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律中缓刑的意义何在?缓刑是否被过度使用?

如题所述

缓刑的适用主要是引导初犯、轻罪的被告,通过社区矫正等形式,改过自新,尽快回归社会,成为正常的公民。一般都是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以下的轻罪,而且有悔罪表现,认罪态度良好,造成的犯罪结果较轻,能够发挥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作用。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05-15
中国法律中缓刑的意义及缓刑的使用现状:

一、缓刑制度。我国刑法参考了世界各国缓刑制度的立法例,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采用了缓执行制度,也就是现今世界各国缓刑立法中比较普遍的狭义缓刑即刑罚暂缓执行制。我国刑法中的缓执行制度,是附有一定条件的暂缓执行刑罚或不执行原判刑罚的一种制度,即指人民法院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认为暂不执行原判刑罚,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在一定考验期内,暂缓执行原判刑罚的制度。

二、缓刑意义。缓刑制度是我国刑法的重要刑罚制度,它根据惩办与宽大相结合,惩罚与教育改造相结合这一基本的刑事政策而确立,是刑罚制度运用的具体化。缓刑的适用,既表明了国家对犯罪分子及其犯罪行为的否定态度,同时又体现了对犯罪分子适当的宽大政策,在维持原判刑罚效力的基础上给犯罪分子以改过自新的机会,有利于教育改造犯罪分子,充分体现我国刑法的人道主义精神。
1、缓刑制度可以克服短期自由刑的不足,使罪行较轻的罪犯不受监狱中恶习的感染。这有利于达到刑罚的特殊预防的目的。
2、缓刑可以使罪犯免遭关押,使其不脱离家庭和所从事的工作,从而避免了因执行刑罚而带来的诸如名誉和家庭生活方面的影响,有利于社会的安定。
3、缓刑制度有利于促进罪犯的再社会化。监狱的封闭环境和正常社会生活环境相差甚远。监狱行刑的最终目的是要将罪犯改造成为能适应正常社会生活的、自食其力的公民。而实际上将罪犯监禁于一个脱离正常社会生活的环境中,同时却希望他们将来出狱后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这是很难的。缓刑对罪犯不进行监禁,而是放在社会上,在不影响其正常社会生活的情况下,对他们进行一定的监督考察,这就不存在再社会化的阻碍,有利于实现刑罚的社会化。
4、缓刑符合刑罚经济原则。缓刑制度可以减少监狱行刑的许多环节和投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同时可以充分利用监狱现有的资源,去监管改造那些必须在监狱中服刑改造的罪犯。

三、缓刑适用中存在的问题
1、职务经济犯罪缓刑适用率偏高。据统计安徽省定远县法院2006年以来因职务犯罪被判处刑罚的总人数中,适用缓刑的比例超过55%,盗窃罪适用缓刑的比例仅9%,两者相比,相差较为悬殊。尽管职务犯罪适用缓刑比例高存在一定的客观原因,但如此高比例的缓刑适用率,难免在社会公众心目中造成“官官相护”的印象,而且与民众对贪官的痛狠之心相悖甚远。
2、民事赔偿或罚金执行程度的影响较明显,缓刑适用具有一定功利性。在审判实践中将附带民事赔偿部分是否履行以及罚金是否执行到位作为决定适用缓刑的条件之一的现象较为普遍,以金钱的付出作为犯罪分子悔罪表现的衡量依据之一,以至使之成为缓刑的交换条件,这种做法极易误导“钱可赎罪”、“以罚代刑”的观念盛行,使缓刑成为有钱人的“护身符”,损害了法律的公平、平等和法院的威信。
3、不利于改造罪犯和罪犯再社会化。刑事审判中,对轻缓刑事案件,尤其是那些社会危害性已消除的犯罪嫌疑人,可以通过撤案、取保侯审、不诉等方式予以从轻处理,而我们却要予以逮捕、判刑,坚持走三道工序,其结果是导致加害人对社会失去信心,甚至产生报复情绪,有的在羁押期间又被交叉感染,为日后重新犯罪埋下隐患。
4、不利于被害人权益恢复和补偿的最大化。绝大部分轻缓刑事案件由纠纷、争执、一时冲动引起,一旦予以逮捕、判刑,致使被害人或因得不到赔偿而陷入生活困难,或因害怕加害人出狱报复而终日提心吊胆。有的加害人因被羁押或入狱服刑而发生人格扭曲,其家人特别是子女也因此失去照顾,因而达不到被害人权益恢复和补偿的最大化。此外,轻缓刑事案件大多侵犯的是个人利益,对社会利益和公共秩序的损害较轻,因此我们运用公权力的重点应放在促进被害人权益恢复和补偿的最大化上,同时兼顾社会利益和公共秩序,而不是通过对加害人施实刑罚来恢复社会公共秩序。
5、判决宣告及执行缓刑公开宣告不到位,不利于对缓刑人员的监督管理。法院在宣判时只是简单宣告对某犯罪分子适用缓刑及缓刑的考验期限,但对缓刑的意义以及在缓刑考验期间应遵守的行为规范没有明确告知,以致有的被告人对于缓刑的实际含义并不十分清楚。此外根据刑法规定,执行缓刑和解除缓刑都应当向犯罪分子本人、其所在单位或居住地的有关群众宣布,但实际上公安机关对此项工作大多无暇顾及,对这一规定的执行情况并不完全彻底,有的只是针对部分被告人所在的学校或者单位进行执行缓刑的宣告,对一些没有单位的被告人没有向居住地的基层组织或有关群众公开宣告;有的虽然在执行缓刑时进行了公开宣告,但在缓刑考验期满时未进行“原判刑罚不再执行”宣告,也未向法院反馈有关执行情况。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缓刑有什么用
缓刑是为了给那些触犯法律的人,一定的考验期,给他们证明悔罪,改过自新的过度时间。缓刑的出现,体现了法,理,情这一理念的深度综合,也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刑律之一。

缓刑3年是什么意思?
因此,缓刑的作用在于让罪犯得到改造的机会和缓解监狱过度拥挤的压力。在缓刑考验期间,罪犯需要执行一些特定的条件,包括保持良好表现和遵守法律等,否则就可能会被撤销缓刑。缓刑3年意味着罪犯将有更长的时间来面对和解决自己的问题。缓刑考验期间,罪犯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去重新规划自己的生活,并在社会上寻找...

缓刑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缓刑?
缓刑通俗意思是,法院看被告人是初次犯罪且罪行较轻,不关押起来进行教育也有改好的可能,先宣告被告人有罪,判决多长时间的徒刑,暂时不关监狱,只要在规定的考验期内遵守规定不再犯罪,处罚就算执行完了。如果这个人在考验期也不老实,法院就会让警察把人抓起来关到监狱去,按原来宣判的徒刑在里面呆着。

判刑一年缓刑一年是不用坐牢吗?
是的,判刑一年缓刑一年意味着在缓刑期间表现良好的情况下,可以不用坐牢。缓刑是一种法律制度,旨在给犯罪者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避免过度惩罚和监禁带来的负面影响。在缓刑期间,犯罪者必须遵守一系列限制和条件,如定期报告、参加社区服务等,以确保其不再犯罪并逐渐融入社会。如果犯罪者在缓刑期间违反规...

判缓刑是什么意思
缓刑是一种刑法制度,其原则是对于已经被判定为犯罪且需要接受法律惩罚的行为者,在确保其遵守相关规定和完成特定任务后,暂缓执行所判处的轻微刑罚。这种处理方式旨在给予被告机会去弥补自己的过错,以及提高遵守社会秩序的自觉性。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缓刑制度通常委托特定的考察机关对罪犯进行为期一段时间的...

缓刑期间发生交通事故怎么办
缓刑的设立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司法资源的过度浪费,也同时保障犯罪人的更好的改过自新设立的制度,只要在交通事故中不涉嫌犯罪行为如酒驾、毒驾或追逐竞驶等犯罪行为或者行政处罚行为,属于一般的民事纠纷,不影响缓刑。【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七条,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

判刑六个月,缓刑一年的含义?
缓刑适用的条件包括:一、犯罪分子的刑期限制在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二、犯罪情节和悔改表现足以表明,使用缓刑不会对社会造成危害;三、犯罪分子不是累犯。通过满足这些条件,犯罪者有机会在法律框架内进行自我修正,减少对社会的负面影响,同时也避免了过度的刑罚对个人和社会的破坏。

电大法学本科毕业论文
程序公正可以排除在选择和适用法律过程中的不当意向,而且还能保障法律的准确适用。我国虽然有一些司法解释对缓刑适用的程序性内容有所提及,但我国缓刑制度上没有设置程序性规范,极大地影响了缓刑裁量的公正性,从而导致了在司法实践中出现不少问题。 1、缺少透明度。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对犯罪分子是否判缓刑,须通过合议...

被判死缓的犯人最终被执行死刑的概率有多大?缓期行刑的意义是什么?
在中国刑事诉讼法中,死刑缓期2年的官称为“死刑缓期2年实行”。很多人从字面意思看来,觉得死刑缓期便是延迟时间实行。那死刑缓期真真正正的是什么意思,它会对什么群体实行?死刑缓期作为在我国特有的一种法律制度,他在一定实际意义上是对犯有大罪却还不致死的人的一种规章制度。那么死刑缓期被执行...

死刑就是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就是死缓,拿为什么要缓呢,缓了两年后真的...
一般认为,缓刑渊源于英国十四、五世纪普通法中的“恩赐牧师”和“具结保释”制度。“恩赐牧师”是指中世纪教会法庭对犯罪的牧师、神职人员在某种情况下给予免予受审和惩罚的恩遇。“具结保释”则指为了不致被告在审判前受过长时间的羁押,由被告人或第三人作出随时到庭受审的保证而予以释放。上述两种制度虽然与现代意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