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文武官职,品级

如题所述

秦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组成中枢机构。丞相管行政、太尉管军事、御史大夫管监察和秘书工作。汉朝大体上沿袭秦制称为三公,下设九卿,分管各方面政务,后世又演变为三省六部制。三省为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宋代中书省职权扩大,同枢密院分掌文武大权,门下、尚书省遂废。明代内阁为最高政务机构,内阁大臣称为辅臣,首席称首辅(即宰相)。清代有军机处,王、公、尚书等为军机大臣,掌握政府大权。
  六部,是指“吏部,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等事;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事;礼部,管典礼、科学、学校等事;兵部,管军事;刑部,管司法刑狱;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事”。各部长官为尚书,副职为侍郎。下设郎中,副职称员外郎,下属官员有主事等。
  寺即官署。九寺即九卿之官署。汉以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谓之九寺大卿。历代略有变动,迄于清皆因之。
  (1)光禄寺:掌宫廷宿卫及侍从,北齐以后掌膳食帐幕,唐以后始专司膳。
  (2)太仆寺:掌舆马畜牧之事,北齐始曰太仆寺,清光绪改革官制时并入陆军部。
  (3)太常寺:秦署奉常,汉改太常,掌宗庙礼仪,至北齐始有太常寺,清末废。
  (4)宗正寺:明清为宗人府,掌天子宗族事。
  (5)大理寺:掌刑狱案件审理,秦汉为廷尉,北齐为大理寺,历代因之,清为大理院。
  (6)卫尉寺:掌门卫屯兵,北齐改为卫尉寺,隋改为军器仪仗、帐幕之类,明废,清有銮仪卫。
  (7)鸿胪寺:秦曰典客,汉改大鸿胪,掌赞导相礼。鸿,声也,胪,传也,传声赞导,故曰鸿胪。至北齐曰鸿胪寺,清未废。
  (8)少府寺:掌山泽之事,后又掌宫中服饰衣物、宝货珍贵之物,隋改为监,历代因之,明始废。
  (9)太府寺:即大司农,掌钱谷金帛诸货币。
  此外,中央还设有专门机构和官员,负责管理图书、编修历史、制定历法等工作。如司马迁、张衡曾任太史令。高启为翰林国史编修等。 [编辑本段]地方官职  秦汉主要行政区是郡。郡的长官,秦称郡守,汉称太守。隋唐主要行政区是州,州官称刺史,属官有长史、司马等。唐代在一些军事重镇。设节度使,属官有行军司马、参谋、掌书记等。宋代州官称知州,县官称知县。明清改州为府,称知府。
  此外,汉代也设州,天下分十几个州,基本上是监察区,中央派官员去刺探情况,称刺史。隋唐全国分十几个道,也称监察区,中央派官员前往巡视,称黜陟使。宋代全国分二十左右路,路中设若干司,分管各方面的事务。元代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叫行中书省,明代改称承宣布政使司,习惯上仍称为“省”。
  【官职的任免升降】“三省六部”制出现以后,官员的升迁任免由吏部掌管。官职的任免升迁常用以下词语:(1)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2)除。拜官授职,提升官职,如“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一句中的“除”,就是授予官职的意思。而“左除”则是降级受职。(4)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5)谪。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6)黜。“黜”与“罢、免、夺”都是免去官职。(7)去。解除职务,其中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辞职和调离属于一般情况和调整官职,而免职则是削职为民。(8)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9)举:提升官职,对无官人士的提拔。 (10)陟:升迁。指官吏的提升和进用。
  【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
  【丞相】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有时称相国,常于宰相通称,简称“相”。 一般只设一个丞相,俗称大丞相,,有时分为左右两个丞相,右丞相专门管理国事,左丞相是皇帝的“私人顾问”。不需要管理国事。
  【太师】指官职又名太宰
  古代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后多为大官加衔,表示恩宠而无实职。
  【太子太师】太子太师属“东宫三师”为名义上的太子老师。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称"三孤"后来也逐渐成为虚衔。
  【尚书】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代始设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
  【学士】魏晋时是掌管典礼、编撰诸事的官职。唐以后指翰林学士,成为皇帝的秘书、顾问,参与机要,因而有“内相”之称。明清时奉旨、侍读、侍讲、编修、庶吉士等虽亦为翰林学士,但与唐宋时翰林学士的地位和职掌都不同。
  【上卿】周代官制,天子及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贵者谓“上卿”。
  【大将军】先秦、西汉时是将军的最高称号。魏晋以后渐成虚衔而无实职。明清两代于战争时才设大将军官职,战后即废除。
  【参知政事】又简称“参政”,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枢密副使合称“宰执”。
  【军机大臣】军机处是清代雍正帝建造的辅佐皇帝的政务机构。任职者无定员,一般由亲王、大学士、尚书、侍郎或京堂兼任,称为军机大臣。军机大臣少则三、四人,多则六、七人,被称为“枢臣”。
  【御史】本为史官,秦以后置御史大夫,职位仅次于丞相,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诸事。
  【枢密使】枢密院的长官。唐时由宦官担任,宋以后改由大臣担任,枢密院是管理军国要政的最高国务机构之一,枢密使的权力与宰相相当,清代军机大臣往往被尊称为“枢密”。
  【左徒】战国时楚国的官名,与后世左右拾遗相当。主要职责是规谏皇帝、举荐人才。
  【太尉】元代以前的官职名称。是辅佐皇帝的最高武官,汉代称大司马。宋代定为最高一级武官。
  【上大夫】先秦官名,比卿低一等。
  【大夫】各个朝代所指的内容不尽相同,有时可指中央机关的要职。
  【士大夫】旧时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
  【太史】西周、春秋时为地位很高的朝廷大臣,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兼管典籍、历法、祭祀等事。秦汉以后设太史令,其职掌范围渐小,其地位渐低。
  【长史】秦时为丞相属官,两汉以后成为将军属官,是幕僚之长。
  【侍郎】初为宫廷近侍。东汉以后成为尚书的属官。唐代始以侍郎为三省(中书、门下、尚书)各部长官(尚书)的副职。
  【侍中】原为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因侍从皇帝左右,地位渐高,等级超过侍郎。魏晋以后,往往成为事实上的宰相。
  【郎中】战国时为宫廷侍卫。自唐至清成为尚书、侍郎以下的高级官员,分掌各司事务。
  【参军】“参谋军务”的简称,最初是丞相的军事参谋,晋以后地位渐低,成为诸王、将军的幕僚,隋唐以后逐渐成为地方官员。
  【令尹】战国时楚国执掌军政大权的长官,相当于丞相。明清时指县长。
  【巡抚】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成为省极地方长官,总揽一省的军事、吏治、刑狱等事,地位略次于总督,别称“抚院”、“抚台”、“抚军”。
  【校尉】两汉时期次于将军的官职。
  【知府】即“太守”,又称“知州”。
  【县令】一县的行政长官,又称“知县”。
  【里正】古代的乡官,即一里之长。
  【里胥】管理乡里事务的公差。
  【都尉】职位次于将军的武官。《陈涉世家》:“陈涉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鸿门宴》:“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
  【冏卿】太仆寺卿的别称,掌管皇帝车马、牲畜之事。《五人墓碑记》“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因之”是吴默的字。
  【司马】各个朝代所指官位不尽相同。战国时为掌管军政、军赋的副官,如《鸿门宴》:“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隋唐时是州郡太守(刺史)的属官,如《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白居易当时被贬至九江,位在州郡别驾、长史之下。
  【节度使】唐代总揽数州军政事务的总管,原只设在边境诸州;后内地也遍设,造成割据局面,因此世称“藩镇”。《红楼梦》第四回:“雨村便疾忙修书二封与贾政并京营节度使王子腾。”
  【经略使】也简称“经略”。唐宋时期为边防军事长官,与都督并置。如范仲淹曾任陕西经略副使。明清两代有重要军事任务时特设经略,官位高于总督。如《梅花岭记》“经略洪承畴与之有旧”,洪承畴降清后曾任七省经略,驻扎江宁。
  【刺史】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唐白居易曾任杭州、苏州刺史,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
  【教头】宋代军中教练武艺的军官,《水浒传》中的林冲就是京城八十万禁军的枪棒教头。
  【提辖】宋代州郡武官的官名,主管训练军队、督捕盗贼等事务。如《水浒传》中的鲁提辖鲁智深。
  【从事】中央或地方长官自己任用的僚属,又称“从事员”。《赤壁之战》:“晶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三省六部】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隋唐时,三省同为最高政务机构,一般中书省管决策,门下省管审议,尚书省管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中书省长官称中书令,下有中书侍郎、中书舍人等官职;门下省长官称侍中,下有门下侍郎、给事中等官职;尚书省长官为尚书令,下有左右仆射等官职。尚书省下辖六部:吏部(管官吏的任免与考核等,相当于现在的组织部)、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礼部(管典礼、科举、学校等)、兵部(管军事,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刑部(管司法刑狱,相当于现在的司法部)、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各部长官称尚书,副职称侍郎,下有郎中、员外郎、主事等官职。六部制从隋唐开始实行,一直延续到清末。 [编辑本段]中国古代常见官职一览表  尹 史 卿 宰 尉 令 丞
  卿士 太史 左史 右史 司徒 司马 司空 司寇 职方
  太师 太傅 大保 少师 少傅 少保 太宰 少宰 六卿
  封人 工正 相国 庶长 令尹 柱国 公主 驸马 三公
  丞相 宰相 御史 太尉 九卿 太仆 廷尉 宗正 少府
  将军 洗马 大夫 博士 郎中 侍郎 中郎 议郎 令史
  尚书 六曹 合阁 仆射 侍中 内史 刺史 州牧 别驾
  主薄 郡守 太守 长史 从事 督邮 县令 县尉 三老
  亭长 列侯 主事 三省 行台 都督 录事 护军 可汗
  六部 三馆 学士 总管 元帅 留守 判官 巡检 提刑
  提辖 通判 孔目 押司 大人 内阁 厂卫 太监 都司
  知府 亲王 总督 巡抚 监司 州判 知县 提督 总兵
  参将 散官 流内 流外 贝勒
  大良造 左丞相 右丞相 大司徒 大司空 御史台
  大司马 郎中令 大司农 大将军 执金吾 中郎将
  尚书省 尚书令 结事中 京兆尹 左冯翊 右扶风
  关内侯 中书省 中书令 门下省 秘书省 枢密使
  员外郎 著作郎 国子监 节度使 招讨使 都点检
  观察使 按察使 衍圣公 大学土 宣政院 集贤院
  军机处 翰林院 钦天监 内务府 布政使 未入流
  税务司 资政院 咨议局 国务院 枢密院
  三闾大夫 御史大夫 司隶校尉 将作大匠 谏议大夫
  光禄大夫 绣衣直指 监察御史 同平章事 参知政事
  翰林学土 中书舍人 都指挥使 钦差大臣 牛录额真
  参赞大臣 总税务司 海军衙门
  典农中郎将 北洋通商大臣 南洋通商大臣
  部分古代官职与现代官职的对比
  太守 战国称郡守,汉改太守,为一郡的行政最高长官。秦分三十六郡,比县大。相当于现在的省辖市市长。
  刺史 汉武帝分全国为十三州,刺史掌管一州军政大权。相当于省(市)长兼省(市)军(分)区司令员。
  京兆尹 西汉京畿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北京市市长。
  太尉 秦至宋均有设置,为全国军政首脑。相当于国防部部长。
  廷尉 执掌法律、主审要案的大臣。相对最高法院院长。
  吏部尚书 掌管全国文武官吏考核赏罚。相当于人事部部长。
  光禄大夫 皇帝身边顾问之臣。相当于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
  中书令 掌管皇帝命令发布。相当于“两办”秘书长。
  尚书令 参议大政,综观政务,百官之长。相当于行政院长。
  车骑大将军 地位尊崇,相当于元帅军衔。
  都察院御史 古代最高的监察机构。相当于监察部长。
  知府 地方行政长官,总官州、县事务。相当于省长。
  知州 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省辖市市长。
  知县 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县长。
  通判 府之副职。相当于副省长。
  县丞 协助县令治理一县之事。相当于副县长。
  主薄 掌钱粮、户籍。相当于粮食局长或户籍局长。
  教授 府掌训导考核学生。相当于省教育厅厅长。
  游击 位参将之下,掌率兵防御。负责防御工作的师级军官。
  侍郎 宿卫侍从皇帝的官员。中央警卫局官员(一说相当于现在的副部长)。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3-29
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想法的,买钟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7-08
最高权力者为皇帝,皇帝下设三个最高官职(即:太尉,【中央掌军事最高官员】丞相,【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最高行政长官】御史大夫【中央监察机构的最高长官】)。
·丞相下设中尉,九卿(即:卫尉,郎中令,太仆,廷尉,典客,奉常,宗正,少府,治粟内史)并管理下属各郡。
·郡设郡尉,郡守,监御史。
·郡守管理下属各县,县设县尉,县令。
·县令管理下属各乡,乡下设游徼,三老,有秩(啬夫)(管理大乡),啬夫(管理小乡)。
·三老管理下属各亭,亭设亭长。亭长管理下属各里,里设里长。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3-07-09
来自搜搜问问

秦国的政制在战国时期已经基本形成,灭六国之后,秦朝建立了以皇帝为首的高度集中的秦朝官制,这些体系与之前的秦国制度有所不同,也为后世的汉魏等朝延袭,其监察官制度与九卿制度甚至延续到中国的最后一个朝代清朝。
秦朝政权机构的构成:
最高权利者为皇帝,皇帝下设三公(即:太尉,丞相,御史大夫)。
丞相下设中尉,九卿(即:卫尉,郎中令,太仆,廷尉,典客,奉常,宗正,少府,治粟内史)并管理下属各郡。
郡设郡尉,郡守,监御史。
郡守管理下属各县,县设县尉,县令。
县令管理下属各乡,乡下设游徼,三老,啬夫(管理大乡),有秩(管理小乡)。
三老管理下属各亭,亭设亭长。亭长管理下属各里,里设里长。
中央官制
秦朝中央官制的最大特征是皇权的至高无上。强大的君权以及对旧公族的特权的不断削弱,也是秦国最后取代在文化上优越的其他各国而统一中国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秦王嬴政称始皇帝后,建立了由丞相、御史大夫、国尉、九卿等组成的中央政府,辅佐皇帝管理全国军政事务。
丞相是最高的行政官,上承皇帝诏命,下统百官,总揽政务。
御史大夫
秦创置御史大夫,掌监察百官,为副丞相。
御史大夫属官有两丞,一为御史丞,为大夫之副;一为御史中丞。
九卿仰丞相政令,分掌国事。九卿之属有负责皇室事务的如奉常,有负责国家政务的如廷尉。
奉常,掌宗庙祭祀礼仪
郎中令,掌殿中议论、宾赞、受奏事、宫廷宿卫之事
大夫,为专门的谏议官,无定员,有谏议大夫、太中大夫、中大夫、谏大夫等各类官称
郎,为待选之官,有评议国事的议郎、有陪侍皇帝车驾的中郎、侍郎等,无定员,除授常达千人之多。
谒者,掌殿廷朝会礼仪、接受臣民章奏。置七十人,秩六百石。秦朝的谒者也常常作为朝廷的专使出外处理临时公事。
仆射,原为战车上的射手。
卫尉,掌皇宫诸门屯兵。属官一公车司马令,凡吏民上书、四方贡献、朝廷征召等,按法律要使用公家的车马,公车司马令即掌其事;属官二卫士令,统领诸宫门卫兵。
太仆,本周朝官职,秦朝沿置,掌皇家车马。赵高出任郎中令之前任此职。
廷尉,最高司法官。属官有廷尉丞。廷尉署有狱,称廷尉狱,大臣有罪则下廷尉狱。
典客,掌诸侯与少数民族部族首领朝觐事务、接待诸郡县上计吏。属官有行人,备临时差遣远方。
宗正,又称宗令,掌皇族亲属及登记宗室谱牒。皇族宗室有罪,则绝其属籍。属官有宗正丞。
治粟内史,掌诸谷物、金玉之贮,相当于国库司库。
少府,掌皇帝私产,照料皇帝日常生活起居。属官有:
御府令、御府丞,掌皇帝服饰织造与保管;
尚冠令、尚冠丞,掌皇帝各种礼服所需的皇冠;
尚衣令、尚衣丞,掌服侍皇帝更衣;
尚食令、尚食丞,掌服侍皇帝饮食;
尚沐令、尚沐丞,掌皇帝洗浴;
尚席令、尚席丞,掌皇帝就寝用具;
尚书令、尚书丞、尚书仆射,掌宫中文书发启、呈送皇帝;
太官令、太官丞,掌烹调皇帝饮食;主御膳食;
宦者令,掌宫中诸宦官;
中书谒者令、中书谒者丞,掌内宫导引、接待、典仪等,以宦官充;
太医令、太医丞,掌皇帝与后宫医药;
都水长、都水丞,掌诸郡县水利事务,在各重要水系都派驻官署;
乐府令、乐府丞,掌宫廷音乐的排练、演奏、整理,以及音乐艺人的管理;
永巷令,掌后宫宦官、宫女的生活,以及宫人犯罪的惩处。
少府的这些属官中,尚书、中书谒者两个官署对后世各个朝代的政制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其余诸“尚”后转为女官。
警卫、侍从与宫官
中尉,掌京师治安、兼管消防,是京城的卫戍长官。中尉署有丞、左右中侯、千牛等官佐。属官有武库令、武库丞,掌军器制造、贮存;有静室令,皇帝出巡时负责担任清道夫。
将作少府,掌皇宫等公共建筑事务,本署有两丞,左右中侯。属官有石室令、东园主章令、主章长、左校令、右校令、前校令、后校令、中校令。石室掌建筑石料、东园主章令掌木匠、主章长掌伐大木、五校掌营建。五校所属多为刑徒。
典属国,专掌召抚西南诸夷。
主爵中尉,掌诸侯以下诸爵的封赠及宾客祭祀飨食等事务。
中常侍,侍从皇帝左右,备皇帝顾问,可以经常出入皇宫禁地,汉朝为宦官职务。
给事中,职掌同中常侍,位次之。
詹事,太子卿,掌太子家,统领太子宫臣,秩二千石,詹事丞副之。属官有:
太子家令,掌太子家刑罚、饮食、仓储、奴婢等事;
太子率更令,掌漏刻、礼乐等;
卫率,掌太子侍卫;
中庶子,侍从太子;
太子舍人,掌太子文书;
太子洗马,太子出,则洗马为前驱;
少庶子,掌太子诸庶务;
太子仆,掌太子家车马。
秦朝虽然详细设置了太子宫官,但确未正式册立过太子。
皇后诸卿
将行,掌皇后礼仪。
皇后卫尉,掌皇后卫队。
皇后少府,掌皇后私人事务。
皇后少仆,掌皇后车马。
武将官制
国尉为最高武职,统领诸军,负责各级军官的任免与考核。国尉在战国时期的晋、赵等国也有设置,职掌相类。秦朝的国尉职务与汉朝的太尉相当,但不列于三公,地位较低,与卿相若。
护军都尉,执掌军政,统领诸将。属官有中护军,领军史,掌禁军,参预武将的选补事务,遇将军率军出征时,则驻该军监督军政。
将军
秦朝仿周朝制度,设置前将军、后将军、左将军、右将军,位上卿,率军镇守边郡。
另置上将军、将军,为临时职务,有大征伐时选武将出任,军还即撤任。
地方官制
战国时期诸侯国普遍施行郡县制度,秦国设县始自秦孝公十二年商鞅变法。秦始皇二十六年,正式划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后来陆续增设至四十余郡。
咸阳是国都所在地,不设郡守而由朝廷直辖,其长官为内史(《汉书·百官公卿表》:内史,周官,秦因之,掌治京师),位同九卿,得参预朝政。内史属官有:
都水长、都水丞,掌水利;
铁官长、铁官丞,掌冶金、制造农器;
廪牺令、廪牺丞,掌粮食仓库和牧养祭祀用牲畜。
郡作为一级行政地方,军民兼治。郡设郡守、监御史、郡尉三个互不隶属的主要官员。
郡守,郡的长官,边地多为武将,内地多以郎官出任,银印青绶、秩二千石。秦朝的郡守权力非常大,除了由朝廷直接任免的县令县长、负责监察郡治的监御史、负责统领驻军与管理治安的郡尉三者外,郡的其他官员均由郡守自行任免。
监御史,隶属御史中丞,负责监察郡守与其他官员。
郡尉,掌郡驻军,主管治安、侦缉盗贼,银印青绶、秩比二千石。郡尉直辖于朝廷,与郡守相抗礼。郡尉属官有丞,内地诸郡设丞一人、大郡则设两人。边塞诸郡则每百里置都尉一人,都尉辖士史、尉史各二,掌边塞卫戍;关隘之处置关都尉,均隶属本郡郡尉。
郡丞,郡的次官,辅佐郡守综理郡政,铜印黑绶、秩六百石。郡守缺位或不能理事时,郡丞代行郡守职务。属官有卒史、主簿、牧师令等。边塞诸郡另置长史,管理兵马军政,与郡丞同秩。
县为秦朝最低一级行政地方,秦朝的正式官职也仅仅设在县一级。
县令、县长
秦朝按县的人口多寡,万人以上的县置县令、以下的县置县长。县令铜印黑绶、秩千石至六百石,县长铜印黄绶、秩六百石至五百石。县令与县长都是县的行政长官。
县丞为县的次官,职比郡丞,铜印黄绶、秩四百石。
县尉掌治安、捕盗之事,职比郡丞、唯不掌兵,秩同县丞。
功曹,掌县吏的考绩等第升降。
令史,管理文书档案。
狱掾,县狱的典狱长。
文无害,所谓公平吏,掌巡查监狱,复查案卷,以防止冤狱。
厩驺,掌一县车马之政。
仓吏,县库的长官。
治狱吏
狱吏,县狱的狱卒。
乡亭
县以下置乡,乡以下置亭,亭以下置里。这些都是以宗族为核心的人民自治组织。
三老,一乡德高望重者充任,掌教化,有所谓孝悌仁义之家可以申报郡县予以表彰,并可以推荐优良子弟出任郡县吏。
有秩,啬夫
人口达五千人的乡,由郡指派一人为有秩;不足五千人的乡,由县指派一人为啬夫。两者职责相同,都是调解邻里纠纷、帮助政府收取赋税、安排徭役。
游徼,为徭役的一种,掌巡察地方、缉捕盗贼。
亭长,吏职,也是徭役的一种,汉高祖在秦朝曾任此职。掌同啬夫。亭长之属为亭父、求盗两卒,前者负责本亭保洁、后者负责追逐盗贼。

秦朝文武官职,品级
秦朝的官职体系中,丞相是最高的文官职位,负责全国的行政事务。太尉则是最高的武官,掌管军事。御史大夫则负责监察官员的行为。六部则是中央政府的六个主要部门,分别负责吏部(官员的选拔和考核)、户部(土地和财政)、礼部(礼仪和学校)、兵部(军事)、刑部(司法和刑狱)、工部(工程和建筑)。汉朝...

秦朝文武官职,品级
【侍中】原为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因侍从皇帝左右,地位渐高,等级超过侍郎。魏晋以后,往往成为事实上的宰相。 【郎中】战国时为宫廷侍卫。自唐至清成为尚书、侍郎以下的高级官员,分掌各司事务。 【参军】“参谋军务”的简称,最初是丞相的军事参谋,晋以后地位渐低,成为诸王、将军的幕僚,隋唐以后逐渐成为地方官员。

秦朝朝廷官职从高到低是这么排的?
主要官职——品级(秩)——说明。三公:丞相相邦(相国)——金印紫绶——秦惠王十年(公元前328年)以张仪为相。秦武王二年(公元前309年)初置左右丞相。吕不韦初任丞相,后尊为相国。丞相执掌为“丞天子”,助理万机 太尉——金印紫绶——掌武事 御史大夫——银印青绶——掌副丞相 九卿。奉常...

秦国的武官官职有哪些?是秦国不是秦朝
左庶长、大良造、国尉。1、左庶长 左庶长职爵一体,既是爵位,又是官职。春秋时期,秦国的左庶长是上马治军、下马治民的军政首席大臣,非嬴姓秦室公族不得担任。进入战国,秦献公将治民的政务权分给了上大夫甘龙,左庶长协助国君统军作战并总管军务。2、大良造 是秦孝公时期至秦灭六国前的秦...

秦国官职品级一览表
秦国官员设置还没有品级,官员等级大致可以分为10个层级。皇帝级:皇帝。2.公级:公设丞相(相邦,中丞相,左丞相,右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掌管下属各郡。3.卿级:卿设九卿(卫尉,郎中令,太仆,廷尉,典客,奉常,宗正,少府,治粟内史),中尉。4.郡级:郡设郡守,郡丞,郡尉,郡监...

秦国官职有哪些
秦朝的中央行政机关实行三公九卿制。皇帝之下设三公,三公为:(1)丞相,承受皇帝之命,辅助皇帝掌管天下的行政的官;(2)太尉,掌管军事的最高官吏;(3)御史大夫,主要管理记事,其地位相当于副丞相,主要职责是管理图籍、奏章,监察文武百官。御史大夫下设御史中丞,掌管图书秘籍,同时监察文武官吏;...

大秦 武将官位 从大到小排名
秦朝武将官位从大到小排名如下:1. 国尉:秦朝最高武职,统领诸军,负责各级军官的任免与考核。2. 护军都尉:执掌军政,统领诸将。属官有中护军,领军史,掌禁军,参预武将的选补事务,遇将军率军出征时,则驻该军监督军政。3. 将军:秦朝仿周朝制度,设置前将军、后将军、左将军、右将军,位上卿...

秦朝官衔等级
秦朝军队实行二十级军功bai爵位制,分别是一级公士,二上造,三簪袅,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十左庶长,十一右庶长,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大良造),十七驷车庶长,十八大庶长,十九关内侯,二十彻侯。秦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度是在...

秦朝文武官职,品级怎么划分?
秦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组成中枢机构。丞相管行政、太尉管军事、御史大夫管监察和秘书工作。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秦国原为周朝的一个诸侯国,到秦始皇继位后,于公元前230年到前221年先后攻灭关东六国,完成华夏大一统,后北击匈奴、南并百越,建立了国土空前辽阔的王朝。秦始皇死后,秦二世...

秦朝文武官职权
太仆 太仆,本周朝官职,秦朝沿置,掌皇家车马。赵高出任郎中令之前任此职。 廷尉 廷尉,最高司法官。属官有廷尉丞。廷尉署有狱,称廷尉狱,大臣有罪则下廷尉狱。 典客 典客,掌诸侯与少数民族部族首领朝觐事务、接待诸郡县上计吏。属官有行人,备临时差遣远方。 宗正 宗正,又称宗令,掌皇族亲属及登记宗室谱牒。皇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