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生心理求助及其培养
陈小华
没有一个人每时每刻都是快乐、幸福的,生活中总是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也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只靠自己的力量来解决,也有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因此,在必要时寻求别人的帮助,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心理学飞速发展的今天,我国高校的心理咨询事业也得以发展,绝大多数的大学都设立了心理咨询机构且免费向广大学生提供帮助。但是,一些研究显示,我国大学生并未对学校的心理咨询或精神卫生服务加以充分利用[1][2]。为什么在有必要的情况下,而且在能够获得专业人员帮助的条件下,多数人不愿意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帮助呢?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
2.心理求助的阶段模型
心理求助是指个体在遇到心理和情绪等方面的困难时,向他人寻求帮助以达到解决困惑的过程。基于学生回避心理求助这一现象,江光荣在2004年提出了求助行为的阶段模型。此模型认为,个体的求助行为是一个内部决策过程,这个决策过程是分阶段的,在求助行为进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决策内容。在求助过程中,首先是个体意识到自己有心理问题,然后个体评估自己能否处理,如果不能处理时,个体再考虑是否向外界求助,而向专业机构求助则是个体可以考虑的外界因素之一。具体内容如下:
阶段一:对心理问题的知觉。即意识到自己是否有心理问题或是有了麻烦。在个体知觉中,这可能表现为:??感到自己有什么不对劲 ,??我生病了 ,??这是不正常的
等等。可能个体很快发现了情绪或其他方面有了问题,也可能在没有意识到有心理问题之前,个体已经在问题之中生活了很久,并以习惯了的应付方式生活,没有感觉到有心理问题,也不知道求助。导致个体产生知觉可能是某种契机,即线索,例如,其他人类似事情和遭遇等等。一旦个体意识到自己可能有心理问题,就进入了第二个阶段!!!自助性评估。
阶段二:自助性评估。即评估个人是否有资源和能力来?收稿日期#2006-04-27
?作者简介#陈小华(1981!)女,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2004级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心理咨询。
独立处理所面临的问题。这项评估中有几个变量会影响评估的结论,一是个体所希望的缓解目标;二是对问题严重程度的判断;三是个人所应对资源的判断。个体所希望的缓解目标,就是这个人所希望的通过自己的处理达到的目标,如感到不那么难受,让自己高兴一些,改善人际关系等。个体会根据这些个人化的目标实现的可能性来判断自我应对是否可行。对问题严重程度的判断,其中个人主观知觉的痛苦程度是其中一个重要影响因素。还包括??如果这问题现在不解决,会有严重后果吗?
等等。个人所具有的应对资源的判断,主要是指个人解决或应付所遇困难的能力,处理心理问题的自我效能感。这几个变量综合决定了个体是否向专业心理人员寻求帮助。
阶段三:他助性评估。他助指当事人寻求一切自己之外的力量来帮助自己的行为。这些外援可能是家人、朋友、老师、领导等等,当然也可能是心理咨询人员。他助性评估是指当事人已经确定了求助于外以后,确定向何种外在力量求助的决策过程。有研究表明,大学生在试图解决心理问题时,倾向于先求诸己,后求诸人;而在必须寻求外界帮助时,首先倾向于向家人或朋友求助,只有当问题诉诸情绪障碍并且较为严重时,才会向专业咨询求助[3]。
3??影响大学生心理求助的主要原因
(1)自我效能。自我效能是指人们关于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是主体自我系统的核心动力因素之一。自我效能作为一个极具有影响力的主观信念,在很多情境中都影响人们的思维模式和情绪反应。班杜拉(1986)的研究表明,自我效能会影响个体对于未来环境和行为的选择。当个体面临不同的环境条件时,他选择什么样的环境一定程度上决定于他的自我效能感。一般而言,个体会选择自认为他能加以有效应对的环境,而回避自感无法控制的环境。同时,自我效能感还会影响个体在活动中的努力程度,以及个体在这个活动中面临困难、挫折和失败时对活动的持久力和耐力。所以个体的自我效能感会很大程度上影
第11期No??11
??????????????????????????陈小华:论大学生心理求助及其培养??????????????????????????
2006年11月Nov??2006响个体在遇到心理问题时是否选择心理咨询的态度。心理求助态度又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的求助行为。因此,自我效能是影响大学生心理求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2)??顾全面子 。有研究表明,顾忌??脸面 、??隐私 是妨碍潜在的个体寻求专业化心理帮助的重要原因
[3]
有些学生遇到心理问题时不知道向谁求助,也不知道哪儿有这种提供帮助的机构。这种情况致使他们遇到心理问题或心理困扰时,没有寻求心理援助,而自己有没有足够的内在资源应对问题,以致于不少学生最后出现心理崩溃,造成了严重的后果。这就要求心理咨询机构应做好广泛的宣传,开展教育活动,加强大学生的心理求助意识,对不良情绪能及时地排解和疏导。向大学生传授具体的心理求助与策略时,特别要让他们学会了解自己的心理困惑状态、产生原因,能根据不同的心理困扰选择不同的求助对象,能正确对待各种心理问题,鼓励他们寻求心理专业机构人员的帮助。
(3)提高心理咨询专业人员的素质,提升服务质量有研究表明,部分学生不来求助,是因为对心理咨询人员缺乏信任,认为他们不一定能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或者认为即使来了问题也不能得到根本的解决。因此提高心理咨询专业人员的素质,建立高度的信誉和正面的形象,也是促进大学生心理求助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基于这点考虑,高校一方面要加强对从事心理健康教育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所必备的理论水平、专业知识、操作技能与职业道德素质,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心理求助的专门机构,积极开展心理测试、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发动学生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不断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求助服务的质量,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和实施心理求助创造有利条件。?参考文献#
[1]樊富珉.中国内地青少年心理辅导的发展[J].亚洲辅导学报,1999,6(2),5~19??
[2]梅锦荣,隋玉杰,曾建国.大学生的求助倾向[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8,6(4),210~215??
[3]高一虹,陆小娅.大学生心理帮助与求助方式的性别差异[J].妇女研究论丛,2001,(2),9~16??
[4]江光荣,王??铭.大学生心理求助行为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3,(3),180~184??
[5]张??宁,李箕君,袁勇贵.心理咨询的现状调查[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9(5):389~391??
。受传统
观念的影响,大学生更倾向于对心理问题和疾病持负面成见,因而表现出??讳疾忌医
的行为;而且,大学生有较强的自主性,崇尚自己的事情自己决定,不盲目听从别人的意见。但受传统观念与传统文化的影响,部分大学生表现出注重??面子
,控制乃至压制情绪的表达,难以开放自我。他们对自我排解烦恼的能力表示自信,生怕被贴上??病人
的标签。部分大学生认为求助心理咨询专业人员代表着自己有心理问题,是丢脸的事,会被其他同学误认为有??精神病
。在心理咨询实践中,我们发现,许多存在有心理困惑的大学生不愿意寻求心理帮助,即使在寻求心理专业人员帮助的时候,他们往往要下很大的决心,而且希望不被别人看见。所以,高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不应仅局限于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还应重视培养学生对待心理困扰的正确态度。
4.培养大学生心理求助行为的几点建议
(1)普及高校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大学生心理求助的意识
虽然每所高校都有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课程,但对于处在人生转折点的大学生来说,是远远不够的,这些有限的心理学基本知识还不能让大学生很好地认识自己,更不用说要用之来排解自身的不良情绪和解决自身的内心冲突了。为此,高校应更加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困扰和心理危机的解决,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采取多种形式(如讲座、海报,选修课等),多渠道、全方位地向大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技巧,营造良好的心理求助的气氛,消除大学生错误的心理健康认知和心理求助误区,树立心理健康保健意识,增强大学生心理求助的动机,强化大学生心理求助的行为。
(2)加强高校心理咨询服务的宣传力度,鼓励大学生积极向心理专业人员寻求帮助
心理咨询是帮助个体解决心理问题的一种专业途径,但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