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前后云南政治的变化 (急)

急需。要是政治方面的,谢谢了

1957年到1976年,长期受党内“左”倾错误的影响,建国初期确立的党对云南的各项正确政策被肆意践踏,当初从边疆民族的实际出发、分类指导的政策,被污蔑为“边疆特殊论”、“民族落后论”,甚至在民族地区“重划阶级”,结果造成大量冤、假、错案;党的各项政策措施严重背离了云南现实,以阶级斗争取代民族工作。在错误思想路线的指导下,党的各项政策严重背离了云南的实际,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人民生活非常困苦。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一次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会议,它从根本上冲破了“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作出了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云南也和全国一样开展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通过真理标准大讨论,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使云南能够重新审视自己的省情,从实际出发制定各项政策。
对省情的认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大概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省委将云南省情概括为“边疆、民族、山区三位一体”的省份。这一概括虽然符合实际,但对云南所处的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还没有正确认识,对云南发展的优势和劣势还没能进行更科学系统的总结梳理。

第二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中期,在中央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指导下,在历届省委、省政府对省情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云南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低层次”的科学概括。这一观点最早是1987年10月,时任云南省委书记的普朝柱同志在全省民族、边疆工作会议上提出的,经过几届省委的深入研究,理论联系实际,最终在1997年云南省六届六次全会上,省委对云南省情形成的共识进行了概括:云南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低层次。并总结云南经济社会状况“四低四高”的特点:社会发育程度低,地区发展不平衡程度高;生产力发展水平低,自然、半自然经济比重高;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低,文盲、半文盲比重高;人民生活总体水平低,贫困人口比重高。这一论断对云南认清形势,加快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第三个阶段:从1999年开始,这一时期省委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低层次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云南发展的优势,理清发展思路。1999年在云南省第六届九次会议上,省委对云南省情的认识有了新的概括:第一,云南生产力水平低而资源相对富集,是举世瞩目的“生物基因宝库”和“生物资源王国”。第二,云南是中国世居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是一个世界上少有的多民族群体、多文化形态共生带,民族文化资源丰富。第三,云南位于中国、东南亚、南亚三大经济圈的交界带,可以从陆路通过东南亚、沟通印度洋沿岸国家,国境线长4060公里,云南具备了实施国际通道经济战略的先天条件,也是中国唯一具有从陆路与东南亚、南亚国家开展经济合作优势的省份。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云南发展的三大战略目标。

第一步战略: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中期,在第四、五届省委的领导下,云南从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低层次”的认识出发,在生产力基础极为薄弱的条件下,客观分析云南边疆、山区、民族地区的发展条件,突出发挥云南资源优势,选准起步产业,制定了“以农业为基础,发展农业促轻工,依靠轻工积累资金,集中财力保重点建设”的发展思路。 第二步战略:面临迈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国际国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中央提出了西部大开发,作出大力加快西部省区发展的战略决策;经过13年孜孜不倦的努力,中国成功加入WTO,这改变了中国的经济地理版图,这使经济社会在世界的平台上发展,这一系列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出现在云南面前。面对21世纪应该如何发展,这要求云南有更高更远的战略眼光,站在新的历史高度进行科学定位。随着对省情认识的深化,在前一阶段打下的发展基础之上,围绕云南自然资源、民族文化、区位条件三大优势,1999年中共云南省委在省委六届九次全会上,进一步提出了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大省、中国连接东南亚、南亚国际大通道的“三大”目标。

第三步战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党中央提出了坚持科学发展观,保持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了在新形势下使云南的经济社会保持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对云南创新发展思路提出了新的要求。2006年11月,省委在第八次党代会上提出了建设富裕云南、建设文明云南、建设开放云南、建设和谐云南的新的战略目标和发展思路,这必将推动云南社会各项事业再上一个新台阶。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改革开放前后云南政治的变化 (急)
第一步战略: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中期,在第四、五届省委的领导下,云南从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低层次”的认识出发,在生产力基础极为薄弱的条件下,客观分析云南边疆、山区、民族地区的发展条件,突出发挥云南资源优势,选准起步产业,制定了“以农业为基础,发展农业促轻工,依靠轻工积累资金,集中...

建国以来,云南省行政区划沿革地图详解(1949-1999)
1977年至1990年,地图集呈现了改革开放初期的云南省,行政区划因政策调整和经济发展加速而呈现出新的格局,显示了国家政策对地方行政划分的深远影响。最后,1991年至1999年,地图集揭示了云南省在迈向20世纪末的行政区划调整,反映了市场经济体制下,地方行政区域的进一步优化和现代化进程。以上所述,这些变...

中国改革解放前后的变化
变化是巨大的,中国在改革开放的20多年来在硬件上走完了西方国家百多年的路程。举例 重庆:交通方式最丰富的城市 “你们今天过来,二三十分钟就到了。原来跑一趟,起码得三四个钟头。”在重庆教育学院的家中,58岁的赵心宪教授就这样打开了话匣子。“除了求学7年的时间,我一直在南岸工作和生活,可谓生于斯...

谁有云南的各种资料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采取特殊措施,促进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政治、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三)云南有 4061 千米 的国境线,与东南亚国家山同脉、水同源, 16 种少数民族在云南和东南亚国家跨境而居,具有同源文化和亲缘民族的特点。 云南有 5 个民族自治州、 3 个地区的 26 个县与越...

历史大理国是怎么回事?
元代,云南行省建立,云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始由大理移至昆明。但是,大理仍然是滇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先后设有路、府、行政专员公署等地级一级的政区机构。1956年,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建立大理白族自治州。同时,大理也是滇西的交通枢纽。改革开放后,大理已逐步发展为滇西的商贸旅游中心城市。

上述材料主要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2 、( 2003 年全国高考卷第 39 题) 2002 年夏天, 北京等地为缓解当地旱情, 采取了许多人工增雨的措施, 明显增加了降水. 试分析“人工增雨” 所体现的哲学道理. 1 2 3 4 例 1 :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 浙江省宁波奉化滕头村在党的政策指引下, 结合自身实际, 发扬“艰苦创业, 永不满足...

改革开放前后的变化
1978年改革开放伊始,中国外贸仍然稚嫩,进出口总额仅仅只有206.43亿美元。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外贸获得了飞速发展,“五五”至“八五”期间,进出口总额成倍增长。到了去年,8512亿美元的进出口规模几乎相当于“五五”到“七五”三个五年计划期间的对外贸易总和,比1978年足足增长了40倍。 法治48.走进法治社会中共十一...

中国改革开放60年变化的实践报告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地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各自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中央的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推动当地经济实力、人民生活、城乡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在实践基础上开拓出各具特色的发展之路。这些各具特色的发展之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云南省档案馆的记载
区域变动、民族调查、边疆土改、援越抗美、拨乱反正、治理整顿、改革开放等档案。除纸质中文档案外,还有部分印章、照片、录音录像带和一些少数民族文字、土司实物、外文档案。资料有清朝康熙年间以来的云南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卫生、工商、金融、交通、军务、外事等方面的报刊、书籍、工具书。

当代云南藏族简史目录
第一章从云南藏族地区民主改革和迪庆藏族自治州的建立开始,探讨了这一时期的政治变革,以及藏族人民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和权益变化。民主改革为云南藏族地区社会进步奠定了基础,迪庆藏族自治州的建立更是标志着藏族人民在当地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第二章聚焦于云南藏族地区的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这一阶段,...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