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都是复仇灭国,为什么人们只记得勾践却不记得夫差?

如题所述

勾践和夫差,原本他们所处的越国和吴国,都只是当时的一个小国家而已,是其他两个大国之间的争斗,各自扶持了一个小国作为牵制敌国的力量,这才让它们有机会登上春秋的大舞台。不过,现如今世人都知道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灭掉吴国,也对此十分敬佩,但是为什么就没人记得,吴王夫差也是为了报自己的国恨,努力发展吴国,才将越国灭掉的呢?
春秋时期,吴、越两个蛮夷之国崛起后都纷纷加入到诸侯争霸之中。为了取得霸主地位,他们不仅同中原各国交锋,而且还相互争斗,特别是到了吴王夫差与越王勾践当政时,两国的火拼到了白热化的地步,都各有一次将对手逼到绝路。然而,面对同样的绝境,越王勾践东山再起,而吴王夫差却自杀身亡。为什么面对同样的绝境,俩人却有着不同的结局呢?让我们走进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一探究竟。
杀父之仇不共戴天,夫差把勾践逼上了绝路
吴王阖闾在伍子胥、伯嚭,以及军事家孙武的扶佐下,不仅国力迅速强盛起来,而且还率领大军一举攻入楚国的郢都,为伍子胥和伯嚭报了仇、雪了恨。
阖闾并不满足于战胜楚国,他还想兵进中原,与中原的诸侯争霸。但要兵进中原,前提是必须有个稳固的后方,而此时紧邻的越国也已崛起,正虎视眈眈盯着吴国这块肥肉。阖闾思前想后,决定先干掉越国,再图中原。
公元前496年,越王允常去世,其子勾践继位。一般情况下,政权交接之际,也是一个国家最混乱的时候,吴王阖闾决定乘机出击,灭了越国。可让阖闾没想到的是,新继位的越王勾践绝不是等闲之辈,他不仅出奇兵一举打败了吴国,而且吴王阖闾也在战斗中负伤丧命。
阖闾临死前,把儿子夫差叫到床前,叮嘱道:尔而忘勾践杀汝父乎?要儿子千万不要忘了杀父之仇,要想尽办法为自己报仇雪恨。夫差继位后,时刻不忘父亲的嘱托,是习战射,常以报越为志。
勾践听说夫差要报仇,便不听范蠡的劝谏,一意孤行要先下手为强,想趁夫差还没成气候就把他给灭了。可这次勾践失算了,在两军交锋中,勾践被打得大败,仅剩五千人马被夫差围在会稽山上,是藏也没处藏,跑也没处跑。
面对绝境,勾践与手下大臣范蠡、文种一商量,决定先无条件投降夫差,挣得一条活路再说。
勾践可怜巴巴要投降,夫差心软了,想放勾践一马,但伍子胥坚决不同意,他知道勾践是一头猛虎,放虎归山,必有后患。于是他引经据典劝谏夫差,天以越赐吴,勿许也,勾践为人能辛苦,今不灭,后必悔之,勾践贤君,种、蠡良臣,若反国,将为乱。
就在夫差犹豫不决时,越国大臣文种决定利用夫差身边的红人伯嚭贪得无厌的人性弱点,给他送去美女宝器,让他替勾践说好话。
果然,伯嚭拿人钱财替人消灾,劝说吴王夫差放了勾践一马。
卧薪尝胆励志复仇,勾践把夫差逼到了绝境
勾践死里逃生回到越国,是卧薪尝胆日夜都想着要报仇,终于经过十数年的隐忍和励精图治,越国国力大盛,而此时的吴国经过夫差这么多年的折腾已到了强弩之末。
公元前482年,勾践抓住夫差带兵外出作战,国内兵力空虚的有利时机,亲率五千精兵,讨伐吴国,一举俘获了吴国的太子友。
身在国外正与诸侯一争高下的夫差一听说勾践打上门来,赶紧派人去求和。面对胜利,勾践想想此时自己的实力还不足以灭吴就答应了下来,班师回国继续苦练内功。
又经过四年的等待,公元前478年,勾践是再次兴兵报仇攻打吴国,把吴军打得是节节败退。公元前473年,经过越国的连年打击,吴国丧师失地,已经是穷途末路。被越国围困在姑苏山的夫差眼见着自己已无路可逃,便派手下大臣公孙雄去向勾践请降。
公孙雄赤裸着上身,代表夫差,屈膝来到勾践面前,声泪俱下,乞求勾践看在当年夫差曾在会稽山上放过他的情面,让勾践也效仿一次,让夫差投降,给夫差一条活路。
勾践想想往事,再看看哭得甚是可怜的公孙雄,心软了,便想答应夫差的请求。就在这紧要关头,范蠡站了出来,义正辞严劝谏道:会稽之事,天以越赐吴,吴不取。今天以吴赐越,越其可逆天乎?且夫君王蚤朝晏罢,非为吴邪?谋之二十二年,一旦而弃之,可乎?且夫天与弗取,反受其咎。‘伐柯者其则不远’,君忘会稽之厄乎?
这段话的大意就是,当年上天要把越国赐给吴国,吴国不要;今天上天要把吴国赐给越国,我们怎么可以逆天而行呢?君王你想过没有,这些年你废寝忘食不就是为了灭了吴国吗?二十二年过去了,现在你不灭吴,吴反过来就会灭了越!君王您难道忘了当年会稽山的恶梦了吗?
尽管范蠡极力劝谏,但勾践还是心有点软。范蠡见状,便自作主张乃鼓进兵,带兵猛攻夫差,逼得夫差拔剑自刎。
勾践得生夫差自刭,短板效应决定了他们的命运
在夫差与勾践的对决中,虽然勾践笑到了最后,但当我们回顾整个过程时却会发现俩人的人生轨迹有着诸多相似之处,俩人不仅都胸怀大志、为复仇都殚精竭虑,而且连俩人身处绝境时采取的逃生方法都一样——投降对方。
相同的奋斗历程、相同的走投无路、相同的逃生方法,为何勾践能得以生还,而夫差却不得不自刎而死呢?这还得从两个人的核心团队说起。
夫差与勾践的核心团队也极为相似。夫差的团队由夫差、伍子胥、伯嚭组成,勾践的团队由勾践、范蠡、文种组成。
两个团队的组成人员都极为精干、治理国家的能力与军事能力都极强,两个国家在两个团队的带领下,也都能在短时间内得以崛起。
然而,两个团队不同的是,勾践的团队中,无论是范蠡,还是文种,都是忠心耿耿,一心扶保社稷的忠臣。而夫差的团队中,只有伍子胥是个敢于犯颜直谏的忠臣,伯嚭则是个好大喜功、贪财好色,为一己之私利而不惜损害国家利益的奸佞之臣。
两个团队中的这一点差异,就决定了夫差和勾践两个君主,相同的困境而有不同的命运。
当夫差把勾践围在会稽山上无路可逃,勾践想委国为臣妾时,忠臣伍子胥力谏杀了勾践以绝后患。可伯嚭在收受了越国金钱美女后,利用自己的影响力让夫差放了勾践,从而给了勾践东山再起的机会。
可当勾践把夫差围在姑苏山上,夫差想让勾践意者亦欲如会稽之赦孤臣之罪也时,范蠡不仅力谏,而且还不惜以下犯上不等勾践答应自己即乃鼓进兵,要一举歼灭夫差,从而使夫差彻底绝望自刎而死。
在这次劝谏勾践的过程中,史书虽没记载文种的态度,但从后来文种就是死了也要力保勾践的人生结局来看,文种在对待夫差的态度上也决不会手软。
夫差也是个明白人,他在自杀时回顾自己的一生,终于知道,自己不是败给了强大的对手勾践,而是败在了自己团队中的奸佞之臣伯嚭,于是,他想忠臣、恨奸佞,在自杀时以物蒙面,大呼:吾无面以见子胥也!
夫差死了,吴国亡了,勾践成了春秋时期的最后一位霸主。在这一死一生、一悲一喜中,让我们看到了团队的整体建设是多么的重要!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同样都是复仇灭国,为什么人们只记得勾践却不记得夫差?
身在国外正与诸侯一争高下的夫差一听说勾践打上门来,赶紧派人去求和。面对胜利,勾践想想此时自己的实力还不足以灭吴就答应了下来,班师回国继续苦练内功。又经过四年的等待,公元前478年,勾践是再次兴兵报仇攻打吴国,把吴军打得是节节败退。公元前473年,经过越国的连年打击,吴国丧师失地,已经是...

夫差为什么不杀勾践?
所以,夫差第一是抱着这种心态来对待越国和勾践,勾践求和只是另一个原因。但是谁也没想到,勾践日后回了国,不断发展国力,最终竟然将吴国灭国,自己成为春秋时期的最后一位霸主,也正是因为勾践的这种举动,使得灭国成为战争的目标,这也正是战国时期的主要旋律了。由此看来,夫差多少还有些君子之风,...

为什么夫差被当作反面人物?
大部分史书都把夫差当作反面人物,说他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听信伯噽谗言,杀害了忠臣伍子胥,可是,伍子胥说的不一定是对的,只是刚好让伍子胥猜中了勾践会谋反,但是夫差确实是怀着宽大的胸怀才没杀勾践的,倒是勾践忘恩负义了,而且,灭了越国之后,夫差确实也让吴国强大了好一阵子,几次挫败其他国家啊?为什么没人承认这种...

越王勾践复国后王后雅鱼自尽,范蠡十字道破玄机
春秋战国时期,是一段大分裂时期,在这样的乱世中,年少无为的越王勾践继承王位。从这一点来说,勾践还不知道前方的路途是怎样的坎坷。年轻无为的勾践对吴王夫差不屑一顾,冒然的发动了战争,结果导致越国覆灭。这时候的勾践还是比较幸运的,为何说勾践被灭国了还幸运呢?就是勾践身边有两位顶级谋士,这两...

为什么夫差要放过勾践?夫差的更大目标是什么?
伍子胥作为忠臣后期一定是主张找机会除去勾践,吴王因为大意加妇人之仁加拿人手软,最后导致君臣嫌隙。夫差老子阖闾也曾经在孙武和伍子胥帮助下击败强楚但未把楚国灭国,最终越国灭了吴国,楚国灭了后越,印证了“当断不断,必留后患”!话说回来夫差击败勾践更多的是想替父亲复仇,而夫差更大...

卧薪尝胆的勾践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但是这样的评价未免太过片面,毕竟在勾践之前,如果站在夫差的角度,他攻击越国也没什么错,因为他也是为了给吴国复仇而来。而现在,为什么会有一种声音认为,勾践其实是一个小人?先要说明的一点是,勾践灭吴并不是为了复国,越国并不存在要复国的问题,因为它本身就没有被灭国。勾践所处的时代是春秋...

吴王夫差打败勾践后为什么不灭岳?
但是,勾践能给夫差的,并不是他得不到的。只要他一挥手,军队就会占领你的整个国家,你所有的财富都会属于吴。所以,是什么原因导致伏羲让勾践活着?如果说我们不主张春秋灭国,可能很多人会反对。比如春秋早期和晚期,只有十几个国家。但是,“牺牲民族而不毁灭民族”确实是东周的传统。其中,以楚国为...

文种一生忠心耿耿劳苦功高,为何却被越王无情赐死
当年越国被吴国灭国,越王勾践成为吴王夫差的俘虏,夫差的骄傲自大,没有把勾践杀死,而让勾践苟活于世上。而勾践表面上做了夫差的俘虏,实际上在暗地里一直在积攒力量,等待有朝一日复仇。复仇单靠自己一个人是不行的,幸亏有文种、范蠡等人的辅佐,最后报仇雪恨,将吴国消灭,重建越国。战争结束了,...

易中天:勾践灭吴,人性变化之微妙!
因为勾践不是夫差。 勾践与夫差,有什么不同? 夫差天真,勾践残忍。 残忍的勾践 越王勾践的名字,在华人圈内可谓耳熟能详,尽人皆知。他那「 ”卧薪尝胆”的故事,常常被当作励志的案例口口相传。然而这是可疑的。不但《左传》和《国语》均无记载,就连司马迁也只说了尝胆,没说卧薪。 事实上关于勾践的可靠史料...

夫椒之战吴国大胜,夫差又为何放过了勾践?
正因为此,夫差不得已之下才会同勾践和解。结语其实不管真实的这段历史到底是怎样的,成王败寇,吴王夫差最终还是因为自己的选择落得一个灭国的下场。历史上真实的他可能不像史记中所记载那样愚蠢不堪、轻信小人,但不可否认的是放过勾践确实是他下滑人生的一大重要转折点。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