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民俗文化角度看中国民间宗教信仰有什么特征

分点回答的。

谈论宗教应该是很容易出现分歧,并且有争论,甚至是有极端行为的.

为此,我曾经还很担心在知识堂谈论宗教而引起很大的争议,争吵~

然而,并没有发生.

我们知道外国人很容易因为宗教问题而以命相搏的,至少也要捍卫.

中国人似乎没有这样的宗教,值得人们去捍卫.

中国人有真正的信仰么?

我们本土的道教最有希望成为一种入世的宗教,解决百姓生活中的问题,但是在历史上屡遭打击,一直没有步入正统,纳入正流。而至于佛教,我们曾经选择过佛教,但是佛教没有选择我们。从此,我们没有天堂,没有来世。虽然这种妄谬的结论多遭打击,但是只是一种寄托而已。所以我们选择了用吉祥的文字与物件来寄托希望。像:桔子,饺子的谐音。 像:长命锁,红腰带的大吉大利。

中国人没有所谓的信仰,但是始终生活的有所寄托与希望的症结便在此。

学界及国人默认的一个共识是,中国是个多神教的国家,从玉皇大帝到太上老君,从土地爷到灶王爷……中国遍地是“神”。结果是,中国成了一个无神论最发达的国度,宗教在中国也没有了市场。所谓“拜神如神在,不拜也不怪”的俗谚,便是对国人信奉“临时拜佛脚”的实用主义哲学的最好诠释。

然而,中国人真的一无所信,没有自己的宗教么?数千年来中华文明历经磨难而不灭,成为四大古文明唯一硕果仅存的伟大文明,中华民族历经各类浩劫,反成了全球人口最多、同化力最强的伟大民族,到底原因何在呢?是简单的实用主义哲学指导能如此么?

非也!世界上信奉实用主义哲学的民族并非中华一家,人类到大难临头时多数都会以实用为第一行动指南。但为何只有中华民族繁衍昌盛至今呢?我以为,根本原因在于,中国人虽然表面上以实用为特色,但在文化深层,国人却在心中藏着一部和西方一样的伟大的《圣经》,那便是“易经”。中国人的宗教情怀也由此得到充分的体现。

这便是为何数千年来“易经”被尊为“群经之首”,而无数学人依然孜孜不倦地研究易经的深层原因。而在百姓层面,易经以“占卜”的表象顽强地生存,也反映了中国人骨子里对“易经”及其反映的“神”(即未知世界和难以把握的世界)的敬畏。有所敬畏人便不会自大,所以中国人对“中庸”情有独钟,也便可以理解了。

更重要的是,和圣经开导众生、预言未来一样,易经也以卦爻及卦爻辞的形式教导众生生存、发展、思考的智慧,并以一套占卜系统对未来做出预见。从这一点看,易经高于圣经,因为圣经只告知和暗示答案,而易经却告诉人们获得答案的智慧。在我看来,64卦各卦及其爻辞讲的都是天地人的哲学,而占卜,只是古代圣贤给后人提供的一套“智力体操”。所谓“善易者不卜”,讲的正是受过这套“智力体操”充分熏陶后的人便用不着去迷信什么的道理。

事实上,易经和圣经在内核上是相同的。比如,《圣经》首篇《创世纪》说“在起初,天主创造天地”,然后又用6天创造了天地海及其他万物,第七天休息。而易经则认为,太极生两仪。在此,所谓“太极”,不过是古人对宇宙源头的一个抽象,和“天主”非常相近,但中国人似乎比西人又更聪慧一些,所以才摒弃了抽象化的“天主”,而代之以更具有思辨色彩的“太极”。而所谓“两仪”,说的是“阴阳”,在其后的八卦中是“乾坤”,比“天主”创造的“天地”更概括更抽象,因而也更具科学价值。

在圣经中,天主用6日创造了其他万物,而在易经中,每一卦都有6爻,代表事务发展必经的6大阶段。而到了第7天,圣经中先主休息了,易经中的乾坤变化也完成了一个周期,进入“卦变”阶段。可以看出,两者对人类、事物发展变化的概括几乎一致。只不过,中国易经的概括更抽象更思辨,其包容天地万物的功能更强大而已。

众所周知,圣经是1600年间由40位伟大的圣徒和学者记录的“神谕”,至今在西方仍有广泛的市场,美国总统就职都需要手抚“圣经”发誓;而易经中则包含了中国古代智者伏羲、文王乃至孔子“仰观俯察”的智慧结晶,到今天依然散发着无与伦比的智慧光芒。也正因如此,中国历代先哲才皓首群经,孜孜不倦地研习易经,近代史学大家冯友兰才称她为伟大的“宇宙代数学”,对其推崇备至;而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毛泽东在蔡和森与其通信中大谈“俄国十月革命”时,回信却在大谈“周易之道”,更遑论如今国内外研究易经的中外人士数以千万记了!

可以豪不夸张地说,易经便是中国心目中的圣经。而中华民族之所以顽强地生存发展至今,端赖于国人信奉易经所灌输的“阴极必阳”(坤卦)、“否极泰来”(否、泰两卦)、“隐忍待机”(屯卦)、“循序渐进”(渐卦)乃至事物发展的无限性(未济卦)等颠扑不破的真理。这是中国人真正的信仰。多少年来,他们把这样的信仰深藏于心,这才有了表面上的实用主义和骨子里的进取哲学。

“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不测之谓神”。中国人循道而行,尊重科学;敬畏“天命”,承认不足;寄望“天下大同”,强调“和而不同”。这便有了中国人超乎寻常的顽强生命力,也便有了西方人好奇但又难以理解的东方神秘主义以及中国传统文化。而所谓“中国传统文化90%都是糟粕”,“中医是伪科学”等等论调,暴露的正好是某些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无知。

中国人有宗教信仰么?没有。因为中国人已经智慧到超越盲目的信仰;

中国人没有宗教信仰么?有!因为在他们的血液里,时刻流淌着“太极、阴阳”凝聚的“易”的智慧。
易之太极,仿如“天主”、“上帝”、“真主”,是他们智慧的起点和启蒙,也是他们信仰的归属和乐土。

“阳”为“实用哲学”,“阴”为宗教信仰。“一阴一阳”相互激荡,从而演绎出了波澜壮阔而又生命力旺盛的5000年中华文明史,直至永无休止的“未济”!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6-15
教育人们行善事勿作恶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中国传统民间信仰是怎样的?
二、民俗信仰的基本特征 民间信仰与民俗文化中有益无害或无伤大雅的部分应随顺发展,利于构建和谐社会。例如,民众对福禄寿喜财等神祇的崇拜,以及对各种吉祥物的喜爱,表达了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虽缺乏科学依据,但具有积极意义。三、民间信仰的现代影响 十二生肖文化、传统民俗节日等信仰衍生物形成的文...

民间信仰具有什么等特点
中国民间信仰具有多教合一,多神崇拜的特点。中国民间信仰源自中国社会历史,以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以及其他地方神灵崇拜为核心,缺乏统一信仰体系和宗教经典,具有地域性、分散性、自发性、民间性的非制度化的自然宗教及其相关信仰习俗。中国大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宗教信仰自由的恢复,广大乡村出现宗教...

什么是民俗文化?民俗文化的特征是什么?
三、民俗信仰的基本特征 民俗信仰一方面有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对福禄寿喜财的崇拜,以及对各种吉祥物的喜爱。这些虽然不一定有科学依据,但对于民众的生活有着积极的心理暗示。另一方面,民间信仰也体现在各种节日习俗和传统文化活动中,如春节的燃放鞭炮、端午节的赛龙舟和吃粽子、中秋节的赏月和吃月饼...

什么是中国民间信仰?
民俗信仰的基本特征如下:一方面,对于民间信仰与民俗文化中有益无害或无伤大雅者不妨随顺之,以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可能是较为可取的文化策略。如民间对于福禄寿喜财等神祇由来已久的崇拜,对福星高照、天官赐福、五福临门(五只蝙蝠图形贴于门上,最新的象征事象则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五个福娃)及...

民俗的基本特征包括哪些内容
对待民俗信仰的基本特征,一方面,对于那些无害且有益于社会和谐的习俗,我们应持宽容态度,尊重传统,这有助于营造和谐社会氛围。例如,民间对福、禄、寿、喜、财等神祇的崇拜,以及对于吉祥物如福娃的喜爱,都反映了民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尽管这些习俗可能缺乏科学依据,但它们所蕴含的美好寓意和积极心理...

民间信仰的民间信仰
中国民间的俗神信仰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把传统信仰的神灵和各种宗教的神灵进行反复筛选、淘汰、组合,构成一个杂乱的神灵信仰体系。不问各路神灵的出身来历,有灵就香火旺。这鲜明地反映了中国世俗信仰的多元性和功利性。中国民间信仰具有多教合一,多神崇拜的特点。

中国的民间信仰
民间信仰不能说是一种宗教,而是把来自各方面的多种因素融合在一起,指导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和行为。老百姓和三大宗教的传统都有关联,什么时候用哪一个,每个地方都有他们自己的习俗。任何乡村都有三个教,还有第四个教巫教,我也叫无名之教。这些民间信仰和佛儒道巫多少有点关系。民间信仰还要把对空间、时间的理解加...

中国民俗文化有哪些特点
1. 农耕文化的特征在于对土地的崇拜,这体现在古代中国村社对土地神的崇拜,以及皇帝在天坛、地坛祭祀天地,祈求农业丰收和社会稳定的仪式中。此外,农耕文化强调自给自足,注重使用价值而非交换价值。2. 基于血缘关系的伦理文化在中国古代社会结构中占据中心地位,从原始社会到母系、父系氏族,都是以家族...

中国的民俗文化有什么特点?
中国的民俗文化特点总结如下:1. 家庭至上的价值观:中国文化强调家庭的核心地位,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无论是婚姻、生育还是节日庆祝,家庭的角色都至关重要。2. 礼节和孝道的重要性:在中国,礼仪、孝道和尊卑序列是社会交往的基础。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和传统节日的庆祝都体现了这一点。3. 祖先崇拜...

中国民俗文化有哪些特点
1、农耕型文化特点:土地观念是农耕型文化的核心,因此,在我国古代每个村社都有土地庙,都要敬奉土地神,皇帝每年都要到天坛、地坛祭拜天地,象征性地躬耕,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小农生产所追求的是满足自身需要的使用价值,而不是经商赢利的交换价值。2、血缘纽带的伦理型特点:原始人群、母系氏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