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新疆被乾隆爷纳入统治范围内,设立了伊犁将军府之后,于是,伊犁便成了清朝历代皇帝惩治冒犯或失职属下臣工首选流放之地,目的是严惩“罪臣”,使其备受折磨。而林则徐也成为了这其中的一员。
(一)苟利国家生死以
提起林则徐是如何触怒了皇帝而被发配到流放之地,就不得不提一本书,这就是《海国图志》。这本书是在林则徐尚未编纂完成的《四洲志》的基础上,魏源历经11年之久才最终完成的,其核心思想就是“师夷长技以制夷”,系统透彻地阐述了各国的政治制度和经济模式,为这部书作序的是洋务运动的领军人物、“中兴之臣”左宗棠。这本书出版后备受冷落,数年来竟没销售出多少部。
但是墙里开花墙外香,书流落到日本后,立刻被有识之士奉为治国安邦的宝典,在民间形成抢购热潮。《海国图志》为封闭落后的岛国开启了一扇门窗,点亮了一盏明灯,他们从这本书里看到一个生机勃勃的新世界,看到了西方列强的先进思想和文化。日本著名思想家横井小楠不无感慨地说,日本近代对外开放的思想,首先来自于《海国图志》的支撑。
于是乎,在30年后读着《海国图志》成长起来的日本人,在甲午战争中将清政府的北洋水师打得全军覆没,而后是割地赔款。曾担任过日本首相的伊藤博文趾高气扬地来华访问,清朝官员谦卑地向他求教富国强兵之道。伊藤博文直言不讳地说,富国强兵之道尽在魏源所著《海国图志》一书中。一言兴邦,一书兴国。清朝弃之如敝屣,敌国视为圭臬,两国的命运竟由此发生惊天逆转。
正是因为清军在鸦片战争中吃了败仗,资质平庸、窝囊憋气的道光皇帝迁怒于林则徐,将他“从重发往新疆伊犁,效力赎罪”。时年56岁的林则徐走到西安时心力交瘁大病不起,幸亏妻儿一路相随,昼夜侍候,调理休养了两个多月,才再次踏上流放戍途。
(二)岂因祸福避趋之
在经过近10个月的长途跋涉,林则徐父子三人终于在1842年12月10日到达惠远城。 先期流放到伊犁的原两广总督邓廷祯老早就在惠远城外迎接林则徐了,两人相见执手无语,老泪纵横。
而在稍事休息之后,林则徐立刻前往伊犁将军府拜会伊犁将军布彦泰。能当上新疆最高行政长官的人,都深得皇帝的信任和倚重。发配流放伊犁效力之人,多是不招朝廷待见、皇帝瞅着不喜欢的人,若非另类便是异数。伊犁将军要替皇帝出气,严加监管“犯官”或者废员,监视他们的一言一行,“饿其体肤,劳其筋骨”,不能有怜悯和同情之心。
因此,林则徐忐忑不安地去拜见布彦泰,却受到意料之外的礼遇和热情款待。第二天,布彦泰派人送去米面、牛羊、鸡鸭等物给林则徐,还亲自登门拜访,给这位“体气衰败”被朝廷抛弃的“逐臣”生活上以诸多照顾,使林则徐深感宽慰。他在给夫人的家书中称赞布彦泰“人材儒雅,公事亦甚明练”。
可以说,正是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高尚情怀和英勇抵御外辱的气魄胆识使得林则徐走到哪里,都不乏有识之士欣赏与礼遇。
清中期,乾隆先后平定准噶尔部及南疆之乱,新疆重归统一,接着设立伊犁将军府。于是,伊犁便成了清朝历代皇帝惩治冒犯或失职属下臣工首选流放之地,目的是严惩“罪臣”,使其备受折磨。发配新疆的著名流人有纪晓岚、邓廷祯、林则徐、洪亮吉、祁韵士、徐松、张荫桓、裴景福、刘鹗、温世霖等。
虎门销烟
在这群流人中声名最为显赫的是纪晓岚和林则徐。一个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大学士,一个是大义凛然、虎门销烟的钦差大臣。不管你以前有多么显贵,一旦成为流放人员,到了人家的一亩三分地上,都要谦卑谨慎,夹起尾巴做人。
与流放苦寒之地—宁古塔相比,发配新疆伊犁的流犯处境相对好很多,起码不会在半道被虎狼恶兽吃掉,也不会饥寒交迫死于路上。历任伊犁将军对流犯相对宽容,没有刁难羞辱他们,甚至还为他们撑起了一片晴空。
流放者的非人境遇,真是感慨良多。流人中当然不乏作奸犯科者,也有为非作歹、杀人越货之徒,但很多是国之栋梁、民族之精英,在流放伊犁的犯人中,站着一个个头不高、文弱清瘦的人,他刚正不阿,一身浩然正气,是清代顶天立地、标杆式的奇男子。
他就像漆黑不见五指、沉沦颓废暗夜中耀眼的启明星,给看不见一点儿希望的清廷带来一丝微弱的光明。
他就是被誉为“中国放眼看世界第一人”的林则徐。
林则徐在发配充军伊犁的前夜,忧心如焚的不是自己的小家,而是寡恩失义的朝廷。他约来昔日的同僚魏源,与他秉烛夜谈,将自己未编纂完成的《四洲志》等资料交给他,叮嘱他完成“放眼看世界”的奇书,以启发国人落后蒙昧的心智。
这是一项孤独寂寞、无人看好和喝彩的工作。魏源在林则徐踏上漫漫流放征途之时,开始动手翻译搜集资料。他冒着被办罪的风险,克服千难万难,历时11年,不负林则徐的重托,终于完成了(海国图志)一书。这部书的核心思想是“师夷长技以制夷”,系统透彻地阐述了各国的政治制度和经济模式,为这部书作序的是洋务运动的领军人物、“中兴之臣”左宗棠。这本书出版后备受冷落,数年来竟没销售出多少部。
没想到此书流落到日本后,立刻被有识之士奉为治国安邦的宝典,在民间形成抢购热潮。《海国图志》为封闭落后的岛国开启了一扇门窗,点亮了一盏明灯,他们从这本书里看到一个生机勃勃的新世界,看到了西方列强的先进思想和文化。日本著名思想家横井小楠不无感慨地说,日本近代对外开放的思想,首先来自于《海国图志》的支撑。
30年后,读着《海国图志》成长起来的日本人,在甲午战争中将清政府的北洋水师打得全军覆没,而后是割地赔款。
曾担任过日本首相的伊藤博文趾高气扬地来华访问,清朝官员谦卑地向他求教富国强兵之道。伊藤博文直言不讳地说,富国强兵之道尽在魏源所著《海国图志》一书中。
一言兴邦,一书兴国。清朝弃之如敝屣,敌国视为圭臬,两国的命运竟由此发生惊天逆转!不知九泉之下的林则徐会作何感想!
清军在鸦片战争中吃了败仗,资质平庸、窝囊憋气的道光皇帝迁怒于林则徐,将他“从重发往新疆伊犁,效力赎罪”。时年56岁的林则徐走到西安时心力交瘁大病不起,幸亏妻儿一路相随,昼夜侍候,调理休养了两个多月,才再次踏上流放戍途。
公道自在人心。
虽然官场是最典型的名利场,不乏尔虞我诈和狠琐势利之徒,每天都轮番上演着人情冷漠、世态炎凉的情景剧,但只要道义还在,公理还在,潜伏在官员内心深处判断是非曲直的价值观便会流露出来。
陕西当地官员对林则徐的境遇虽不敢妄议,却深表同情,30余位满汉各级官员破天荒地将押送林则徐的马车礼送至郊外,林则徐感动地与众人拱手而别。一干人等遥望着马车远去,才叹息着打道回府。
林则徐的妻子郑淑卿体弱多病,分别在即,她握住丈夫的手依依难舍,硬咽不能语。林则徐年过半百、黄土埋半截的人了,应享受儿孙满堂的天伦之乐,却要遭受绝域大漠流放之苦,自此天各一方,谁的心里都不好受。多方抚慰妻子后,林则徐让大儿子留下好生伺候母亲,带着另外两个儿子继续西行。
流犯林则徐父子三人到了西北重镇兰州,受到当地官员的热情款待。西北人彪悍尚武,多是恩怨分明的热血男儿,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高尚情怀和英勇抵御外辱的气魄胆识使文武官员敬佩不已,他们不顾禁忌轮番宴请林则徐,听其西洋见闻及“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宏论,眼界大开,忧患意识倍增。
林则徐父子在兰州盘桓了10日,继续沿着河西走廊前进。
两千多年前,一代天骄乌孙首领猎骄靡率兵由河西走廊长途奔袭,击溃了栖居在伊犁河流域的强大部族大月氏,建立乌孙国,与大汉联姻结盟,成就了一番霸业。林则徐被流放的目的地—伊犁,便是猎骄靡
建功立业的地方,他以“待罪之身”是苟延残喘,还是奋发有为呢?
冥冥之中,上天自有安排。
林则徐坐马车来到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它雄踞万里长城西端终点,峭立嘉峪山之麓,巍峨宏伟、气势磅礴,是古代万里长城防线上的重要军事要塞、河西第一隘口,也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必经关隘。
林则徐他们的马车刚一过关,斑驳沉重的城门便吱吱嘎嘎地关上。林则徐回头望着已紧闭的城门,不禁感慨万千,顿生悲怆。他似乎觉得退路已经断了,生死两茫茫。
马车在荒凉的戈壁上不紧不慢地前行,林则徐坐在颠簸摇晃的车上闭目冥思。
往西是越走越荒凉,越走越寒冷。玉门关外是赤地千里,荒漠连天,气候干燥寒冷。林则徐进入新疆境内时,塞外已是冰天雪地的严冬。作为一个出生在福建的南方人,林则徐哪里经历过这样恶劣残酷的自然环境。
沿途人烟稀少,到处是荒漠戈壁,遇到前不着村后不靠店的情况,只能夜宿马车上。戈壁滩上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路可走,林则徐的马车只能硬碰硬地在满地乱石上颠簸前行,车轮碾压乱石的声音令人心悸。有时大雪封路,林则徐的马车常常陷进雪坑冰窟,惊马狂嘶。他有两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当时的情况:“沙砾当途太不平,劳薪顽铁日交争。车箱簸似箕中粟,愁听隆隆乱石声。”“天山万笏耸琼瑶,导我西行伴寂寥。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晴雪共难消。”
经过近10个月的长途跋涉,林则徐父子三人于1842年12月10日到达惠远城。伊犁河谷的冬天实在难熬,寒风呼啸,滴水成冰,几场大雪就能将惠远城覆盖,积雪有时厚达一米多深。
先期流放到伊犁的原两广总督邓廷祯老早就在惠远城外迎接林则徐了,两人相见执手无语,老泪纵横。想当年,他们在广东意气风发、同仇敌忾,一起虎门销烟,抗击英军入侵;没想到,如今都成了“天涯沦落人”,先后发配流放到伊犁,形容枯槁,憔悴如斯,情何以堪!
邓廷祯事先为林则徐租了两间土房,放下行装稍事休息,林则徐立刻前往伊犁将军府拜会伊犁将军布彦泰。
能当上新疆最高行政长官的人,都深得皇帝的信任和倚重。发配流放伊犁效力之人,多是不招朝廷待见、皇帝瞅着不喜欢的人,若非另类便是异数。伊犁将军要替皇帝出气,严加监管“犯官”或者废员,监视他们的一言一行,“饿其体肤,劳其筋骨”,不能有怜悯和同情之心。
林则徐忐忑不安地拜见布彦泰,受到礼遇和热情款待。第二天,布彦泰派人送去米面、牛羊、鸡鸭等物给林则徐,还亲自登门拜访,给这位“体气衰败”被朝廷抛弃的“逐臣”生活上以诸多照顾,使林则徐深感宽慰。他在给夫人的家书中称赞布彦泰“人材儒雅,公事亦甚明练”。
布彦泰不仅敬重、照顾林则徐,还委他以实务—执掌粮晌处事。这种待遇给林则徐在新疆有所建树提供了方便,为其施展才干拓展了广阔的空间,使其造福于 社稷和黎庶。布彦泰为人豁达,心胸开阔,他善
待遣戍到伊犁“效力赎罪”的废员,为他们提供各种机会,用其所长,将功折罪,向朝廷保奏他们在戍所的政绩,以便他们能早日返回内地。
布彦泰对流犯的态度遭到一些人的非议,称“布帅彦泰与林则徐太亲”,且逢人诋毁布彦泰。林则徐听闻后,为布彦泰担忧的同时,对此严加痛斥“凡彼之言,皆由私念”“此即向有仇隙之人,亦当改而感谢”。
伊犁将军善待流犯废员并非孤例,已成为一种风气。据考证,伊犁将军对流犯宽有优待是有传承的。因为新疆极度缺乏各类人才,伊犁将军府需要仰仗有才能的流犯或是废员才能更好地运转。因此,他们相互倚重,惺惺相惜,组成了一个难得的和谐社会。他们群策群力,无私奉献,为当地的军事、农业、水利、文化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伊犁将军中不乏颇有建树者,如首任将军明瑞悉心规划伊犁地区屯田、守卡巡边事务;阿桂两次出任伊犁将军,是伊犁屯垦的创始人;舒赫德妥善安置了从伏尔加河东归的土尔扈特部与和硕特部;松筠两次出任伊犁将军,开辟满营旗屯,重用流放官员祁韵士、徐松等人,编纂传世志书《西陲总统事略》《西域水道记》等重要史籍;长龄督师平定张格尔之乱;布彦泰亲率军队巡边,驱逐浩罕入侵军队,善待林则徐,开创伊犁和南疆开荒屯田新局面……
林则徐发配新疆时遭到了伊犁将军怎样的对待?
发配流放伊犁效力之人,多是不招朝廷待见、皇帝瞅着不喜欢的人,若非另类便是异数。伊犁将军要替皇帝出气,严加监管“犯官”或者废员,监视他们的一言一行,“饿其体肤,劳其筋骨”,不能有怜悯和同情之心。因此,林则徐忐忑不安地去拜见布彦泰,却受到意料之外的礼遇和热情款待。
林则徐发配新疆时遭到了伊犁将军怎样的对待?
四品卿衔被天子一声令下狠狠革除,发往新疆伊犁效力赎罪,却被毅力的将军恭敬相迎,酒肉款待以示感恩,他是何人,又为何以戴罪之身受人尊敬敬仰?
林则徐被贬斥边疆时,伊犁将军为何殷勤地送野猪肉?
伊利将军盛情的用野猪肉款待林则徐。首先是因为他认为林则徐并非凡人,他超人的能力以及所蕴含的巨大潜能,让他说不定哪天就被召唤回去,奉为大官,自己便也多了一份人脉。其次可能更因为伊犁将军本身比较惜才,他知道林则徐是晚清不可多得的仁人志士,他的爱国爱民的情怀也被大家所熟知。凭借这一点他也...
林则徐被贬斥新疆之后,为何受到伊犁将军的热情照顾?
林则徐是一心为百姓着想的好官,即便是遭到朝廷的贬谪,他也是马不停蹄地为新疆人民谋福利---修水利设施,当然会受到他们的热情照顾。
林则徐被贬斥新疆时,伊犁将军为什么要殷勤地送野猪肉?
因为伊犁将军知道他是一个人才,被贬新疆正好是他可以拉拢林则徐的好机会,他想让林则徐为他做事。
林则徐被贬斥新疆时,伊犁将军为何殷勤地送野猪肉?
伊犁将军布彦泰也是个愿意做实事的满族官员 布彦泰虽然是个满族官员,但是也是满族官员中的一员能吏。他终生都奉献在中国的大西北地区,在新疆积极开垦荒地,想办法疏通水源。青海最开始也有很严重的马匪为患,他到任之后积极开始治理,最后平定匪祸。待罪官员不一定就不会再启用 清朝乾隆年间,制定了一...
最后一位戴罪的功臣
林则徐看到这里荒地遍野,便向伊犁将军建议屯田固边,先协助将军开垦城边的20万亩荒地。垦荒必先兴水利,但这里向无治水习惯与经验,林带头规范,捐出自己的私银,承修了一段河渠。这被后人称为“林公渠”的工程,一直使用了123年,直到1967年新渠建成才得以退役。就像当年韩愈发配南海之滨带去中原先进耕作技术一样,林则徐...
民族英雄林则徐,真的是在发配途中被奸人所迫害吗?
林则徐在发配新疆伊犁,以及在伊犁的流放生活中,都得到了妥善的保护与照顾。特别是当时的伊犁将军布彦泰,他与林则徐是莫逆之交,非常尊敬林则徐。林则徐是在道光二十二年(1842)谪戍新疆伊犁的。伊犁在清朝乾隆年间,随着准噶尔汗国的覆灭,纳入到清朝的疆域范围,随后变成内地官民的戍所。例如,乾隆二十九...
伊犁将军在林则徐被贬后,为啥会如此的殷勤呢?
一, 敬佩林则徐的为人。林则徐就是一个清朝官员之中办实事的代表人物,同样的,布彦泰也算一个,布彦泰身为伊犁将军,在新疆也算是做了不少实事,现如今见到了为民族争光,却是惨遭贬黜的林则徐,不免心生哀戚之情,欢迎林则徐,为的是两人的意气相投。二, 拉拢林则徐。尽管林则徐一时间惨遭贬黜,但...
林则徐被贬新疆伊利将军为什么送他野猪?
清朝交通落后,“一切交通都要走”,又因为新疆地域辽阔,林则徐直到11月才到达伊犁。1842年11月4日,当林则徐来到精河县与伊犁交界处的4号站时,伊犁将军卜烟台派人迎接。伊犁将军是清朝14位驻防将军之一,是新疆最高军政长官。他的军衔是正一品,比一般的驻防将领都要高。也高于清朝的八个督抚,权力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