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是从事幼教工作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也是教育工作能取得成功的关键。具体说,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1)树立为幼教事业献身的精神。人们对事业的爱,是事业发展的力量源泉。教师区别于其他职业的重要一点,是它需要有更多的奉献精神。教师只有充分认识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对社会进步和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意义,才能树立事业观。只有对幼教事业产生了深厚的感情,才会对自己的工作充满信心;才能有强烈的自豪感和责任感;才能忠于职责,为培育社会主义一代新人献出自己的知识、智慧、精力。
(2)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热爱幼儿是教师实施教育的重要前提,没有对幼儿的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另一方面,爱也是幼儿的一种迫切心理需要。教师与幼儿之间建立起良好的感情联系,能使幼儿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提高幼儿参与教育活动的积极性。反过来,幼儿就不会产生这种积极、愉快的情绪,甚至会做出消极被动的反应或产生逆反心理和行为。如有个大班幼儿,被老师认为“特别调皮”而经常受到批评。在教师组织语言课,要求幼儿集体朗诵儿歌时,这个幼儿就故意怪腔怪调拖长声音,遭到批评后,他乘老师不注意,就眯起眼睛,举起“手枪”,瞄准老师“开枪”。教师与幼儿这样的关系,怎么能使教师教好、幼儿学好呢。
幼儿教师在感情上特别应注意做到的是:必须无私、公平地爱每一个幼儿。对“听话”、“聪明”、“漂亮”的孩子,尤其是本园职工的孩子以及干部家庭的孩子,家长有点办法、能帮助教师个人“办事”的孩子等,不能偏爱和迁就,否则会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优越感;对“调皮”、“不听话”的幼儿,以及在智力、外貌上存在一些缺陷的幼儿,不能冷落、歧视他们,否则会使这些幼儿心理上受到挫伤,产生自卑感、抑郁感,影响幼儿良好情感和个性的发展。对这些幼儿,教师应给予更多的关心、爱抚,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蕴藏的优点,及时加以鼓励,使其消除自卑感,增强自信心。
(3)博览群书和多才多艺。知识是教师劳动的“手段”,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工具”。教师的知识越丰富,就越能把所传授的知识教“活”,并准确地回答幼儿随时可能提出的千奇百怪的问题。因此,幼儿教师需要博览群书,不断学习。
应当引起注意的是,少数教师受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加上自身不思进取,没有养成读书学习的习惯,在一些场合里,不时出现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知识性错误,如“除夕就是指早晨”、“曹操是抗日英雄”等等。这当然是不应该的。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没有迷于书海的精神生活,对于提高教育水平的一切措施都将失去意义”。他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有33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非常成功的观摩课,课后人们问他花了多少时间准备这堂课,他回答:我准备了一生,可以说,每堂课我都用一生来准备,但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只花了15分钟。他在这里用生动的事例说明了教师经常学习的重要性。
幼儿教师还应多才多艺。因为在幼儿心目中,教师是无所不知、无所不会的。而这样也往往最能引起幼儿的羡慕和喜爱,也有利于激发幼儿热爱和探求知识的兴趣。幼儿年龄越小,就越需具有直观性、综合性、趣味性。这就需要幼儿教师具备唱、跳、弹、画、讲、做、玩等才能,以及灵活机动的教学组织才能。因此幼儿教师应不断加强技能技巧的训练,成为教学中的“多面手”。
(二)提高个人品德方面的修养
幼儿教师的心理品质、工作态度、生活习惯、言谈举止、仪表服饰等,对幼儿都是一种巨大的、无声的教育,时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幼儿教师要特别注意自身的修养。
(1)保持稳定的、良好的情绪。幼儿教师应具有健康的心理品质,始终保持稳定、愉快的情绪。在某种意义上说,一个情绪不佳的教师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危害,不亚于一场传染病。如有的教师因在生活中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情,无处发泄,就发泄到幼儿身上,幼儿无端成了“出气筒”;有的教师情绪不稳定,喜怒无常,结果使幼儿感到无所适从;有的缺乏热情,也会使幼儿感情冷漠;有的单凭先入为主的印象看待幼儿,使幼儿产生委屈、自卑的心理等等。这些都应该说是教师心理品质不健全、素养不高所带来的后果。一个人在生活中,难免会有烦恼和痛苦。但作为教师,却要意识到这样的不良情绪会对幼儿造成恶劣影响。因此要求教师要具有开阔的心胸,善于调节、克制自己的不良情绪,在幼儿园里始终保持稳定的、良好的情感。
(2)形成良好的行为举止规范。教师是幼儿的镜子,她的行为举止都应成为幼儿的表率。作为幼儿的榜样,应做到:凡是要求幼儿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凡是要求幼儿不做的,教师应坚决不做。教师要求幼儿诚实,自己就不能撒谎;要求幼儿团结友爱,自己就不能当着幼儿谈论影响团结的话题;要求幼儿要有文明的行为习惯,自己就应对人有礼貌,谈吐文雅、举止端庄;要求幼儿拿了东西要放回原处,自己就不能丢三拉四;要求幼儿睡觉不说话,教师就不能在幼儿寝室里谈话聊天;要求幼儿注意倾听别人的讲话,教师就不能随意打断幼儿讲话。即便不是在教育场合,不在孩子的面前,也应该保持良好的文明生活习惯,随时随地都不失教育者的仪表风度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