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句话概括三国演义的主题思想?

如题所述

本人来演义吧有近两年的时间了,可是细看之下,我居然没有写过一个原创,这也可算是无能吧。最近,正好利用春节长假,我又重温了一遍书,心血来潮写了这个原创,有不当之处还请多多指教。
这是本人对《三国演义》这部作品主题思想的看法。
我们大家都爱好《三国演义》,喜欢阅读它。但是不少人(包括本人在内)都有这样一个问题:这本书描写了镇压起义农民的事实,又有维护封建正统的思想,它的思想内容涂上了厚厚一层封建主义的色彩,那么,它的民主性的精华究竟在哪里呢?
的确,这些英雄们一个个都和人民作对,他们大都直接或间接参加过屠杀起义的家民黄巾部队。那么,我们可不可以说,《三国演义》是描写地主阶级镇压家民起义的作品呢?能不能说它是一部维护封建地主阶级得益的反动小说呢?我想,不能。因为,老罗所写的内容基本上是以历史为根据的,这就不可避免地要提到打黄巾。但打黄巾对于整个作品来说,并不占主要的地位。而且,老罗也还能相当正确的指出,当时政治腐败,官吏不顾人民的死活,才迫使群众起来反抗。书中也没有对起义者作过份的恶毒攻击和污蔑。就整个作品所反映的事件来看,魏、蜀、吴三个政权间的矛盾和斗争是它的基本内容。罗老于描写纷争的的全过程时,自始至终灌注着厌恶分裂和要求统一的意愿。他着力摹绘、十分精彩的地方也在这一面。罗老强烈憎恨那些破坏和阻碍国家统一的势力,以至于把农民起义队伍和地主武装,一样看待,表现了生长在封建社会里的知识分子思想的狭隘和保守。但他要求统一却是历史前进的必然道路,也符合当时人民希望由统一局面带来的生活安定。本来在分裂局面下,人们生活在痛苦不堪的年代里,希望有好心肠的人出来恢复社会秩序,这是人情之常。修髯子在《三国演义序》说:“欲知三国苍生苦,请听通俗演义篇。”老罗尊崇刘备,就把刘备当作一个好心肠的人。同样,老罗贬斥曹操和董卓,就把曹操和董卓当作暴君看待。这说明罗老对暴君政治的不满和反对,说明了他想到“苍生苦”,有强烈的改变现状的要求。老罗歌颂刘备,这就意味着老罗幻想以刘备集团的面貌来改造现实,建立理想的王国。所以,《三国演义》应该属于人民的宝贵遗产。
如此说来,这部小说不能算做坏作品了。那么我们应当采取怎样的态度去认识它的价值呢?俗话说一个作家不能只是生活事实的记录员,而必须把他对于事物的看法同时表现在作品里。前面讲过,《三国演义》主要是写魏、蜀、吴三个地主集团间的矛盾和斗争。罗贯中除开描写这个复杂斗争的过程外,也把他自己的看法,通过尊崇蜀汉的倾向流露出来了。老罗在这本书中主要是宣扬了“帝蜀寇魏”和“拥护刘备、反对曹操”的思想。而这个思想本质上是封建正统观念,但其中也和要求国家统一的愿望相结合着。它的主题是“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诸葛亮出师表里的这两句话,就是贯彻在《三国演义》全书的中心思想。老罗通过“裸衣骂贼”、“赤壁鏖兵”、“六出祁山”、“九伐中原”一连串的事件体现了这个意思。老罗恨曹操,他认定曹操是贼,是造成社会紊乱,破坏统一号令,篡夺政权的坏人,虽然曹操个人未尝没有可取之处;但是老罗把他派充千夫指骂的对象。同样,老罗爱刘备,因为刘备是“皇叔”,是企图恢复汉朝统一局面的人。虽然刘备个人不见得比曹操高明,不过老罗还是爱他。《三国演义》这种鲜明的倾向性,不仅只是“正统”观念作祟,从老罗把刘备和曹操分别代表好人和坏人的典型看,反映了那时呻吟于战乱之中的人民渴望安居乐业的生活,渴望统一政权的出现,并且希望由好人出来进行统治。这是老罗现实主义的再现历史真实的卓越成就。
由于老罗过分眷爱刘备,而且寄予无限同情与希望,因此,刘备集团活动的描写占着这部小说的重要地位。老罗描写刘备创业的艰难过程中告诉我们,内部紧密团结是战胜敌人的重要因素。刘、关、张势单力薄,靠了弟兄般的友爱合作,终于克服了各种各样的困难,经过无数的挫折,最后建立了自己的政权。但是由于诸葛亮、法正等人的加入,蜀中政权的扩大,组织内部的复杂化,渐渐呈现出一种不团结的现象,影响到军事和政治的进展。显而易见的,取得政权以后的刘备集团内部,其上下团结一致元不如颠沛流离时的巩固。因为内部团结的不够巩固,这个政权终于在内部互相矛盾、争夺权位中瓦解了,不能战胜敌人。在描写魏、吴的胜败兴衰时,也贯串着同样的思想。总之,《三国演义》的价值在于作者通过几个封建集团之间的复杂斗争,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贪得无厌,损人利己,阴谋暗算,残暴虚伪的本质;反映了无辜人民颠沛流离的悲惨生活;闪烁着人民美好理想的光辉,鲜明的爱憎,表达了人民要求和平与安定生活的愿望,也表达了人民要求通过正义战争,以达到国家的统一。
以上仅为本人个人看法,有不同看法,还请吧友们多多指证或者讨论。
呵呵,同样欢迎拍砖!也希望吧友们多发一些原创来讨论。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5-24
讲述汉末黄巾之乱至魏、蜀汉及吴三国鼎立,到西晋统一百余年间历史,刻画了众多英雄人物。
第2个回答  2013-07-15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8-05-24
《三国演义》以三国争雄为题材,其所展示的帝王将相都是历史上真实的英雄。
而作者将他们的性格和功业夸张再现,把他们刻画成非现实的超人。
从儒家政治道德观出发,《三国演义》蕴涵着千百年来人民对明君贤臣的寄托。
但历史发展进程恰恰与理想背道而驰——暴政能战胜了仁政,奸邪压倒了忠义,全知全能的诸葛亮也无力回天。
在道德史观的笼罩下,在“仁义”与“政治”之间,作者的创作心态必然倾向于前者,这本来就是政治道德化、历史道德化的必然要求,即使它有其历史局限性,但依然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精核所在。
由于作者对道德观念的突出强调,在人物形象塑造的过程中,带有强烈的“尊刘贬曹”的倾向,就加重了全书的悲剧氛围。
在三国风云变幻中,作者通过对历史进程的描写来解析英雄人物的才能和道德,揭示主体道德和历史进程的背离,使英雄形象蕴涵了浓重的悲剧性质。
《三国演义》之所以具有恒久的艺术魅力和文化震撼力,主要是因为它以悲剧的形式表现了历史与道德的冲突,将中国人心底的渴求、困惑、悲怆和抗争等表现了出来。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3-07-15
天下大势 分旧必合 合久必分
这是三国演义的 第一句 对吗

怎样用一句话概括《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主要讲的就是以魏蜀吴三国为主的对政权的争夺。三国时期处于一个社会动荡混乱的时期,这个时候没有一个强有力的封建政权来统一中国,也正应了那句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大势之言。三国演义中发生的所有的事情,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帮助自己的势力成为国家的统治势力,不管是打仗战争游说招揽人才挟...

三国演义主要内容用一句话概括
演义以史为据,以儒家思想为本,强调“忠义”;着重描写战争,讲述汉末黄巾之乱至魏、蜀汉及吴三国鼎立,到西晋统一百余年间历史,刻画了众多英雄人物。

什么是三国演义的思想精髓和灵魂?
三国演义的思想是: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而三国志是真正的记载了三国的史实

三国演义 水浒 西游记 红楼梦 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大概内容
《三国演义》描写了东汉末年和整个三国时代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水浒传》叙述北宋末年官逼民反,梁山泊英雄聚众起义的故事,再现了封建时代农民起义从发生、发展到失败的全过程。《西游记》描写的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保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

三国演义浓缩成一句话怎么?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全书...

急各用一句话概括四大名著的内容
2、三国演义:汉朝末年的群雄争霸相,作者的态度是褒刘贬曹的,因为刘备代表了儒家的正统思想,这是百姓对于历史的一种众望所归。3、西游记:看似写神,实际正是对人间社会的一种抽象的还原。意在用正统的思想驱除掉“邪门歪道”,但却有意无意地神化了孙悟空这个“妖猴”,注入了作者对他的一种企盼...

用一句话概括《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内容:全书可大致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文学体裁: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作者:罗贯中 创作...

怎么样用一句话概括《三国演义》
七实三虚的优秀历史章回小说

对《三国演义》的一些评论
一、三国演义的思想倾向:拥刘反曹 1、 拥刘反曹思想在作品中的表现; 2、 拥刘反曹思想的形成:四在长期流传过程中形成的,罗贯中继承并将它熔铸到了作品中,毛宗冈在修改时又加强了它; 3、 拥刘反曹的内涵:反映了人们对德治仁政的理想和反对暴政的意愿;是民族思想的反映;是正统思想的反映。 二、刘备、曹操...

三国演义第一章读书笔记摘抄
《三国演义》第一章读书笔记摘抄如下:1、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是《三国演义》开篇一句话,也是我对这本书最深刻的印象。它概括了三国时期的历史发展规律,也表达了人们对历史变迁的无奈和期待。2、忠孝不能两全,以孝为主。这是刘备在第一章中说的一句话,表达了他对忠孝的看法。他...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