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分核桃的启示
一位师父云游回来,带回一包核桃,师父先拿出一颗给小徒弟。当小徒弟正要敲开来吃的时候,师父就拦住了他,因为师父忽然意识到这是一个启发弟子的好机会。
只见师父又从包里数了17颗核桃摆在桌面上,他要小徒弟把这17颗核桃分成三份---师父一份,师兄一份,自已一份。要求小徒弟的一份是桌面上数量的二分之一,他师兄的一份是桌面上数量的三分之一,师父的一份则是桌面上核桃的九分之一。不能把核桃敲开,也不能剩下。这下可把小和尚急坏了。十七不能被二、三和九整除,怎么也不可能按师父的要求分开的呀?他急得抓耳挠腮,还是无计可施。
正在他茫然无措的时候,听到师父在一旁叹道:“要是有18颗核桃就好办了!”
小和尚是一个非常机灵的孩子,一听这话,顿悟了师父的点化---赶紧把手里那颗还没来得及吃的核桃拿出来,凑成了18颗。这难题就迎刃而解了---更令他高兴的是,最后,他先得到的那颗核桃剩了下来,还属于他。
这时,师父对徒弟说道:“这下你该知道了吧,解这道题的关键是你必须豁达舍得,你要是不能洒脱地把自己手里的核桃拿出来,你就永远都解不开这道题;你要是舍得,你就能很容易地解开这道题。而且,一旦你舍得了你已经有的东西,你往往什么都不会损失。解题是如此,与人相处何尝不是如此呢?孩子,你要记住,人生也是一道题,时时处处你都必须保持超然豁达的心志,有舍才有得。”
两块石头的命运
在很久以前,还是这座不知名的山上,有二块颇具灵性的大石头,被挑选到一个新建的佛寺中雕刻释迦牟尼像。雕刻发现第一块石头的材质比较好,决定先雕这块石头。雕刻过程中,这块石头一直感觉很痛,就对雕刻师说:“我撑不下去了,你别雕了!”雕刻师回答它:“你撑过二个星期就好了,那时候你就会成为万人膜拜的佛像,你只要再坚持一下你就有好的成就。”这块石头忍受着疼痛过了两天,它发脾气:“我不干了!”这块石头不配合,雕刻师就没有办法雕琢,只好把它先放在一旁。
雕刻师把目光转向第二块石头,他问石头:“我现在要雕刻你,会很痛,你能不能忍受?”第二块石头说:“我绝对可以忍受,你就尽你的能力去雕刻好了。”雕刻师得到这样的允诺,就放心大胆地工作起来。果然,在整个雕刻过程中,第二块石头都没有发出一声抱怨,它被雕刻师雕刻成了一座完美的释迦牟尼的佛像。佛像开光以后,来寺院里膜拜的人太多了,踏得寺院里尘土飞扬。寺院里的人看到这种情况,就把第一块没有完工被废弃的石头打碎铺在地上。那块因为怕痛而拒绝被雕刻的石头,就这样变成万人践踏的铺地石。
【感悟】
人生在世,生与死较,利与害权,福与祸衡,喜与怒称。小之一身,大之国家天下,都离不开忍耐。成大业要忍,谋生存要忍,解困境要忍。不经千锤百炼,怎能坚硬如钢?害怕艰苦挑战的人,是经不住风雨考验的。那些逃避困难的人,始终不会有所成就
4、碌碌无为的流浪汉
有一位年轻的流浪汉依靠着一棵大树晒太阳。他衣衫褴褛,神情萎靡,不时有气无力地打着哈欠。
有一位老僧人从此经过,好奇地问道:“年轻人,如此好的阳光,如此难得的季节,你不去做你该作的事,懒懒散散地晒太阳,岂不辜负了大好时光?”
“唉!”流浪汉叹了一口气,回答说,“在这个世界上,除了我自己的躯壳外,我一无所有。我又何必去费心费力地做什么事情呢?每天晒晒我的躯壳,就是我做的所有的事情了。”
“你没家?”
“没有。与其承担家庭的拖累,不如干脆没有。”流浪汉说。
“你没有你的所爱?”
“没有。与其爱过后便是恨,不如干脆不去爱。”
“你不想去赚钱?”
“不想。千金得来还复去,何必劳心费神动躯体?”
“哦!”老僧人若有所思,“看来我得赶快帮你找绳子。”
“找绳子?干嘛?”流浪汉好奇地问。
“帮你自缢!”
“自缢?你叫我死?”流浪汉惊诧了。
“对。人有生就有死,与其生了还会死去,不如干脆就不出生。你的存在,本身就是多余的,自缢而死,不是正合你的逻辑么?”流浪汉听了无言以对。
【感悟】
如果一个人碌碌无为的混日子,这样的人等于已经死掉了。只有树立远大的志向,满怀激情的投入到生活和工作中去,不断努力和拼搏,才能体会到生命的意义,实现人生的价值
5、奴仆守门户
从前有位大富翁,有一天想到很远的地方去,当他要出门的时候,特别把守门户的奴仆叫来说:“我出门的时候,你要好好看门,用心照顾驴子。”“主人你尽管放心,我会依照你吩咐去做的。”主人就放心的出门去了。
主人刚出门的几天,奴仆也确实小心翼翼的看守门户、照顾驴子。可是没有几天,村里的庙请有名的戏班来演戏,听说戏演的十分精彩。守门的奴仆心里就痒痒的想去看戏。可是主人一再的交代要看守门户和照顾驴子,怎么办呢?”
于是他想:“主人叫我守门,看好驴子,我就用绳索把门缚在驴背上,牵著驴子去看戏,不就行了吗?”于是他欢天喜地的照著自己的想法,先把驴子牵出来,再将大门除下,放到驴背上,用绳子牢牢的缚住,便大摇大摆的看戏去了。结果大富翁的家不但没有守门的人,连大门都没有了,小偷趁机把富翁的财宝一扫而光。
富翁回家见到家里的财宝都没有了,问奴仆说:“家里所有财宝那里去了?”奴仆说:“主人外出,只交代我看守门户,照顾驴子这二件事我都做到也,至于其他的我就不知道了。”“叫你守门就是要你保护家里的财宝,若无财宝何用守门?”
【感悟】
在处理事情时,要洞悉原委真相,把握本症结所在,对症下药,才能解决问题。我们要守住的不仅仅是住家的大门,更重要的是守住自己智慧的心门。我们要善于用智慧来自如地开启我们的心门,这样才不会做出愚痴的事情来。
6、一个问题并非只有一个答案
从前,普陀山上有座庙,庙里住着一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他们师徒二人在寺庙中相依为命。
有一天,老和尚给小和尚出了一个问题:“一个爱清洁的人和一个不爱清洁的人一同从外面回来,是爱清洁的人先去洗澡,还是不爱清洁的人先去洗澡?”
小和尚搔了搔头皮,迅速地答道:“当然是不爱清洁的人先去洗澡,因为他身上脏得很。”老和尚看了看小和尚,不置可否。
小和尚以为自己回答得不正确,又马上改口说:“一定是那个爱清洁的人先去洗澡。”
老和尚问:“为什么?”
小和尚胸有成竹地说:“那还不简单,爱清洁的人有爱洗澡的习惯,不爱清洁的人没有爱洗澡的习惯,只有爱清洁的人才有可能去洗澡。”说完,小和尚等待师傅的夸奖。
出乎意料的是,老和尚不但没有夸奖小和尚,还说小和尚没有悟性,小和尚更加莫名其妙了。
“两个都得去洗澡,爱清洁的有洗澡的习惯,不爱清洁的需要洗澡。”小和尚只有这样回答了。可师傅的脸色告诉他,又错了。
小和尚只剩下最后一个答案,于是怯生生地回答:“两个都不去洗澡,原因是爱清洁的人很干净,不需要洗澡,不爱清洁的人没有洗澡的习惯。”
他刚说完,老和尚满意地说:“其实,你已经把四个答案都说出来了,但你每次都认准一个是正确的,你的答案是不全面的。因此,单单拿出一个都不是正确的答案。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尤其是在与人交往中,有时并非因为做得不对,而是没有全面地考虑问题。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一个问题并非只有一个答案。
【感悟】
在我们的认知中,一个问题往往只会有一个答案,其实,这是不对的,很多时候,一个问题并非只有一个答案。什么样的答案才是正确的呢?只要是能够解释的通的答案都可以说是正确的。
7、共享更好的实物
老李在的自家院子里种了一棵菊花,第三年的秋天,已是满院飘香,菊香一直飘到了山下的村里。凡来寺庙的香客都要忍不住赞叹:“好美的花儿!”于是有人向禅师要花种在自己的家里。禅师答应了,他亲自动手挑选开得最鲜艳的几棵,挖出根须送到别人家。
消息马上传开了,前来要花的人络绎不绝。在禅师眼里,这些人一个比一个可亲,都要给他们。没过几天,再看院子里的菊花已送得一棵不剩。秋天最后的一个黄昏,僧侣们看到满院的凄凉,叹道:“真可惜!这里本应是满院菊香啊。”
但禅师却笑着对弟子说:“你们想想,这样换来是什么?三年后,将会是一村菊香!”
“一村菊香”,僧侣们不由心头一热。
此时再看看禅师,他脸上的笑容犹如菊花灿烂。
禅师最后说:“我们应该把美好的事与别人一起分享,让每一个人都感受到这种幸福,即使自己一无所有,心里也是幸福的!这时候我们才真正的拥有了幸福。”“一村菊香”【启示】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生活中我们要乐于奉献,即使到最后我们一无所有,与人分享的快乐也会时时激荡在我们心头,只有这样,我们才算真正拥有了幸福。
8、过真正快乐的生活
某日,无德禅师正在寺院里锄草,迎面走过来三位愁眉苦脸的年轻信徒,在向他施礼,其中一位口中喃喃地说道:“人们都说佛教能够解除人生的痛苦,可是我们已经向佛多年,却一点儿也不觉得自己快乐,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无德禅师放下手中的锄头,安祥地看着他们说:“想快乐?这并不难,你们首先要弄明白人为什么活着啊?!”
这三位年轻的信徒,你看着我,我看着你,谁也没料到无德禅师竟然会首先向他们提出这样的问题。
过了片刻,甲犹豫一下后轻声地说道;“人总不能死吧!这死亡对于人来说,这太可怕了,所以人要活着!”
乙也不甘落后地大声说道:“现在拼命地劳动,就是为了将来自己老的时候能够享受到粮食满仓,子孙满堂的生活。”
丙想了想后低声地说道;“我可没你们那么高的奢望,我必须活着,否则我的一家老小靠谁来养活。”
无德禅师听后爽朗地大笑,他笑着说:“怪不得你们三位都感觉得不到人生的快乐,原来是你们所想到的只是死亡、年老、被迫的劳动,而不是理想、信念和责任。一个人活在世上,如果没有理想、信念和责任的生活,那样当然是会感到活着是很疲劳、很累的了。”
信徒们顿时都不以为然地说:“理想、信念和责任,这说说倒是很容易的,但这总不能当饭吃吧!”
无德禅师看了看眼前这三位愁眉不展的信徒后十分慈爱地说:“那你们再说说,人有了什么才能快乐呢?”
甲毫不迟疑地说:“有了名誉,就有一切,也就能快乐!”
乙情绪有点激动地说:“有了爱情,才能够快乐!”
丙坚决而又肯定地说:“有了金钱,就能够快乐!”
无德禅师收敛了笑容后,较为严肃地说:“那我现在再向你们三位提出个问题。那你们先想一想,为什么有人有了名誉却很烦恼,有了爱情却很痛苦,有了金钱却很忧虑呢?”
这三位信徒顿时都低下了头,无言以对。
无德禅师又接着说;“理想、信念和责任,这并不是空洞的,而是体现在人们每时每刻的日常生活之中。必须改变自己对原有生活的观念、态度,这样生活的本身才能有所变化。名誉要服务于大众,才能快乐;爱情要奉献他人,才有意义;金钱要布施于穷人,才有价值。也只有这样的生活才是真正的快乐生活!”
【感悟】
我们为什么生活得不快乐?是因为我们的人生缺少些必须要有的东西——理想、信念和责任。我们所有的行为应该为理想、信念和责任服务。只有这样,我们才会生活的快乐。
9、不该为小事大发脾气
天刚破晓,朱友峰居士就兴冲冲地抱着一束鲜花和供果,赶到大佛寺想参加寺院的早课。
可是,没料到刚踏进大殿,左侧突然跑出一个人,正好与朱友峰撞个满怀,将他捧着的水果撞翻在地。朱友峰看到满地的水果忍不住叫起来:“你看!你这么粗心,把我供佛的水果全部撞翻了,你得给我一个交待!”
那个人名叫李南山,他非常不满地说:“撞翻已经撞翻,顶多说一声对不起就够了,你干吗那么凶啊?”
朱友峰十分生气:“你这是什么态度啊?自己错了还要怪人吗?”
接下来,两个人互相咒骂起来,互相指责的声音很大。
广圄禅师正好经过这里,问明原委后,说:“莽撞地行走是不应该的,但是不肯接受别人的道歉也是不对的,这都是愚蠢不堪的行为。能坦诚地承认自己过失及接受别人的道歉,才是智者的举止。”
停了片刻,广圄禅师又说:“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必须协调的生活层面的事情太多了,比如,在社会上,如何与亲族、朋友取得协调;在教养上,如何与师长们取得沟通;在经济上,如何量入为出;在家庭上,如何培养夫妻、亲子的感情;在生活上,如何使身体健全;在精神上,如何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能够如此才不会辜负我们可贵的生命。想想看,为了一点儿小事,一大早就破坏了一片虔诚的心境,值得吗?”
听到这里,李南山先说:“禅师!我错了,实在太冒失了!”他说着便转身向朱友峰说:“请接受我至诚的道歉!我实在太愚痴了!”
朱友峰也由衷地说:“我也有不对的地方,不该为点儿小事就大发脾气,实在是太幼稚了!”
【感悟】
在生活中,有许多事情分等着我们去做,我们没有必要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无谓的争执上。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出现矛盾后,我们应该既要有敢于承认自己过失的勇气,又要有接受别人道歉的雅量。
佛教智慧故事:治愈恶疾
佛教禅理经典小故事
佛教禅理经典小故事1: 向石头道歉 一个小沙弥在化缘时与一位农妇发生争执,最终动起手来。他扯破了农妇的衣服,农妇也抓破了他的脸。其他和尚将他们分开,并将小沙弥送回寺院。老法师了解情况后,并未严厉责备小沙弥,反而找出一些布料,亲自带着他前往农妇家赔礼道歉。农妇在法师面前也变得通情达理...
佛教经典小故事
1、泥泞路上 某日,坦山和尚与一道友一起走在一条泥泞小路上,此时,天正下着大雨。他俩在一个拐弯处遇到一位漂亮的姑娘,姑娘因为身着绸布衣裳和丝质衣带而无法跨过那条泥路。“来吧,姑娘,”坦山说道,然后就把那位姑娘抱过了泥路,放下后又继续赶路。一路上,道友一直闷声不响,最后终于按捺...
佛教小故事长篇
一位师父云游回来,带回一包核桃,师父先拿出一颗给小徒弟。当小徒弟正要敲开来吃的时候,师父就拦住了他,因为师父忽然意识到这是一个启发弟子的好机会。只见师父又从包里数了17颗核桃摆在桌面上,他要小徒弟把这17颗核桃分成三份---师父一份,师兄一份,自已一份。要求小徒弟的一份是桌面上数量...
关于佛教的小故事
佛教小故事:佛祖在菩提树下问一人:“在世俗的眼中,你有钱有势、有一个疼爱自己的妻子,你为什么还不快乐呢?”此人答曰:“正因如此,我才不知该如何取舍。”佛祖笑说:“我给你讲一个故事吧。某日,一游客就要因口渴而死,佛祖怜悯,置一湖于此人面前,但此人滴水未进。佛祖好生奇怪,问之原...
佛学小故事四则 让你感悟
1、惹尘埃 神秀曰:“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教惹尘埃。”慧能云:“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2、一滴水 佛祖释迦牟尼考问他的弟子:“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弟子们都回答不出。释迦牟尼说:“把它放到江、河、湖、海里去。”3、礼物 一位禅师...
佛教禅理经典小故事
佛教禅理经典小故事1:向石头道歉 听说过有人向石头道歉的故事吗?一个小沙弥在化缘的时候与一位农妇吵了起来,最后发展到动手打人。他扯破了农妇的衣服,农妇抓破了他的脸。后被赶来的其他和尚劝开,并把小沙弥送回了寺院。老法师了解情况后,对小沙弥一句教训的话也没有,就张罗着在供品里找出...
佛教经典小故事有哪些
一路上,道友沉默不语,最终忍不住问坦山:"我们出家人应当远离女色,尤其是年轻美貌的女性,这很危险。你为何要这样做?""什么?那个姑娘吗?"坦山回答,"我早就把她放下了,你还在想着她吗?"2. 释迦牟尼在一次法会上讲述了一个故事:有一个富商娶了四个妻子。第一个妻子聪明伶俐,总是陪伴在...
寻几个出自佛经的小故事
小沙弥更请尊者不要因此难过,但尊者却无法忘怀这件不幸的意外。 之后,他们继续上路,最后抵达佛陀所住的舍卫城只树给孤独园。佛陀明白路上所发生的事,就说:阿罗汉不与人动气,阿罗汉克制感官的冲动,内心究竟平静、安详。 5,玄奘大师与心经的故事 有一天玄奘来到恒河岸边,看见数千人聚集在一齐,就好奇地上前去看,...
找一些有禅意的佛语小故事
1、神秀与慧能 在南北朝的时候,佛教禅宗传到了第五祖弘忍大师,弘忍大师当时在湖北的黄梅开坛讲学,手下有弟子五百余人,其中翘楚者当属大弟子神秀大师。神秀也是大家公认的禅宗衣钵的继承人。弘忍渐渐的老去,于是他要在弟子中寻找一个继承人,所以他就对徒弟们说,大家都做一首畿子(有禅意的诗),...
儿童佛教小故事?
佛教中信守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希望对你有用! 篇1:担心来生吗? 有一次,佛陀回故乡迦毘罗卫城游化,住在城南的尼拘律树园中。 这天,佛陀的堂弟摩诃男居士来礼见佛陀,对佛陀说: 「世尊!现在我们迦毘罗卫城这个地方,物产丰富,人口众多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