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道两教写融洽谈不上,但却没有偏袒任何一方,因为一般的读者读《西游记》时,总觉得作者在扬佛抑道,这种观点肯定是不对的。那他到底是一本怎样的小说,如何处理佛道之间的关系呢?
说《西游记》弘扬道教,肯定说不通。《西游记》第五十一回、第九十一回开头的诗词都是元代全真七子马丹阳的作品。唐僧一行有难时,太上老君数次相助。孙悟空在三清观却让猪八戒把太上老君等丢进“五谷轮回之所”,让他们“享受”屎尿供奉。
小说家对无良道士的愤慨更突出。西天取经路上,给取经僧造成麻烦的几个地方,有很多是道士作祟:
车迟国害和尚的虎力大仙、鹿力大仙、羊力大仙,是道士;
乌鸡国变假国王的青毛狮子精也以道士面目出现;
比丘国要用一千名小儿心肝做药引的还是道士;
黑风山的妖魔也在那儿安炉炼丹,平顶山妖魔喜欢全真道人,黄花观大蜈蚣是道士如意君。
说《西游记》弘扬佛教,也不完全通按说千辛万苦西天取佛经,自然是弘扬佛教。但小说中常让佛祖菩萨丧失庄严的法相,甚至变得滑稽可笑。孙悟空说如来佛是妖精的外甥;如来佛的弟子阿傩、伽叶向取经人要人事,孙悟空告状,如来佛却说经不可以空取;
孙悟空最恭敬的神佛是观音,他有难就请观音,甚至让菩萨变妖精帮他降妖,却又大逆不道地说:
观音活该一世无夫;
唐僧出大唐遇到的第一次大难,就是一百多岁老和尚贪恋唐僧袈裟引起的,为了一件袈裟,整个寺院的和尚一起办坏事,老和尚还和妖精交朋友……孙悟空曾多次当面对如来佛顶顶抗抗。
孙悟空打死六耳猕猴,如来佛不忍,孙悟空竟引用民间律法“教育”
佛祖:
“如来不该慈怜他,他打伤我师父,抢夺我包袱,依律问他个得财伤人、白昼抢夺,也该个斩罪哩!”
曾有人把《西游记》与约翰·班扬的《天路历程》相比,《天路历程》是在故事中插入宗教材料,《西游记》则以宗教故事的题材揶揄宗教。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陈独秀曾在《西游记新叙》批判过《西游记》三教合一的“昏乱思想”。《西游记》“混同三教”,却是多数学者认可的。
《西游记》对各派宗教神祇信手拈来,为我所用,为我所有,为我所批,为我所调侃。历来佛道对立,佛教徒孙悟空却和地仙结拜兄弟;当年他的老师须菩提既给他讲佛经,也讲黄庭经;观音菩萨请黎山老母一起考验唐僧师徒的诚心。“安天会”上,各种仙佛,不分教派,团聚一堂。
可不可以这样说:《西游记》把三教当原料,以儒家思想为基本取舍,用天才小说家的构思,炒出这盘杰出神魔小说的“菜”?其主要人物,不管唐僧还是孙悟空,受儒家“仁义礼智信”的思想影响更多。或许可以说:唐僧体现了儒家“柔”的一面,孙悟空体现了儒家“刚”的一面。
鲁迅先生已注意到《西游记》主题的种种歧义“或云劝学,或云谈禅,或云讲道,皆阐明理法,文词甚繁”。
他充分肯定《西游记》的心学旨趣,却将小说定性为“神魔小说”,
《中国小说史略》第七章《明之神魔小说(上)》梳理了神魔小说的发展脉络:
奉道流羽客之隆重,极于宋宣和时,元虽归佛,亦甚崇道,其幻惑故遍行于人间。明初稍衰,比中叶而复极显赫,成化时有方士李孜,释继晓,正德时有色目人于永,皆以方伎杂流拜官,荣华熠耀,世所企羡,则妖妄之说自盛,而影响且及于文章。历来三教之争,都无解决,互相容受,乃曰“同源”。所谓义利邪正善恶是非真妄诸端,皆混而又折之,统于二元,虽无专名,谓之神魔,盖可赅括矣。
神魔小说的产生和时代风气有关。宋代宣和时崇尚道家达到鼎盛,元代信佛也崇道。明代中叶后道家又盛,并有人以道术封官。佛道之说影响到文学创作。
历来儒释道三教之争都没争出高低上下,只好说三教同源,不管是哪一教的正反两面,都可以统为“二元”,即用“神”和“魔”来概括。也就是说,“神”代表着义、正、善、是、真,“魔”代表着利、邪、恶、非、妄。鲁迅先生又说:
“乃亦释迦与老君同流,真性与元神杂出,使三教之徒,皆得随宜附会而已。”
《西游记》充满善与恶的斗争,真与邪的斗争,义和利的斗争,神和魔的斗争。这些斗争,有外在型的,比如总想吃唐僧肉的妖精跟孙悟空的斗争;也有内在型的,比如,猪八戒到底要不要坚决取经?最有意思的是,有些本来的魔,则通过斗争向“神”转化。黑熊怪如此,红孩儿小妖如此,猪八戒如此,沙僧如此,孙悟空更是如此。
孙悟空从石头缝里蹦出来,曾做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曾被法力无边的如来佛压到五行山下,曾被观音菩萨戴上令其苦痛不已的金箍,曾被师父动不动念紧箍咒。最终,跟如来佛成了“一字并肩佛”,位列观音菩萨之前。谁能说石猴不能成正果呢?
总结:《西游记》是追求自我完善、实现人生价值的书。
为什么说《西游记》中,把佛道两教写融洽了呢?
《西游记》中,佛道两教并没有被写融洽,但作者并没有偏袒任何一方。一般读者可能会觉得作者在扬佛抑道,这种观点是错误的。那么,《西游记》到底是一部怎样的小说,它是如何处理佛道之间关系的呢?首先,说《西游记》弘扬道教是不成立的。例如,《西游记》第五十一回、第九十一回开头的诗词都是元代全真七...
《西游记》中的佛教与道教
西游记中对佛道教都有贬斥,又都有夸大,总体来说道教还压着佛教一头,只是写的比较隐晦,不熟读原著没有发觉而已。当然只看电视剧的人更无法体会。证据:1、孙悟空守蟠桃园时,仙女们说的神仙等级,观音和如来只是五老,等级还比不上玉帝的助手四御,也就是原文中齐天大圣孙悟空碰见也要行礼的那四...
《西游记》中佛祖应该属于佛教,而玉皇大帝等诸神应该属于道教,这两家怎 ...
西游记、封神演义这两部书,成书于明朝佛道之争最严重的时期。西游记是扬佛抑道的,所以最后的结局是都入了佛门。封神演义相反,最后宣扬的是道中人去了西方,成了佛教的菩萨。要知道这两部的成书背景,你才能读懂、读透。
西游记中为什么出现佛道两家?
1.《西游记》作为我国神魔小说的经典之作,融入了道教和佛教的元素。这不仅是因为道教作为中国本土宗教,其丰富的神话传说为小说提供了素材,同时也因为佛教自印度传入后,与中国文化交融,影响了民众的信仰和文学创作。2.在明朝时期,道教和佛教都已经在中国流传了很长时间。因此,在《西游记》中出现佛道两...
谁能告诉我《西游记》中道、佛两教中相互融合还是作者当时知识所限...
三教原来是一家”“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所以,西游记中佛道相互融合,是明朝时代中国宗教的共识,而不是知识所限。西游记里菩提老祖的形象就是一个三教合一的神仙形象(见西游记第二回”说一会道,讲一回禅,三家配合本如然”)。你可以在百度上搜搜“三教合一”词条。
结合原著,谈谈《西游记》如何体现了“三教合一”的精神?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创作于明朝时期,而“三教合一”的思想则是指佛教、道教、儒教三种思想的融合。在《西游记》中,这种“三教合一”的精神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首先,从佛教的角度来看,小说中大量涉及佛教教义、佛经故事和佛教人物,如观音菩萨、如来佛祖、八大金刚等等,都展现了佛教的慈悲...
《西游记》中的佛与道到底是什么关系?是崇佛贬道吗?
1、在写西游记的那个时代,佛教很盛行,吴承恩所创《西游记》中的道无形中就是指当时的朝廷,佛则是他对美好社会的一种期望,而且也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的极度不满,对朝廷的愤慨和失望。西游记寄托了作者的理想,因为明朝道教很黑暗,所以作者沉积在里面大骂道教。2、其实《西游记》在佛或道的立场上,它...
为什么西游记里把猪八戒和孙悟空刚开始都是道教弟子后来又归一佛门_百 ...
儒释道,本是一家。几千年在中国已经相融相契,成为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西游记》小说作者正是要表达这种文化内涵。我们看到《西游记》中,佛教的菩萨与玉皇大帝等道教神仙们,也是和睦相处的。
为什么在《西游记》里,既有佛教的化身,也有道教的化身?
1. 《西游记》这部文学作品,虽然主要讲述的是佛教取经的故事,但其宗教思想体系实际上更偏向于道教。2. 在道教和佛教、儒家的竞争中,道教往往处于下风,但《西游记》却为道教赢得了荣誉,这使得道教界感到非常荣幸。3. 《西游记》的题材原本来源于佛教的取经故事,在故事流传的过程中,佛教的色彩虽然...
怎样看待《西游记》的本质即佛道之争?
探讨《西游记》本质,即佛道之争的问题,需从多个角度进行解析。小说中描绘的“三教合一”理念,强调了宗教与文化的融合。如在第四十七回中,孙悟空劝导国王将三教合归,既敬僧也敬道,体现了其包容并蓄的思想。故事细节揭示了小说对宗教哲学的深刻探讨。孙悟空与龙王的对话,形象地揭露了旁门左道的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