戏曲中,孔明总是手拿鹅毛扇。

关于鹅毛扇,民间流传着这样的故事,黄承彦的千金小姐黄月英并非丑陋,而是一个非常聪明美丽、才华出众的姑娘。黄承彦怕有为的青年有眼不识荆山玉,故称千金为“阿丑”。阿丑黄月英不仅笔下滔滔,而且武艺超群,她曾就学于名师。艺成下山时,师傅赠送她鹅毛扇一把,上书“明”、“亮”二字。二字中还密密麻麻地藏着攻城略地、治国安邦的计策。并嘱咐她,姓名中有明亮二字者,即是你的如意郎君。后来黄承彦的乘龙快婿,就是吟啸待时、未出隆中便知天下三分的名字中有“明”、“亮”二字的未来蜀国丞相诸葛亮。结婚时,黄月英便将鹅毛扇作为礼物赠给诸葛亮。孔明对鹅毛扇爱如掌上明珠,形影不离。他这样作不仅表达了他们夫妻间真挚不渝的爱情,更主要的是熟练并运用扇上的谋略。所以不管春夏秋冬,总是手不离扇。

清朝康熙年间,襄阳观察使赵宏恩在《诸葛草庐诗》中写道:“扇摇战月三分鼎,石黯阴云八阵图”,就足以证明诸葛亮手执鹅毛扇的功用以及他手不离扇的原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12-15
一,佤族归顺
远在公元225年,居住在葫芦王地的佤族人卡那曼卷部落与蜀汉丞相诸葛亮签盟归顺蜀汉朝廷,发誓镇守边关,永不反叛。整整1700年,佤族人始终遵循了这个盟约。1934年的英军进攻班洪、班老地区,佤族人牢记了这个盟约,斑老王奋起抵抗,组织佤族武装,剽牛盟誓,效忠他们最尊崇的“阿祖阿公”---诸葛亮。这就是有名的“班洪事件”。
二,六个少数民族供奉的“茶祖”。
《普洱府志古迹》记载:旧传武侯遍历六山,留铜锣于攸乐,置铜镘于莽枝,埋铁砖于蛮砖,遗木梆于倚邦,埋马蹬于革登,置撒袋于曼撤,固以名其山。六大茶山中有一座就叫孔明山,当地人民还把茶树称作“孔明树”,把诸葛亮尊为“茶祖”。
时至今日,基诺族、布朗族、佤族、傣族、哈尼族、壮族各村寨,每年都要在诸葛亮诞辰这天举行集会,称为“茶祖会”,赏月歌舞,放孔明灯,祭拜诸葛亮。
诸葛亮 - 简明历史传记

三国时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被誉为“千古良相”的典范。父母早亡,由叔父玄抚养长大,后因徐州之乱,避乱荆州,潜心向学,淡泊明志。后受刘备三顾之礼,提出著名的《隆中对》,策动孙、刘联盟,于赤壁之战中大破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蜀汉建立,拜为丞相。刘备伐吴失败,受托孤于永安,辅佐幼主,外联东吴,内修政理,南征平叛,北抗强魏。为完成统一中原,兴复汉室的大业,先后五次进攻魏国,在治国、治军等方面发挥了非凡的才能,是以民用其力,百姓不忿;又推演兵法,作“八阵图”,造损益连弩、木牛流马,与名将司马懿、张郃等交锋,屡操胜算,最后一次北伐时采取分兵屯田之策,与司马懿大军相持百余日,但不幸因积劳成疾而逝世,享年五十四岁,谥曰忠武侯。其“鞠躬尽力,死而后已”的高尚品格,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敬仰和怀念。

诸葛亮 - 简明演义传记

人称卧龙先生,有经天纬地之才,鬼神不测之机。刘皇叔三顾茅庐,遂允出山相助。曾舌战群儒、借东风、智算华容、三气周瑜,辅佐刘备于赤壁之战大败曹操,更取得荆州为基本。后奉命率军入川,于定军山智激老黄忠,斩杀夏侯渊,败走曹操,夺取汉中。刘备伐吴失败,受遗诏托孤,安居平五路,七纵平蛮,六出祁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手摇羽扇,运筹帷幄的潇洒形象,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心中“智慧”的代名词。
第2个回答  2008-12-16
1.
亮年青时即从城市移至农村,躬耕于野,过着半耕半读的生活,表明他异常重视农耕,我们现在更知道,只有亲自参加流汗水的农作,才更能

体验民情,珍惜民力,从而能恤民疾苦,做到民安、政清、国富、兵强。

2.
亮少有逸群之才,而不求闻达于诸侯,表明他风格高迈。不汲汲希求权势和富贵,故时人杨戏有“忠武英高”之赞。

3.
亮择妇以才而不以貌,表明他不贪图个人享受,而只图找一有才贤偶,以帮助己很好地为国为民服务。这在古代统治层中,能若此者尤为罕见



4.
亮择主不求其地广势大,而重品德作风,故终于辅佐了众寡无立锥之地的刘备,故宋代哲人朱熹称“自古辅一无尺土之主,唯孔明能之”。

5.
亮之治国,德教与刑法并举,政绩之佳,冠绝古代。

6.
亮善于治军和发挥士兵的战斗积极性,能以少击众,使善于用兵的司马懿只能处于守势。《孙子兵法》所说衡量将的智、信、仁、勇、严五个必

要条件,亮无不具备,是全能的军事家。

7.
亮的思想及行动,以儒为本,并吸收法、道、墨、农、兵各家之长,故他在政、军、经、贸及科技各方面都有好的成就,他对生产和军用器具

的制造都有进步意义。

8.
亮重视并善于用人和培养接班人。

9.
亮要求和鼓励别人对他提反面意见,且有错必改,决不掩护己短。

10.
亮能公开谈论自己的家产和受赐及自己在外仰赖公家供给的情况,不另外治生,以长尺寸,这种自我约束的清廉作风至今仍有示范意义。
第3个回答  2008-12-15
1 刘玄德三顾草庐,诸葛亮隆中对策
2 博望坡军师初用兵,诸葛孔明火烧新野
3 军师孔明过江作说,妙诸葛亮舌战群儒
4 孔明用智激周瑜,诸葛用奇谋借箭
5 荆州公子三求计,诸葛亮智算华容
6 七星坛诸葛祭风,孔明三气周公瑾
7 诸葛亮痛哭庞统,丞相挥泪斩马谡
8 孔明白帝城受孤儿,诸葛亮安居平五路
9 孔明巧布八阵图,诸葛造木牛流马
10 诸葛亮七擒七纵,武侯上表伐中原
11 武乡侯骂死王朗,孔明弹琴退仲达
12 五丈原诸葛禳星,陨大星丞相归天
13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诸葛亮在三国演义的故事主要就有这些!当然还一些很零碎的故事

以下是诸葛亮的年事表:
公元 年龄 生平及事迹
光和4年 181年 1岁 公元一八一年农历四月十四日诸葛亮诞生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县)。
中平6年 189年 9岁 诸葛亮生母章氏去世。
初平3年 192年 12岁 诸葛亮父亲诸葛珪去世。
兴平元年 194年 14岁 诸葛亮与弟诸葛均及妹妹由叔父诸葛玄收养,其兄诸葛瑾同继母赴江东。
兴平2年 195年 15岁 诸葛亮叔父诸葛玄任豫章太守,他及弟妹随叔父赴豫章(现南昌)。
建安2年 197年 17岁 诸葛玄病故。诸葛亮和弟妹移居南阳。
建安4年 199年 19岁 诸葛亮与友人徐庶等从师水镜先生司马徽。
建安12年 207年 27岁 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对刘备陈说“隆中对”。随即出山辅助刘备。
建安13年 208年 28岁 诸葛亮出使东吴,说服吴主孙权抗曹。
建安14年 209年 29岁 诸葛亮任军师中郎将。
建安16年 211年 31岁 诸葛亮与关羽、张飞、赵云镇守荆州。
建安19年 214年 34岁 诸葛亮留关羽守荆州,与张飞、赵云分兵与刘备会师。刘备攻占成都,诸葛亮任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
建安20年 215年 35岁 诸葛亮整顿巴蜀内政。
建安23年 218年 38岁 诸葛亮留守巴蜀,供应在汉中作战的刘备。
蜀章武元年 221年 41岁 刘备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或蜀。诸葛亮任丞相。
蜀建兴元年 223年 43岁 刘备兵败白帝城,永安托孤于诸葛亮。刘备死,刘禅即位,封诸葛亮为武乡侯,领益州牧。
蜀建兴2年 224年 44岁 诸葛亮调整巴蜀内政。
蜀建兴3年 225 年 45岁 诸葛亮率军南征,平定南蛮。
蜀建兴5年 227年 47岁 诸葛亮上《出师表》,屯兵汉中,即日北伐。
蜀建兴6年 228年 48岁 北伐失街亭,诸葛亮斩马谡,自贬为右将军,行丞相事。
蜀建兴7年 229年 49岁 诸葛亮再次北伐,夺取武都、阴平,恢复丞相职位。
蜀建兴8年 230年 50岁 诸葛亮再次北伐。
蜀建兴9年 231年 51岁 诸葛亮北伐攻祁山,大败魏军,在木门伏杀魏名将张郃。
蜀建兴11年 233年 53岁 诸葛亮在斜谷修造邸阁,屯集粮食。
蜀建兴12年 234年 54岁 诸葛亮于再次北伐,因积劳成疾病故五丈原。

http://baike.baidu.com/view/2347.html?tp=0_00#1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2347.html?tp=0_00#1

第4个回答  2008-12-17
亮亮的事情太多,都流传很广~我只说三个词:
1,三顾茅庐
2,六出祁山
3,七擒孟获
第5个回答  2008-12-14
综合诸葛亮一生言行的主要特色与突出之处,约有以下各条:

1.
亮年青时即从城市移至农村,躬耕于野,过着半耕半读的生活,表明他异常重视农耕,我们现在更知道,只有亲自参加流汗水的农作,才更能

体验民情,珍惜民力,从而能恤民疾苦,做到民安、政清、国富、兵强。

2.
亮少有逸群之才,而不求闻达于诸侯,表明他风格高迈。不汲汲希求权势和富贵,故时人杨戏有“忠武英高”之赞。

3.
亮择妇以才而不以貌,表明他不贪图个人享受,而只图找一有才贤偶,以帮助己很好地为国为民服务。这在古代统治层中,能若此者尤为罕见



4.
亮择主不求其地广势大,而重品德作风,故终于辅佐了众寡无立锥之地的刘备,故宋代哲人朱熹称“自古辅一无尺土之主,唯孔明能之”。

5.
亮之治国,德教与刑法并举,政绩之佳,冠绝古代。

6.
亮善于治军和发挥士兵的战斗积极性,能以少击众,使善于用兵的司马懿只能处于守势。《孙子兵法》所说衡量将的智、信、仁、勇、严五个必

要条件,亮无不具备,是全能的军事家。

7.
亮的思想及行动,以儒为本,并吸收法、道、墨、农、兵各家之长,故他在政、军、经、贸及科技各方面都有好的成就,他对生产和军用器具

的制造都有进步意义。

8.
亮重视并善于用人和培养接班人。

9.
亮要求和鼓励别人对他提反面意见,且有错必改,决不掩护己短。

10.
亮能公开谈论自己的家产和受赐及自己在外仰赖公家供给的情况,不另外治生,以长尺寸,这种自我约束的清廉作风至今仍有示范意义。

11.
亮临死让别人把他埋在定军山交通要道旁,因山为坟,不需器物,这不仅反映了他反对厚葬的恶习,更表现了他至死也不忘攻魏与统一中国的

宏愿壮志。

12.
亮既忠于蜀汉,其子瞻及瞻子尚亦能在抗击邓艾的战斗中为国捐躯,三世忠烈,足证亮家风之美,孙权晚年心多嫌忌,可是到死前,仍以亮侄

诸葛恪为大将军辅佐少主,当系他觉得诸葛家人最可靠的缘故,显然是受了亮辅政最好的影响。

13.
亮受遗托孤,行君事而世人不疑,这在历史上是罕见的;亮用法严而人悦服;亮出师未捷身先死,使人叹惜至今不绝,不能说不是奇人奇事。

14.
亮对少数民族的政策较为开明,在古代专制统治者中是少见的。

15.
不论亮同时或后代人都敬慕亮,由于亮德高能多,所以各行各业都可以从亮身上得到启迪、鼓励,如爱国志士学习亮的尽瘁国事,怀才不遇之

人则可以从亮之淡泊名利中得到慰藉。俗语说“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就反映了亮是人们学习的榜样。

总括以上所说,我们可以认为:诸葛亮是我国古代德才兼备,影响深远、光照寰宇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堪称古代完人与宗师。

有关诸葛亮的故事 请用简要的话语写出两件
诸葛亮故事 吃 瓜 留 子 诸葛亮不仅能种出好庄稼,而且还有一手种西瓜的好手艺。襄阳一带曾有这么一个规矩:进了西瓜园,瓜可吃饱,瓜子不能带走。传说这条“规矩”也是当年请葛亮留下来的。诸葛亮种的西瓜,个大、沙甜、无尾酸。凡来隆中作客和路过的人都要到瓜园饱饱口福。周围的老农来向他学...

诸葛亮舌战群儒的故事
诸葛亮心里想,如果不先难倒张昭,就没办法说服孙权联刘抗曹了。诸葛亮说:刘备取荆襄这块地盘,易如反掌,只是不忍心夺取同宗的基业,才被曹操捡了便宜。现在屯兵江夏,另有宏图大计,等闲之辈哪懂得这个。国家大事,社稷安危,都要有真才实学的人拿出好主意。而口舌之徒,坐而论道,碰上事儿,却...

关于诸葛亮的故事100字
“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老杜的诗还是那么忧国忧民,他体会到了孔明的无力感,但却不懂他为何把自己搞得如此狼狈,最后还累死了。遇见这样一个人,要先撕开他神话的外衣,去遇见他的家人、朋友、知己。“时势造就英雄”,不错的,可时势也会毁灭...

《上下五千年》中你最喜欢哪个故事,原因是什么
一、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 在上下五千年里面,我最喜欢七擒孟获这个故事,这个故事让我深切的体会到了诸葛亮的大方,机智和孟获的顽强不屈,知错就改这个故事主要讲了魏、蜀、吴三分天下之际,有南蛮犯蜀,丞相诸葛亮带兵南征。双方首战蜀大胜,擒住了南蛮首领孟获。但孟获却不服气,孔明便下令放了他...

《诸葛亮与吴用相遇》的作文怎么写
2、相遇情境:可以描述两人相遇的情境。例如,可以写他们在山间的一片空地上相遇,或者是两人在某个历史事件中偶然碰面。3、对话交流:可以详细描述两人之间的对话交流。他们谈论天下大事,分享各自的策略和见解。诸葛亮的策略以稳健为主,强调持久和耐心,而吴用的计谋则更注重变化和策略的灵活性。4、智慧...

孔明用智激周瑜 大概内容
周瑜归,鲁肃引诸葛亮与周相会。鲁肃问周瑜主和还是主战,瑜本意主战,却故意说主和,鲁肃信以为真与其争论。诸葛亮早已看出周瑜心思,要智激周瑜,在一旁冷笑不语。瑜问之,亮也故意说主和,提出只要将江东二乔送与曹操,操必退兵,并曲引曹植《铜雀台赋》中“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二句...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名人事例100字左右
1、三国时,周瑜一直把诸葛亮当成自己的死对头,产生了“既生亮,何生瑜”的念头,很多次想陷害诸葛亮。这都是由于周瑜的骄傲情绪在作怪,他认为自己绝顶的聪明,可是由于诸葛亮的出现,自己被“比下去”了,于是心里越发恨诸葛亮,这样,越发不能处理好自己的工作。而诸葛亮则心胸宽阔,他一直不满足...

诸葛亮的主要事迹是什么
1、周瑜对诸葛亮心怀妒忌。课文开门见山,交代了故事的起因。概括诸葛亮挺有才干,周瑜妒忌诸葛亮的事实。“妒忌”正是周瑜与诸葛亮发生矛盾的起因,为故事的展开埋下了伏笔。2、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这是周瑜设好的圈套...

请试分析舌战群儒 诸葛亮是怎么成功
诸葛亮的辩论充满深意,语带双机,一石二鸟。在回答刘备败因时,他借机讽刺东吴主降之士,同时揭示群儒无勇无谋的本质。面对步骘的指责,他强调张仪苏秦的豪杰本色,反讽群儒只知巧言令色,实则贪生怕死。这些话语既为己正名,也辛辣讽刺对手,策略高明。在舌战群儒中,诸葛亮针对不同人采取不同策略,...

三国历史小题,要原创(若好的复制也可以),简短问答题,70~100道
1.简述一个表现诸葛亮“多智近妖”的故事。 答:诸葛亮借东风 :周瑜为没有东南风而病倒在床上。诸葛亮给周瑜开了个“药方”,上面写着:“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说他能借来东风,他让周瑜为他搭起高九尺的七星坛,然后自己在坛上做法。几天之后,果然刮起了东南风。周瑜嫉妒,便派人去杀诸葛亮。然而诸葛亮早...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