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孔子,孟子的儒家社会理想,中国的乡土社会与孔孟思想有何联系
也正因此,孟子的儒家思想被认为是对孔子的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二者是一脉相承的。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或许也是一个持续两千年的政治阴谋。因为,实际情况是,孟子的学术思想一部分继承于孔子的思想,另一部分则是孟子自己的创造,而这后一部分内容已经大大地超越了孔子。 孔子倡导的社会结构“君君、臣臣...
中国的乡土社会与孔孟思想有何联
有一句通用至今的古话说得极恰: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在这里“兼济天下”本身就是孔孟思想的表现,“独善其身”就是老庄思想的表现。这样的思想贯穿国人,尤其是知识分子的一生。这句直到今天都没有过时,也算是在现代社会孔孟和老庄思想对人的影响最扼要的概括。
儒家法律思想
儒家把德看作是“人君”与“暴君”的标准,是执政、司法的知道思想。 (一)德刑并用,以刑辅德 这是德和刑二者之间的基本关系。儒家推崇西周的“明德慎罚”,但同时通过春秋战国的纷争,儒家已经意识到德的局限性,应该借助刑来辅助德的适用。孟子说:“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那么二者是否处于平等地位...
谁能给我讲讲孔孟的中庸之道的主导思想是什么呀?为什么鲁迅要批判它...
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中,鲁迅对封建节烈观念和等第思想十分憎恶,在《我之节烈观》中,鲁迅将封建节烈观念视作无主名无意识的杀人团,他说“社会上多数古人模模糊糊传下来的道理,实在无理可讲;能用历史和数目的力量,挤死不合意的人。这一类无主名无意识的杀人团里,古来不晓得死了多少人物;节烈的女子,也就...
儒家思想在执政上的观点是什么?
真正影响中国民主化进程的思想因素,并不是“三纲六纪”之类的儒家传统观念,而是各阶层人士的一系列现实考量。二十一世纪,中国人应该学着妥善处理社会各阶层间的关系,在各种力量的对抗与均衡中把握住民主转型的契机,把“善政”与“善治”更好地结合起来,开创世界文明的新政治理念。人类的文化知识是一种传承积累的...
赖辉东《论语史鉴》17.13消逝的乡绅文化。
当然,也有些文人本身水平有限,对儒家经典的理解产生错误,或者没有通读儒家经典,导致对孔孟思想的理解不够全面,只有碎片化,片面化的信息。所以孔孟思想经常被人误会。其实孔子是个爱憎分明的人,他曾说:“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意为:仁者不但要爱人,还要恨人。而且必须爱对人,恨对人。 逝去的乡绅文化 文革时期...
读费孝通的《中国文化的重建》有感
虽然他们对经典文化的一些现代解读颇为文坛诟病,但不得不说,他们在不知不觉中传播了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于丹讲《论语》时,她常常把论语和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有利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和冲突,在这里儒家思想走进平常百姓家,以前略显空洞的儒家理论此时具有了很大的实践意义。 最后,文化的自觉当然离不开人民的推动...
义利之辨的传统的中国义利之辩
后来明太祖朱元璋甚至作决定将孟子逐出文庙,不准以孟子陪祀孔子,可见对孟子厌弃之深。而从我们今天的眼光、从人民的立场来看,孟子的这些主张确实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光大啊! 董仲舒继承孔孟思想,为西汉大儒;他建议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儒家思想学说在后来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中争得了正统地位。董仲舒的“...
葬礼的文化意义
民间的丧葬习俗同人们普遍的信仰与知识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丧葬仪式也体现了这种价值观。 不能尽孝,对于传统的中国人来说,就等于精神支柱的崩塌。中国这个千年礼仪之邦,对于人生的这一最终环节,素来十分重视。在孟子的理想社会图景中,有一项内容,是“使民养生送死无憾”。送死,是说后辈送前辈,在孟子心中将之提高到...
孔孟名言
不难看出,无论是孔子讲做人,还是孟子讲政治,都是以“仁”为出发点的,从做人到治国,仁爱之心一脉相承,这就是孔孟思想的仁学核心。这仁学的着眼点是人,是人的心性、道德,因而孔子和孟子自始至终都十分重视人格修养。孔子提倡“好学”,孟子倡导“养气”,都是重视人格修养的体现。在这十二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