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初年新闻报刊发展迅速起到什么作用

如题所述

从思路上来看:

    时代是:民国初年;

    分析主体是:新闻报刊;

主要从:对报纸本身的影响,对当时社会的影响来看;

  对社会的影响主要分为:

    对新的社会思潮的影响;

    对社会运动的影响;

    对社会历史进程的影响;

    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由此我们大致可以得出以下的作用。

    民国时期的新闻报刊发展对于中国初初发展的新闻业注入了巨大的动力,使得中国的新闻进程进展突出。国人办报的思潮兴起,《时务报》、《申报》等有地位有思想的报纸出现,贡献突出。

    民国报刊发展对新思潮的传播起到重要作用,民国时期《时务报》对维新派思潮的传播,《中国日报》等同盟会机关报对革命派思潮的传播起到了重大作用。

    国民报刊发展,为社会运动提供的舆论基础和思想阵营。不论是维新派的维新变法,还是随后的大革命,各类报纸对于社会的思想贡献都表现突出。

    民国报刊的发展对于“民主”、“自由”等先进的西方思想理念的传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为爱国知识分子理解中国国情 ,为中华民族奔走奋斗起到巨大作用。

    《申报》、《大公报》等报纸,以及其他具有文艺性质的副刊杂志,对于传播西方的生活,文化起到巨大作用,是中外文化的一次交融。







因为学的比较长了,可能有些也记不牢考了。

平时微信也可以交流哈——亦友

感谢大家啦~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8-04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到1912年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民国成立。民国成立初期新闻报刊的作用是:
1、宣扬了民主共和思想,辛亥革命的一个重要成果就是使民主共和观念升入人心,民国成立后新闻报刊进一步宣传了这一思想;
2、由于民国是以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名义成立的,因此这一时期的新闻报纸也发布了一系列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言论,做了很好的舆论宣传,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3、新闻报刊的报道,使普通百姓更加了解时政,对于民族的觉醒有重要的意义;
4、同时报道了部分先进的民族企业家如张謇等,对民族企业是一种鼓励,也使得实业救国成为当时的主要思潮之一;
5、进一步批判过专制统治,如袁世凯时期的统治,动摇了其统治的地位。
第2个回答  2016-04-04
社会生活的变化 清末民初,经过辛亥革命的冲击,中国社会风尚急剧变化。最大的变化是剪去了发辫。清朝强迫汉族男子束发留辫,晚清的进步人士把辫子视为民族的耻辱。武昌起义后,革命党人动员群众剪除发辫。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发布法令,要求人们剪辫易服。其次是服饰变化。封建社会,以服饰区分人们的身份地位。辛亥革命后,千百年来以衣冠“昭名分、辨等威”的作法被社会废弃,于是人们的服装样式开始多样化。当时人们对沿袭已久的缠足之俗进行了严厉批评,出现了不缠足运动,各种不缠足团体和禁缠足宣传,遍及全国。1912年3月13日,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劝禁缠足文》,对改变缠足陋习起到重要作用。南京临时政府还发布了《严禁鸦片通令》,严厉禁烟。 清末民初的女性 清末的中国社会众生相 服饰变化与衣冠之治的解体 从习俗和观念的变化看中国近代社会
清末民初,中国社会出现了鼎新革故的社会潮流,社会风尚新旧并存,而革命新潮流涉及领域广泛、气势之大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崭新的气象。 清末民初外国人在中国的活动
思想观念的更新 南京临时政府发布法律,要求民众革除前清腐朽生活习俗,革新礼仪称谓,废除叩拜、作揖、请安、打千、拱手等旧式礼节,改行鞠躬、脱帽、握手、鼓掌等礼节。婚丧礼节也改为新式,废除旧式婚丧的各种落后礼俗。人们的称谓,不再使用“大人、老爷”,一律以“先生”、“女士”、“君”相称。传统观念逐渐被新观念代替,认识到封建君权、神权、族权、夫权是对个人人格的摧残,提倡西方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力求打破封建枷锁,给人民平等权利和地位。 晚清帝国的“市民社会”问题
南京临时政府以法律的形式,给各种职业的人们以平等的公民身份和权利,取缔买卖人口及卖身契约。当时全国反对卖淫纳妾,要求实行一夫一妻制,要求有财产独立权,个人自立,不苛待佣工等。各种以人道主义、解放人权为宗旨的社会团体纷纷建立,辛亥革命打破了禁锢人的个性发展的封建枷锁。这时,人们开始对国事政事发生兴趣,各种集会、结社、选举活动得到广泛发展。知识妇女也开始投身于政治。
当时人们重视工商业的作用,认为办实业是救国的重要手段。人们打破了传统的四民观念,为发展实业殚心竭虑,投资设厂,各地出现工商业大发展趋势。 清末的工商金融 民初,新学大倡,学生选择专业,考虑其实用价值及利益,法政科招生,成千上百人报考,传统的作诗填词、习经读史、心学理学,不再受人重视。社会上也出现了追求奢侈浮华的风气,社会各类消费性行业得到发展,对封建社会传统道德伦理观念进行冲击。与此同时,中国固有的学术也发生了显著变化。 清末学术观的变革 晚清学术分科观念及方案 学术史:清末民初的显学 王国维:国学与西学 晚清国学大师王国维 敦煌藏经洞的发现与敦煌学的发展
文学艺术的繁荣 清末民初出现了揭露社会腐朽黑暗的“谴责小说”,如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和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揭露了清朝各级官吏、衙门的腐朽黑暗。还出现了一些反映革命的小说,如《广州乱事记》、《新汉演义》、《血泪黄花》,描写了黄花岗起义和武昌起义。
知识分子积极研究和宣传欧美的思想和文化,出现了许多译著,如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卢梭的《民约论》、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约翰·穆勒的《自由原理》等,从中吸取进化论、天赋人权论和西方近代政治方案,作为反对封建专制的思想武器。文艺作品也被大量翻译,莎士比亚、狄更斯、巴尔扎克的作品,陆续翻译出版。最著名的翻译家是林纾,他根据别人口译,把外国作品翻译成中国的古文。 晚清文化、文学与现代性 莎士比亚全集 狄更斯作品选 巴尔扎克作品选
此外,出现了现代话剧和新式音乐,当时“学堂乐歌”的创作大为盛行,出版了不少课堂歌曲的教材。在美术方面,涌现出一大批具有新思想、掌握新技巧、勇于创新的画家。如李叔同、吴昌硕、高剑父、刘海粟等。蔡元培则第一次提出了必须对国民进行美术教育。
新闻出版业的进步 清末民初,西学得到很大发展,加上新印刷技术的普遍使用,新闻出版业步入新的发展时期。1897年,夏瑞芳、鲍咸恩等人联合创建上海商务印书馆,开始时只有印刷所,后成为集编辑、印刷、发行为一体的综合性出版企业。1921年1月,陆费逵、戴克敦、陈协恭、沈知方等人创办中华书局。它集编辑、印刷、发行为一身,是民国初年影响极大的近代出版企业。民营出版发行业的发展,很快就超过了教会和官办的出版机构。
革命派在活动期间,也促进了出版活动。如1902年陈范创办《苏报》,聘请章太炎任主笔,发表了大量批判封建专制制度的文章。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创刊《民报》,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据推算,当时全国的各种报刊杂志有1000余种。中国近代新闻出版事业的兴起和发展与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变化分不开。 清末民初的中国文化情形(图片)
近代教育的发展 清朝末年开始建立新的教育体制。1903年清朝廷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规定了在全国范围内实际推行的学制,称为“癸卯学制”,奠定了中国近代教育制度的基础。章程颁布后,各类学堂迅速发展,到1909年,全国各类小学已达5万多所,高等学校123所。在创办新式学堂的同时,清朝廷还先后派遣青年学生和官员出国留学,民间也大量出现自费留学生。留学生在在国外大大开阔了眼界,接受了新知识,成为中国社会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分子。 张之洞与晚清学部 京师大学堂章程
民国政府对清末的教育体制又进行了改革,主要措施包括:设置新教育机构。如将学堂改称为学校,男女可以同校,废止读经,禁用清学部颁行的教科书,禁止体罚,取消清朝贵胄学堂等。改定教育宗旨。把清学部教育宗旨中关于“忠君、尊孔”的内容取消,以“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为教育的根本宗旨。重订学制。初小4年为义务教育,高小3年,中学4年,大学本科3年或4年,师范学校本科4年等。又陆续颁布各种学校令,补充已公布的《学校系统令》,全称为《壬子癸丑学制》。民国初年的教育制度改革,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促进了中国新式教育的快速发展。
第3个回答  2016-04-02
(1)首先是给中国人带来一种新的传播资讯的方式
(2)先进知识份子通过报刊来传播西方先进思想,即民主和科学,促进国人的思想解放
(3)引发了后来的戊戌变法以及辛亥革命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民国初年新闻报刊发展迅速起到什么作用
民国报刊发展对新思潮的传播起到重要作用,民国时期《时务报》对维新派思潮的传播,《中国日报》等同盟会机关报对革命派思潮的传播起到了重大作用。国民报刊发展,为社会运动提供的舆论基础和思想阵营。不论是维新派的维新变法,还是随后的大革命,各类报纸对于社会的思想贡献都表现突出。民国报刊的发展对于“...

民国初年报业短暂的繁荣原因和表现
一方面是将言论出版自由的原则载入国家的根本大法之中;二是颁布有利于新闻事业发展的法律和法律,促进新闻事业的繁荣;三是废止清朝限制言论出版自由的规定,颁布促进新闻事业发展的新法令。二、具体表现:北京市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新创办的报纸最多,有50多家,以下依次是上海、天津、广州等地。报纸的急...

民国初年,外报积极和消极作用
(三)促进中国人自办报刊,推动了中国报刊的发展。外报创办后,把西方的报刊观念带到中国,使中国人认识到近代报刊的社会作用,同样外报还培养和锻炼了中国人,许多参加外报工作的中国人,接受了新闻工作的职业训练,学习外国人经营管理、采访编辑、印刷发行等成套经验,这为以后自办报刊打下了基础,王韬...

19世纪晚期到民国初年报业的变化给中国社会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什么...
(1)首先是给中国人带来一种新的传播资讯的方式 (2)先进知识份子通过报刊来传播西方先进思想,即民主和科学,促进国人的思想解放 (3)引发了后来的戊戌变法以及辛亥革命

简述民国初年的报纸新闻业务情况。
(2)新闻报道的加强。政局的多变,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刺激了人们对新闻的需求,报纸上电讯大增。因电讯过于简略,纪实、解释、述评性新闻通讯开始涌现,颇受欢迎。为搞好新闻报道,上海等地大报纷纷增聘记者和通信员,并重点聘请有才能的记者常驻京城,采访中央新闻,出现了黄远生、邵飘萍这样的名记者...

民国时期的主要报纸有哪些
《救亡情报》是全国抗日救国联合会的机关报,及时报道了日本侵略者在东北、华北等地的侵略罪行,及民众请求政府立即对日宣战、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呼声。近日,我市著名红色收藏家陈建昌觅得这份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的珍贵历史资料。《救亡情报》自发刊以来的所有报纸的合订本,该册由红旗出版社于解放初装订,天...

报刊“新闻时代”的开启什么意思
(传统)新闻业时代,主要指以传统报刊、传统广播、电视为核心媒介的人类新闻活动时代;这一时代的主导新闻交流模式是点到面的大众传收模式;后新闻业时代,主要是指互联网新闻开启以来的新时代,特别是互联网新闻进入Web.2.0时代以来的人类新闻活动;这一时代的主导新闻交流模式是点到点、点到面、面到...

什么是时评?我想要一份7月份报纸上一则新闻的时评!
《中国新闻事业史》名词解释 1、黄远生 民国初年三大名记者之一,以写新闻通讯风长,曾主编过《少年中国》和《庸言》》杂志,后任上海《时事新报》和《申报》驻京特派记者,撰写大量揭露军阀政府黑暗统治的通讯,大受读者欢迎,黄远生的政治态度反对国民党,支持进步党对袁世凯抱幻想,1915年被人认作帝党刺杀于旧金山。

中新史梳理(二)|著名报人最全梳理第一弹!建议全文背诵!
其通讯“写实性”强,被称为“民国初年政治斗争的实录”,强调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重要人物事件与场景细节,语言通俗生动。他重视新闻的真实、全面、客观与公正,强调新闻监督作用。强调“脑筋能想,腿脚能奔走,耳能听,手能写”的“四能”要求,成为民国初年新闻记者巨擘。成舍我被称为“小型报专家...

求资料:民国初年记者徐彬彬
有线电报的不断架设、电报费用的降低以及铁路线的延伸,使当时的各大报纸在全国各主要城市建立通讯网成为可能,这在客观上也对中国报业在民国初年开始由“政论时代”向“新闻时代”过渡、确立新闻在报纸上的“中心地位”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1912年10月起,《申报》上就开始出现“北京特派员”的名称。《时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