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歌》在文学和感情抒发上有什么过人之处?

如题所述

至于水平高低,可能真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但是,人类的心灵中总有一些东西是共通的。而能把共通的东西讲出来,然后还能讲得有点儿个性、讲得有点儿深刻、讲得有点儿情调。这应该就是高水平了。先看一下这首只有三句话的《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无论承认与否,古汉语自带一种简洁大气。但是,古汉语也有一个缺点,就是词汇量少、表意不够精确。但正是这个缺点,塑造了古汉语独有的魅力。那就是它能够表达言外之意。

所以,《大风歌》用古汉语表述,就自带一种美、自带一种言外之意。如果用现代白话说,那《大风歌》就会是这样的:

风起了、云飞了,我刘老三打了天下、回了家乡,试问一句:有没有猛士能守护朕的江山?

这么表述,不仅没有美,而且没了意境,更没了感情。所以,文学和诗歌,都是一种文字游戏。水平是高是低,就看你玩得够不够漂亮。


从俗和不美的低水平方面说完了,然后再说这首诗的高明之处。刘邦当时是即兴作诗,吟哦了这首《大风歌》。所以,你别指望刘邦会苦思什么技法上来雕琢这首诗。于是,各种技法分析都是后人强自为之。这里的分析也一样。

这首诗唯一的文学技法就是兴。

什么叫“兴”?说概念越说越糊涂,还是举例子更实在。所以,举例说明“兴”的手法:风云变幻而乱世骤起,这就是兴。想说的是乱世骤起,但是先说风云变幻,让你的大脑中有一个风云变幻的形象感知,然后指出乱世骤起,通过前面的形象感知加深你对乱世的印象。

《大风歌》也是这个套路,本来应该直接说“威加海内兮归故乡”:朕打下了整个天下,威风凛凛地回到故乡。但是,你直接这么说,跟“我刘老三回来了”就没啥区别了,一点儿都不美。

但是,先说“大风起兮云飞扬”,这就不一样了。首先就会在头脑中形成一种直观认知:大风轰轰然而起,不仅吹动了地上的人间俗物,而且吹飞了天上的云彩。如果你有一定的文学积淀,立即就会生出“风云变幻惊雷”形象感知。


在这种气势的烘托下,然后再言“威加海内兮归故乡”,这气势立即就出来了。

然后说刘邦在这首诗中显露出来的个性。

什么叫个性?个性就是不同、就是差异,但这种不同和差异一定要建立在人心相通的基础之上。熟悉加陌生才能让人生出不一般的体验。熟悉是什么?就是“归故乡”,衣锦还乡、游子回故乡、近乡情更怯,这就是熟悉、就是相通。在这个基础上,再去制造个性,突出差异和陌生,说出别人没法说的东西、说出自己与众不同的东西。那就是“威加海内兮”,这句话只能刘邦说,别人谁说都不合适。于是,“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就形成了一种熟悉加陌生、相通加差异,自然就会让人生出不一般的体验。


同时,海内大汉之天下,与沛丰刘邦之故乡,又是一种强烈的对比,一个极大而一个极小,又会让人生出一种强烈对比的体验。

再说刘邦在这首诗里制造的一些深刻的东西。

如果就只是前两句,那也没意思。因为你说来说去,就是一个意思:我刘老三打下了天下,我刘老三是天下第一,我刘老三又回来了。你这么玩,就太肤浅了。肤浅是最不能让人饶恕的,是文学的大忌。

所以,第三句就一定要深刻: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刘邦身在沛丰故乡,却在思虑大汉江山。创业难,守业更难,现在有谁能和我一起守护这大汉江山呢?再联系《高帝求贤诏》,你就更容易体会到《大风歌》中的深刻。

贤人已与我共平之矣,而不与吾共安利之,可乎?贤士大夫有肯从我游者,吾能尊显之。

从前,跟我平天下的,如今当然要跟我一起享天下;现在,能来辅佐我安天下的,“吾能尊显之”。这是一种丈夫豪情,同时还有一种家国情怀。


最后就是情了,刘邦在这首诗里流露出了一种无奈、感伤和悲怆。

《大风歌》的最高水平就是:你看着是一首得意之作,但实际上却是一首悲情之歌。要体会到这一点,你需要通读一遍《高祖本纪》,甚至还要读一下《留侯世家》、《外戚世家》。等把这些背景都了解了,你也就知道了《大风歌》一点儿也不得意,而是字字见血、声声有泪。

令儿皆和习之。高祖乃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

沛县少儿《大风歌》声起,刘邦为之动容且为之起舞。但刘邦起舞是因为得意吗?不是因为得意而是因为感伤,于是“慷慨伤怀,泣数行下”。


刘邦感伤什么呢?可能感伤自己:自己已经行将就木,但是江山还在风雨飘摇,他不知道大汉天下将会何去何从;可能感伤故人:项羽、韩信、田横,或是敌人或是同袍,一个个鲜活的面容已经烟消云散了。

刘邦的感伤,来源于哪里呢?

自汜水称帝以来,刘邦无年不战。即便卧病在床,也要托着病躯,强征猛士英布。正是在击败英布之后,刘邦回到了沛丰故乡。在他的面前,一切都还没有定数;而身后之事,一切也都没有定论。

犹豫、彷徨、孤独、恐惧、烦闷、忧愁,各种阴暗情绪一股脑地压在了刘邦身上。晚年之时,刘邦宁愿躺在宦官的腿上、暗自发呆,也不愿意召见樊哙、周勃、萧何这些曾经的战友。所以,当此之时,刘邦所做的《大风歌》到底是得意还是悲怆?

长江有情化作泪、长江有情起歌声。

毛阿敏的《历史的天空》,与《大风歌》有着一样的感情基调。《大风歌》很短,就三句话。如果你喜欢这首诗,但又觉得意犹未尽,自可听一听《历史的天空》。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刘邦为什么能一统天下?
最能说明他渴望人才的就是他那首非常有名的《大风歌》。有一次,刘邦功成名就后衣锦还乡,面对众位父老乡亲,情不自禁,“击筑自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抒发了他渴望人才的迫切之情。当时的情况是,韩信、英布和彭越等功臣猛将都已经因为所谓的谋反被杀了...

历史上有哪些名人成名比较晚,什么多少岁上位,多少岁成科学家,多少岁干...
刘邦应该算是典型的大器晚成的人,他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曾令多少后人感慨万端。汉太祖高皇帝刘邦(公元前256年—公元前195年),公元前202—公元前195年在位,共八年。字季(一说原名季),沛县丰邑中阳里(今江苏丰县)人,起兵于沛县(今江苏沛县)。汉族。其父刘煓(刘太公)...

刘邦名言名句 大全
刘邦所著《大风歌》里的一句。刘邦击破英布军以后,回长安途经他的故乡沛县,设宴招待家乡的故交父老,酒酣时自己击筑而歌。前两句体现其豪迈雄壮的帝王气息,后一句体现了他的无奈,叹息没有勇士去守护边疆。九、游子悲故乡,吾虽都关中,万岁后吾魂魄犹乐思沛。刘邦称帝后途径沛县与父老乡亲团聚时说...

刘邦成长历程
刘邦长大后做了泗水的亭长(亭长是管十里以内的小官),时间长了,和县里的官吏们混得很熟,在当地也小有名气。刘邦的心胸很大,在一次送服役的人去咸阳的路上,碰到秦始皇大队人马出巡,远远看去,秦始皇坐在装饰精美华丽的车上威风八面,羡慕得他脱口而出“大丈夫就应该像这样啊!” 娶妻吕雉 刘邦的妻子是吕公的女儿吕氏...

关于刘邦的名言名句
公元前199年,未央宫建成后,刘邦召集群臣,在这里举行盛大的酒宴。刘邦拿起一杯酒,起身向太上皇刘太公祝酒,说道:当年您经常骂我,说我游手好闲,不愿意干活,不会有产业,不能和二哥刘仲相比。那么,如今我的产业与二哥刘仲谁多呢?第八句:为之奈何?这是刘邦经常说的口头禅,“这事怎么办呢?

刘邦的名言
乱世英雄出草莽,斩蛇起义古今闻。汉秦换代民情定,刘项竞争上下分。裂土封王疑倒退,维权灭将怎同心。江山百姓都归朕,太祖从来为子孙。(第二首)漳河白浪渺悠悠,往迹如斯不复留。古道暮秋初下叶,楚人昔岁此沉舟。乘风夹岸鼓鼙急,落日流霞烽火稠。子弟八千飞捷日,咸阳已报尽归刘。(第三首)...

刘邦48岁才起兵,那他之前都干啥了,难道真的天天混吃混喝吗?
不过最后没有成功,但后来他还是投奔到了张耳的门下,这足见他也是胸有大志的。而且他还做了沛县的一个亭长,听着官儿不大,但毕竟对于一个百姓来说已经很不错了,最重要的是他还娶了吕雉作为自己的妻子,吕雉可是吕公的女儿,在当时不是谁想娶就能娶的,这样能够看出来他还是有过人之处的。

项羽之死为什么是因为性格悲剧?
虽然刘邦也称得上是血性男儿,公元前195年,刘邦回到自己的故乡沛县,尽召故人父老畅饮,酣畅之际,自吟《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歌罢,慷慨伤怀,泪流满面。真是游子悲故乡啊!然而,这位大汉王朝得开国皇帝代表得毕竟是冷酷无情,摧残人性得专制制度,刘邦继承的是秦始皇的事业,他要...

戚夫人为什么能得刘邦专宠?除年轻漂亮外还有什么特别的?
刘邦虽出身不好,但对文学一直有着很强的向往。平定英布叛乱后,刘邦百感交集,路过家乡沛县时,情不自禁地作了一首《大风歌》,其中,“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一句更是尤为后人称道。以刘邦的文学素养,能够作出如此豪迈的诗句是难能可贵的。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刘邦是非常喜欢文学的。此外...

刘邦就是一介匹夫,为什么他能夺得皇位?
项羽只喜欢那些出身好、品德高尚但没有什么实际本领的,当然样样俱全才是最好。说了大家可能还不信,刘邦自己可能不是多么的强,但是刘邦的发小很多,曹参、周勃、樊哙、卢绾、灌婴,一个个都是响当当的名字,都可以称得上是汉初的一代名将。这些人,可是从来都没有学过打仗,可为何一个个打起来都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