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清廷少了1亿赔款的日本人,最后下场如何?

那个刺杀李鸿章,让清廷少了1亿赔款的日本人,最后下场如何?

清政府是中国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由于其实行闭关锁国,认为天国地大物博,根本不用外朝来满足自己。当时的中国人不仅狂妄之大,还愚昧无知,在后期与他国的战争中屡屡失败。庞大的中华民族成为他人待宰的羔羊,其中日本便是一只野心勃勃的白狼。甲午中日海战的失败。便给日本提供了一个来勒索中国的很好的机会。,他们也让中国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当初谈判中。要赔偿3亿,但之后却减少了1亿,这有什么原因?因为当时有一个日本年轻人小山丰太郎拿枪刺杀了钱去日本谈判的大臣李鸿章,虽然没有威胁到李鸿章的生命,但是让赔款减少了1亿。至于为什么要刺杀李鸿章?可能是由于当时日本全民受军国主义的影响。

全民皆兵,再加上当初的中国无比强大,日本想取代中国。另一种就是,想通过刺杀谈判大臣来激起清王朝的愤怒,这样就能够让清朝继续和日本作战。由于实力差距比较悬殊,日本可以完全碾压中国。中国的国土可全部落入入日本之手。通过中国为基地,实现统治全世界的野心。

刺杀失败了,其他国家也纷纷开始谴责日本,而且日本在谈判过程中损失了1亿白银。这就让日本的首相伊藤博文非常的恼火,对于这个刺杀的年轻人。小三丰太郎判以无期徒刑,虽然最后被释放了,这个年轻人出狱后又活了四十多年,最后病死。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7-26
这件事让世界各国纷纷谴责日本不道德的做法,而且日本也在外界的压力之下,将本来的3亿赔款改为了2亿赔款,而那个刺杀的小伙子,最后被判了刑。
第2个回答  2019-07-26
日本浪人小山六之助刺杀前来谈判的大清使臣李鸿章,李鸿章左脸中弹;小山六之助刺杀原因则是他不希望中日停战,更不愿意看到中日议和,一心希望将战争进行下去,所以决定借刺杀李鸿章,挑起中日之间的进一步矛盾,将战争进行到底。这场刺杀对于想见好就收的伊藤博文完全背道而驰。随后伊藤博文和李鸿章迅速达成陷入僵局好几天的马关协议,大清虽然割地赔款,但比之前伊藤博文的想法还是收敛了许多,可谓不幸中的幸运,给大清多续了几天的命。
第3个回答  2019-07-26
下场当然不是很坏,毕竟他是军国主义者,他们让他坐牢不过是惩罚他害日本失去了一个亿而已,倒不是真的在谴责他去刺杀李鸿章。
第4个回答  2019-07-24
清政府在面对外国列强的时候宗室显得特别软弱,李鸿章被派遣去日本谈判遭到了刺杀险些丧命,那个日本人如果刺杀成功了肯定会被当做英雄,但是他失败了,所以回去之后应该还是会被处罚的。

刺伤李鸿章、让日本减少1亿索赔的那个日本浪人,最后下场如何?
虽然日本政府因为李鸿章被刺一事减掉了1亿两白银的军费赔付,但清王朝割让给日本的土地还是成为我国历史上不可抹去的一段耻辱,同时,剩余的两亿两白银的赔付加上分成8次还清的利息相当于3.6亿日元,这些赔付款也几乎全被日本用在了发展军事实力上。据记载,当时仅被日本用在扩张海军方面,就多达1.3亿...

让清廷少了1亿赔款的日本人,最后下场如何?
刺杀失败了,其他国家也纷纷开始谴责日本,而且日本在谈判过程中损失了1亿白银。这就让日本的首相伊藤博文非常的恼火,对于这个刺杀的年轻人。小三丰太郎判以无期徒刑,虽然最后被释放了,这个年轻人出狱后又活了四十多年,最后病死。

为什么溥仪在清朝当时没被杀死?
汉人或许在清亡后对溥仪是极其排斥,但在满蒙人心中,溥仪的地位还是极高的,如果杀了溥仪,这对于当时四分五裂的国家是进一步的破坏,会让虎视眈眈的日本人和沙俄有机可乘,对于国家民族的团结极其不利,这不禁让想要杀他的人忌惮三分! 中国 历史 上经历了非常多的国家与朝代的更替,每一次更替之时,前朝的末代皇帝...

李鸿章一身清廉,离世后没有一件陪葬品,但是却带走了什么价值连城的宝贝...
他在与外国的谈判桌上努力为清朝减少损失,以至于被日本人记恨暗杀,幸好他躲过一劫,带着胸膛内的弹片据理力争,把赔款削去了170亿元。李鸿章对于清朝的贡献是巨大的,他应该得到后世的尊重,但可惜的是大跃进时期,他的遗体被人刨出游街,弄得个尸骨无存的下场。

求翁同龢的生平
但是很快,这些人就彻底看清了他借钱就是为了维持自己的排场。这些钱基本上借了,以后他就还不出来。虽翁同龢也写一些书法来换钱抵债,但是他还钱的速度永远赶不上花钱的速度。后来翁家的亲戚朋友看见他跟躲瘟神似的,一个个跑得比谁都快。他的钱晚年养活自己是没问题的,但是他为了自己的虚荣心,非要...

清朝九位封疆大吏,在清王朝覆灭后有什么样的下场?
李经羲算是唯一一个即支持革命军,又支持清政府的人。在这种矛盾的思想下,他最终选择告别了官场。后来分别投靠过袁世凯、黎元洪和民国政府。最终在上海病逝。7、升允 升允也是一个非常想要去复辟清朝的封疆大吏。这种愚忠让他选择率军和革命军作战。但是还是那句话,在时代的浪潮面前,抵抗是徒劳的。

甲午中日海战,清军中出现6个逃跑将军,他们下场如何?
方伯谦逃回国后被撤职下狱,一八九四年八月二十五日被下旨斩首。牛昶昞任威海卫水陆营务处提调。打着丁汝昌的名义投降日军,将北洋舰队的十一艘军舰和所有的军用物资无条件的交给日本人。致使丁汝昌蒙冤15年之久,牛昶昞只受到轻微处罚。叶志超是甲午战争中清朝在朝鲜陆军的最高指挥官。叶公超开战后直接开船...

血染刘公岛,中国海军陆战队第一战:300人壮烈殉国
他们不知道的是,这样做就把黄海水域的控制权彻底交给了日本联合舰队,日本人更不会放过北洋舰队的,等待北洋舰队的只能是流血与覆灭。一个衰落王朝下,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的倒霉与不顺。北洋水师在1994年11月14日退居到刘公岛时,镇远舰意外触礁,舰体受损严重,基本失去机动作战能力,在部署完损管措施...

1000名清兵俘虏被押到日本,回国后清政府是如何对待他们的?
晚清政府被彻底打完士气的战役估计是“甲午战争”,这场战争中,号称亚洲最强的北洋水军,被日本的炮舰无情碾压,并且全部被击毁击沉,因此使得清朝丧失了底气,最终慈禧只能派李鸿章去跟日本人和谈。而甲午战争中有一千多清兵将士被日方俘虏,并且被日军用船押回了日本,那么他们的下场到底如何了...

历史上的孙之獬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最后的下场有多惨?
孙之獬眼看自己搞了个里外不是人,干脆上疏说道,“陛下平定中国,万事鼎新,而衣冠束发之制,独存汉旧,此乃陛下从中国,非中国从陛下也”。在他看来,只要加速推行“剃发易服”,到时候大家都一样,自己非但不用尴尬,反而会取信于朝廷。对于孙之獬的提议,多尔衮自然是予以了采纳,于是清廷在顺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