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在电视上看过说古代皇帝写下的继位诏书会被那些皇子们篡改以达到自己想当皇帝的梦想,可是我觉得有点奇怪,因为当时不是所臣民都是汉人,如果只有一份汉文诏书的话那其民族不就看不懂了吗?何以诏告天下呢?可以改汉字版本的但是其它文字的不是没有办法篡改吗?所以历史上的那些有关篡改继位诏书的事情是不是只是一种传说?
皇帝的继位诏书是否只有汉文的一份?还是同一份诏书有好几种不同民族的...
满语是清朝的国语,康熙的诏书不可能只改汉文,不改满文。满文是竖写的,把“十”改成“于”是不好改的。清代的用语规范,档案中凡写到皇子时,都要写成“皇某子”、”而不能写成“某皇子”。仅将“十”字改成“于”字,岂不是将“传位皇十四子”改成“传位皇于四子”。道光秘密立储谕旨再说...
为什么清朝时写诏书时 用满汉蒙藏四个文字?
如果是皇帝的遗诏就只用满汉两种,从雍正开始写两份,一份在自己确立太子后把诏书放到宫殿房梁上藏着,一份自己留着,防止有人伪诏的情况。
雍正是怎么当上皇帝?
第四,雍正知道他继承皇位,不是因为他看到诏书,不是因为他看到遗诏,也不是因为他亲耳听到他父亲的口谕,他自己说,是舅舅隆科多口传给他的。在帝制时代,谁继承皇位是第一等大事,这么大的事情,隆科多没有当着诸大臣的面,也没有当着诸皇子的面,宣布康熙的遗诏,单独跟雍正一个人说,没有旁证。 第五,康熙死了之后...
清朝上朝的时候说满语还是汉语?清朝的官方语言只有一种?
一般皇帝的诏书都是满汉双语的,比如清朝有一个非常有名的阴谋论,说康熙当年的传位遗诏写的是“传位十四子”,让雍正在“十”这个字的上、下各添一笔改成了“传位于四子”。但康熙的传位诏书是有原件的,原话写的是“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云云。所以说这个阴...
雍正的继位是篡位还是名正言顺的?
但是大部分史学家判断,康熙的遗诏有满文、汉文、蒙古文几种语言。按照民间所说其修改了汉文,但是蒙文、满文是不能修改的。而且民间传说为传位十四皇子,被隆科多改为传位于四皇子,但按照清朝官方文件书写规则,并无四皇子十四皇子之称,而是皇四子和皇十四子。迄今故宫所藏约一千万份清朝文件中,并无...
康熙传位的真实历史是什么?
传位诏书是用满文、汉文和蒙文三种语言书写,传位诏书中的满文中,“于”和“十”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字,完全没有篡改的可能。康熙在遗诏最后写道:“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即遵舆制,持服二十七日,释服布告中外,咸使闻知。”康熙遗诏 康熙...
为什么康熙的诏书不用满文写
所有清代诏书都是满汉双语书写的,不可能只有汉文 博物馆展出的康熙诏书:
雍正皇帝继位到底是不是名正言顺?
雍正皇帝继位是名正言顺的。一方面是因为康熙留下了诏书,更主要的原因是康熙看好乾隆这个孙子继承皇位,因而他才让雍正继位。
康熙遗诏,到底是“传位十四子”,还是“传位于四子”?
在清朝,像传位诏书这么重要的文件,都是用满汉两种文字分别书写的。也就是说康熙帝的这份传位诏书其实并不只有汉语版的,还有一份是以满文书写的。所以胤禛即便能把汉字的“十”改成“于”,他也没办法更改满文版的“十”和“于”,因为这两个字的满文...
雍正帝即位之谜 传位诏书真假难辨
清宫向来是满汉两种文字并用,汉文传位诏书均写为“传位皇某子”,绝不会只写,“十四子”,而且清代诏书中“于”与“於”字不能互用,诏书中用的都是“於”字,因而无法更改添加。尽管这一说法被否决,但是胤禛继位的合法性却始终有所争议。关于其继位问题,史学界历来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康熙帝并未传位给胤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