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要留清白在人间,粉身碎骨全不怕。
《石灰吟》一般认为是明代政治家于谦的一首托物言志诗。这首咏物诗,采用象征手法,字面上是咏石灰,实际借物喻人,托物寄怀,表现了诗人高洁的理想。
于谦从小学习刻苦,志向远大。相传有一天,他信步走到一座石灰窑前,观看师傅吟们煅烧石灰。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熊熊的烈火焚烧之后,都变成了白色的石灰。
他深有感触,略加思索之后便吟出了《石灰吟》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于是,12岁的于谦写下的这首诗不只是石灰形象的写照,更是他人生的追求。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明朝名臣、民族英雄,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人。
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辟,大将石亨等诬陷于谦谋立襄王之子,致使其含冤遇害。明宪宗时,于谦被复官赐祭,弘治二年(1489年),追谥“肃愍”。明神宗时改谥“忠肃”。有《于忠肃集》传世。《明史》称赞其“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他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石灰吟 》
明 ·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一、译文
(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二、赏析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
第三句“粉身碎骨浑不怕”。“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浑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三、作者简介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汉族,明朝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杭州钱塘县人。因参与平定汉王朱高煦谋反有功,得到明宣宗器重,担任明朝山西河南巡抚。
明英宗时期,因得罪王振下狱,后释放,起为兵部侍郎。土木之变后英宗被俘,郕王朱祁钰监国,擢兵部尚书。于谦力排南迁之议,决策守京师,与诸大臣请郕王即位。瓦剌兵逼京师,督战,击退之。论功加封少保,总督军务,终迫也先遣使议和,使英宗得归。天顺元年因“谋逆”罪被冤杀。谥曰忠肃。有《于忠肃集》。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代于谦代表作之一
翻译:
(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明朝名臣、民族英雄,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人。
永乐十九年(1421年),于谦登进士第。宣德元年(1426年),以御史职随明宣宗平定汉王朱高煦之乱,因严词斥责朱高煦而受宣宗赏识,升为巡按江西,颂声满道。宣德五年(1430年),以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等地。明英宗时因入京觐见时不向权臣王振送礼,遭诬陷下狱,因两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请而复任。土木之变后,英宗兵败被俘,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升任兵部尚书。明代宗即位,整饬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抵御瓦剌大军。
瓦剌太师也先挟英宗逼和,他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不许。也先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和议后,于谦仍积极备战,挑选京军精锐分十团营操练,又遣兵出关屯守,边境得以安宁。当时朝务繁杂,于谦独运征调,合乎机宜。其号令明审,令行政达。他忧国忘身,口不言功,平素俭约,居所仅能遮蔽风雨。但因个性刚直,招致众人忌恨。
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辟,大将石亨等诬陷于谦谋立襄王之子,致使其含冤遇害。明宪宗时,于谦被复官赐祭,弘治二年(1489年),追谥“肃愍”。明神宗时改谥“忠肃”。有《于忠肃集》传世。《明史》称赞其“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他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石灰吟,明于谦的古诗议文?
《石灰吟》是明代政治家、文学家于谦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文如下: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注释1、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千,万:虚词,形容很多。锤:锤打。凿:开凿。2、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若...
《石灰吟》于谦
石灰吟 [明]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译文: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石头,对烈火的焚烧看得平平常常。只要能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世界上,即使粉身碎骨也不怕。全诗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不同流合污、不畏恶势力的品质,在人生道路...
石灰呤原文!!!是粉身碎骨还是粉骨碎身
《石灰吟》原文是粉骨碎身,原文如下: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石灰吟》是明代政治家、文学家于谦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托物言志,采用象征手法,字面上是咏石灰,实际借物喻人,托物寄怀,表现了诗人高洁的理想。全诗笔法凝炼,一气呵成,语言质朴...
明代诗人于谦写的石灰吟的清白表面是指什么 实际是指什麽
《石灰吟》诗文如下: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咏物诗,采用象征手法,字面上是咏石灰,实际借物喻人,托物寄怀,表现了诗人高洁的理想。诗人在吟咏石灰时,采用了拟人化手法,把石灰人格化。通过赞美石灰,表达了自己以天下为己任,为了社稷苍生不惜“...
...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所咏之物为石灰。出处:明代于谦《石灰吟》原文: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寻常;平常)。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译文: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石灰吟的正确诗文到底是什么?
《石灰吟》通常被认为是明代政治家于谦所作的托物言志诗。这首诗通过象征性的描写,表面上咏唱石灰,实际上是以石灰喻人,寄托了诗人的高洁理想。传说于谦在年幼时,曾目睹石灰石经过烈火焚烧后转变为白色石灰的过程,这一幕激发了他的灵感,使他写下了这首广为流传的诗篇。于谦的这首诗不仅是对石灰...
石灰吟.竹石.夏日绝句。古诗.诗人介绍.中心.注释。
【诗文大意】石灰经过无数次捶打才从深山中开采出来。用熊熊烈火焚烧也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即使粉身碎骨也不畏惧。只要把自己高尚的节操留在人世间。《竹石》 【清】郑 燮(xiè)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诗人介绍】【中心】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句诗是否有改动呢?
《石灰吟》是一首七言绝句,七言绝句,就是格律诗,格律诗是有写诗的规矩的。按照平仄格式,粉骨碎身浑不怕这句的格律是仄仄平平平仄仄,就是说第二个字必须是仄声,第四个字必须是平声。如果换成粉身碎骨,那么第二个字就成了平声,第四个字就成了仄声,就不合格律了,这首诗就算连及格都不...
关于【石灰吟】的问题。。。
qiān chuí wàn jī chū shēn shān 千 锤 万 击 出 深 山 ,liè huǒ fén shāo ruò děng xián 烈 火 焚 烧 若 等 闲 。fěn shēn suì gǔ hún bù pà 粉 身 碎 骨 浑 不 怕 ,yào liú qīng bái zài rén jiān 要 留 清 白 在 人 间 这样的。不能说是百度...
石灰吟是我国古代对社会有影响力的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诗文吗
是。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诗文有:1、《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2、《病牛》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