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亚太地区战略对中国周边安全产生的影响?

回答重点在於此战略对中国的影响,请高手指教啊

◆突出强调了美国海军重视前沿存在的观点

从十年来美海军的四份战略报告中,不难清楚地看出:美国海军历来就格外重视前沿存在。然而,在前三份战略报告中,这个前沿并非美国本国所属海域的前沿,而是远离美国本土,抵近敌(对)方的近海甚至近岸海域的“前沿”。按照美国海军的这个逻辑,美国海军的作战空间与防御纵深自然是非常大的,一直从本国海域前伸到对方“家门口”。事实上,多年来美国海军一直把其作战空间主要划分为公海、近海和近岸三个部分。在前三个战略中,美海军也把所确定的作战行动主要分为:可能在公海进行零星的深水海战;在对方沿海地区打击敌方近海防御型海军的海战或威慑行动;以及在对方近岸海区的陆地部分实施由海向陆的作战和威慑。时至今日,美国海军依然对于牢牢掌握公海与近海的控制权毫不放松,仍把它作为《由海向陆》的前提,但其在美海军中的比重显然大幅下降,沿海地区特别是其中的陆上部分已经成为美主要的作战空间,由海向陆的作战行动正成为美海军的主要作战任务。但是,最新出台的《对付地区和跨国威胁的全球联合作战》海军战略,在既强调在对方沿海地区存在的同时,也突出强调了恐怖主义将在美国本土及其在美国海外基地和关系密切的盟国重要目标等可能造成的威胁。因此,美国海军虽然继续奉行“由海向陆”这个信条,但其内涵有了显著的改变,即不像前几份战略报告中把海军全部注意力和兵力兵器投入与运送到它国前沿,然后从它国的海上转至陆上,由它国海域向陆上进攻。现如今,美国海军还必须在很大程度上考虑到对付国内的恐怖行动,也就是说在对付国内的恐怖行动中,也需要考虑“由海向陆”的行动,也需要前沿存在的美海上兵力对恐怖分子等展开行动。这一点可以从“9.11事件”发生后的美海军兵力调动情况看出:如事发当天,美国五角大楼就立即派出2个航母战斗群赶赴纽约及东部海域,并派另外2个航母战斗群急驰美国西部海域。

◆突出强调了诸军种联合作战的重要作用

美国海军的这几份战略白皮书都十分重视强调:由于作战空间的巨大变化,多军种之间的联合作战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按照传统的海战观念,在公海或近海海域,自然需要考虑实施反舰战、反潜战、防空战、两栖战、水雷战等作战样式,这些作战无疑主要由海军和海军陆战队相对独立地完成。而转到前沿即沿海地区则意味着该地区属于传统意义上的以陆军和空军兵力为主导的地区,因此美海军必须由从前的单一军种作战更多地转变为与美陆、空军乃至盟军的联合作战。通过海湾战争等多次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的实践,美军进一步认识到联合作战的重要性,并明确提出:“联合作战已成为现代战争的代名词”。其后的几份战略报告中,美军多次指出:“现代战争要求美军无论是单独作战,还是作为多国联盟的一员参加作战,均应实施多军种联合作战。”

事实上,美国海军的联合作战包含着两个层面:一是海军和海军陆战队本身就具备联合(合成)的要素,只要通过改进和提高内部的协调水平,就可以在某些条件下独立地完成小规模地区冲突的应急作战任务。例如美国海军中的航空母舰编队本身就具有强大的空中打击和海上作战能力,如果再加上两栖舰编队搭载的海军陆战队部队,就能构成陆、海、空联合作战的理想组合。在近期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中,美国海军的航空母舰编队大都与两栖舰组合成海上方向最强攻防兵力,完成了许多应急和重要作战任务。二是海军与其他军种甚至盟国军队的联合作战。美国海军的最新战略更加突出强调了今后要进一步加强联合作战能力。不仅如此,该报告还格外突出强调了全球范围的联合作战,即不再像以往那样仅局限于某个地区或国家。它将是针对全球范围至少是在较大地区内或跨国的,且越来越难以确定的恐怖主义威胁和“流氓国家”所采取的联合军事打击行动。 不过,美国海军认为联合作战虽然是主要作战方式,但并不意味着一切军事行动都涉及到多个军种,在很多情况下它是指美海军应着力向联合总部或联合特谴部队司令提供联合作战所需要的各种能力。

◆突出强调信息技术为龙头的高新技术的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远程精确打击武器、精确导航技术和航天技术等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网络中心战等作战理论的逐步成熟,美国海军如今更为重视高新技术在海军作战与建设中的作用。美海军多份战略报告中均指出,信息战将贯穿未来战争的全过程,信息将成为战争中最重要的战斗力;海军具有独特的信息战优势,无论是和平时期还是战争时期,前沿存在(包括它国或本国海域前沿)的海军兵力都可以在需要的地点,及时快速地提供信息战支援。在缺少可靠的岸上设施情况下,前沿海军作战力量可以为联合部队提供实施有效机动和精确打击所需的灵活和一体化的指挥、控制和信息系统,并可利用“协同作战系统”将整个联合部队的传感器和武器系统连接成一个高度一体化的网络,为联合部队提供海基指挥与控制、监视与侦察等信息战能力;同时破坏或干扰敌方的信息战系统。 据最新资料报道,美国海军的网络中心战已从概念论证阶段,进入到具体实施阶段,其摿α客鴶就是正在落实的网络中心战计划。

然而,信息优势的发挥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空间技术和系统的优势,以及与之相关力量整体水平的发挥。美国2001年实施的阿富汗战争中,曾大量地使用撜礁珨巡航导弹袭击阿富汗。整个作战过程包括战场情报搜集、目标定位与识别、打击指挥与控制系统、气象侦察、“战斧”巡航导弹的发射、导航、战场毁伤评估等七个部分;其中只有撜礁珨巡航导弹发射是按照常规方式进行的,其余的都是依靠空间系统来完成的。由此可见,空间技术已日益成为未来战争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技术支撑。大批功能强、可靠性好的航天器可保证可靠的通信和导航,可监视敌方兵力兵器的运动,可使远程精确武器锁定目标等。因此,美国近期新的战略报告中着重提出,未来的联合战争尤其是未来的全球联合作战中,美国海军将通过对近海作战空间的有效控制,全面确立信息优势、海上优势、空天优势等,唯此才能在地区和跨国,乃至全球范围的作战中,为海上和陆地纵深地域作战部队提供有效的进攻和防御作战能力。(李杰)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6-22
挑起中国周边国家之间的不和谐
第2个回答  2013-06-22

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部署,很多都是针对中国,处处牵制

美国的亚太地区战略对中国周边安全产生的影响
这些不仅将对亚太地区安全产生重要影响 ,而且将影响中美关系。一、弹道导弹防御系统成为美国亚太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布什政府上台后就将建立弹道导弹防御系统作为美国军事战略和外交政策的最优先任务之一 ,重点加以推动。

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对我国有什么影响
首先,美国对华军事压力增大。奥巴马政府的新版国防战略评估指南将中国视为一个潜在的挑战,并多次提到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崛起对美国的安全和经济产生了影响。这表明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高强度军事布局反映了对中国的军事防范力度增强,给中国带来了较大的军事压力,并增加了与美国发生军事冲突的风险。其次,中国的...

简述美国的亚太地区对中国周边安全产生的影响
内容分为五部分:第一,美国的亚太战略对中国周边安全的影响;第二,中日关系及东北亚安全;第三,上海合作组织与俄罗斯、中亚安全;第四,印度与南亚;第五,结论。鉴于本书其他章节的内容安排,各部分不是面面俱到,而是有所侧重。作为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美国的对华战略极大地影响着中国的周边安全,这种重要性还在于它...

简述美国的亚太地区战略对中国周边安全生产的影响.
en

美国重返亚太对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影响,麻烦,第一点,第二点这样列举出来...
随着美国对亚太地区的重心转移中国周边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当前中国南海与东海问题安全形势变得愈发严峻与复杂。相对而言发生海洋战争的风险逐渐加大。中国在周边海域不仅有岛礁主权争端、海洋油主权争端、海洋油油气与渔业资源争夺以及海域划界争议,公海局势更加恶化,且局部恐有冲突激化的危险。目前,中国的目前...

军事理论论文
一、简述美国的亚太地区战略对中国周边安全产生的影响二、试论我国在相对稳定的安全环境中存在着哪些不安全的因素三、从我国整体军事实力出发,考量如何打量高技术局部战争四、军事思想的作用(试以军事案例进行论证)①为认识军事问题提供观点②为进行军事预测提供思想方法③为从事各项军事实践活动提供全局性指导谢谢 展开 ...

美国的亚太地区战略对中国周边安全产生的影响?
因此,美国近期新的战略报告中着重提出,未来的联合战争尤其是未来的全球联合作战中,美国海军将通过对近海作战空间的有效控制,全面确立信息优势、海上优势、空天优势等,唯此才能在地区和跨国,乃至全球范围的作战中,为海上和陆地纵深地域作战部队提供有效的进攻和防御作战能力。(李杰)...

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对我国有什么影响
这份新军事战略指南中曾3次提到中国,认为“从长远来看,中国在亚太的崛起给美国经济和安全等许多方面产生了潜在的影响”,并且指出中国的军事发展对美国安全构成了挑战。因而,新军事战略报告中明确将中国列为美国军事上的一个重要挑战者。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高强度军事布局显然反映出美国对中国军事防范力度的...

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对我国国家安全的影响
对美国来说,使得美国进一步在亚太地区军事充实,巩固美国的战略地位,同时带动国内经济增长和就业,分享亚洲的经济增长红利 对中国来说,中国和周边国家的关系受到挑拨,中国海上实力的拓展空间受到限制,不得不努力维持和谐世界的理念,维持大国形象,同时国内经济受到影响。

如何看待美国亚太战略对中国的影响
美国的亚太战略就是想拉入中国进行军备竞赛,一方面,可以刺激周边国家购买其武器,缓解国内的经济压力,还能通过军备竞赛消耗中国的经济发展平衡和内部稳定。另一方面,想更大更多的牵制中国,尽早把握亚太局面,防止中国崛起后丢失亚太控制权。在金融政策方面,中国是其最大的债权国,用各种可能手段迫使中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