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人性本恶论?

如题所述

中国古代人性论的重要学说之一,认为人的本性具有恶的道德价值,战国末荀子倡导这种理论。性恶论以人性有恶,强调道德教育的必要性,性善论以人性向善,注重道德修养的自觉性,二者既相对立,又相辅相成,对后世人性学说产生了重大影响。

荀子所论及的人性,其本质恰是无所谓善恶的“本始材朴”的自然之性,它既有转化为恶的可能,也有发展为善的机会。荀子的性恶论的思想在先秦百家关于人性的论断中独树一帜,他的思想对后世今天的意义都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

扩展资料

荀子的文章论题鲜明,结构严谨,说理透彻,有很强的逻辑性。语言丰富多彩,善于比喻,排比偶句很多,有他特有的风格,素有“诸子大成”的美称。他的文章已有语录体发展成为标题论文,标志着我国古代说理文趋于成熟。

性恶论在名声上自然没有性善论那么入耳。其实,就如同性善论并不能使人自动行善一样,性恶论的含义也并非准许人随意作恶。性恶之恶就其本义而言,是指人类作为一种生物,所本来具有的生存本能。是生物就要生存,就一定要求生。既然一定要求生,也就没有必要否定它,回避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性恶论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5-19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主张人性本恶的是荀子。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时期赵国人,比孟子小70多岁。孟子死时,荀子才10多岁,还是个儿童呢。
  荀子论述“人性本恶”,相对孟子的“人性本善”,是一个进步。既有逻辑,不像孟子信口雌黄;又有论证,不像孟子胡搅蛮缠。与孟子明显不同的是,他对人性下了定义:“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就是说:性,是天赋的、与生俱来的原始质朴的自然属性,是不待后天学习而成的自然本能。与“性”相对的是“伪”。“伪”是人为、后天加工的意思。比如,仁义礼智信就是“伪”,是人为教化的结果。他认为:“性者,本始材朴也;伪者,文理隆盛也.无性则伪之无所加,无伪则性不能自美。性伪合,然后成圣人之名,一天下之功于是就也。”荀子明确把人性限定为人的自然属性:“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是无待而然者也,是禹、桀之所同也。”而把仁义礼智信归结为“伪”,是人的社会属性。
  他认为:性是恶的,伪是善的。如何使人由恶变善呢?荀子认为要通过后天的礼仪教化来“化性起伪”:“人之性恶,其性者伪也。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仁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故必将有师化之化,礼仪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由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他认为:凡人都是好色好利、憎丑恨恶的,这些都是人性本恶的表现,如顺其自然发展,社会就会充满争夺、残暴、淫*乱。因此,必须用师法教化、礼仪规范来使人向善,但善不是“性”,而是“伪”。
  荀子对孟子的“性善论”给予了批判:“孟子曰:‘人之学者,其性善。’曰:是不然!是不及知人之性,而不察乎人之性伪之分者也。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事。礼义者,圣人之所生也,人之所学而能,所事而成者也。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是性伪之分也。”在荀子看来,孟子的性善论和不学而能、不虑而知的良知良能说,是不了解性和伪的区别。
  在人性问题上,孟子主张本善,荀子主张本恶。在人性向善的方法上,孟子主张通过教化,扶植和培养善的萌芽,使善性得以发扬光大;荀子主张通过教化,限制恶的趋势,使人性之恶向善转化。
  荀子的“人性本恶”是与法家思想的共通之处。
荀子的观点
  荀子性恶的观点(即,性本恶),是中国思想史中,最早出现的性论。 其观点主要出现于其《性恶篇》、《正名篇》。但若要完整地了解荀子的性恶论,就还必须参考《解蔽篇》、《王制篇》等重要篇章。
荀子性本恶的含意
  (1)荀子对善恶的定义是以后果界定善恶(治或乱),而非以人的动机界定。 即他的性恶论是后果论,由实际经验观察到的结果决定是性恶还是性善。
  要了解荀子的性恶论必须分清楚性与恶,性是自然的性,不用学习就得到,不可努力就获得。伪是能够学习和致力于就可做到。伪有两个意思:一是作用方面,即人为;二是结果方面,人为所养成的人格。
  (2) 【性恶篇:“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用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
  从引文可看到,他说的性是人自然的本性或天生本性是取事实义,与即人的动物性,如他认为人的本性生来就关心自己的利益,顺着这种人性就只有争夺而辞让之德就会灭亡,并非说人的本质(essence)。
  (3)他的性恶论是说人只顺从自己的自然本性的时候,会引起坏的结果,而“善”是后天学习和努力而得来。可以看出荀子是一经验论者,是由后果论看人性恶的。
  他说要从人为的方法去改变恶的结果。孟子性善论的性是取本质义,即人与动物的分别,人内在的道德心,即四善端,人有向善的本性,内在的价值根源。而孟子也应该不反对人有自然之性,因为这明显在经验里观察到。性恶论的定义是如果人顺从自然本性而行,则引起恶果;而善是后天学习和努力而得。内含含义是虽然自然之性不是恶,但它是引起恶果的源头。从荀子在性恶篇一开始给出的论证是可以看到,虽然荀子未能解释价值的根源何在,但是这个定义是可成立的,因为我们是可以修正他理论中价值根源问题,如价值根源是外在于人的,如宗教。
  荀子在”性恶篇”还用了很多论证证明性恶论。
  如:
  有曲性的木,有待于“矫正”才能直;
  有钝性的金,有待于磨砺才能利。“人的自然之性”也有待于“师法文化”、“礼仪之道”才能“善”。 以伪(师法文化、礼仪之道)解释善可以行出来行并不能解释“性恶”的人为何以能有“人为之善”,也不能说明师法和礼义为何可以产生。
性恶论(性本恶)作为人性论的问题
  一般学者认为荀子性恶论(性本恶)有以下的问题:
  【荀的性恶论最大问题是没有道德价值根源,到最后向了权威主义发展。荀子只说“心”能观理,即可以分辩是非和善恶,但不是生出价值的根源,那么标准从可而来? 依照荀子的性恶论理解,道德最终会成为外在的工具的价值去令社会安定和诉诸权威主义。 孟子的性善论,说出人本有善,我们本有内在价值根源(四善端)。】
  然而,这是一种误解。荀子可以站在下列几点来加以反驳:
  关于道德根源的问题:荀子的性恶论认为“耳好声、目好色”。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2-09

很多时候别人觉得你好欺负就会多欺负你一点,一定要强大起来。

什么是人性本恶论?
中国古代人性论的重要学说之一,认为人的本性具有恶的道德价值,战国末荀子倡导这种理论。性恶论以人性有恶,强调道德教育的必要性,性善论以人性向善,注重道德修养的自觉性,二者既相对立,又相辅相成,对后世人性学说产生了重大影响。荀子所论及的人性,其本质恰是无所谓善恶的“本始材朴”的自然之性...

人性本恶是什么意思啊?
人性本恶意思是:人从出生的时候就是带着恶意的。性恶之恶就其本义而言,人类作为一种生物,所本来具有的生存本能。是生物就要生存,就一定要求生。人的本性具有恶的道德价值,战国末荀子倡导这种理论。性恶论以人性有恶,强调道德教育的必要性,性善论以人性向善,注重道德修养的自觉性,二者既相对立,...

“人性本恶论”最早是谁提出来了?
人性本恶论是一种哲学观点,认为人的天性是趋向于邪恶的,需要后天通过教育和修养来改善和提升。这一观点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哲学家荀子。荀子认为,人性本恶,但并非不可改变,通过社会的道德教育和法律约束,可以引导人们向善。他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的重要性,认为人应该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来完善自己的...

荀子的人性本恶论点是什么
人性本恶论点:人的本性具有恶的道德价值。性恶论以人性有恶,强调道德教育的必要性。“人性本恶”是中国古代人性论的重要学说之一,这个观点由战国末荀子提出。荀子的“性本恶”观点:荀子和孟子一样,认为食色喜怒等是人的先天性情,是人情之所不能免,是人所共有的。但是,在性情与仁义的关系上,...

人性本恶论点
结论:中国古代人性论中,荀子提出的"人性本恶"观点强调了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它认为人的本性包含恶的倾向,如情绪欲望和生存本能,无论是君子还是小人都无法避免。尽管性恶论不如性善论般受人接受,但其并非鼓励放纵恶行,而是直面人类的基本本能。荀子的观点与孟子有所不同。孟子将食色视为人的自然本性...

“人性本恶论”最早是谁提出来了?
人性本恶论最早是由古希腊哲学家荀子提出的。详细解释如下:人性本恶论是一种哲学观点,认为人类天生具有恶性,需要通过后天的学习和修养来改正。这一观点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哲学家荀子。荀子在他的著作《荀子》中明确提出人性本恶的观点。他认为,人的本性中包含了一种恶的成分,如果不加以控制和...

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
人性本善指的是一个人生下来的时候应该是性格善良、纯真的。人性本恶指的是一个人生下来的时候就是性格邪恶,需要后天教化和影响才能成为善良的人。人性本善这一观点最早是由孟子提出的,《三字经》中也有一句话叫做“人之初,性本善”。他认为人生下就是善良的,因为后天的环境影响人才会慢慢变得邪恶。...

人性本恶论点是什么?
人性本恶论点主张人的天性倾向于自私、贪婪和恶意,而非善良和道德。这一观点认为,如果没有社会规范、教育和道德约束,人类将展现出其本性的恶劣一面。人性本恶的论点基于一些观察和假设。首先,它观察到人类历史上充满了战争、暴力和不公。这些行为表明,人类有可能在没有约束的情况下展现出恶劣的行为...

什么是人性本恶论?
荀子论述“人性本恶”,相对孟子的“人性本善”,是一个进步。既有逻辑,不像孟子信口雌黄;又有论证,不像孟子胡搅蛮缠。与孟子明显不同的是,他对人性下了定义:“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就是说:性,是天赋的、与生俱来的原始质朴的自然属性,是不待后天学习而成的自然本能。与“性”相对的是...

人性本恶的观点论证
人性本恶的观点认为,人在本质上趋向于自私、贪婪和恶意。这种观点并非全盘否定人类的善良和道德,而是强调在没有外界约束和教化的情况下,人的天性更容易展现出负面的一面。从生物学角度来看,人性本恶的观点有一定的依据。人类作为生物体,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自我保护和利益最大化的本能。这种本能在一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