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一生最大的败笔是什么

如题所述

说起诸葛亮,大家都很熟悉了,一个多智多谋的天才,与刘备一起打拼,又在刘备去世之后继续服务蜀汉,为蜀汉风险自己的心血。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句诗用来形容诸葛亮的人生绝句,那是再恰当不过的事情了。最终注定是徒劳无功,蜀汉被灭,后主刘禅被俘,更是留下了乐不思蜀这种广为流传的笑话。而蜀汉的覆灭并不只是因为诸葛亮离世过早的原因,更是因为他错误的培养了四个人,为蜀汉日后的日薄西山埋下了伏笔。

1、错误的两个人——马谡师兄弟

三国志记载,刘备临死前曾告诫诸葛亮,劝他不要给予马谡重任,不然必会招致灾祸,从结果来看,刘备的确是有一双识人慧眼,但可惜的是,诸葛亮这次没有听从他的主公。

马谡其实才华横溢,学富五车,熟读兵书谋略,知识渊博是好事,缺乏实践却不是。和促生了纸上谈兵这一成语的赵括一样,马谡也是满腹锦绣谋略,一面对真实的、瞬息万变的战场就手忙脚乱而不知所措。

诸葛亮对马谡寄予厚望,时常提携他,平日里更是频繁与他论道。初次北伐,险要之地作为粮道上重要的一环,街亭可谓是险要至极,该交于谁镇守呢?一番思索后,诸葛亮还是将此重任交给了马谡。

肩负如此至关重要的任务,却没有与之相配的实力,他弃街亭的自身环境于不顾,选择了照搬书中成规,以高处作为根据地,在山间排兵布阵。

他的对手却不是等闲之辈,而是曹操麾下的名将张郃,张郃可是久经沙场的老将了,有着丰富的对敌经验,他可不会傻傻地按着马谡的游戏规则走。他随机应变,心思活泛,没有死板地硬套兵法,而是临阵分析战局,察觉了对方的弱点。

抓住高山之上饮水不便这一点张郃派遣大军对蜀军所占的高山形成包围圈,使他们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粮草和饮水自古以来都是军队的生命线,生命线被掐断,蜀军的士气颓然低迷,最终在敌人的攻势下四散逃亡。

经过精密策划,目标远大的北伐,因为街亭失守,蜀军粮道遭到截断而被迫草草收场。犯下这等大错的马谡虽然没死在战场上,但也要受到军法的制裁。最后,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仍旧为这个人才惋惜。

姜维的师兄是马谡,但他又比马谡高明了许多,毕竟诸葛亮可是将其视为自己的接班人。和马谡不同,姜维懂兵书,更懂随机应变,所以是个常胜将军。

如此看来,任由这样一个勇猛善战的人似乎没什么不好,又为什么要说这也是诸葛亮的一个错误呢?

因为姜维善战,也好战。众所周知,战争必定会给百姓带来不可磨灭的伤害,使民生凋敝。因此,当权者应对征战抱有谨慎的态度,姜维却不是这样,将诸葛亮死前进行的5次北伐排除在外,姜维在诸葛亮死后20年内发起了11次战争。

战争的胜利常常属于蜀国,于是姜维被胜负欲蒙蔽了双眼,执意继续北伐势要完成诸葛亮遗憾。他没看到,此时的蜀国因为连年征战,百姓无法休养生息,国力衰微,经受不起再一次战争了。

他力排众议进行的北伐,结局十分惨淡。此时蜀国最大的威胁不是外敌,而是内忧,刘禅宠信宦官,只顾享乐,正带领蜀国走向毁灭。他应该做的是规劝君主,铲除邪佞,却贸然发动战争,最后内忧外患一起发难,蜀国丧失了最后的荣光。

2、第三个错误的人——董厥

这人的名字听来十分陌生,似乎是个历史上无名的泛泛之辈,但他其实颇受诸葛亮称赞,被其称为良士,这可是很高的评价了,也是因为诸葛亮对他的重视,他得以平步青云。

诸葛亮去世后,蜀国朝廷人才空虚,自己本身就有很不错的才能,更有诸葛亮生前的称赞为他积攒名气,董厥走马上任,职位是个要职尚书令,这个人的瑕疵不在于才华的缺失,而是德才不配,空有才华,却无德行。

蜀汉后期飞速衰落,除了有人才断层的原因之外,更有后主刘禅的一臂之力。刘禅自身才能不佳,即位后没有什么作为,十分平庸,可他最不该做的是枉顾诸葛亮亲贤臣,远小人的告诫,竟对宦官黄皓加以宠爱,使蜀汉走上无可挽回的下坡路。

君主失德,做臣子的本该进言规劝,董厥却尸位素餐,对荒谬的现状视而不见,任由刘禅越来越昏聩。

最糟的是,董厥之后成为了辅国大将军,仍然是忽略自己规劝君主的职责,眼看刘禅走入歧路却不发一言。

诸葛亮生前显然是把董厥视为留给刘禅的辅佐之臣,可即使聪明如他也难以预料到自己死后,董厥会辜负他的期望。

3、第四个错误的人——诸葛瞻

诸葛瞻是诸葛亮的亲生儿子,他也没逃过其父英雄,其子了了的魔咒,胆识谋略和他的父亲比起来都差得远了,而这还是诸葛亮尽心栽培的结果。

仰赖父亲的荣光,诸葛瞻在蜀汉朝廷中也很受看重,任职平尚书事,无功无过,可是真金受烈火磨炼只会愈加闪亮,但不是真金就会在火焰里显露出自身的灰暗。

这场烈火在蜀汉末期悄然而来。姜维陷入和钟会的苦战同时,留守蜀国国都的诸葛瞻也遭遇了前来偷袭的邓艾,综合来看,诸葛瞻占尽了优势。

首先是兵力,诸葛瞻手下有7万精兵,邓艾只带来了3万士兵。邓艾的部下长途奔袭,一刻不停,必定十分疲惫,而诸葛瞻一方守着自家国都,士气高涨,更有地利,结果却让人难以置信,蜀军败了,诸葛瞻也兵败自杀身亡。

诸葛瞻的惨败直接导致了蜀汉国都陷入危急,而刘禅也因此选择了向敌人投降。

4、小结

浪花淘尽英雄,时代的更迭是必然的。没人能预知自己每一个决定对未来的影响,诸葛亮也不能。

所以,我们不能因为这四个错误就否定诸葛亮的惊才绝艳。他已经尽力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世人对他永恒的赞扬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诸葛亮一生败笔
1,在政治主张上不能与刘备达成共识,以至于刘备晚年不信任诸葛亮,2,以攻为守的错误主张,益州是天府之国,可是也经不起征战,以至于民有菜色,3.军事才能不突出,六出祁山没有一次成功,

诸葛亮最大败笔
事无巨细,独揽一身,忘了好好培养接班人。结果造成身后蜀国直接没落。根源在于对人不够信任,所有人只能成为他计策中的一部分,而不能和他一起定策,更不能培养别人如何审时度势。

揭秘:诸葛亮一生最大的败笔是什么?
姜维,是三国名将姜冏的儿子。在诸葛亮北伐时,被曹军的先锋曹遵猜忌,故意把他扔下,不让他进城。最后姜维在无奈之下,投降诸葛亮。诸葛亮并不因为他是降将而戴上有色眼镜,在马谡在街亭之战兵败之后,姜维在诸葛亮心中的分量越来越重。他被封阳亭侯的时候,才二十七岁,当时的诸葛亮给蒋琬写信还特...

历史上,诸葛亮一中生最大的败笔,是哪些事呢?
诸葛亮的一生忙忙碌碌,为蜀国的强大可以说是操碎了心,因此也就忽视了给蜀国培养发掘人才。所以,在诸葛亮死后,蜀国陷入了无人可用的境地。而诸葛亮生前因为杀掉马谡,放过杨仪这两件事,无疑又加重了这种情况。所以说,这两件事应该算是诸葛亮一生中最大的败笔了。

为什么说诸葛亮培养了这三个人是他人生中最大的败笔,这三个人是谁?
诸葛亮培养了诸葛瞻、姜维、董厥是他人生中最大的败笔,他们在诸葛亮死后互相内斗,导致蜀汉国力迅速被消耗,至于后来亡国。蜀汉没有了刘备之后虽然有一些大乱,但是被诸葛亮迅速的除乱反正,但是在后期蜀汉没有了诸葛亮之后无人可站出来,维持蜀汉的完整局面,姜维虽然能力不错,但是他本身出身是曹魏,在...

诸葛亮的十大败笔是什么
一:架空刘禅.刘备死后,由于刘禅年幼,由诸葛亮执政.当刘禅长大成人后,诸葛亮理应把大权移交给刘禅。 但诸葛亮没有这样作,而是把军政大权进一步控制在自己的手中.更派人监视后主的一举一动。令刘禅敢怒不敢言,刘禅想抢回大权,但满朝都是诸葛亮的亲信,只好信任宦官黄皓,造成千古遗憾。 二:穷兵...

诸葛亮六出祁山是他最大败笔吗?
是最大的败笔诸葛亮六出祁山的败笔 诸葛亮自刘备白帝城托孤之后,为报答“先帝知遇之恩”,六出祁山,北伐中原,均以失败告终,可谓败笔连连。   一出祁山(227—228年) 盲目乐观,草草发兵。在“七擒孟获”安抚西南之后,过分自信,上《出师表》要求出师北伐。当时刘后主(禅)劝说:“相父南征,...

诸葛亮一生最大的败笔是什么?如此聪明的他为何会犯错?
诸葛亮最大的败笔是重用了小人杨仪,反而杀害了一位得力干将魏延。诸葛亮年老了,身体也透支了,难免有些老糊涂,才会犯错。诸葛亮如此聪明,他其实知道杨仪不是什么好人,也不是什么有才干之人。但是蜀汉后期,诸葛亮真的没有什么能人异士可以用了,所以才不得已用上了杨仪这等小人,而魏延明明是一个...

诸葛亮一生有三大败笔,分别是什么?你知道吗?
其实真是如此,刘备三顾茅庐后,诸葛亮深受感动,于是选择出山辅佐刘备,但是纵观天下时局,曹操基本实现了统一北方,孙权也已经割据江东,三国当中最弱小的便是蜀国了,虽然诸葛亮能够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但是综合国力是他改变不了的,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刚开始就决定了诸葛亮最终会失败。从个人的发展来看...

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一生的两大败笔是什么?
诸葛亮的第一个败笔就是关羽被杀的时候没能劝住刘备,导致了后续夷陵之战的大败,这场战败也使得蜀国的军事实力遭到了严重的打击,毕竟几十万的有生力量都损失在了这场战争当中,然后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一夜回到解放前,并且从这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蜀国只能够龟缩在蜀山这块地方,再也不能向其他的...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