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古文时遇到的问题

比如读史记、资治通鉴,你们是真的读出声来还是在心里默读(也就是只看)?
在读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许多生僻的字,你们是如何处理这些字的,查字典找其读音和意思?但这样又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一篇古文,有时生僻字比熟悉的字还要多。

首先,文言文阅读的要求和方法,概括地说,就是诵读、理解、背诵 。诵读、理解、背诵,诵读是核心、是关键、是文言文学习的立足点。所谓诵读,朱自清先生曾说:“诵读是一种教学过程,目的在培养学生的了解和写作能力,教学的时候先由老师范读,后由学生跟着读,再由学生练着读,有时还得背诵,除背诵以外都可以看着书。”由此可以看出,在诵读教学中,除掉老师的范读外,学生所要作的就是“跟着读”、“练着读”、“背诵”和“看着书(读)”,换句话说,诵读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探究的学习过程。

这当中,读是关键。读,首先要听老师范读。从老师的范读中应该领悟些什么,请看梁实秋先生回忆他的老师徐锦澄先生讲课:徐先生于介绍作者之后,朗诵全文一遍,这一遍朗诵可很有意思。……不论是古文或白话,一字不苟地吟咏一番,好像是演员在背台词,他把文字里的蕴藏着的意义好像都给宣泄出来了。他念得有腔有调,有板有眼,有感情,有气势,有抑扬顿挫,我们听了之后,好像是已经领会到原文的意义的一半了。好文章掷地作金石声,那也许是过于夸张,但必须可以琅琅上口,那却是真的。从这里可以看出,文章的腔调、板眼、感情、气势、抑扬顿挫以及所蕴藏着的意义,都要通过朗诵表达出来。而学生在听老师的范读中,也正要获得对文章的这方面的最初的也是最直观的印象和认识,从而激发起自己诵读的欲望,以达到进一步“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品的思想内容”的目的。

腔调、板眼、感情、气势、抑扬顿挫以及文字所蕴藏着的意义等等,不是一下子就读得出来的,它是学生在不断地听范读、跟着读、练着读的诵读过程中逐步体会、领悟、感知得来的。尤其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读音正确。这是由于文言文中多生僻字,又间有通假字、多音字和破读所决定的。一般来说,课文注释中对这一些都注明了读音,要依据注音,认真读准。这里要着重提一提“破读”的问题。所谓“破读”,就是改变字(词)的读音以区别不同的意义或词性的一种方法。如“衣”用作名词时读yī,用作动词(穿衣)时读yì;“食”在表示吃时读shí, 在表示给人吃时读sì。不过现在有的破读音已经进入现代汉语中,一般字典也已有注明,如美好的“好”(形容词)读hǎo,爱好的“好”(动词)读hào,难易的“难”(形容词)读nán,灾难的“难”读nàn等等。而有些破读现在已不加特别区分,如叶公好龙的“叶”,旧读shè,现在可以读为yè了。掌握破读,对辨析词性词义,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是很有必要的。

第二要注意停顿。包括句中停顿和句间停顿。能正确划分句中停顿和句间停顿,表明了对语句层次和大意的正确理解,这要在对词句含义理解的训练中,通过诵读来实现。

此外,还要注意读出语气、读出语势,等等。

实际上,诵读就是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反复熟读课文,逐步加深理解,直至可以背诵的学习过程。

我们不赞成在文言文的学习中,搞繁琐的语法分析,机械的诵记名词术语,也不主张呆板的所谓字字落实、句句落实。我们主张学习文言文,要在诵读中感知,在诵读中领悟,在诵读中积累语言的素材,最后达到将文言变成自己语言习惯的一个部分。

这样的一个学习过程,诵读、识记、理解是同步进行的。我们所说的对文言文的理解,主要是指对文章内容上的整体的领会、把握。这种领会和把握应当:①着眼于全篇的内容;②着眼于文意的沟通;③着眼于文章的篇章。至于背诵,这也是由于文言文学习的特殊性所决定的。字词的识记,词句含义的理解,作品思想内容的把握,都要靠熟读成诵才能做到。而且,语言文字的学习,概念和规则并不是最重要的,不是记住了规则就能说话、写作、阅读;语言学习是先实践、运用,然后理解。因而语文学习需要背诵,而文言文的学习则更强调背诵了。

能够“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品的思想内容”,主要靠背诵量的不断积累。因此,新修订的小学、初中、高中语文教学大纲,都对背诵作了量的规定。其中,小学背诵古诗词80首,初中背诵文言文20篇、古诗词50首,高中背诵古文20篇、诗词曲50首。这样一些篇目全部诵读至背诵,烂熟于心,达到上述文言文阅读的要求,是不会有困难的。

我们提倡阅读古典诗词和文言文,要能基本上做到当堂背诵。背诵当然还要讲究方法。我过去曾总结过的组块性记忆法就是其中的一种。如,意义组块:按文章意义分段组块记忆的方式;纲要组块:应用层次内容提纲组块记忆的方式;关键词句组块:通过关键词句组块来掌握文章大意、纲要,又反过来根据它们去掌握词句的识记方式;节缩句式组块:将句子节缩为短语组成组块识记单位的方式;此外,还有句群中心句组块,关联词语组块等等。限于篇幅,不展开论述。

背诵还要靠不断刺激、强化。丰子恺先生告诫子女读书,讲究一个“读”法。读字的繁体笔画是22画,因此,他要求每篇诗文都须读22遍。这样就能口熟心熟,历久不忘。过去私塾读书讲究“复背”,就是每熟读一文后,都要再把前面所学拿来复诵一次,即,读第2文,要1--2文复读,读第3文,要1--3文复读,余类推。我们或许可以把这些斥之为 “死” 读书,但我们不能排除掉这种于读书的执著精神和强化记忆的合理方式。而且在青少年阶段利用得天独厚的记忆力,熟读成诵若干篇章,奠定满腹经纶的基础,也正是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

其次,文言基础知识的积累和掌握。这只能说是最基本的要求,关键有以下几点:①指出了重点掌握的基础知识的三个方面: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②作了最基本的量的规定:150个实词、18个虚词、重要的句式;③强调了“在课文中的用法”的方向。

知识的积累和掌握,要在诵读中进行。要强调指出的是,不论是文言实词、文言虚词,还是文言句式,都不能孤零零地背解释、记术语,而应该把字、词、句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过诵读课文并对课文中典型例句的理解、掌握,达到重点掌握这些基础知识的目的。掌握词、句基础知识,是诵读古诗文的需要,而熟读成诵一批古诗文后,其词、句的一些基本用法,也都涵盖其中了。这样一来,只要看到某词某句式的时候,马上在记忆中就会现出典型的例句来。如读到《兰亭集序》“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曾”字怎么讲,即使是课文没有注释,或者有注释而不去看,马上联想到《愚公移山》里“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不若孀妻弱子”,这三个“曾”用法相同,都是加重了后面“不知”、“不能”、“不若”的否定语气,可用现代汉语中“还”、“简直”、“竟然”等副词来表达,意思十分显豁。熟能生巧以后,就没有了这种转换过程,而完全是一种应付裕如的状态。久而久之,也就凝固成了个人知识体系中的一部分,“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也就自然形成了。

学习文言文,还要具备一些必要的历史文化知识,这对于疏通文句、理解文意、知本探原都有好处。历史文化知识细分起来很多,基本的如天文地理、岁时节日、礼仪制度、职官沿革、学校科举、典籍宗教、科学技术、姓名称谓、衣食住行及其它等等。这些大纲中虽然未作明文规定,但我们在阅读相应的古诗文时,课文注释中都有介绍和说明,有些也反映在词、句的用法里,这些,在诵读古诗文时,都要留意。

诵读古诗文,应该是十分愉悦的学习过程,穿越时空与古代志士仁人、贤者智者对话,从而了解我们的国家、了解我们的民族、了解我们的历史,把历史文化的积淀化为我们自身人文素养的一部分、我们生命的一部分,应该是人人所渴求的,我们希望把这种渴求变为诵读的实践。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12-19
我读史记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就是心理默读还有遇到不懂的字去查文言字典,查字典有好处就是可以认识这个字,看下这个字在里面是什么意思?日积月累对自己肯定是有帮助的,生僻字肯定比熟悉的字少!这是你觉得看几下就遇到一个生僻字才会觉得多,如果你不去认识这个字,那下次读别的古书时候,还是遇到一样的问题!这是我个人读古书的一些心得,反正遇到不懂字查字典,这样我也可以多吸收一个字,何乐而不为呢?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8-12-23
我是默读 至于生僻字 手头有字典就查 没有的话 生僻字如果是名词形容词 并且能通过上下问知道大概意思 就带过 如果是动词 虚词 哪么就想方设法的查!!!
第3个回答  2008-12-19
查字典呀!~~
找文学老师请较!~~
第4个回答  2008-12-19
可以参考《朱子读书法》

如何提高自己的古文修养?
对于阅读古文过程遇到的这些问题,很多人感到非常困惑。其实,大家在阅读古文时可能遇到的问题无非有以下几个:1、不认识字 有人看到这个问题,估计会觉得好笑:字都不认识,还读什么书?其实阅读过程中不认识一些生僻字是很正常的事情。可能很多人不知道, 编纂成书于康熙五十五年(公元1716年)的《康熙...

古文朗诵注意什么
问题一:古文,散文,论说文的朗诵各应该注意什么 先要理解这内容主旨,注意自己的语气、停顿和字音问题 闵行 莘庄 精 锐 问题二:诵读古代诗词和文章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1、普通话也可以吟诵,关键是找出入声,,把平仄分别转换成长短,入声字也依平长仄短的规则读成短调,其调型也可依普通话来,但...

读文言文的烦恼
一、阅读。多阅读古典名著和古诗词集,一开始可以读有注解的,有了一点基础后,要强迫自己去读不带注解的,读完后,把自己的理解和注解对照,哪里有缺漏不足,就反复研习。 二、背诵。作为非日常语言的学习,一般都强调“语感”。你在学习英语的时候,应该有背过课文吧?其目的就是要加强“语感”。文言文也一样,能把古...

为什么古书语言会有难读的地方?举例说明。
古书语言难读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时代变迁:古书使用的语言和现代汉语有很大差异,包括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古汉语的用法和含义已经发生了变化,现代人难以理解。文化背景:古书所反映的时代背景、文化传统、社会环境等与现代社会有很大不同。读者如果没有相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知识...

古诗文阅读教学有哪些问题和对策?
重“言”却低效,学生不能独立“阅读浅易文言文”;轻“文”致使“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育人目标不可即。究其原因,一是中考“指挥棒”影响。素质教育的实施,降低了古诗文考查难度,并且只考课内,还规定了基本篇目。这就无怪乎教师课内古诗文还要“选择”讲,“游刃有余”于上述两种课型了。“指挥棒...

古诗文阅读教学有哪些问题和对策
在讲的过程中,在运用的过程中,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理解了,读第二篇再遇到它的时候再来理解,这样循环往复,这些知识就在阅读的过程中得到了巩固,举一反三,那就成了他们的东西了。在读的过程中语感也就出来了,学生也爱读文言文了。现在学生为什么不爱读文言文?问题在于老师的引导,你一讲实词、虚词,学生就怕了,...

语文考试碰到没学过的古文阅读怎么办
在面对语文考试中的文言文阅读时,如果遇到不熟悉或难以理解的词语,尤其是在考试中没有预先学习过的情况,首先可以尝试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推断。文言文中的词汇大多数都是这样,通过适当的调整语序,往往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其含义。这里的关键在于细心观察,揣摩句子的逻辑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整个段落。另一个...

古文读不懂怎么办?
古人也存在“古文读不懂”的问题。因为古人还有古人。他们怎么办呢?一是多读,“读书百遍其义自明”;二是借助训诂,也就是查字典。现代人读古文,道理一样,反复读,查字典,最终没有读不懂的。如果依赖所谓“翻译”,碰上没有翻译的文言文,照样不懂,甚至永远读不懂文言文。

文言文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经过这一步的学习,文章内容已在学生头脑中有了较深的了解。学生在读通的基础上再去读懂。读“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两句时,指导学生自然地将对古文的理解和读紧密地结合起来,读出楚人炫耀的语气,从而体会到楚人说话做事言过其实,自相...

文言文的朗读要注意什么
综上所述,我想对文言文教学中的诵读谈几点看法。 一、要重视教师的范读,老师读课文时应对学生提出要求,注意文中语音的异读破读、通假字的读法、重音停顿、节奏韵律等等。 二、教师范读之后就是学生的自读。要求学生必须读准字音、读清句读。 要求读第一次就读准确。自读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自读不必要求整齐,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