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个回答 2018-08-31
机体内、外感受器接受的刺激转变为神经冲动,经周围神经传入中枢神经系统,最后至大脑皮层产生感觉。大脑皮质将这些信息经整合后发出指令,传递到脑干或脊髓的运动神经元,经传出神经到达躯体或内脏效应器,引起效应。高级中枢与感受器或效应器之间,通过神经元传导神经冲动的通路,称传导通路。
分别为感觉(上行)传导通路和运动(下行)传导通路。
感觉(上行)传导通路包括:躯干、四肢的浅感觉(痛、温、粗触觉);躯干、四肢的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视觉传导通路;瞳孔对光反射通路。
运动(下行)传导通路包括:锥体系和椎体外系。
下面对本体觉传导通路进行进一步了解:
本体觉是指肌、腱、关节等运动器官的位置觉、运动觉和震动觉,又称深感觉。躯干和四肢本体觉传导通路分为意识性和非意识性两种。
(1)躯干和四肢意识性本体觉传导通路:意识性本体觉传导通路是指将本体觉冲动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意识性感觉。此外,本体感觉传导通路中,还传导皮肤的精细触觉。由3级神经元组成。
第1级神经元胞体位于脊神经节内,为假单极神经元,其周围突随脊神经分布到躯干和四肢的肌、腱、关节等处的本体觉感受器和皮肤精细触觉感受器,中枢突经脊神经后根,进入脊髓同侧的后索。来自脊髓第4胸节段以下的纤维走在内侧,形成薄束,传导躯干下部和下肢的本体感觉和皮肤的精细触觉;来自脊髓第4胸节段以上的纤维位于薄束的外侧,形成楔束,传导躯干上部和上肢的本体感觉和皮肤的精细触觉。薄束和楔束在脊髓后索内上升,分别止于延髓的薄束核和楔束核。
第2级神经元胞体在薄束核和楔束核,由两核发出的纤维呈弓形前行至中央管腹侧,在中线与对侧纤维交叉,形成内侧丘系交叉,交叉后的纤维在中线两侧上行,称内侧丘系,经过脑桥和中脑止于背侧丘脑的腹后外侧核。
第3级神经元胞体在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该核发出纤维组成丘脑皮质束,经内囊后肢投射到中央后回的上2/3和中央旁小叶的后部。
该传导通路损伤,患者闭目不能确定相应部位的位置姿势和运动方向,震动觉消失,同时精细触觉也丧失。
(2)躯干和四肢的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是指将躯干和四肢本体觉感受器接受的消息传至小脑的通路,不产生意识性的感觉,而是反射性调节躯干和四肢的肌张力和协调运动,维持身体的平衡和姿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