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第12条其内容的法理基础是什么?

如题所述

《刑法》第十二条规定的是无罪推定原则,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
该条的法律基础就是对于充分保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诉讼权利,加强诉讼中的民主建设,贯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防止司法机关滥用职权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根据本条规定,只有人民法院才有确定被告人有罪的权力。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3-08
我国现行刑法总则部分(第3、4、5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罪刑法定、罪刑相适应原则已经明文规定为刑法的基本指导原则,成为刑事立法、司法活动必须遵行的基本原则。缘此,这三原则作为刑法基本原则的地位似乎已不可动摇。然而,笔者依然有所质疑。是否可以因为刑法基本原则已落户于刑法典中,或因为之前之后曾经大规模地讨论过,现在就可袖手不问了,或者说这个问题是否真的业已解决?诚恐不然。首先,刑法对刑法基本原则的规定只是“已然”,未必是“必然”或“应然”,这自然是由法的滞后性、不周延性等先天不足造成的。其次,法学理论研究不是仅仅作为某部法律规范的“法窑”而存在的,而应为整个法学进步的引擎,既务实又要有前瞻性。再次,整个社会都在不断发展,立法和司法环境也在改变。故此,笔者认为旧题重拾亦是有以。谈到刑法基本原则,我们无法回避另一相关概念,即法的原则。本文着意从法理的角度分析了何为法的原则、法的原则的分类,以求理清法的原则与基本法律原则的关系。以此为阶,本文的一个重要内容即是以比较的眼光对刑法基本原则进行研讨,即从刑法基本原则与宪法基本原则以及刑法基本原则与民法基本原则的对比分析中,找出刑法基本原则的各方面特性,以此进一步检验已有的及新近的提法,并力求对以后刑法基本原则可能出现的提法准备辨认手段。【关键词】法的原则 刑法基本原则 宪法基本内原则 民法基本原则 刑法平等适用原则刑法基本原则是刑法学的一个根本问题,但理论界对这一问题的认识至今依然“远近高低各不同”;研究者皆各秉持己见,争论纷纭不休,到现在依然持续,未能达成普遍共识。有关刑法基本原则的认识分歧,要而言之,多集中在何为刑法基本原则,刑法基本原则认定的依据,以及刑法基本原则的具体内容等方面,后二者尤其为论争的焦点。其实, 刑法基本原则之所以到今天尚不十分明确,与人们研究这一问题的角度有重要关系。笔者以为,刑法基本原则虽然属于刑法学问题,研究着眼点却不宜囿于刑法学这一端口。欲将其彻底澄清,就须全方位地进行多维捕逐。故此,笔者不揣冒大方之家所不韪而试从各个角度诸如法理学、刑法学、比较研究等对该问题详作推敲。一. 基本法律原则法理探究 关于法律原则,国内外学者的认识颇为纷纭。依照英国法学家沃克对这一概念的定义,法律原则就是:许多法律推理所依据的前提,不断地、正当地适用于比较特别和具体规则解决不了或不能充分明确地解决的案件的一般原则。可见,这主要是从法律适用的角度所作的诠释。而根据布莱克法律词典的解释,法律原则即是“法律的基础性真理或原理,为其它规则提供基础或本源的综合性规则或原理,是法律行为、法律程序、法律决定的决定性规则”[1] 。我国学者一般也都认为,“法律原则是法律的基础性真理、原理,或是为其它法律要素提供基础或本源的综合性原理或出发点”[2] 。从而不难看出,法律原则反映了人们对法律基本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更包含了人们对法律的普遍性价值的追求。这才使得法的原则具有“内容的明确化程度较低”[3] 非常抽象、较为稳定、覆盖面广[4] 的特点。而且因为它是对法律基本规律的把握和法的普遍性价值的追求,才使之具备这样基本功能:(1)为法律规则和概念提供基础,对法律制定和法律规则理解具有指导意义。(2)可作为疑难案件的断案依据。(3)直接作为审判依据.以上这些,究其实质,乃是法的原则的内容施加于立法、司法活动的状况。按照学界的一般看法,法律原则可以做出如下分类:(1)按原则产生基础的不同,可将法律原则分为政策性原则和公理性原则。政策性原则是国家关于必须达到的目的或目标,或实现某一时期、某一方面的任务而做出的方略,通常是关于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国防的发展目标、战略措施或社会动员等问题。公理性原则是从社会关系性质中产生并得到广泛认同的被奉为法律公理的法律原则。这是法律原则最通常的涵义。(2)按原则的覆盖面的不同,可分为基本法律原则和具体法律原则。基本法律原则是体现法的根本价值的法律原则,是整个法律活动的指导思想和出发点。具体法律原则是基本法律原则的具体化,构成某一法律领域的法律规则的基础或出发点。(3)按法律原则内容不同可将法律原则分为实体性法律原则和程序性法律原则。实体性法律原则指规定实体法律问题的原则,其功能为调整实体权利义务关系。程序性法律原则是程序性问题的原则,具有调整程序上权利义务的功能。[5] 当然,法律原则按照不同的标准(如按照法律部门的不同),还可以做出其它的分类,不一而足。
第2个回答  2020-05-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1997)》第十二条第一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本法施行以前的行为,如果当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的,适用当时的法律;如果当时的法律认为是犯罪的,依照本法总则第四章第八节的规定应当追诉的,按照当时的法律追究刑事责任,但是如果本法不认为是犯罪或者处刑较轻的,适用本法”。

刑法第12条其内容的法理基础是什么?
该条的法律基础就是对于充分保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诉讼权利,加强诉讼中的民主建设,贯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防止司法机关滥用职权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根据本条规定,只有人民法院才有确定被告人有罪的权力。

为什么民法没有溯及力,刑法追求从旧兼从轻原则
我国《立法法》第84条 明确规定了法律不溯及既往是一项基本的司法原则,同时也作出了法律不溯及既往的例外规定,其法理基础在于,为了矫正法律体系中已经不合时宜的或者错误的规 范,更好地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和利益,需对法不溯及既往的原则进行例外规定。

罪刑法定原则的思想基础是什么
根据法理学的理论,罪刑法定原则的理论基础可以归结为以下两点:1、三权分立理论;立法权与司法权的相互制约,防止法院任意定罪。2、心理强制说,基本含义是罚与违法的精神动向相联系必须借助于一定的中介,这就是公民对痛苦与犯罪不可分的确信。而建立痛苦与犯罪不可分的确信的唯一途径就是用法律进行威吓...

法理基础问的是什么意思?
1、 对于“执政党党员犯罪加罚”原则的法理基础问题。我认为:刑法中有:“罪、责、罚平衡”原则; 执政党党员犯罪比普通人犯罪更有社会危害性,同时共产党员犯罪还侵犯了共产党的执政基础这一社会公共利益;因此共产党员犯罪,理应比普通人担负更大的责任,理应处于更高的刑罚,这完全不违反“法律面前...

刑法解释中常见的类推解释
1、类推解释是指对于相类似的案件应作相同处理,其法理基础在于平等原则,也是正义的要求。2、目前理论界支持的广义说认为,类推解释是指在一个具体事实与法律规定情况相似,但根本不可能为该法条的字面含义所包容的前提下,以其相似性作为援引某一法律规定为依据的解释方法。

内部牵连制度的含义
刑事诉讼牵连管辖制度作为刑事审判管辖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关涉法院审判职能的配置,因此应该由刑事诉讼法作出明确规定,而不应由法院自己通过司法解释的形式加以规定。为此,在及时总结我国的司法经验和借鉴国外先进立法的基础上在刑事诉讼法第二章“管辖”中增设有关牵连管辖的规定,以期从立法上规范、完善...

法学基础内容
法学基础:法理学,宪法学。法理学又称法学的哲学,一切专业的、非专业的人士学习法律,第一门必修课就是学习“法理学”。作为刚接触法律的人,刚看“法理学”只看“法律的基本问题”就可以了,包括以下内容:“法的性质”、“法的作用”、“法的特征”、“法的渊源”、“法律结构”、“法律分类...

类推解释和扩大解释有什么区别
5、从实质上而言,扩大解释没有超出公民预测可能性的范围;类推解释则超出了公民预测可能性的范围。尽管如此,类推解释与扩大解释的界限仍然难以区分。类推解释是指对于相类似的案件应作相同处理,其法理基础在于平等原则,也是正义的要求。 扩大解释是指刑法条文的字面通常含义比刑法的真实含义窄,于是扩张...

请问要学法律,那最基础的是要学什么?15分请教问题
了解法理是最基础的,要了解法理,就首先要弄懂民法的基本法理,民法是万法之宗。民法是最难的,也是最容易入手的,因为生活中案例相当丰富,每个新闻、每个事件你都用民法理论进行分析,到了一定量的积累,就会发生质变。对于初学者,或者仅仅想了解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我想我能推荐几本法律方面的书籍。在...

张志钢 | 我国刑法中的积极悔罪条款:法理基础与立法模式
《刑法修正案(十一)》中的新亮点,积极悔罪条款犹如一剂良药,被赞誉为“悔过的行动”。它与中止犯虽有相似之处,但界限分明,理论学者们在此基础上衍生出丰富的理论概念。本文旨在详尽探索我国积极悔罪条款的脉络,剖析其类型、法理基础,以及本土立法策略的独特之处。我国刑法的积极悔罪条款散见于各章节...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