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篇有关中国古代史事件或人物的论文,5000字的。急~~

要有注释及参考文献的。

再考赤壁之战
[摘 要]尹韵公先生曾发表《赤壁之战辨》,从参战兵力、时间以及孙权战后对立功将领的奖励很
轻等方面来证明赤壁之战不是大战,此等种种说法,都是值得商榷的。
[关键词]赤壁之战;兵力;曹操
尹韵公先生于1981年3月31日的《光明
日报》上发表了《赤壁之战辨》,该文认为《资治
通鉴》记载的赤壁之战是司马光的歪曲和渲
染,赤壁之战是曹操用轻骑五千打的一场遭遇
战,并非大战。尹文中说:“曹军五千轻骑在长
阪击败刘备后,继续南下,直趋江陵,缴获了大
量作战物资。于是乘船东下,不期在赤壁突然
同数量上占优势的孙刘联军相遇了,发生了赤
壁之战。由此可见,这次战争是在紧迫的时间
内发生的,古代交通运输困难,曹操纵有天大的
军事才能,也无力完成一次大规模的军事结集。
这就从时间上排除了发生赤壁大战的可能
性。”尹先生还从孙权对立功将领的奖励很轻,
来说明赤壁之战不是大战。尹先生的文章引发
了史学界对赤壁之战各方面问题的再探讨,时
至今日,其探讨还在进行。笔者以绵薄之力,试
举几例谨与尹先生商榷。
  一
  曹操一方参战兵力数量是轻骑五千吗?
为说明赤壁之战的规模,须先搞清楚曹操
在赤壁战前的兵力数量。在史料可信度较大的
东晋以前的早期史料中,涉及曹操赤壁战前兵
力数量的有如下几处:陈寿《三国志》、裴松之
注引西晋材料、东晋袁宏《后汉纪》等。《三国
志·吴书·三嗣主传》记载了西晋陆机如下所
言:“魏氏尝藉战胜之威,率百万之师,浮邓塞
之舟,下汉阴之众,羽楫万计,龙跃顺流,锐骑千
旅,虎步原隰。”可见,西晋陆机认为曹操在赤
壁战前的兵力数量多达“百万”。有类似说法
的还有诸葛亮,诸葛亮在《隆中对》中说:“今操
已拥有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
争锋”(《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又,
《三国志·周瑜传》载黄盖与曹操的信中说:
“用江东六郡山越之人,以当中国百万之众,众
寡不敌,海内所共见也。”由此看来,曹操统一
北方后已拥兵百万,是当时比较通行的说法。
当然,曹操是不可能把所有兵力都投入到赤壁
之战中去的。
赤壁之战临近之时,曹操在给孙权君臣的
劝降书中言:“今治水军八十万,方与将军会猎
于吴”(《三国志·吴书·周瑜传》)。曹操的劝
降书带有战争讹诈的性质,所谓水军八十万参
战不足为信。但赤壁之战来临前夕对于曹操可
能的参战人数,周瑜曾这样分析:“彼所将中国
人,不过十五六万,……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
耳……”(《三国志·吴书·周瑜传》)。按照周
瑜的说法,曹操一方投入的兵力数量可能是十
五六万,再加上俘虏刘表的降军七八万,总共是
二十三四万。再者,大战将至,当时江东的头面
人物,听到曹操几乎不战而定荆州,即将顺流而
下的消息,大多“闻之皆恐”(《三国志·吴书·
周瑜传》),“望风畏惧”(《三国志·吴书·吴
主传》),纷纷主张投降,就连长期追随孙坚、孙
策征战的孙贲(孙坚之侄)也准备采取单独行
动:“遣子入质”(《三国志·吴书·朱治传》)。
从周瑜的分析和战前的气氛可以预见,曹操大
军将至,将要到来的战役会是一场大战。
战争期间的兵力数量历来都是军事机密,
连参战对手也需要进行综合分析和猜测,但战
后就成了公开的秘密。陈寿《三国志》所载有
关曹操兵力数量的记载,虽稍有差异,但并不矛
盾。《周瑜传》:“其年九月,曹公入荆州,刘琮
举众降。曹公得其水军,船步兵数十万。”《诸
葛恪传》:“近者刘景升在荆州,有众十万,财谷
如山……北方都定之后,操率三十万众来向荆
州。”刘表原有十万兵马,减去在刘备、刘琦控
制下的两万余名,投降曹操的约为七八万人马。
至于曹操率领南下的北方军队数量,学者卢弼
认为陈寿所记的诸葛恪语“三十万众”较为可
靠,卢弼说:“八十万众,夸辞耳,《诸葛恪传》云
操率三十万众可证,亦以三十万为近
是”。[1](P897)因为战后兵力数量逐渐成为公开的
秘密,尤其是参战的人数,规模达到几十万人的
赤壁之战。三十多年过去了,物换星移,曹魏政
权已处在司马氏的控制之下,江东三万人参加
的赤壁之战也已经成为吴国颇为自豪的日常谈
资,由不得诸葛恪一人信口开河。台湾林瑞翰
主编的《魏晋南北朝史》也认为赤壁之战曹操
所投入的军队数量是“三四十万”。[2](P38)
所以,尹韵公先生认为赤壁之战是曹操用
轻骑五千打的一场遭遇战,这是值得商榷的。
  二
  从作战时间来看,尹文认为曹操九月占领
江陵之后,即率军东下与孙刘联军作战,“从时
间上排除了发生赤壁之战的可能性”。这也是
值得商榷的。
至于赤壁之战发生的时间,最早记载的是
蜀末晋初陈寿(233~279年)陈寿的《三国志·
武帝纪》:“(建安十三年)秋七月,公南征刘表。
八月,表卒,其子琮代,屯襄阳。刘备屯樊。九
月,公到新野,琮遂降,备走夏口。公进军江陵,
下令荆州吏民,与之更始。乃论荆州服从之功,
侯者十五人,以刘表大将文聘为江夏太守,使统
本兵,引用荆州名士韩篙、邓义等。益州牧刘璋
始受征役,遣兵给军。十二月,孙权为备攻台
肥。公自江陵征备,至巴丘,遣张救合肥。权
闻至,乃走。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
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备遂有荆州、江
南诸郡。”
东晋袁宏(328~376年)的《后汉纪》记
载:“冬十月癸未,日有蚀之。十二月壬午,征
前将军马腾为卫尉。是月,曹操与周瑜战于赤
壁,操师大败。”[3](P843)
可见《三国志》、《后汉纪》都将赤壁之战发
生的时间标明为“十二月”。
后来,范晔(398~445年)将赤壁之战系于
该年“冬十月癸未朔”之后、“十四年”之前(《后
汉书·孝献帝纪》),《资治通鉴》又进一步将时
间框定于十二月之前。[4](PP2087~2094)
陈寿生于赤壁之战后二十五年,关于赤壁
之战的发生时间,《三国志》无疑是现存最早的
原始史料。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说
过:“鉴别间接史料,其第一步自当仍以年代为
标准。年代愈早者,则其可信据之程度愈强。
何则?彼所见之直接史料多,而后人所见者少
也。”[5](P99)从史料的可靠性来说,《三国志》、
《后汉纪》的“十二月”说,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三国志·周瑜传》记载战前周瑜向孙权请
求出兵时,谈到当时季节气候,“又今盛寒,马无
蒿草”。南方地暖,所谓“盛寒”一般出现在入冬
之后。据湖南长沙自然历:初冬的日平均气温<
10℃—5℃,平均日期是11月27日至12月24
日;仲冬(长沙无季冬)的日平均气温<5℃—
3℃,平均日期是12月25日至1月31日。湖北
鄂州市的自然历是:初冬的日平均气温<10℃—
6℃,平均日期是11月29至12月18日;季冬
(鄂州无仲冬)的日平均气温<6℃—0℃以下,
平均日期是12月19日至1月31日。据《中华
两千年历书》,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为农历
戊子年,闰十二月。农历十月对应的公历时间是
10月27日至11月25日。据长沙自然历:初秋
10月6日至11月8日,日平均气温<19℃—15
℃;仲秋11月9日至11月26日,日平均气温<
15℃—10℃。鄂州市自然历是:初秋10月20日
至11月26日,日平均气温<19℃—16℃;仲秋
10月27日至11月11日,日平均气温<16℃—
13℃;季秋11月12日至11月28日,日平均气温
<13℃—10℃。芜湖自然历:初秋10月5日至
10月24日,日平均气温在<19℃—16℃;仲秋
10月25日至11月9日,日平均气温<16℃—
13℃;季秋11月10日至11月21日,日平均气温
<13℃—10℃。孙权当时驻军柴桑(今九江),气
候应该与上述地区相近。可见该年10月,长江
中下游地区未进入“盛寒”季节。又据《中华两
千年历书》,公元208年11月27日为农历十一
月初二,11月29日为农历十一月初四, 12月19
日为农历十一月廿四, 11月25日为农历十二月
初一。战争发生在“盛寒”开始之后,应该说已
经进入长沙的仲冬、鄂州的季冬,即农历十一月
廿四以后。[6](P70)即使将汉末三国“年平均气温
大约比现在低1℃—2℃”的因素考虑在
内,[7](P21)发生在“盛寒”时节的赤壁之战也不可
能发生在当年农历十月,因为当时长江中游,尚
处于秋高气爽的季节里,更不用说发生在九月
了。
  三
  尹文认为孙权对立功将领的奖励很轻,果
真如此吗?
赤壁之战发生的时间是建安十三年(208
年),而吴国最高统帅孙权的官职直到建安十
三年(209年)才为车骑将军、徐州牧,《三国
志·吴主传》载:“(建安)十四年,……权以瑜
为南郡太守。刘备表权行车骑将军,领徐州牧。
备领荆州牧,屯公安。”显然,孙权所提拔的参
战将领,无论功劳再大,自然是不能超过他自己
的职位———车骑将军、徐州牧。所以,对于孙权
对立功将领所提拔的职位不高就认为是奖励很
轻,显然是值得商榷的。实际上,参战立功的将
领均得到重大升赏,孙权对他们的恩遇和评价
是很高的。周瑜攻下南郡,战事才算结束。周
瑜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食邑四县。孙权赞扬
周瑜:“公瑾雄烈,胆略兼人,遂破孟德,开拓荆
州……。”后来,孙权称帝后,又对公卿说:“孤
非周公瑾,不帝矣”。(《三国志·吴书·周瑜
传》)至于鲁肃,“肃为赞军校尉,助画方略。曹
公破走,肃即先还,权大请诸将迎肃”(《三国志
·吴书·鲁肃传》),孙权特持鞍下马相迎。至
于陈普,赤壁之战,陈普“与周瑜为左右督,破
曹公于乌林,又进攻南郡,走曹仁。拜普将军,
领江夏太守,治沙羡,食四县”。陈普拜偏将
军,领江夏太守,食邑四县。而且,孙权对周瑜、
陈普二人给予了特别的关爱,“(周瑜)病卒,时
年三十六。权素服举哀,感动左右。……后著
令曰:‘故将军周瑜、陈普,其有人客,皆不得
问。’”(《三国志·吴书·周瑜传》)其余诸位
将领,黄盖升拜武锋中郎将,凌统迁校尉,吕范
拜偏将军,等等,不一一赘述。
综上所述,尹韵公先生在《赤壁之战辨》一
文中,从参战兵力、时间上排除了发生赤壁大战
的可能性,以及从孙权战后对立功将领的奖励
很轻等方面来证明赤壁之战不是大战,此等种
种说法,都是值得商榷的。所以,在探讨历史问
题时,应论之有据,要凭据历史记载,凭据考证
和事实。
[参 考 文 献]
[1]卢弼.三国志集结[M].北京:中华书局, 1982.
[2]林瑞翰.魏晋南北朝史[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
司, 1990.
[3]周天游.后汉纪校注[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
1987.
[4]司马光.资治通鉴[M].北京:中华书局, 1965.
[5]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M].北京:东方出版社,
1996.
[6]《中华两千年历书》编写组.中华两千年历书[Z].
北京:气象出版社, 1994.
[7]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J].
考古学报, 1972, (2).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求一篇有关中国古代史事件或人物的论文,5000字的。急~~
陈寿《三国志》所载有关曹操兵力数量的记载,虽稍有差异,但并不矛盾。《周瑜传》:“其年九月,曹公入荆州,刘琮举众降。曹公得其水军,船步兵数十万。”《诸葛恪传》:“近者刘景升在荆州,有众十万,财谷如山……北方都定之后,操率三十万众来向荆州。”刘表原有十万兵马,减去在刘备、刘琦控制下的两万余名,投...

急求一篇500字以上的,以中国古代史人物或事件,的小论文。谢谢。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

以商汤灭夏、武王伐纣,都是顺应天道和民心的写一篇小论文怎么写?
商汤灭夏、武王伐纣是中国古代史上两个重要的历史事件,它们的共同点在于都顺应了天道和民心,从而实现了朝代更迭和天下大定。本文将重点论述商汤灭夏、武王伐纣的背景、战略、策略、人物性格、历史背景等方面,以期更好地理解这两个历史事件的意义和影响。商汤灭夏发生在夏朝末期,当时夏桀暴政使得民众生活...

论文: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是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比较深远的一次变法,此次变法对北宋的国力尤其是农业生产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变法的一些措施至今仍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有人说王安石变法扭转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对北宋的专制统治起了巩固和加强的作用;也有人说王安石变法并没有收到实质性的效果,甚至对社会的稳定产生了一定的消极作...

中国古代史时期的认识与感想 不少于600字?
而春秋战国时代,不断地战乱,各国不断理励志励志强国,打破原有局面;商鞅变法,井田制被瓦解等也成了奴隶社会走向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封建社会 封建社会从秦一统六国,建立封建主义制度中央集权的多民族统一国家时,便真正确立,起源是在战国时期,真正结束封建社会的标志是新中国成立。地主阶级成为统治阶级...

求一篇汉武帝小论文 快呀
汉武帝刘彻,一名志向远大、雄才大略于一身的皇帝。公元前156年七月七日,刘彻出生;公元前150年。被立为太子;公元前140年,16岁的刘彻当上了皇帝,开始了他传奇的一生,直至公元前87年病逝。对于汉武帝的评价,近代学者夏曾佑在他的著作《中国古代史》中说,历代帝王,有的是“一朝之皇帝”,比如汉...

中国古代史论文
中国古代的百家争鸣,是中国古代学术史上一个非常重大的事件。它上承夏、商、周三代学术,下开秦、汉、六朝、隋、唐、宋、元、明、清等两千多年的思想先河。科学地认识百家争鸣,不仅对深入研究百家争鸣本身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整个传统文化的反思也有重要意义。但是,传统至今理论界对百家争鸣的看法,无论是在对百家争鸣...

关于诸葛亮的历史小论文50字
学习了中国古代史和看了《三国演义》后,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诸葛亮在个人智慧和赤胆诚心方面令我肃然起敬,他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这里我谈谈他令我佩服的几个方面。首先是诸葛亮的语言艺术。其中最著名的当属“舌战群懦”、“骂死王朗”、“三气周瑜”。当...

关于中国古代、近代史论文,不要太长,500字左右就行了
中国古代史从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到1840年鸦片战争结束。中国是人类重要的发源地之一。早在约八百万年以前,在云南的开远、禄丰等地已经生活着古猿。此后,经过漫长的进化,产生了不同时期的原始人、氏族部落,如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及半坡人等等,同时经历了原始人群、母系社会和父系...

有关中国古代历史小论文7OO字左右,急!!!求各位大哥大姐行行好_百度知...
这无疑是台湾史也我国古代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 康熙帝是我国封建帝王中比较优秀的人物。为驱逐沙俄侵略者,他曾亲自出巡东北,视察防务,决心组织 自卫反击战。 1685和1686年,刚刚超过30岁的康熙帝命令清军两次进攻侵占雅克萨的沙俄军队,重创俄军,迫使沙俄同 意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东段的边界问题。1689年,他又派遣...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