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的文章,跟你分享一下
在职读研,你有几种选择
近年来,随着大学普通高等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在职场打拼的人群面临来自博士、硕士的竞争,虽然在工作中这些人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在知识、能力的储备和提升方面已逐渐感到力不从心。在危机感和忧患意识面前,他们通过各种培训学习来提高自身能力,以应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而在众多教育提升能力方式中,在职读研便是最受青睐的方式之一。
在职人员受限于工作压力和学习精力,注定在时间上没有办法全力投入,而在职研究生半脱产的特点更符合在职人员半工半读的要求。在职研究生作为我国高层次的教育体系,其传授的经验理论、案例实践恰恰是当前在职人员迫切需要提升的能力,在职读研群体也因为其社会地位和综合素质,成为人际交往圈子中必不可少的因素。
收获证书,拓展人脉,在选择在职读研的这个群体中,从来不乏有追求有理想有抱负的领跑者,也不乏因工作、生活需求的追随者,但是回首读研路,你可曾扪心自问,选择在职读研到底获得证书是我们的第一选择,还是提升能力是我们的第一选择?
在我看来,提升能力是获得证书的基础,能力达到要求必然会获得证书,当我们花大价钱去读一个在职研究生却仅仅只为一张纸片,又有什么价值?以目前较为热门的GCT考试为例,GCT全称为“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从名字就可以看出,这种考试以获得证书为导向,重在学位的获得,但是在功利性的市场反应和有意而为的运作下,GCT考试已逐渐成为应试教育的产品,在提升能力和获得证书的平衡间,它似乎慢慢悖离了在职研究生教育的本质,成为又一重考试轻能力的典型,这种热门是畸形的。再就是一个是否与个人发展匹配的问题,GCT考试招收工程硕士、软件硕士等专业,主要有土木工程、项目管理等几个方向,但是这些专业性很强的专业未必适合个人的需要,甚至来说,并不是随便一个硕士学位证书都能给你带来相应的能力和发展,当某个阶段走到管理层面,你是否还需要真的从专业技术性角度去工作,这是值得思考的。所以我们还是应该从自我的选择入手,了解和明确未来职业的规划,寻求与个人定位匹配的读研方式。
那么我们还有别的选择吗?当然有。
现阶段,我国在职研究生教育根据入学方式的不同,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种形式,目前以前三种为主。一是参加每年一月举行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并选择(如果有)半脱产的培养方式入学的研究生教育,俗称一月统考。目前主要有工商管理硕士、法律硕士、公共管理硕士等专业学位通过此种方式对在职人员进行培养。二是参加每年五月份举行的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全国统一考试的在职研究生教育。俗称五月同等学力。三是参加每年十月份举行的在职攻读硕士学位联考的在职研究生教育。俗称十月联考。四是通过院校自主考试入学的在职研究生教育。目前国家只允许EMBA和软件工程硕士两个专业学位的在职研究生培养采取此种入学方式。
这几种读研方式有什么不同?就目前我国在职研究生教育现状来讲,主流的考试和报考集中在一月联考和五月联考中,众多学员对它们的认可源自,同样花费学费、投入精力,与其读一所普通大学获得证书,为什么不选择一所名牌大学获得更有含金量的能力提升呢?这也是一月、五月考试成为主流的原因之一。像一月份考试中的山东大学MBA、大连海事大学MBA,最终取得的都是双证(学位+学历),在当前人事制度重能力重学历重名牌的背景下,无疑名校的身份给自己的发展添了不少筹码,而在五月考试中,我们还可以选择中国人民大学这所百年名校,这样的名校体验是GCT、10月考试都无法实现的。而在让考生谈虎变色的难度问题上,其实通过四种考试形式的真题对比,一月、五月考试并不难,只要认真的做好考前辅导和题库复习基本上可以通过,而且通过自己的付出能够进入名校,何尝又不是一次能力的提高呢?所以,当我们真正了解了在职研究生培养除了有GCT考试,还有单证MBA、双证MBA的时候,多样化的选择才能确保你做出准确的判断,获得物有所值的收益。
在职读研是一场不屈于现状、更明晰未来的战斗,勇于踏出这一步的人也敢于承担其中的艰辛,当然,对能力的提升、对付出的回报才是他们深造之路上最大的收获,而现在想告诉你的是,你的选择不仅仅只有一个,当我们把证书看的过于重要,反而忽视了真实能力,这和拿了一纸文书,锦衣夜行又有什么区别呢?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