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对「死亡」的态度
3月12日,79岁的琼瑶阿姨在脸书上公开了一封写给儿子和儿媳的信,交代自己的身后事――无论生什么重病,她都不动大手术、不送加护病房、绝不能插鼻胃管,最后再次强调各种急救措施也不需要,只要让她没痛苦地死去就好。
以下是琼瑶阿姨的原文――
虽然中维(琼瑶阿姨的儿子)一再说,完全了解我的心愿,同意我的看法,会全部遵照我的愿望去做。我却生怕到了时候,你们对我的爱,成为我「自然死亡」最大的阻力。承诺容易实行难!万一到时候,你们后悔了,不舍得我离开,而变成叶金川说的――联合医生来凌迟我――怎么办?我想,你们深深明白我多么害怕有那么一天!现在我公开了我的权利,所有看到这封信的人都是见证,你们不论多么不舍,不论面对什么压力,都不能勉强留住我的驱壳,让我变成「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卧床老人!那样,你们才是大不孝!
即将进入耄耋之年的琼瑶向自己的儿子、儿媳发出这封公开信,预先嘱托自己希望「尊严死去」的愿望。
终于把自己的心愿说出后,身体健康的琼瑶便开始安心筹备自己的下一部小说,她还打算和孙女合作一本关于喵星人的插画书,岁月依然静好。
但一石激起千层浪。
在师生酱朋友圈里,大家都按捺不住了,到处都在谈论「安乐死」、「尊严死」、「临终前的选择与尊严」这类话题,甚至有物理狂人表示可以把量子态搬上来再研究一下
很多有亲人离世经验的朋友也表示,虽然理性告诉自己应该让老人少一点痛苦,但是心里却舍不得,即使是饮鸩止渴,也用尽一切办法,只想把那个人再多留一会儿。
然而,在我们大人苦苦挣扎在这个抉择的漩涡里的时候,有没有考虑过小朋友的心情?
孩子,恐怕还不知道什么叫做「死亡」。
儿童对「死亡」懵懂未知
「记得我儿子在养金鱼时,纯粹就是玩,一会儿拿网兜捞,一会儿用纸杯抓。我告诉他,如果总这样,金鱼会死。结果儿子回答说,死了也没事,要不,给乌龟吃吧。」
也有小孩子,在爷爷奶奶的葬礼上,面对着一大片黑压压的人,或沉默肃穆或暗自垂泪,慌乱之下嚎啕大哭,怎么哄都哄不住,甚至留下童年阴影。
「蔓蔓2岁半时,太奶奶去世,这是孩子第一次接触到死亡,也第一次经历了乡村的传统葬礼仪式。那时的蔓蔓并不能理解为什么好多大人在哭,还要给她戴上灰色的布帽子。只是不时燃放的爆竹和突然奏起的哀乐,一度让蔓蔓觉得很害怕。」
科学地来说,4岁以前的孩子一般不会主动提出这个问题,除非家中或他的生活环境出现具体的死亡事件。
孩子第一次主动提出死亡问题一般是4到5岁之间。
这一阶段的孩子对人生的许多问题都表示出兴趣,与具体的死亡没有多大关系,而提问的本身也表示他发育上的一种成熟。
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讲,「死」只是一个词汇,他并不太懂这个词汇的含义,他能理解的往往只与他经历具体的过程相关。比如他在医院接触到过这种事情,就有可能把医院当作「死」的归宿了。看见骨灰盒,他会认为「骨灰盒」就是「死」的意思。
孩子在5、6岁开始会逐渐明白死亡的含义,然后会有相关的变化,譬如害怕等。不用担心,任何小孩都有这个阶段的。没有死亡的概念,其他的情感也就很难发展起来。
大人不应该觉得向孩子解释「死亡」是残忍的,应该尊重事实。
如何向孩子解释「死亡」
但在向孩子解释「死亡」的时候,应当注意一个原则,那就是尽量不要主动向孩子解释这个问题。
如果孩子问到了,一定要正面回答。回答时要简单明了,避免含糊不清和欺骗的回答,比如「他走了」,「他睡着了」等等。
如果孩子没有正面问到,尽量不要讨论这个题目。因为孩子的成熟度有异,教育者如果在孩子身心尚未准备好的情况下提到这个问题,反而会使孩子受到不必要的惊吓。
会引起谈论此类话题的较多机会是家中有宠物死亡,或在看电视的时候剧情中有人物死亡。
其次,在回答问题的时候需要注意两点:
1、不要因为你自己内心的恐惧和避讳,而在回答的时候暴露出来影响孩子。极有可能造成孩子对死亡的恐惧和抵触。
2、当孩子提这个问题时要认真倾听,从而判断孩子究竟想知道什么。只要满足了孩子想知道的那一点就可以结束谈话。判断时可用反问的方法,如「你说呢?」「你认为人死了去哪里呢?」「你认为天堂什么样呢?」这么做,有80%孩子就会很满意了。
请爸爸妈妈们相信孩子心灵的发展和韧性,自我思考和追寻的动机和能力。因为同学、小狗、亲人去世感到悲伤很正常,怕死很正常,我们担心的绝大多数事情其实都很正常,但往往是我们的担心焦虑把这些事情弄得不同寻常了。
所以,在和孩子解释这些问题的时候,不能含糊其辞,不能给予太多负面情绪,不能超出他的理解范围,要正面给出回应,注意语言要简单,保证安抚孩子的情绪。
如果我们认为,孩子比成人更脆弱,我们自然就会努力蒙上孩子的眼睛、捂住孩子的耳朵、淡化孩子的心灵感受。
帮助孩子克服对「死亡」的恐惧
一行禅师曾用一朵云的故事来说明生死相依的道理。云朵在天空消失,你可以说,她死了。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云朵并没有真正地死去。她被阳光蒸发,变成雨水流入江河湖海,滋润万物,甚至小朋友手中的冰激凌,也是云朵的延续。生命也是如此。
欣赏这样一种有关生命的观点:我们的祖先并没有真的死去,我们身体里每时每刻都流淌着他们的血液,存放着他们的细胞,承载着他们的精神,我们是他们生命的延续。死亡,并非生命的消逝,而是生命的转化。而生命的本质就是延续,是在为自己及他人快乐的努力中,获得延续。
如果我们能够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坦诚地谈论死亡,就会觉察到,死亡,可以教会我们和孩子学会如何生活。我们可以与孩子共同回顾逝者生前的嘉言懿行,讨论我们如何过慈爱、智慧、体谅的生活,让逝者的生命在我们的身上延续。
当然,也有可能,无论我们如何平静地表达,小心地安抚,孩子还是可能受到了伤害,并且十分恐惧死亡。对可能发生的问题,你可以试试这5个办法――
1.让孩子知道当他感到悲痛的时候可以放声大哭,可以和其他人分享他的感情。即使生命中发生了最糟糕的事情,生活仍要继续,他也能够继续向前。2.不要试图把死亡从孩子面前隐藏起来。坦率地与他讨论面临死亡的人,并鼓励他和面临死亡的人交谈。3.不要跟孩子说逝去的人只是要睡很长的时间,这会让他害怕睡觉。对他来说,还不如听到那个你想避开的词――死亡。4.如果孩子看见了一些血腥的死亡,坦率地与他们讨论恐惧和忧虑。帮助他们找出可以发泄和舒缓情绪的方式,这样他们就不会觉得太脆弱。这些包括写文章、画画或者与家人朋友交谈。5.有意义地度过每一天,并且与你的孩子分享你今天做了什么,让他感受生命的快乐。
这些关于「死亡」的绘本可能有用
当然,也可以尝试一下这些和「死亡」有关的绘本,可能会让孩子易于接受。
绘本的语言和画面可以弥补大人的语拙,用孩子听得懂的语言,给孩子营造一个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教育环境,让「死亡」在孩子心中,成为一件并不可怕的事情。
《爷爷变成了幽灵》[丹麦]金・弗珀兹・艾克松/文[瑞典]爱娃・艾瑞克松/图彭懿译湖北美术出版社
小男孩艾斯本的爷爷变成了幽灵,因为去世前还有一件事情未完成,他只能继续在人间飘荡。一连四个晚上,艾斯本都和爷爷在一起,他们一同回忆快乐的时光、一起寻找未办的事情,最终明白:原来爷爷还没有和艾斯本说再见呢。轻声告别之后,爷爷安静地走了,而艾斯本也终于放下对爷爷的牵挂,开始用一颗平常心来怀念爷爷。
原来,死是这么平常,重要的是珍存美好的情感记忆。
《獾的礼物》[英]苏珊・华莱编绘杨玲玲、彭懿译少年儿童出版社
充满智慧的獾离开了他的身体,也离开了所有的动物朋友,虽然他在生前已常常告诉朋友他只是到了隧道的另一头,大家不要为他难过。但是,在寒冷的冬天里没有了獾,这对大家来说,实在是太难过了。直到春天的来临,所有的动物聚在一起怀念獾,说着獾以前与大家相处的种种,大家的悲伤才慢慢抚平,因为獾虽然永远离开了,但他所留下来的「礼物」却像是矿藏一样,永远都在帮助有需要的人。
《楼上的外婆和楼下的外婆》[美]汤米・狄波拉文/图孙晴峰译河北教育出版社
故事记录了汤米・狄波拉和外婆、曾外婆之间的生活点滴,展现了祖孙三代人互相关爱、其乐融融的生活,是狄波拉童年的真实写照。楼下的外婆总是很忙碌,但是楼上的外婆却只能终日躺在床上,因为她已经是位九十四岁高龄的老人了。汤米很爱他的两个外婆,并且特别喜欢和她们在一起的日子。
《一片叶子落下来》[美]利奥・巴斯卡利亚任溶溶译南海出版社
这是一本关于生命的童话,作者以一片叶子经历四季的故事讲述生与死之间的微妙平衡,文字简单,寓意深刻,最适合用来做生命教育的教材,献给所有曾经历生离死别的孩子,与不知该如何解释生死的大人。
书中一片叫做弗雷迪的叶子和它的伙伴们经历了四季的变化,逐渐懂得了生命的意义在于经历美好的事物,在于给别人带来快乐;明白了死亡并不是代表一切毁灭,而是另一种形式的新生。
《活了一百万次的猫》[日]佐野洋子唐亚明译接力出版社
有一只100万年也不死的猫,它死了100万次,又活了100万次,有100万个人在它死的时候哭过,可是它连一次也没哭过。直到有一天,它变成了一只只属于自己的野猫,爱上了一只美丽的白猫,它才头一次知道为什么而活没有感情地活100万年,不如心中有爱地活一次。有爱的人生即使短暂,也是完满和幸福的。
《鸟儿在歌唱》[荷]马克斯.维尔修思图/文亦青译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
《鸟儿在歌唱:学会珍爱生命》是一套有助于孩子心灵成长的心理教育故事。每个故事都自然流露出某种重要的主题,充满了想像力。文图都是马克斯・维尔修思创作的,文字透着生动和浅浅的幽默,图画则是鲜有的简笔画风格,被西方艺术家誉为「简笔画世界的杰作」。
《奶奶的护身符》刘旭恭文/图湖北长江出版社
奶奶到山上给孙子求了一张平安符,符上写着:「五百罗汉交通平安」。从此,五百个罗汉总是用自己的生命保护着小男孩。慢慢地,罗汉们越来越少了!直到有一天,男孩长成了少年,他独自坐火车到远方去的时候,列车失事了,仅剩的一位罗汉摇摇欲坠,少年抱起罗汉冲出车外。罗汉最终却化为灰烬飘上了天空少年将护身符解下,用手细细抚摸。他遥望远方天色的光亮,开始踏上了一个人的旅途。
校管君祝福爸爸妈妈和孩子
都能开心地度过每一天
对孩子解释死亡的确挺难的,孩子理解不了太高深的,说的再多孩子还是会一脸茫然的看着你,那倒不如用大多数人都会使用的方法,就告诉孩子死亡就是一个人去了天堂,变成天上的天使或者云朵,看着地上的人儿忙碌着生活。
我亲爷爷去世的时候我爸爸还很小,我爸爸告诉我那时候的他看到我亲爷爷的遗体的时候就以为只是睡着了那么简单,后来我爸爸就跑去问我奶奶他爸爸要睡多久才能起来,后来我奶奶就告诉我爸爸‘你爸爸现在去了天堂,变成了天使或者天上的某个云朵,你想他的时候就往天空上看,要是有一朵云也同时漂浮在你头上,那么就是你爸爸了’,这样的解释虽然孩子没办法完全听懂,但至少让我爸爸知道,他爸爸是永远回不来自己身边了。
这么解释大多数家长都会使用,毕竟孩子还小,理解不来太深奥的事情,也不要让小孩子太小接触死亡的真正意义,那倒不如用带有童话色彩,如同讲故事一般的方式向孩子解释死亡是什么。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当孩子问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很多家长都会觉得这个答案跟孩子解释不通,觉得就算解释了孩子也听不懂,都会让孩子闭嘴。在一部电影里看到,一个小男孩问他爸爸死亡是什么,他爸爸一时反应不过来,便指着天空说,“有个地方叫天堂,人死亡后就去那里睡觉。”“那要睡多久?”“会一直睡在那里。”“那么你会去那里吗?”“会,但我会一直看着你。”
男孩伤心地哭了起来,抱着爸爸说不愿意他去那个地方。这个爸爸说:“每个人都会去这个地方的,但是当你想我的时候我永远在你的心里。我一直在你的身边,死亡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就像花会死,小动物也会死,死是生命的停止。”
虽然不能很准确告诉孩子死亡是什么,孩子只知道,觉得死亡会让你们分离,会带来痛苦。但是可以让他理解生的含义。让他知道就算身体消失了但这份爱一直在他身边。
如何正确向孩子解释“死亡”这个概念?
一般来讲,年龄越小,孩子们对“死亡”的概念越不敏感,但是随着孩子们逐渐长大,他们可能会因为身边的经历或者是自然现象而像父母好奇的发问,当这些时候,父母可以结合现象和比喻去向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解释“死亡”现象。比如,父母也可以告诉孩子小树苗枯萎后就不会再生长了、小泡泡破了以后就不见了。...
清明节如何跟孩子谈死亡
0-4岁:这个年龄的孩子对死亡没有概念,也很难明白死亡的概念。这个阶段,你可以用比喻拟人的方法解释死亡,比如可以把孩子心爱的玩具比喻死亡,玩具坏了,没法恢复了,就是死亡了。4-7岁:这时已经有了一定的社会认知能力,这时我们要做的生命教育,就是告诉孩子,死亡是一件很危险的事,并培养好孩子...
教育孩子正确对待生与死怎么教育孩子看待生与死
1、何时与孩子谈论死亡,当亲人、重要的人或宠物去世时,尽可能早的向孩子解释死亡。或者在翻看离世的亲人照片的时候,也是一个和孩子讨论的恰当时机。又或者,选择一天带孩子到公园或者马路边,在户外给孩子一起发现身边的“小生命”。在表述时我们可以使用“死亡”,“死了”的词语来描述。首先让孩子明...
如何以温柔的方式让孩子理解死亡?
1. **借助自然法则**:利用自然界中的现象,如花朵凋谢、蝴蝶的生命周期以及水果的自然腐烂,我们可以引导孩子认识到死亡是生命自然循环的一部分。这些身边的例子能够帮助孩子逐渐接受死亡的概念。2. **阐释生命循环**:通过树叶经历春夏秋冬的变迁,我们可以向孩子展示生命的循环。在轻松的对话中,让孩子...
怎么跟孩子谈死亡话题?
使用一些简单的语言来描述死亡的状态,比如:不能呼吸、不能说话、不能思考等等,用孩子能够理解的话,来解释这个问题。让孩子能够了解死亡的状态。3、接纳孩子的悲伤情绪 如果孩子失去了心爱的宠物,非常伤心,不要轻描淡写地说:“没关系,再买一个好了。”要陪伴孩子共同度过这段情绪。如果,作为家长...
如何正确引导孩子认识死亡 儿童死亡教育的意义
面对孩子关于死亡的问题,父母应直接、诚实地回答,提供孩子需要的信息。解释死亡是自然现象,但父母会在他们身边长久地照顾他们。5、给孩子精神上的教导 教育孩子,即使所爱的人去世了,他们的品质和记忆会延续下去。告诉孩子任何事物都有原因,包括死亡。让孩子知道他们是世界的一部分,这有助于他们保持...
如何向孩子解释“死”
如果亲人去世后,我们可以用以下委婉的方式让孩子理解死亡。利用自然界的动物或植物来举例说明。“可以借用身边的植物或动物跟孩子解释。比如,家里养的一盆花死了,它丧失了生命力。也就是说,它不会再吸收水分,也不会在阳光下继续生长。死亡是永恒的,孩子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明白。”对孩子要去解释死亡...
怎么跟孩子解释亲人去世?
怎么跟孩子解释亲人去世1. 失去亲人或朋友,大人也都难免伤心过度,所以第一步是要处理自己的情绪,确保你能情绪稳定地谈论这件事时再开口。真正会吓到孩子的不是你的答案,而是你面对他的情绪。如果你一想到“要跟孩子解释”就会哭,可以先缓缓,用“等会再跟你说”为自己争取平复心情的时间。2. ...
用现实向孩子解释死亡的问题?
向孩子解释死亡是一个非常敏感且需要细心处理的问题。以下是一些可能有用的建议:使用易懂的语言和比喻:孩子们不一定理解抽象的概念,因此使用具体的比喻会更容易让他们理解。例如,可以告诉孩子们,死亡就像睡觉一样,是一个永久性的离开,就像花朵凋谢一样,不会再次回来。需要坦诚:要告诉孩子们真相,...
怎么和五岁孩子解释人的死亡?
孩子对死亡的观点是从学习中得来的。如果孩子能在开诚布公谈论死亡的环境下长大,那么他对死亡会有较好的理解,不至于太害怕。像读者李女士的孩子这么小就开始忧死,我觉得首先要搞清楚这种思绪的源头。比如在他表达后,就马上问他:“你现在想到了什么?可以告诉妈妈吗?”一般而言,孩子有这样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