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十大以弱胜强战役

之所以在“十大”前加一个括号,就是希望你们可以一直往下写,写到50大也没问题。我最近在看这古代的战役,想要一个以弱胜强榜,所以想听听大家的意见!谢谢!本人鄙陋

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战役有:

一、赤壁之战

双方兵力:曹操:20多万;周瑜:5万。

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也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

赤壁之战的失利使曹操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全国的可能性,而孙刘双方则借此胜役开始发展壮大各自势力,刘备向孙权借荆州后实力迅速壮大,进而谋取益州,孙权屡次亲率大军进攻合肥,数战不利,损兵折将。曹操在退回北方后,休养生息五年,平定关中后才大举南征孙权。此战形成天下三分的雏型,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二、合肥之战

双方兵力:张辽:七千;东吴军队:10万。

合肥之战是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孙军与曹军以合肥为目标的争夺战。合肥是曹操命刘馥建设的一座东南方重要、繁荣的城市(后再增筑,命为合肥新城),而其主要作用是抵抗敌人的寨垒,所以守备能力对曹军极为重要;而东吴若要北伐,合肥是其中一个障碍点及补给点,所以双方于208年至253年在此地爆发过五次较大型的冲突,不过数次也未有胜负。

合肥之战,可谓张辽巅峰之战。这一战,张辽不仅功劳重大,他的才能也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他的勇猛,他的果敢都无一不得到充分展现。

三、夷陵之战

双方兵力:陆逊:5万;蜀汉军队:数十万。

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是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对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战役,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也是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章武元年(221年)七月,也就是刘备称帝三个月后,刘备以替名将关羽报仇为由,挥兵东征东吴孙权,气势强劲。

孙权求和不成后,决定一面向曹魏求和、避免两线作战,一面派陆逊率军应战。陆逊用以逸待劳的方法,阻挡了蜀汉军的攻势,更在章武二年(222年)八月夷陵一带打败蜀汉军。夷陵之战的惨败,是蜀汉继关羽失荆州后又一次实力大损。

四、兖州之战

双方兵力:曹操:数万;黄巾军:30万。

兖州之战是曹操对黄巾军的战役,是曹操以数万兵力迫降黄巾军30万大军,这是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兖州之战发生在东汉献帝初平三年(192年),在曹操统一北方的战争中,东郡太守曹操在寿张(今山东东平西南)地区击败黄巾军的作战。此战,曹操以少胜多,不仅取得了兖州根据地,而且收编精兵数万,成为曹操的基干部队,为曹操尔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五、官渡之战

双方兵力:曹操:两万;袁绍:十余万。

官渡之战乃是汉末乃至中国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也是曹操与袁绍争夺北方霸权的转折点,官渡一战之后,曹操终于一反之前对袁绍的劣势,为自己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曹操在战事初期处於劣势,当中全赖三人为曹操扭转困局——刘晔、荀攸、许攸。

官渡之战,经过一年多的对峙,以曹操的全面胜利而告结束。曹操以两万左右的兵力,出奇制胜,击破袁军十万。这个战例成为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曹操以其非凡的才智和勇气,写下了他军事生涯最辉煌的一页。

六、牧野之战

牧野之战又称“武王伐纣”,是周武王联军与商朝军队在牧野(今河南省淇县南、卫河以北,新乡市附近)进行的决战。

周军联军总数达4.5万人。据《史记》记载,帝辛出动的总兵力有七十万人,另一些文献记载是十七万。牧野之战周武王大获全胜。

七、巨鹿之战

巨鹿之战,是秦末大起义中,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后期各诸侯义军也参战),同秦名将章邯、王离所率四十万秦军主力在巨鹿进行的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项羽破釜沉舟,以大无畏精神在各诸侯军畏缩不进时率先猛攻秦军,带动诸侯义军一起最终全歼王离军,并于数月后迫使另二十万章邯秦军投降。从此项羽确立了在各路义军中的领导地位。经此一战,秦朝主力尽丧,名存实亡。

八、彭城之战

彭城之战在汉高帝二年(西元前205年)四月发生,是楚汉战争其中一场大战。楚军依靠项羽的雄才大略,千里出奇兵,在半日之内以3万之师击溃56万之众,创造了古代战争中速决战的典范,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九、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东晋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前秦出兵伐晋,于淝水交战,最终东晋仅以谢玄统率的八万军力大胜苻坚、苻融率领的八十余万前秦军。

十、护步达冈之战

金收国元年(辽天庆五年,1115年),在金辽战争中,金军追击大败辽军主力于护步答冈的战略决战。金军以2万兵力大胜辽军70万,辽军大溃,死者甚众。此役,是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十一、昆阳之战

昆阳之战是新朝末年,新汉两军在中原地区进行的一场战略决战,这场大战的主战场在昆阳一线,故称为昆阳之战。昆阳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之一,它决定了新汉两军的命运和未来中原王朝数百年的国运,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有深远影响的战略决战。

绿林军17000击溃新军43万,昆阳之战中,身为偏将军的刘秀一战而天下闻名,昆阳之战不但是刘秀击败王莽的关键一战,同时也为刘秀日后夺取天下奠定了基础。

十二、萨尔浒战役

萨尔浒战役是1619年(明万历四十七年,后金天命四年)二三月间,在明朝与后金的战争中,努尔哈赤在萨尔浒,以及萨尔浒附近地区大败明军四路进攻的反击战,是明朝与后金辽东战争中的战略决战。后金以六万兵力大胜明君十万,后金大胜,掌握战略主动权。此战役是明清战争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是明清兴亡史上一次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争,是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04

1、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208年在长江赤壁一带大破曹操大军,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也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

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孙刘联军最后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刘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

2、白沟河之战

1400年,建文帝军大将军李景隆率军60万人,号称百万人,进抵白沟河,谋攻燕王朱棣官邸所在地北平。燕王闻讯,率马步军20万人迎战。二十四日,燕师自苏家桥循河而进,遭到建文帝将平安所部万余人伏击,先锋官平安及大都督瞿能父子督师奋战,所向披靡。燕师死伤惨重,引军而退。

次日,朱棣复率军渡河求战,平安所部击败燕后军将领房宽部,降将陈亨中伤而逃。朱棣率精锐数干人冒矢突入阵中,杀伤建文帝军队甚众。是时,李景隆突然挥师绕出燕师背后,实施前后夹击。燕王三易其马,矢尽挥剑作战,几被瞿能所获。傍晚,瞿能复率兵搏战,俞通渊、指挥滕聚也领兵赴战,燕师惊惧。

时适旋风骤起,吹折李景隆将旗,军中为之相视而动。遂乘机以精骑突出绕其后乘风纵火,挥师猛攻,斩杀瞿能父子及俞通渊、滕聚等将领,平安为朱能所败,建文帝军队溃散,死伤10余万人。燕师追至月样桥,再败其军,杀溺蹂躏死者数万人。李景隆率余众逃往济南。

3、巨鹿之战

巨鹿之战,是秦末大起义中,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同秦名将章邯、王离所率四十万秦军主力在巨鹿进行的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

项羽破釜沉舟,以大无畏精神在各诸侯军畏缩不进时率先猛攻秦军,带动诸侯义军一起最终全歼王离军,并于八个月后迫使另二十万章邯秦军投降。从此项羽确立了在各路义军中的领导地位。经此一战,秦朝主力尽丧,名存实亡。

4、鄱阳湖之战

鄱阳湖之战是元朝末年朱元璋和陈友谅为争夺鄱阳湖水域而进行的一次战略决战,决战以朱元璋的完全胜利而告终。这次战役被视为中世纪世界规模最大水战。此战,朱元璋乘陈友谅军久攻坚城受挫,分兵据守鄱阳湖口,先断其退路;继集中兵力,巧用火攻,歼其主力;后水陆截击,全歼陈军于突围之际。创造了中国水战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为统一江南奠定了基础。

5、兖州之战

兖州之战发生在192年,在曹操统一北方的战争中,东郡太守曹操在寿张地区击败黄巾军的作战。此战,曹操以少胜多,不仅取得了兖州根据地,而且收编精兵数万,成为曹操的基干部队,为曹操尔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6、阴晋之战

阴晋之战发生于前389年,秦国起兵50万讨伐魏国西河郡,被郡守吴起以少胜多击败秦军的著名战争。令人疑惑的是,阴晋之战却没有被《史记》及诸多史料所记载,仅在《吴子》一书中所出现,并且商鞅变法后的秦灭楚之战动用了全国的兵力也不过60万,甚至有没有此战都是令人怀疑的。

7、彭城之战

彭城之战在公元前205年发生,是楚汉战争其中一场大战。彭城一战,刘邦遭到了自起兵以来的最大的惨败,楚军依靠项羽坚毅果敢的指挥,在半日之内以3万之师击溃汉军56万之众,歼灭刘邦主力,使刘邦陷入“发关中老弱未傅悉诣荥阳”的危机局面,创造了古代战争中速决战的典范,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8、 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东晋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前秦出兵伐晋,于淝水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

拥有绝对优势的前秦败给了东晋,国家也因此衰败灭亡,北方各民族纷纷脱离了前秦的统治,分裂为后秦和后燕为主的几个政权。而东晋则趁此北伐,把边界线推进到了黄河,并且此后数十年间东晋再无外族侵略。

9、昆阳之战

昆阳之战是新朝末年,新汉两军在中原地区进行的一场战略决战,这场大战的主战场在昆阳一线,故称为昆阳之战。昆阳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之一,它决定了新汉两军的命运和未来中原王朝数百年的国运,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有深远影响的战略决战。

昆阳之战中,身为偏将军的刘秀一战而天下闻名,昆阳之战不但是刘秀击败王莽的关键一战,同时也为刘秀日后夺取天下奠定了基础,明代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曾这样赞扬昆阳之战中的刘秀:“一战摧大敌,顿使何宇平”。

10、护步达冈之战

在金辽战争中,金军追击大败辽军主力于护步答冈的战略决战。此役,是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此战,阿骨打歼灭辽军七十万,辽国主力尽灭。

参考资料:护步达冈之战_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6
一:官渡之战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和袁绍在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爆发了一场决定性大战。当时北方割据势力以袁绍最大,曹操次之,两大势力决战是势所必然的。袁绍有军队数十万,占地面积又大,但不得人心;曹操能用于对抗袁绍的军队仅三、四万,但比较得到百姓拥护,而且献帝在他手中,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
  
  这年二月,袁绍遣谋士郭图、大将颜良直扑白马曹操所置东郡太守刘延,自己亲率大军驻屯黎阳。曹操采用声东击西的战略,引兵向延津,袁绍派兵增援。曹操见袁绍中计,立即亲率轻骑直趋白马,阵斩颜良,袁军大乱溃散。袁绍大怒,下令渡河追击曹操。在延津以南,曹操故意将辎重弃置路上,袁军纷纷抢夺。操乘机败袁军,诛袁军大将文丑。
  
  曹操尽管在白马、延津取得局部胜利,但敌强我弱的态势仍未根本改变,于是决定诱敌深入,主动撤退到官渡,深沟高垒,固守阵地,以待有利时机。双方在官渡相持数月后,曹操出奇兵火烧乌巢,尽焚袁军粮草辎重,并趁机向袁军全力进攻,一举消灭袁军七万余,袁绍和儿子袁谭率亲兵八百余骑逃过黄河。此一战役,曹操以少胜多,歼灭袁绍的主力,为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二:赤壁之战
  
  曹操基本统一北方后,作玄武池训练水兵,并对可能动乱的关中地区采取措施,随即于建安十三年七月出兵十多万南征荆州(约今湖北、湖南),欲一统南北。时孙权已自江东统军攻克夏口(今武汉境),打开了西入荆州的门户,正相机吞并荆、益州(治成都),再向北发展;而依附荆州牧刘表的刘备,“三顾茅庐”得诸葛亮为谋士,以其隆中对策,制定先占荆、益,联合孙权,进图中原的策略,并在樊城大练水陆军。
  曹操采用侍中、尚书令荀之计,领大军直出叶县、宛城(今河南南阳),另遣轻骑袭襄阳(今属湖北)。八月,刘表病亡,曹军放慢进军速度,施加军威,欲不战而得荆州。时孙权派鲁肃以吊丧为名,往观形势,拉拢刘备,团结刘表旧将,对付曹操。鲁肃在途中得知曹操进军荆州的消息,乃昼夜兼程赶向襄阳。刘表次子刘琮继任荆州牧,遣使投降曹操,迎接曹军。正加紧准备迎敌的刘备得知刘琮投降时,曹军已过宛城。
  九月,曹操至新野(今属河南)接受刘琮投降后,逼向荆州腹地。刘备为避曹军锐气,与诸葛亮、徐庶等率十余万军民仓促南撤,退向战略要地江陵(今属湖北荆沙),并令关羽领万余水兵顺汉水、溯江水会师。刘备至当阳长坂(今当阳境),与鲁肃相见,接受其劝说,愿率军转东,向孙权靠近。时曹操已过襄阳,恐刘备先占江陵,亲率精骑5000,昼夜行300多里,追上刘备,将其击败,并获徐庶之母,迫徐庶来归。张飞率20骑断后,拆长坂桥,勒马横矛,令曹军疑惧,刘备方得脱险,东奔汉津(今钟祥境),恰遇关羽船队,刘表长子、江夏太守刘琦也领万余人接应。刘备军顺汉水至夏口,先遣诸葛亮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见孙权,共谋抗曹,自率军屯樊口(今湖北鄂州境)。
  孙权见刘备新败,又慑于号称80万的曹军声威,对联刘举棋不定。诸葛亮与鲁肃、周瑜等精辟分析形势,指出曹军不过20余万,且有后方不安、远道劳师、水土不服、短于水战等弱点,坚定了孙权抗曹决心。孙权不顾主降派张昭等反对,命周瑜、程普为左右督,鲁肃为赞军校尉,率3万精锐水兵,与刘备合军共约5万,溯江水而上,进驻夏口。
  曹操乘胜取江陵后,又以刘表大将文聘为江夏太守,仍统本部兵,镇守汉川(今江汉平原)。益州牧刘璋也遣兵给曹操补军,开始向朝廷交纳贡赋。曹操更加骄傲轻敌,不听谋臣贾诩暂缓东下的劝告,送信恐吓孙权,声称要决战吴地。冬,亲统军顺长江水陆并进。
  孙刘联军在夏口部署后,溯江迎击曹军,遇于赤壁。曹军步骑面对大江,失去威势,新改编及荆州新附水兵,战斗力差,又逢疾疫流行,以致初战失利,慌忙退向北岸,屯兵乌林(今湖北洪湖境),与联军隔江对峙。
  曹操下令将战船相连,减弱了风浪颠簸,利于北方籍兵士上船,欲加紧演练,待机攻战。周瑜鉴于敌众己寡,久持不利,决意寻机速战。部将黄盖针对曹军“连环船”的弱点,建议火攻,得到赞许。黄盖立即遣人送伪降书给曹操,随后带船数十艘出发,前面10艘满载浸油的干柴草,以布遮掩,插上与曹操约定的旗号,并系轻快小艇于船后,顺东南风驶向乌林。接近对岸时,戒备松懈的曹军皆争相观看黄盖来降。此时,黄盖下令点燃柴草,各自换乘小艇退走。火船乘风闯入曹军船阵,顿时一片火海,迅速延及岸边营屯。联军乘势攻击,曹军伤亡惨重。曹操深知已不能挽回败局,下令烧余船,引军退走。
  联军水陆并进,追击曹军。曹操引军离开江岸,取捷径往江陵,经华容道(今潜江南)遇泥泞,垫草过骑,得以脱逃。曹操留曹仁守江陵,满宠屯当阳,自还北方。
  周瑜等与曹仁隔江对峙,并遣甘宁攻夷陵(今宜昌境)。曹仁分兵围甘宁。周瑜率军往救,大破曹军,后还军渡江屯北岸,继续与曹仁对峙。刘备自江陵回师夏口后,溯汉水欲迂回曹仁后方。曹仁自知再难相持,次年被迫撤退。
  赤壁大战后,刘备乘胜取得武陵、长沙、桂阳、零陵等四郡,次年又任荆州牧,奠定了壮大发展、进据益州的基础。曹操吸取失败教训,大兴水军,进控江淮,与孙权对峙。孙权为抗曹,继续与刘备联盟,任其在荆州发展。三国鼎立格局逐渐形成。
  赤壁之战,曹操自负轻敌,指挥失误,加之水军不强,终致战败。孙权、刘备在强敌面前,冷静分析形势,结盟抗战,扬水战之长,巧用火攻,创造了中国军事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三:淝水之战
  
  
  
  西晋末年的腐败政治,引发了社会大动乱,中国历史进入了分裂割据的南北朝时期。在南方,晋琅邪王司马睿于公元317年在建康(今江苏南京)称帝,建立东晋,占据了汉水、淮河以南大部分地区。在北方,各少数民族政权纷争迭起。由氐族人建立的前秦国先后灭掉前燕、代、前梁等割据国,统一了黄河流域。以后又于公元373年攻占了东晋的梁(今陕西汉中)、益(今四川成都)二州,将势力扩展到长江和汉水上游。前秦皇帝符坚因此踌躇满志,欲图以“疾风之扫秋叶”之势,一举荡平偏安江南的东晋,统一南北。
  公元383年8月,符坚亲率步兵60万、骑兵27万、羽林郎(禁卫军)3万,共90万大军从长安南下,同时,符坚又命梓潼太守裴元略率水师7万从巴蜀顺流东下,向建康进军。近百万行军队伍“前后千里,旗鼓相望。东西万里,水陆齐进。”符坚骄狂地宣称:“以我百万大军,即使将马鞭扔到长江中,也足以让长江断流。”
  
  东晋王朝在强敌压境,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以丞相谢安为首的主战派决意奋起抵御。经谢安举荐,晋帝任命谢安之弟谢石为征讨大都督,谢安之侄谢玄为先锋,率领经过7年训练,有较强战斗力的“北府兵”8万沿淮河西上,迎击秦军主力。派胡彬率领水军5千增援战略要地寿阳(今安徽寿县)。又任名恒冲为江州刺史,率10万晋军控制长江中游,阻止秦巴蜀军顺江东下。
  
  10月18日,符坚之弟符融率秦前锋部队攻占了寿阳,俘虏晋军守将徐元喜。与此同时,秦军慕容垂部攻占了郧城(今湖北郧县)。奉命率水军驰援寿阳的胡彬在半路上得知寿阳已被苻融攻破,便退守硖石(今安徽凤台西南),等待与谢石、谢玄的大军会合。苻融又率军攻打硖石。苻融部将梁成率兵5万进攻洛涧(在今安徽淮南东),截断淮河交通,阻断了胡彬的退路。胡彬困守硖石,粮草用尽,难以支撑,写信向谢石告急,但送信的晋兵被秦兵捉住,此信落在苻融手里。苻融立刻向苻坚报告了晋军兵少,粮草缺乏的情况,建议迅速起兵,以防晋军逃遁。苻坚得报,把大军留在项城,亲率8千骑兵疾趋寿阳。
  
  符坚一到寿阳,立即派原东晋襄阳守将朱序到晋军大营去劝降。 朱序到晋营后,不但没有劝降,反而向谢石提供了秦军的情况。他说:“秦军虽有百万之众,但还在进军中,如果兵力集中起来,晋军将难以抵御。现在情况不同,应趁秦军没能全部抵达的时机,迅速发动进攻,只要能击败其前锋部队,挫其锐气,就能击破秦百万大军。”谢石起初认为秦军兵强大,打算坚守不战,待敌疲惫再伺机反攻。听了朱序的话后,认为很有道理,便改变了作战方针,决定转守为攻,主动出击。
  
  11月,谢玄派谴勇将刘牢之率精兵5千奔袭洛涧,揭开了淝水大战的序幕。秦将梁成率部5万在洛涧边上列阵迎击。刘牢之分兵一部迂回到秦军阵后,断其归路;自己率兵强渡洛水,猛攻秦阵。秦军惊慌失措,勉强抵挡一阵,就土崩瓦解,主将梁成和其弟梁云战死,官兵争先恐后渡过淮河逃命,1.5万余人丧生。洛涧大捷,极大鼓舞了晋军的士气。谢石挥军水陆并进,直抵淝水(今淝河,在安徽寿县南)东岸,在八公山边扎下大营,与寿阳的秦军隔岸对峙。苻坚站在寿阳城楼上,一眼望去,只见对岸晋军布阵整齐,将士精锐。连八公山上的草木,他也感到类似人形,误认为是晋兵,颇为惊慌,对苻融说:“这是劲敌!怎能说他们是弱敌呢?”
  
  由于秦军紧逼淝水西岸布阵,晋军无法渡河,只能隔岸对峙。谢玄就派使者去见苻融,用激将法对他说:“将军率军深入晋地,却紧逼河岸布阵,这难道是想决战吗?如果你把阵地稍向后退,空出一块地方,让我军渡过淝水,双方一决胜负如何!”秦军诸将都表示反对,但苻坚认为可以将计就计,让军队稍向后退,待晋军半渡过河时,再以骑兵冲杀,这样就可以取得胜利。苻融对苻坚的计划也表示赞同,于是就答应了谢玄的要求,指挥秦军后撤。但秦兵士气低落,结果一后撤就失去控制,阵势大乱。谢玄率领8千多骑兵,趁势抢渡淝水,向秦军猛攻。朱序则在秦军阵后大叫:“秦兵败了!秦兵败了!”秦兵信以为真,于是转身竟相奔逃。苻融眼见大势不妙,急忙骑马前去阻止,以图稳住阵脚,不料战马被乱兵冲倒,被晋军追兵杀死。失去主将的秦兵越发混乱,彻底崩溃。前锋的溃败,引起后续部队的惊恐,也随之溃逃,行成连锁反应,结果全军溃逃,向北败退。秦军溃兵沿途不敢停留,听到风声鹤唳,都以为是晋军追来。晋军乘胜追击,一直到达寿阳附近的青冈。秦兵人马相踏而死的,满山遍野,充塞大河。苻坚本人也中箭负伤,单枪匹马逃回烙阳。
  
  晋军收复寿阳,谢石和谢玄派飞马往建康报捷。当时谢安正跟客人在家下棋。他看完了谢石送来的捷报,不露声色,随手把捷报放在旁边,照样下棋。客人知道是前方送来的战报,忍不住问谢安:“战况怎样?”谢安慢吞吞地说:“孩子们到底把秦人打败了。”客人听了,高兴得不想再下棋,想赶快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别人,就告别走了。谢安送走客人,回到内宅去,他的兴奋心情再也按捺不住,跨过门槛的时候,踉踉跄跄的,把脚上的木屐的齿也碰断了。
  
  淝水之战,前秦军被歼和逃散的共有70多万。唯有鲜卑慕容垂部的3万人马尚完整无损。苻坚统一南北的希望彻底破灭,不仅如此,北方暂时统一的局面也随之解体,再次分裂成更多的地方民族政权,鲜卑族的慕容垂和羌族的姚苌等他族贵族重新崛起,各自建立了新的国家,苻坚本人也在两年后被姚苌俘杀,前秦随之灭亡。此战的胜利者东晋王朝虽无力恢复全中国的统治权,但却有效地遏制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南下侵扰,为江南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淝水之战也成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载入军事史,对后世兵家的战争观念和决战思想产生着久远影响。
  牧野之战 姜尚、周武王 不足10万——17万,一说70万 全军覆没

柏举之战 孙伍、伍员、磕闾 3万——20万 千里破楚,五战入郢

阴晋之战 吴起 5万——50万 大败秦军

伊阙之战 白起 12万——24万 全歼

即墨之战 田单 不详 将燕军逐出齐国

鄗代之战 廉颇、乐乘 20万——60万 大败燕军

秦汉时期

巨鹿之战 项羽 2万——40万 歼灭

彭城之战 项羽 3万——56万 歼20万

井陉之战 韩信 3万——20万 灭赵,俘赵王歇

潍水之战 韩信 数万——20万 灭齐,

昆阳之战 刘秀 不足2万——42万 王邑仅率数千人逃回洛阳

祝阿、临淄之战 耿弇 数万——20多万 灭张步,平齐

赤亭之战 虞诩 3千——数万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兖州之战 曹操 数万——数10万 迫降30万

官渡之战 曹操 2万——10余万 歼7万余人

赤壁之战 周瑜 5万——20余万 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合肥之战 张辽 7千——10万 大败吴军

凉州之战 马隆 3500——数万 平定凉州

前秦灭前燕之战 王猛 6万——30万 歼敌近20万

淝水之战 谢玄 8万——97万 苻坚至洛阳,仅剩10余万

沙苑之战 宇文泰 数万——20万 伏击战,歼8万余人

玉壁之战 韦孝宽 不详——15万左右 城邑保卫战,歼7万余人

金乡之战 于仲文 8千——10万 全歼敌军

隋唐五代时期

浅水原之战 李世民 不详——10余万 消灭薛仁杲

虎牢之战 李世民 3500——10余万 全歼窦建德

唐平萧铣之战 李靖 不详——40余万 平萧铣

碛口 李靖 3千——不详 歼数万

蔡州之战 李愬 9千——不详 平淮西叛军

奉天、灵台之战 郭子仪 不详——30余万(一说数十万) 歼敌近10万

太原之战 李光弼 不满万人——10万 城邑保卫战,歼敌7万余人

雍丘之战 张巡 3千——数万 城邑保卫战,不详

睢阳之战 张巡 6800——13万 城邑保卫战,歼12万人

嘉山之战 郭子仪、李光弼 不详——5万余 歼敌4万

象牙潭之战 周本 7千——数万 俘5千

六合之战 赵匡胤 2千——2万 歼5千

宋辽金夏蒙元时期

西夏、吐蕃攻宋之战 刘舜卿 不详——20多万 击退夏蕃联军

达鲁古城之战 完颜阿骨打 不详——27万 大败辽军

护步达冈之战 完颜阿骨打 2万——70万 大败辽军主力

和尚原之战 吴玠、吴璘 数千——10余万 俘万余,大败金军

顺昌之战 刘锜 1.8万——10余万 城邑保卫战,大败金军

郾城之战 岳飞 数千——1.5 大败金军精锐

陈家岛海战 李宝 3千——10万 海战,全歼金军

采石之战 虞允文 1.8万——17万 水战,大败金军

海州之战 魏胜 不详——30万 大败金军

六合之战 毕再遇 不详——10万 城邑保卫战,大败金军

庐州之战 杜杲 不详——号80万 城邑保卫战,大败金军

边堡寨之战 成吉思汗 不详——30万 大败金军

纳忽山、不黑都儿麻之战 成吉思汗 4万——8万 全歼

迦勒迦河之战 哲别、速不台 不足3万——8万 全歼

赛约河之战 拔都、速不台 不足5万——10万 全歼

鄂州之战 伯颜 20万——60万 大败宋军

丁家洲之战 伯颜 10万——13万 大败宋军精锐

厓山海战 张弘范、李恒 数万——20万 海战,全歼

虎啸山之战 张庭瑞、焦德裕 5千——数万 大败宋军

鄱阳湖之战 朱元璋 20万——60万 水战,全歼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05-07

一、赤壁之战

双方兵力:曹操:20多万e79fa5e98193e59b9ee7ad9431333366303734;周瑜:5万。

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也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

赤壁之战的失利使曹操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全国的可能性,而孙刘双方则借此胜役开始发展壮大各自势力,刘备向孙权借荆州后实力迅速壮大,进而谋取益州,孙权屡次亲率大军进攻合肥,数战不利,损兵折将。曹操在退回北方后,休养生息五年,平定关中后才大举南征孙权。此战形成天下三分的雏型,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二、合肥之战

双方兵力:张辽:七千;东吴军队:10万。

合肥之战是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孙军与曹军以合肥为目标的争夺战。合肥是曹操命刘馥建设的一座东南方重要、繁荣的城市(后再增筑,命为合肥新城),而其主要作用是抵抗敌人的寨垒,所以守备能力对曹军极为重要;而东吴若要北伐,合肥是其中一个障碍点及补给点,所以双方于208年至253年在此地爆发过五次较大型的冲突,不过数次也未有胜负。

合肥之战,可谓张辽巅峰之战。这一战,张辽不仅功劳重大,他的才能也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他的勇猛,他的果敢都无一不得到充分展现。

三、夷陵之战

双方兵力:陆逊:5万;蜀汉军队:数十万。

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是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对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战役,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也是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章武元年(221年)七月,也就是刘备称帝三个月后,刘备以替名将关羽报仇为由,挥兵东征东吴孙权,气势强劲。

孙权求和不成后,决定一面向曹魏求和、避免两线作战,一面派陆逊率军应战。陆逊用以逸待劳的方法,阻挡了蜀汉军的攻势,更在章武二年(222年)八月夷陵一带打败蜀汉军。夷陵之战的惨败,是蜀汉继关羽失荆州后又一次实力大损。

四、兖州之战

双方兵力:曹操:数万;黄巾军:30万。

兖州之战是曹操对黄巾军的战役,是曹操以数万兵力迫降黄巾军30万大军,这是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兖州之战发生在东汉献帝初平三年(192年),在曹操统一北方的战争中,东郡太守曹操在寿张(今山东东平西南)地区击败黄巾军的作战。此战,曹操以少胜多,不仅取得了兖州根据地,而且收编精兵数万,成为曹操的基干部队,为曹操尔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五、官渡之战

双方兵力:曹操:两万;袁绍:十余万。

官渡之战乃是汉末乃至中国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也是曹操与袁绍争夺北方霸权的转折点,官渡一战之后,曹操终于一反之前对袁绍的劣势,为自己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曹操在战事初期处於劣势,当中全赖三人为曹操扭转困局——刘晔、荀攸、许攸。

官渡之战,经过一年多的对峙,以曹操的全面胜利而告结束。曹操以两万左右的兵力,出奇制胜,击破袁军十万。这个战例成为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曹操以其非凡的才智和勇气,写下了他军事生涯最辉煌的一页。

六、牧野之战

牧野之战又称“武王伐纣”,是周武王联军与商朝军队在牧野(今河南省淇县南、卫河以北,新乡市附近)进行的决战。

周军联军总数达4.5万人。据《史记》记载,帝辛出动的总兵力有七十万人,另一些文献记载是十七万。牧野之战周武王大获全胜。

七、巨鹿之战

巨鹿之战,是秦末大起义中,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后期各诸侯义军也参战),同秦名将章邯、王离所率四十万秦军主力在巨鹿进行的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项羽破釜沉舟,以大无畏精神在各诸侯军畏缩不进时率先猛攻秦军,带动诸侯义军一起最终全歼王离军,并于数月后迫使另二十万章邯秦军投降。从此项羽确立了在各路义军中的领导地位。经此一战,秦朝主力尽丧,名存实亡。

八、彭城之战

彭城之战在汉高帝二年(西元前205年)四月发生,是楚汉战争其中一场大战。楚军依靠项羽的雄才大略,千里出奇兵,在半日之内以3万之师击溃56万之众,创造了古代战争中速决战的典范,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九、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东晋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前秦出兵伐晋,于淝水交战,最终东晋仅以谢玄统率的八万军力大胜苻坚、苻融率领的八十余万前秦军。

十、护步达冈之战

金收国元年(辽天庆五年,1115年),在金辽战争中,金军追击大败辽军主力于护步答冈的战略决战。金军以2万兵力大胜辽军70万,辽军大溃,死者甚众。此役,是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十一、昆阳之战

昆阳之战是新朝末年,新汉两军在中原地区进行的一场战略决战,这场大战的主战场在昆阳一线,故称为昆阳之战。昆阳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之一,它决定了新汉两军的命运和未来中原王朝数百年的国运,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有深远影响的战略决战。

绿林军17000击溃新军43万,昆阳之战中,身为偏将军的刘秀一战而天下闻名,昆阳之战不但是刘秀击败王莽的关键一战,同时也为刘秀日后夺取天下奠定了基础。

十二、萨尔浒战役

萨尔浒战役是1619年(明万历四十七年,后金天命四年)二三月间,在明朝与后金的战争中,努尔哈赤在萨尔浒,以及萨尔浒附近地区大败明军四路进攻的反击战,是明朝与后金辽东战争中的战略决战。后金以六万兵力大胜明君十万,后金大胜,掌握战略主动权。此战役是明清战争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是明清兴亡史上一次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争,是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

第4个回答  2020-03-27

一、赤壁之战

双方兵力:曹操:20多万;周瑜:5万。

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也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

赤壁之战的失利使曹操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全国的可能性,而孙刘双方则借此胜役开始发展壮大各自势力,刘备向孙权借荆州后实力迅速壮大,进而谋取益州,孙权屡次亲率大军进攻合肥,数战不利,损兵折将。曹操在退回北方后,休养生息五年,平定关中后才大举南征孙权。此战形成天下三分的雏型,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二、合肥之战

双方兵力:张辽:七千;东吴军队:10万。

合肥之战是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孙军与曹军以合肥为目标的争夺战。合肥是曹操命刘馥建设的一座东南方重要、繁荣的城市(后再增筑,命为合肥新城),而其主要作用是抵抗敌人的寨垒,所以守备能力对曹军极为重要;而东吴若要北伐,合肥是其中一个障碍点及补给点,所以双方于208年至253年在此地爆发过五次较大型的冲突,不过数次也未有胜负。

合肥之战,可谓张辽巅峰之战。这一战,张辽不仅功劳重大,他的才能也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他的勇猛,他的果敢都无一不得到充分展现。

三、夷陵之战

双方兵力:陆逊:5万;蜀汉军队:数十万。

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是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对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战役,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也是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章武元年(221年)七月,也就是刘备称帝三个月后,刘备以替名将关羽报仇为由,挥兵东征东吴孙权,气势强劲。

孙权求和不成后,决定一面向曹魏求和、避免两线作战,一面派陆逊率军应战。陆逊用以逸待劳的方法,阻挡了蜀汉军的攻势,更在章武二年(222年)八月夷陵一带打败蜀汉军。夷陵之战的惨败,是蜀汉继关羽失荆州后又一次实力大损。

四、兖州之战

双方兵力:曹操:数万;黄巾军:30万。

兖州之战是曹操对黄巾军的战役,是曹操以数万兵力迫降黄巾军30万大军,这是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兖州之战发生在东汉献帝初平三年(192年),在曹操统一北方的战争中,东郡太守曹操在寿张(今山东东平西南)地区击败黄巾军的作战。此战,曹操以少胜多,不仅取得了兖州根据地,而且收编精兵数万,成为曹操的基干部队,为曹操尔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五、官渡之战

双方兵力:曹操:两万;袁绍:十余万。

官渡之战乃是汉末乃至中国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也是曹操与袁绍争夺北方霸权的转折点,官渡一战之后,曹操终于一反之前对袁绍的劣势,为自己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曹操在战事初期处於劣势,当中全赖三人为曹操扭转困局——刘晔、荀攸、许攸。

官渡之战,经过一年多的对峙,以曹操的全面胜利而告结束。曹操以两万左右的兵力,出奇制胜,击破袁军十万。这个战例成为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曹操以其非凡的才智和勇气,写下了他军事生涯最辉煌的一页。

六、牧野之战

牧野之战又称“武王伐纣”,是周武王联军与商朝军队在牧野(今河南省淇县南、卫河以北,新乡市附近)进行的决战。

周军联军总数达4.5万人。据《史记》记载,帝辛出动的总兵力有七十万人,另一些文献记载是十七万。牧野之战周武王大获全胜。

七、巨鹿之战

巨鹿之战,是秦末大起义中,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后期各诸侯义军也参战),同秦名将章邯、王离所率四十万秦军主力在巨鹿进行的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项羽破釜沉舟,以大无畏精神在各诸侯军畏缩不进时率先猛攻秦军,带动诸侯义军一起最终全歼王离军,并于数月后迫使另二十万章邯秦军投降。从此项羽确立了在各路义军中的领导地位。经此一战,秦朝主力尽丧,名存实亡。

八、彭城之战

彭城之战在汉高帝二年(西元前205年)四月发生,是楚汉战争其中一场大战。楚军依靠项羽的雄才大略,千里出奇兵,在半日之内以3万之师击溃56万之众,创造了古代战争中速决战的典范,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九、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东晋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前秦出兵伐晋,于淝水交战,最终东晋仅以谢玄统率的八万军力大胜苻坚、苻融率领的八十余万前秦军。

十、护步达冈之战

金收国元年(辽天庆五年,1115年),在金辽战争中,金军追击大败辽军主力于护步答冈的战略决战。金军以2万兵力大胜辽军70万,辽军大溃,死者甚众。此役,是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十一、昆阳之战

昆阳之战是新朝末年,新汉两军在中原地区进行的一场战略决战,这场大战的主战场在昆阳一线,故称为昆阳之战。昆阳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之一,它决定了新汉两军的命运和未来中原王朝数百年的国运,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有深远影响的战略决战。

绿林军17000击溃新军43万,昆阳之战中,身为偏将军的刘秀一战而天下闻名,昆阳之战不但是刘秀击败王莽的关键一战,同时也为刘秀日后夺取天下奠定了基础。

十二、萨尔浒战役

萨尔浒战役是1619年(明万历四十七年,后金天命四年)二三月间,在明朝与后金的战争中,努尔哈赤在萨尔浒,以及萨尔浒附近地区大败明军四路进攻的反击战,是明朝与后金辽东战争中的战略决战。后金以六万兵力大胜明君十万,后金大胜,掌握战略主动权。此战役是明清战争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是明清兴亡史上一次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争,是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以弱胜强战役
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208年在长江赤壁一带大破曹操大军,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也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以弱胜强战役?
官渡之战 夷陵之战 赤壁之战 淝水之战 巨鹿之战 彭城之战 兖州之战 牧野之战 六合之战 宁远之战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以弱胜强战役
牧野之战:这是中国古代一场著名的战争,发生在周朝初期。在这场战役中,周武王联军以弱胜强,成功打败了商朝残余势力,奠定了周朝的基业。赤壁之战:三国时期,曹操率领的北方军队与孙权、刘备联军在赤壁展开激战。虽然曹军数量庞大,但最终联军凭借火攻等策略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淝水之战:东晋时期,前秦与...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以弱胜强战役
10长平之战 :这个太有名了,白起对赵奢,先用计离间让赵王临阵换帅,结果赵括纸上谈兵,30万秦军全歼赵军45万(降兵坑杀)9城濮之战 :重耳(晋文公)破大楚三路大兵 8牧野之战 :周武王统率兵车300乘,虎贲3000人,甲士4万5千人,破商纣17万人。7 巨鹿之战:项羽以三万败秦将章酣三十万主力...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以弱胜强战役
长平之战,牧野之战,柏举之战,阴晋之战,巨鹿之战,背水一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虎牢之战,太原之战,雍丘之战,采石之战,白沟河之战,台州之战,萨尔浒之战,宁远之战,黄桥战役,鲁南战役,淮海战役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以弱胜强战役
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十大战役,展现了军事策略和勇气的胜利,以下是其中的精彩片段:一、赤壁之战,孙刘联军以5万兵力对战曹操20多万,这场战役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是曹操统一全国计划的转折点。二、合肥之战,张辽以七千兵力对抗东吴10万,他的英勇表现使其成为巅峰之战,展示了以少胜多的智慧。三...

中国古代历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例
给楼主找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历史十大经典战役 NO.1 牧野之战 NO.2 城濮之战 NO.3 长平之战 . NO.4 巨鹿之战 NO.5 韩信破赵之背水一战 NO.6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同意整个北方的基础. NO.7赤壁之战 NO.8淝水之战 NO.9朱仙镇大捷 NO.10 淮海战役 ...

历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役
最著名的:①巨鹿之战 ②官渡之战 ③赤壁之战 ④淝水之战 名称 主要指挥者 双方兵力 结果 先秦时期 牧野之战 姜尚、周武王 不足10万——17万,一说70万 全军覆没 柏举之战 孙伍、伍员、磕闾 3万——20万 千里破楚,五战入郢 阴晋之战 吴起 5万——50万 大败秦军 伊阙之战 白起 12万...

在古代历史上,有哪几次著名的传奇战役是以弱胜强的?
但这十场战争成为以弱胜强的传奇。 TOP、10 赤壁之战 公元208年七月十二日(汉献帝建安十三年) ,孙权、刘备组成的联军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赤壁市西北,一说今嘉鱼东北)一带大破曹军,从此奠定了三国鼎立的格局。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争之一。 就三方投入赤壁之战的兵力,特别是曹操一...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经典战役?
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有: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牧野之战、长勺之战、柏举之战、阴晋之战、伊阙之战、鄢郢之战、即墨之战、鄗代之战、巨鹿之战等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