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马关条约》签订背景

如题所述

《马关条约》为清朝政府和日本政府于1895年4月17日(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在日本马关(今下关市)签署的条约,原名《马关新约》,日本称为《下关条约》或《日清讲和条约》。《马关条约》的签署标志着甲午战争的结束。清朝代表为李鸿章和李经芳,日方代表为伊藤博文和陆奥宗光。该条约是继《北京条约》以来侵略者强加给中国最刻毒的不平等条约,它使日本得到巨大的利益,也适应了帝国主义各国向中国输出资本愿望。条约签订后,由于俄、德、法三国的干涉,日本将辽东半岛退还给中国,中国付给日本“酬报”银三千万两。 日本明治维新后,向外“开疆拓土”,陆上西进的目标是朝鲜和中国大陆。1876年日本强迫朝鲜签订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江华条约》,由此日本侵略势力进入朝鲜。清朝与朝鲜有宗藩关系,日本极力破坏这种关系,在朝鲜造成与中国的尖锐矛盾和多次冲突。1885年3月中日签订《天津会议专条》,确立了两国在朝鲜的对等地位。此后日本即有计划地大力开展了针对中国的扩军备战活动。   1894年春,朝鲜爆发东学党农民起义,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帮助镇压。日本政府表示对中国出兵“决无他意”。但当清军入朝时,日本以保护使馆和侨民等为名大军入朝,于7月25日突袭中国北洋舰队,挑起中日甲午战争。战争打响后,两国海军进行了黄海大战。陆上战斗军从朝鲜打到奉天(今沈阳),占领大片领土。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初又侵占山东威海。清政府无心抗战,一再求和,最后派直隶总督李鸿章为头等全权大臣前往日本马关,与日本全权代表、总理大臣伊藤博文和外务大臣陆奥宗光议和。   1895年3月20日双方在春帆楼会见。李鸿章要求议和之前先行停战,日方提出包括占领天津等地在内的4项苛刻条件,迫使李鸿章撤回了停战要求。24日会议后,李鸿章回使馆途中突然被日本浪人刺伤。日本担心造成第三国干涉的借口,自动宣布承 诺休战,30日双方签订休战条约,休战期21天,休战范围限于沈阳、直隶、山东各地。此时日军已占领澎湖,造成威胁台湾之势,停战把这个地区除外,保持了日本在这里的军事压力。4月1日,日方提出十分苛刻的议和条款。李鸿章乞求降低条件。10日,日方提出最后修正案,要中方明确表示是否接受,不许再讨论。在日本威逼下,清政府只得接受。4月17日,李鸿章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又称《春帆楼条约》)共11款,并附有“另约”和“议订专条”。主要内容有:1.中国承认朝鲜的独立自主,废绝中朝宗藩关系。2.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3.赔偿日本军费银二亿两。4.开放重庆、沙市、苏州和杭州为商埠。5.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马关条约》是1860年中英、中法等《北京条约》以来外国侵略者加给中国的一个最刻毒的不平等条约,它使日本得到巨大的利益,也适应了帝国主义各国向中国输出资本的愿望。条约签订后,由于俄、德、法三国的干涉,日本将辽东半岛退还给中国,中国付给日本“酬报”银三千万两。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6-21
背景:《马关条约》为中国清政府和日本于1895年4月17日(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签署的条约,原名“马关新约”,日本亦称为下关条约或日清讲和条约。包括《讲和条约》十一款,《另约》三款,《议订专条》三款,以及《停战展期专条》两款。《马关条约》的签署标志着中日甲午战争(第一次中日战争)的结束。中方代表为李鸿章和李经芳、日方代表为伊藤博文和陆奥宗光。
内容:
清国从朝鲜半岛撤军并承认朝鲜的“自主独立”;清国不再是朝鲜之宗主国 ;
清国割让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给日本;
清国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二万万两);
清国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允许日本人在清国通商口岸设立领事官和工厂及输入各种机器;
彼此的最惠国待遇;
清国不得逮捕为日本军队服务的人员;

台湾澎湖内清国居民,两年之内任便变卖产业搬出界外,逾期未迁者,将被视为日本臣民;
条约批准后两个月内,两国派员赴台办理移交手续。
增辟通商口岸
第2个回答  2013-06-21
发生在1894年的甲午战争是中日两国在近代史的第一次战争,也是对中国、日本、朝鲜及台湾都具有深远影响的一场战役,日本称此次战争为「日清战争」,并冠之以「圣战」之名,而战败的中国则称此次战争为「不义之战」。

在这场战争之后,不仅清廷的腐败无能完全暴露,国际地位一落千丈,招致了其后国际列强的加深侵略;一八九五年的马关条约也使得台湾割让给日本,造成了直到一九四五年的五十年之久之统治;日本则因此搭上列强末班车,成为亚洲唯一晋身国际列强的一个国家,并从台湾掠夺了诸多资源和利益。

而这场战争发生的前因虽然是源於朝鲜殖民地的问题,但结果却是由台湾支付最惨痛的代价。以下将要探讨甲午战争的来龙去脉以及马关条约签订的过程及战争的影响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3-06-21
敌众我寡
第4个回答  2013-06-21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

马关条约签定的背景
《马关条约》签定背景:日本明治维新后,蓄意对外扩张,逐渐形成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1894年,以朝鲜东学党起义、朝鲜政府向中国请兵为契机,日本派大军进入朝鲜,并挑起了甲午中日战争。中日两军在陆上的主要战役有成欢之战、平壤之战、金旅之战、辽东之战等,海上的主要战役有丰岛海战、...

马关条约签约背景是什么
1、马关条约签约背景:1894年,朝鲜发生东学党事件。2、中国应朝鲜要求下派兵入朝,并依照中日天津条约,知会日本有关行动。事件平息后,日方拒绝撤兵,后来更突袭驻朝的清军。清廷被迫向日本宣战。由于该年是甲午年,故是次战争又称中日甲午战争。其后中国再次战败,故清廷最终向日本求和,签订的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是在什么背景下签订的。快!
黄海海战失败

中日《马关条约》签订背景
背景:《马关条约》为中国清政府和日本于1895年4月17日(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签署的条约,原名“马关新约”,日本亦称为下关条约或日清讲和条约。包括《讲和条约》十一款,《另约》三款,《议订专条》三款,以及《停战展期专条》两款。《马关条约》的签署标志着中日甲午战争(第一次中日战争)...

()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是中国清朝与日本于1895年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该条约标志着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二、条约签订背景 1894年,中日爆发甲午战争。战争持续了数年后,由于清朝军队战败,导致国家面临巨大的危机。战败后的清朝政府为了求和心切,选择通过签订条约来结束战争。在...

中日《马关条约》签订背景
《马关条约》的签署标志着甲午战争的结束。清朝代表为李鸿章和李经芳,日方代表为伊藤博文和陆奥宗光。该条约是继《北京条约》以来侵略者强加给中国最刻毒的不平等条约,它使日本得到巨大的利益,也适应了帝国主义各国向中国输出资本愿望。条约签订后,由于俄、德、法三国的干涉,日本将辽东半岛退还给中国,...

《马关条约》签订的背景
1894年 中日甲午战争失败 清政府签订的丧权条约

马关条约签订的起因是什么
这个问题涉及到《马关条约》签订的历史背景,说到底就是因为中国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战败了,有关的详解如下:一、这个丧权辱国的条约签订的历史背景:1894年春,朝鲜爆发东学党农民起义,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帮助镇压。日本政府表示对中国出兵“决无他意”。但当清军入朝时,日本以保护使馆和侨民等为名大...

《马关条约》是在什么背景下签订的
1894年朝鲜发生东学党事件,清朝应朝鲜要求下派兵进入朝鲜,并依照中日天津条约,知会日本有关行动。事件平息后,日方拒绝撤兵,后来更突袭驻守于朝鲜的清军。清廷被迫向日本宣战。由于该年是甲午年,故又称为中日甲午战争,其后中国战败,清廷向日本求和。

马关条约是在什么背景下签汀的
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被迫签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