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制度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快给出答案好吗?

丞相制度是从春秋时期开始的。

丞相也叫做宰相,最早起源于春秋时期。到了战国时期,宰相的职位在各个诸侯国都建立了起来。秦朝时,宰相的正式官名为丞相。

在所有的官职中,宰相的变化最多,这是由于君主既需要宰相帮助办理政事,又担心宰相的权位过重,危及自身的权力,故常改变其名称权责,方便皇帝施政。宰相这一官职历时大约1500年。

扩展资料:

丞相制度设立之初,丞相的权力是很大的,后来随着封建制度的不断发展,君主为了巩固中央集权,所以逐步削弱了丞相的权力。

后来出现的所谓宰相,权力被分散,地位已经大大不如秦朝时的丞相了。明朝时的内阁大学士、清朝的军机大臣,其实就算是宰相。

到了洪武十三年,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后来出现了一些职位,例如明朝的首辅清朝的军机,职责范围跟丞相是很类似的,可以被称为宰相。

但是他们地位已经非常低了封建制度初期时,丞相见皇帝是能坐着的,发展到后来,军机大臣上奏事宜只能跪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丞相制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6-28
宰相是从国君的家臣发展起来的,宰本是君主的总管家的称呼,相是辅助的意思,用家臣的头目管理国事,这就是宰相的实质。宰相的称呼最早见于《韩非子_显学篇》:“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

宰相的官职起源要更早,楚国设置“令尹”,齐国、秦国设置“相”,宋国设置“大尹”,吴国设置“太宰”即是。辅助齐桓公建立霸业的管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杰出的宰相。秦统一后,宰相之职称作“丞相”。

汉武帝后,宰相的职权转到尚书台(尚书台本是皇帝私府中掌管收发文书的小机关),其长官叫尚书令(宦官担任称中书令)。

东汉末年,权臣董卓、曹操等回复丞相或相国之职,但是他们自任此职,实权在皇帝之上。

魏晋以后,尚书台从内廷独立出来,成为中央执行政务的总机关。尚书台的长官、副长官都是宰相之职。尚书台由内廷文书机关变为外廷的行政机构以后,为收发文书、起草和传达诏令的需要,另设中书省为文书处理机关,其长官为中书监和中书令,中书监和中书令也是宰相之职。中书省因掌管机要,接近皇帝,其地位比尚书省更为重要,古时有“凤凰池”和“凤池”之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宰相之职,分属于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所以三省的长官并称宰相。

隋唐两代,宰相名称有所改变。中书令隋代称内史令、内书令,唐代称右相、凤阁令、紫微令等。尚书令因李世民为秦王时曾任此职,后来不置,所以唐代尚书省的长官只有左右仆射(y_)。

北宋另设中书内省于禁中,为宰相的办事机构,称“政事堂”、“中书门下”、“中书”等。宋代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机关,其长官枢密使、副使与福相称执政官,与宰相一起合称“宰执”。

明代废除中书省及宰相等职,设立华盖殿、谨身殿、武英殿、文华殿、文渊阁、东格等大学士,为皇帝顾问。后来这些入阁大学士成为实际上的宰相,号称“辅臣”,首席大学士称“元辅”、“首辅”,职权最重,主持内阁大政。

清初仿明制。实际任宰相职务的,是康熙时的“南书房行走”,雍正以后的“军机大臣”。

在各种官职中,宰相的变化最为频繁,无定职、无定称、无定员,这是由君主专制的根本性质决定的。君主既离不开宰相,又最担心宰相权力过重,大权旁落,这是宰相官职不断变化的主要原因。
第2个回答  2020-07-15
丞相制度是从秦朝开始的
第3个回答  2015-12-09
  丞相制度的前身是宰相,宰相最早起源于春秋时期。管仲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著名宰相。
  到了战国时期,宰相的职位在各个诸侯国都建立了起来。秦朝时,宰相的正式官名为丞相。
  在所有的官职中,宰相的变化最多,这是由于君主既需要宰相帮助办理政事,又担心宰相的权位过重,危及自身的权力,故常改变其名称权责,方便皇帝施政。宰相这一官职历时大约1500年。
  明朝初亦设中书省,左右丞相。太祖洪武十三年(1380年),罢中书省,废丞相,由皇帝亲决国政。宰相制度遂废。后皇帝以不胜庶政之繁,设内阁大学士协理文书。后阁职渐重,大学士成为事实上的宰相,称辅臣,居首者为首辅。
  清沿明制,雍正时设军机处,内阁成为闲曹,军机大臣成为事实上的宰相。
  明、清习惯上都称授大学士为拜相,但无正式宰相名份。
第4个回答  2013-06-28
远在周朝

丞相制度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丞相制度是从春秋时期开始的。丞相也叫做宰相,最早起源于复春秋时期。到了战国时期,宰相的职位在各个诸侯国都建立了起来。秦朝时,宰相的正式官名为丞相。

丞相最早起源于哪个朝代 丞相起源朝代介绍
1、丞相制度是从春秋时期开始的。2、丞相也叫做宰相,最早起源于春秋时期。到了战国时期,宰相的职位在各个诸侯国都建立了起来。秦朝时,宰相的正式官名为丞相。3、在所有的官职中,宰相的变化最多,这是由于君主既需要宰相帮助办理政事,又担心宰相的权位过重,危及自身的权力,故常改变其名称权责,方便...

丞相制度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丞相制度的历史可追溯至先秦时期,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后正式设立丞相一职。明朝洪武十三年,明太祖朱元璋撤销中书省,诛杀丞相胡惟庸,丞相制度自此在中国历史上终结。丞相的职责在三国时期主要协助皇帝治理军国大事,包括军务决策、国家政务处理等。皇帝会召集公卿、博士共同讨论重要事务,避免决策专断。一般政务由...

丞相制度是在什么时间·谁建立的
开始:秦朝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为了统治这片前所未有的疆域,在中央设置丞相,协助皇帝处理政事。结束:明朝 开国皇帝朱元璋,1380年2月17日,也就是明洪武十三年正月十一,朱元璋借清除丞相胡惟庸之机,废除了中书省和丞相制,将中书省和丞相的权力分属给六部,相对提高了六部的职权...

丞相是什么时候设立的
丞相是战国时期秦武王正式设立的,到明洪武十三年,被朱元璋废除。丞相是古代的官名,三国以后是辅佐皇帝总理百政的官员,即百官之长。丞相的职责主要是协助皇帝管理一切军国大事,即“掌丞天子,助理万机”。自秦武王开始,设左丞相、右丞相,作为相邦的副手,此后相邦与丞相一直同时存在。明太祖朱元璋...

丞相一职是在哪个朝代设立又在哪个朝代被废除的?
丞相制度,起源于春秋战国。秦国秦惠王在公元前334年设置相邦,此时秦国尚未设置丞相。自秦武王开始,设左丞相、右丞相,作为相邦的副手,此后相邦与丞相一直同时存在,魏冉、吕不韦等都曾居相邦之职。吕不韦免职后,没有人担任相邦,但丞相一职得到保留。秦统一以后继续保留左、右丞相,秦二世又增设中...

丞相制度首创于哪个朝代
丞相制度首创于秦朝。丞相作为官称,始于秦国,后来也被他国采用。由于春秋战国时期宰相制度的普遍实行,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秦朝的宰相仍沿袭统一前的叫法,称“丞相”。秦朝开始实行一相制,也曾置左右丞相。秦代以后,为封建官僚组织中的最高官职,辅佐皇帝,综理全国政务。到西汉初期称为相国,后来又改...

设立的又是什么时间谁废除的丞相的设
丞相制度,起源于商战国。秦国自秦武王开始,设左丞相、右丞相,但有时也设相邦。秦朝建立之后,秦始皇正式设置丞相。至明朝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元璋(通过胡惟庸案)废除丞相制度。

丞相官职是什么时候设立的
1. 丞相制度起源于战国时期,具体是在秦悼武王二年(公元前309年)设立的。2. 在先秦时期,存在相、相邦等官职,但它们与丞相职位不同。秦国东陵器物上的金文显示,相国和丞相是两种并存的官职,丞相是相邦的副手,相国的地位高于丞相。3. 秦国的第一个相国是樛游李卖。秦武王增设左右丞相作为相邦...

哪个朝代是丞相哪个朝代是宰相
丞相制度起源于战国, 宰相起源于春秋时期。丞相:1、秦从武王开始,设左、右丞相,秦统一后只设左、右丞相;2、汉初各王国拟制中央,也在其封国中各设丞相;3、丞相制度于明太祖朱元璋在杀了丞相胡惟庸后废除。宰相:是君主助手的意思。二者的区别:宰相是个官职的泛称,而丞相是宰相官职里的一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