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如题所述

西方人认为菜肴是充饥的,所以专吃大块肉、整块鸡等“硬菜”。而中国的菜肴是“吃味”的,所以中国烹调在用料上也显出极大的随意性:许多西方人视为弃物的东西,在中国都是极好的原料,外国厨师无法处理的东西,一到中国厨师手里,就可以化腐朽为神奇。足见中国饮食在用料方面的随意性之广博。
据西方的植物学者的调查,中国人吃的菜蔬有600多种,比西方多六倍。实际上,在中国人的菜肴里,素菜是平常食品,荤菜只有在节假日或生活水平较高时,才进入平常的饮食结构,所以自古便有“菜食”之说,菜食在平常的饮食结构中占主导地位。中国人的以植物为主菜,与佛教徒的鼓吹有着千缕万丝的联系。他们视动物为“生灵”,而植物则“无灵”,所以,主张素食主义
西方人在介绍自己国家的饮食特点时,觉得比中国更重视营养的合理搭配,有较为发达的食品工业,如罐头、快餐等,虽口味千篇一律,但节省时间,且营养良好,故他们国家的人身体普遍比中国人健壮:高个、长腿、宽大的肩、发达的肌肉;而中国人则显得身材瘦小、肩窄腿短、色黄质弱。有人根据中西方饮食对象的明显差异这一特点,把中国人称为植物性格,西方人称为动物性格。
中西方的饮食方式有很大不同,这种差异对民族性格也有影响。在中国,任何一个宴席,不管是什么目的,都只会有一种形式,就是大家团团围坐,共享一席。筵席要用圆桌,这就从形式上造成了一种团结、礼貌、共趣的气氛。美味佳肴放在一桌人的中心,它既是一桌人欣赏、品尝的对象,又是一桌人感情交流的媒介物。人们相互敬酒、相互让菜、劝菜,在美好的事物面前,体现了人们之间相互尊重、礼让的美德。虽然从卫生的角度看,这种饮食方式有明显的不足之处,但它符合我们民族“大团圆”的普遍心态,反映了中国古典哲学中“和”这个范畴对后代思想的影响,便于集体的情感交流,因而至今难以改革。
西式饮宴上,食品和酒尽管非常重要,但实际上那是作为陪衬。宴会的核心在于交谊,通过与邻座客人之间的交谈,达到交谊的目的。如果将宴会的交谊性与舞蹈相类比,那么可以说,中式宴席好比是集体舞,而西式宴会好比是男女的交谊舞。由此可见,中式宴会和西式宴会交谊的目的都很明显,只不过中式宴会更多地体现在全席的交谊,而西式宴会多体现于相邻宾客之间的交谊。与中国饮食方式的差异更为明显的是西方流行的自助餐。此法是:将所有食物一一陈列出来,大家各取所需,不必固定在位子上吃,走动自由,这种方式便于个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不必将所有的话摆在桌面上,也表现了西方人对个性、对自我的尊重。但各吃各的,互不相扰,缺少了一些中国人聊欢共乐的情调。
所以,归根结底还是感性与理性之间的差异。但是,这种差异似乎在随着科学的发展而变的模糊。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以不再只注重菜的色、香、味,而更注重它的卫生与营养了。尤其是在经历了非典以后。还有,人们因为越来越繁忙的工作,觉得中餐做起来太麻烦,不如来个汉堡方便等。这样一来在饮食上差异也就不太分明了。
但俗话说“剑亦有弊也有利”,也就是说,在科学发达的今天,中西餐饮仍就存在着不可忽视的缺点和弊端。那么如何避免和剔除两者的缺点,如何改善两者的饮食结构,如何将两者进行有机结合,如何让中西方饮食为人类健康做出更大贡献。我们课题小组特经过细致的调查和认真的比较,这里将简要从下面四个方面谈谈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7-13
中西方家庭观念差昊
现代社会有两种主要的家庭结构:核心家庭与延伸家庭。一对夫妇加上儿女。髓代人组成的家庭叫核心家庭;三代甚至四代同堂的家庭是延伸家庭。中国人比较注重“养儿防老”,但这句话在两方意义并不大。西方家庭多为核心式。儿女成人后一般都自立门户。三代同堂极为少见。当代中国自实行独生子女政策后,“三El之家”愈来愈多,但三代同堂仍大量存在。在西方.独立性的培养始于孩提时代。当小孩周岁时。许多父母就给他们安排一个单间.有意让,l、孩从小习惯自己的小天地,这大概算是向个人独立迈出的第一步。学生勤T助学都很普遍.除资助自己上学或挣点零花钱外.更主要的是从小改变事事都依赖父母的习惯。有的去快餐店、加油站服务,有的为人送报、照看小孩,有的为人铲雪、代扫落叶。等等。做父母的认为。小孩靠自己劳动挣钱有助于认识到金钱来之不易。
从小培养起自立的意识。子女18岁成年后就独立在外闯荡,或上学,或工作,他们宁愿租房也不愿与父母同住,他们认为与父母同住是不可恩议的。很多西方年轻人认为中国父母长期和已婚子女同住一个屋檐下匪夷所思。美国的父母也丝毫没有将子女留在身边尽孝的念头.他们鼓励成年子女独立生活。认为子女一旦成家立业就理所当然地应该搬出去住。平时子女和父母外出共同就餐,侍者也会很自然地询问是否分开付账。美国人认为,生儿育女是自己的事。父母没有为子女当保姆的义务。如果麻烦父母帮忙带一天小孩,也应按照社会上的劳务费标准支付费用。美国法律规定父母抚养子女是必尽的义务.但没有规定子女必须赡养父母。
中国人的家庭观念强。血缘关系、亲情伦理积淀极厚,父母、子女始终是一家人,子女哪怕另设门户之后和父母仍不分彼此,把赡养父母、侍奉父母看作自己应尽的责任。中国人如果一大家子去购物。父母为小孩买东西天经地义,已成年子女代父母付钱也理所当然。西方人却不同,父母、子女各自理财,互不关涉。

请从人文地理角度应怎样正确看待中西饮食文华差异
1.首先,中西饮食文化差异体现在食材的选择上。中国地域辽阔,气候多样,物产丰富,这使得中国饮食文化在食材选择上具有极大的多样性和包容性。而西方饮食文化则更注重食材的原汁原味和营养价值,偏爱肉类、奶制品等食材。这种差异反映了不同文化对食材的利用和理解的差异。2.其次,烹饪方式和口味偏好也是中西...

如何看待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与中国饮食方式的差异更为明显的是西方流行的自助餐。此法是:将所有食物一一陈列出来,大家各取所需,不必固定在位子上吃,走动自由,这种方式便于个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不必将所有的话摆在桌面上,也表现了西方人对个性、对自我的尊重。但各吃各的,互不相扰,缺少了一些中国人聊欢共乐的情调。 所...

中西方文化思维差异表现及其成因思维品质的差异主要表现在
1. 饮食文化差异 - 饮食观念的不同:中国饮食强调"味",注重色香味,而西方饮食注重营养。- 饮食方式的不同:中国饮食通常为围坐共享,重视气氛和谐;西方饮食则强调个人自由选择和交流。2. 建筑文化差异 - 建筑布局:中国传统建筑讲究整体和群体,强调中轴对称;西方古典建筑注重个体,追求高耸和突出。...

如何看待中外文化差异?
1、饮食:中国人很注重形式,而欧洲人很讲实际。2、餐具:中国人用筷子,欧洲人用刀叉。3、思维方式:中国人思维比较抽象,西方人比较具体。4、生活态度:中国人偏重精神感受,西方人注重实用。5、文化:我们的东方文化主要是体现“和谐”观念。这个观念注重的是人与天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人的...

怎么看待食物的文化差异?
食物的文化差异,在不同地区不同的民族之间都会有不同的发展。而且单就与南北差异来说,可能他们就会有不同的饮食文化。并且就算是同一个地区的不同民族,他们所食用的食物也不尽相同,他们可能会有自己各自的禁忌点所以说,文化差异的话,在不同的人当中都会有不同的体现 ...

如何看待,中餐文化和西餐文化的主要差异
在饮食环境和服务方式上,西餐注意整洁卫生,要求整体上的有条不紊,提供全面优质服务,以其崭新的设计、幽雅的环境、明快的格调,适应了现代生活节奏和西方人及世界广大青年的新潮观,从而赢得了广大顾客的欢迎。而中餐则借助餐具和用餐环境的文化色彩显示其独特性,在服务方式上则不及西餐的细致周到。西餐...

中西文化比较:探索中西方文化差异与共通之处
中西方饮食习俗和生活方式的差异也体现了两种文化的不同特点。中国人讲究饮食的烹饪艺术和养生保健,强调饮食的热量平衡和药膳调理;而西方人更注重餐饮的社交功能和西餐文化的礼仪规范,同时也强调营养均衡和食品安全。艺术表现与审美情趣 中西方艺术表现和审美情趣的不同也是文化比较的热点之一。中国传统艺术...

如何看待中西方的餐饮礼仪
生怕客人吃不饱、吃不好,甚至会不断用自己的筷子往客人的盘子里夹菜,这样才能充分体现主人的热情和诚意。虽然从卫生角度看,这种饮食方式有明显不足,但它符合我们民族“和合”、“团圆”的普遍心态,由此可以看出延承至今的文化传统和民族性格。当然,大声喧哗的就餐方式已经为现代就餐礼仪所摒弃。

如何看待与西方"菜生而鲜,食分而餐"的饮食传统文化
不客气的讲,西方的饮食基本上不能称为文化,而是更加科学(或者说是文明也可以)。不是所有的菜生吃最营养,也不是煮熟就一定更好,中国人开始将饮食逐步变为一种文化的过程中,欧洲人也许还在茹毛饮血呢。由于西方的饮食没有文化,饮食的习惯造成其饮食过程中食品安全系数不高,很容易引起身体疾病,这...

你怎样看待文化差异?
(一)、中西文化差异的主要表现 谈到中西文化的诸多差异,其实渗透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首先,从人类最基本的生存条件——饮食来说,中国人和西方人无论再烹调技法上,还是在进餐方式上,都大相径庭。再烹调技法上,中国人利用煎、煮、蒸、炸、炒等各种方法,尽其所能追求菜肴的色、香、味俱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