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伏加德罗事迹

如题所述

阿伏伽德罗(Avogadro Amedeo, 1776~1856)
  意大利科学家 。1776 年生于都灵 ,1856 年7月9日卒于同地。1796年获都灵大学法学博士学位。毕业后曾当过律师。1800年开始研究物理学和化学。1809年被聘为范赛里学院自然哲学教授。1820年任都灵大学数学和物理学教授,曾一度被解职而于1834年又重任该校教授,直到1850年退休。他是都灵科学院院士,还担任过意大利度量衡学会会长而促使意大利采用公制。
  1811年,他发现了阿伏伽德罗定律,即在标准状态(0℃,1个标准大气压,即1.01325×10^5Pa),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而与气体的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质无关。它对科学的发展,特别是原子量的测定工作,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此后,又发现了阿伏伽德罗常数,即,1mol的任何物质的分子数都约为6.023×10^23个分子。他的发现当时没有引起化学家的注意,以致在原子与分子、原子量与分子量的概念上继续混乱了近50年。直至他死后2年,S.康尼查罗指出应用阿伏加德罗理论可解决当时化学中的许多问题,以及1860年在卡尔斯鲁厄重新宣读了他的论文之后,他的理论才被许多化学家所接受。1871年V.迈尔应用阿伏加德罗定律从理论上成功地解释了蒸气密度的特性问题。
  在物理学和化学中,有一个重要的常数叫阿伏伽德罗常数。NA=6.02205xl0^23/摩尔。它表示1摩尔的任何物质所含的分子数。
  在物理学和化学中,还有一常见的定律叫阿伏伽德罗定律。它的内容是在同一温度、同一压强下,体积相同的任何气体所含的分子数都相等,这一定律是意大利物理学家阿伏伽德罗于1811年提出的,在19世纪,当它没有被科学界所确认和得到科学实验的验证之前,人们通常把它称为阿伏伽德罗的分子假说。假说得到科学的验证,被确认为科学的真理后,人们才称它为阿伏伽德罗定律。在验证中,人们证实在温度、压强都相同的情况下,1摩尔的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都相等。例如在0℃、压强为760mmHg时,1摩尔任何气体的体积都接近于22.4升,人们由此换算出:1摩尔任何物质都含有约6.02205xl023个分子,这一常数被人们命名为阿伏伽德罗常数,以纪念这位杰出的科学家。
  阿伏伽德罗在科学史上占据这样一个重要地位,那么他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让我们从分子论的提出说起。
  就在英国化学家约翰·道尔顿正式发表科学原子论的第二年(1808年),法国化学家盖·吕萨克在研究各种气体在化学反应中体积变化的关系时发现,参加同一反应的各种气体,在同温同压下,其体积成简单的整数比。这就是著名的气体化合体积实验定律,常称为盖·吕萨克定律。盖·吕萨克是很赞赏道尔顿的原子论的,于是将自己的化学实验结果与原子论相对照,他发现原子论认为化学反应中各种原子以简单数目相结合的观点可以由自己的实验而得到支持,于是他提出了一个新的假说: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不同气体含有相同数目的原子。他自认为这一假说是对道尔顿原子论的支持和发展,并为此而高兴。
  没料到,当道尔顿得知盖·吕萨克的这一假说后,立即公开表示反对。因为道尔顿在研究原子论的过程中,也曾作过这一假设后被他自己否定了。他认为不同元素的原子大小不会一样,其质量也不一样,因而相同体积的不同气体不可能含有相同数目的原子。更何况还有一体积氧气和一体积氮气化合生成两体积的一氧化氮的实验事实(O2+N2——>2NO)。若按盖·吕萨克的假说,n个氧和2n个氮原子生成了2n个氧化氮复合原子,岂不成了一个氧化氮的复合原子由半个氧原子、半个氮原子结合而成?原子不能分,半个原子是不存在的,这是当时原子论的一个基本点。为此道尔顿当然要反对盖·吕萨克的假说,他甚至指责盖·吕萨克的实验有些靠不住。
  盖·吕萨克认为自己的实验是精确的,不能接受道尔顿的指责,于是双方展开了学术争论。他们俩人都是当时欧洲颇有名气的化学家,对他们之间的争论其他化学家没敢轻易表态,就连当时已很有威望的瑞典化学家贝采里乌斯也在私下表示,看不出他们争论的是与非。
  就在这时,阿伏伽德罗对这场争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仔细地考察了盖·吕萨克和道尔顿的气体实验和他们的争执,发现了矛盾的焦点。1811年他写了一篇题为《原子相对质量的测定方法及原子进入化合物的数目比例的确定》的论文,在文中他首先声明自己的观点来源于盖·吕萨克的气体实验事实,接着他明确地提出了分子的概念,认为单质或化合物在游离状态下能独立存在的最小质点称作分子,单质分子由多个原子组成,他修正了盖·吕萨克的假说,提出:“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不同气体具有相同数目的分子。”“原子”改为“分子”的一字之改,正是阿伏伽德罗假说的奇妙之处。由此可见,对科学概念的理解必须一丝不苟。对此他解释说,之所以引进分子的概念是因为道尔顿的原子概念与实验事实发生了矛盾,必须用新的假说来解决这一矛盾。例如单质气体分子都是由偶数个原子组成这一假说恰好使道尔顿的原子论和气体化合体积实验定律统一起来。根据自己的假说,阿伏伽德罗进一步指出,可以根据气体分子质量之比等于它们在等温等压下的密度之比来测定气态物质的分子量,也可以由化合反应中各种单质气体的体积之比来确定分子式。最后阿伏伽德罗写道:“总之,读完这篇文章,我们就会注意到,我们的结果和道尔顿的结果之间有很多相同之点,道尔顿仅仅被一些不全面的看法所束缚。这样一致性证明我们的假说就是道尔顿体系,只不过我们所做的,是从它与盖·吕萨克所确定的一般事实之间的联系出发,补充了一些精确的方法而已。”这就是1811年阿伏伽德罗提出分子假说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观点。
  现在,大家都认识到分子论和原子论是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它们都是关于物质结构理论的基本内容。然而在阿佛加德罗提出分子论后的50年里,人们的认识却不是这样。原子这一概念及其理论被多数化学家所接受,并被广泛地运用来推动化学的发展,然而关于分子的假说却遭到冷遇。阿伏伽德罗发表的关于分子论的第一篇论文没有引起任何反响。3年后的1814年,他又发表了第二篇论文,继续阐述他的分子假说。也在这一年,法国物理学家安德烈·玛丽·安培,就是那个在电磁学发展中有重要贡献的安培也独立地提出了类似的分子假说,仍然没有引起化学界的重视。已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提出的分子假说在化学发展中的重要意义的阿伏伽德罗很着急,在1821年他又发表了阐述分子假说的第三篇论文,在文中他写道:“我是第一个注意到盖·吕萨克气体实验定律可以用来测定分子量的人,而且也是第一个注意到它对道尔顿的原子论具有意义的人。沿着这种途径我得出了气体结构的假说,它在相当大程度上简化了盖,吕·萨克定律的应用。”在他讲述了分子假说后,他感慨地写道:“在物理学家和化学家深入地研究原子论和分子假说之后,正如我所预言,它将要成为整个化学的基础和使化学这门科学日益完善的源泉。”尽管阿伏伽德罗作了再三的努力,但是还是没有如愿,直到他1856年逝世,分子假说仍然没有被大多数化学家所承认。
  道尔顿的原子论发表后,测定各元素的原子量成为化学家最热门的课题。尽管采用了多种方法,但因为不承认分子的存在,化合物的原子组成难以确定,原子量的测定和数据呈现一片混乱,难以统一。于是部分化学家怀疑到原子量到底能否测定,甚至原子论能否成立。不承认分子假说,在有机化学领域中同样产生极大的混乱。分子不存在,分类工作就难于进行下去,例如醋酸竟可以写出19个不同的化学式。当量有时等同于原子量,有时等同于复合原子量(即分子量),有些化学家干脆认为它们是同义词,从而进一步扩大了化学式、化学分析中的混乱。
  无论是无机化学还是有机化学,化学家对这种混乱的局面都感到无法容忍了,强烈要求召开一次国际会议,力求通过讨论,在化学式、原子量等问题上取得统一的意见。于是1860年9月在德国卡尔斯鲁厄召开了国际化学会议。来自世界各国的140名化学家在会上争论很激烈,但役达成协议。这时意大利化学家康尼查罗散发了他所写的小册子,希望大家重视研究阿佛加德罗的学说。他回顾了50年来化学发展的历程,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都充分证实阿佛加德罗的分子假说是正确的,他论据充分,方法严谨,很有说服力。经过50年曲折经历的化学家此时已能冷静地研究和思考,终于承认阿佛加德罗的分子假说的确是扭转这一混乱局面的唯一钥匙。阿佛加德罗的分子论终于被确认,阿佛加德罗的伟大贡献终于被发现,可惜此时他已溘然长逝了。甚至没有为后人留下一一张照片或画像。现在唯一的画像还是在他死后,按照石膏面模临摹下来的。
  阿伏伽德罗出生在一个世代相袭的律师家庭。按照他父亲的愿望,他攻读法律,16岁时获得了法学学上学位,20岁时又获得宗教法博士学位。此后当了3年律师。喋喋不休的争吵和尔虞我诈的斗争使他对律师生活感到厌倦。1800年他开始研究数学、物理、化学和哲学,并发现这才是他的兴趣所在。1799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伏打发明了伏打电堆,使阿伏伽德罗把兴趣集中于窥视电的本性。1803年他和他兄弟费里斯联名向都灵科学院提交了一篇关于电的论文,受到了好评,第二年就被选为都灵科学院的通讯院士。这一荣誉使他下决心全力投入科学研究。1806年,阿伏伽德罗被聘为都灵科学院附属学院的教师,开始了他一边教学、一边研究的新生活。
  由于阿伏伽德罗的才识,1809年他被聘为维切利皇家学院的数学物理教授,并一度担任过院长。在这里他度过了卓有成绩的10年。分子假说就是在这里研究和提出的。1819年,阿伏伽德罗成为都灵科学院的正式院士,不久担任了都灵大学第一个数学物理讲座的第一任教授。1850年,阿伏伽德罗从这一教职上退休。
  自从1821年他发表的第三篇关于分子假说的论文仍然没有被重视和采纳后,他开始把主要精力转回到物理学方面。阿佛加德发表了很多著作,重要的著作是四大卷的《可度量物体物理学》。从历史观点来说,这是关于分子物理学最早的一部著作。
  这些著作和论文是阿伏伽德罗辛勤劳动的结晶。从一个律师成为一个科学家,他是作了很大的努力的。他精通法语、英语和德语,拉丁语和希腊语的造诣也很高。他那渊博的知识来源于勤奋的学习。他博览群书,所做的摘录多达75卷,每卷至少700页。最后一卷是1854年编成的,是他逝世前两年的学习记录,可谓活到老学到老。
  阿伏伽德罗生前非常谦逊,对名誉和地位从不计较。他没有到过国外,也没有获得任何荣誉称号,但是在他死后却赢得了人们的崇敬,1911年,为了纪念阿伏伽德罗定律提出100周年,在纪念日颁发了纪念章,出版了阿伏伽德罗选集,在都灵建成了阿伏伽德罗的纪念像并举行了隆重的揭幕仪式。1956年,意大利科学院召开了纪念阿伏伽德罗逝世100周年纪念大会。在会上意大利总统将首次颁发的阿伏伽德罗大金质奖章授予两名著名的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英国化学家邢歇伍德、美国化学家鲍林。他们在致词中一致赞颂了阿伏伽德罗,指出“为人类科学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阿伏伽德罗永远为人们所崇敬”。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8-17
阿伏加德罗(AmeldeoAvogardo,1776~1856)意大利物理学家、化学家。1776年8月9日生于都灵的一个贵族家庭。1792年8月9日入都灵大学学习法学,1796年获法学博士,以后从事律师工作。1800~1805年又专门攻读数学和物理学,尔后主要从事物理学、化学研究。
  1811年,提出分子说:分子由原子组成。推出同体积气体在同温同压下含有同数目的分子,又称阿伏加德罗定律
  1803年他发表了第一篇科学论文。1809年任韦尔切利学院自然哲学教授。1811年被选为都灵科学院院士。
  阿伏加德罗毕生致力于原子-分子学说的研究。1811年,他发表了题为《原子相对质量的测定方法及原子进入化合物时数目之比的测定》的论文。他以盖·吕萨克气体化合体积比实验为基础,进行了合理的假设和推理,首先引入了“分子”概念,并把它与原子概念相区别,指出原子是参加化学反应的最小粒子,分子是能独立存在的最小粒子。单质的分子是由相同元素的原子组成的,化合物的分子则由不同元素的原子所组成。文中明确指出:“必须承认,气态物质的体积和组成气态物质的简单分子或复合分子的数目之间也存在着非常简单的关系。把它们联系起来的一个、甚至是唯一容许的假设,是相同体积中所有气体的分子数目相等”。这样就可以使气体的原子量、分子量以及分子组成的测定与物理上、化学上已获得的定律完全一致。阿伏加德罗的这一假说,后来被称为阿伏加德罗定律。
  阿伏加德罗还根据他的这条定律详细研究了测定分子量和原子量的方法,但他的方法长期不为人们所接受,这是由于当时科学界还不能区分分子和原子,分子假说很难被人理解,再加上当时的化学权威们拒绝接受分子假说的观点,致使他的假说默默无闻地被搁置了半个世纪之久,这无疑是科学史上的一大遗憾。直到1860年,意大利化学家坎尼扎罗在一次国际化学会议上慷慨陈词,声言他的本国人阿伏加德罗在半个世纪以前已经解决了确定原子量的问题。坎尼扎罗以充分的论据、清晰的条理、易懂的方法,很快使大多数化学家相信阿化加德罗的学说是普遍正确的。但这时阿伏加德罗已经在几年前默默地死去了,没能亲眼看到自己学说的胜利。
  阿伏加德罗是第一个认识到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的人。他的分子假说奠定了原子一分子论的基础,推动了物理学、化学的发展,对近代科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四卷著作《有重量的物体的物理学》(1837~1841年)是第一部关于分子物理学的教程。
  1856年7月9日阿伏加德罗在都灵逝世。 [编辑本段]阿伏加德罗常数  阿伏伽德罗常数指摩尔微粒(可以是分子、原子、离子、电子等)所含的微粒的数目。阿伏加德罗常数一般取值为6.023×10^23/mol。 12.000g12C中所含碳原子的数目,因意大利化学家阿伏加德罗而得名,具体数值是6.0221367×10^23.包含阿伏加德罗常数个微粒的物质的量是1mol.例如1mol铁原子,质量为55.847g,其中含6.0221367×10^23个铁原子;1mol水分子的质量为18.010g,其中含6.0221367×10^23个水分子;1mol钠离子含6.0221367×10^23个钠离子; 1mol电子含6.0221367×10^23个电子.
  这个常数可用很多种不同的方法进行测定,例如电化当量法,布朗运动法,油滴法,X射线衍射法,黑体辐射法,光散射法等.这些方法的理论根据各不相同,但结果却几乎一样,差异都在实验方法误差范围之内.这说明阿伏加德罗常数是客观存在的重要数据.现在公认的数值就是取多种方法测定的平均值.由于实验值的不断更新,这个数值历年略有变化,在20世纪50年代公认的数值是6.023×10^23,1986年修订为6.0221367×10^23.
  由于现在已经知道m=n·M/NA,因此只要有物质的式量和质量,NA的测量就并非难事。但由于NA在化学中极为重要,所以必须要测量它的精确值。现在一般精确的测量方法是通过测量晶体(如晶体硅)的晶胞参数求得。
  测定阿伏加德罗常数
  已知NaCl晶体中靠的最近的Na+与Cl-的距离为d 其密度为P 摩尔质量为M
  计算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公式
  1mol NaCl 的体积为 V=M/P
  而NaCl是立方晶体,四个NaCl分子所占的体积是(2d)^3
  1mol NaCl 的个数为 V/[(2d)^3/4]=V/2d^3
  所以阿伏加德罗常数=M/2Pd^3
  如果P是原子密度,则八个原子所占的体积是(2d)^3
  阿伏加德罗常数=M/Pd^3
  “阿伏加德罗常数”现称“阿伏加德罗常量” [编辑本段]阿伏伽德罗定律  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注意:1.范围:气体
  2.条件:同温 同压 同体积
  3.特例:气体摩尔体积
  推论:[为理想气体状态下]
  P:压强
  V:体积
  n:物质的量
  R:常数
  T:温度(开尔文=273+t t为摄氏度)
  1. p1V1/T1=p2V2/T2
  2.pV=nRT=mRT/M(R为常数)
  3.同温同压 V1/V2=N1/N2=n1/n2 ρ1/ρ2=n1/n2= N1/N2
  4.同温同体积 p1/p2=n1/n2=N1/N2
  5.同温同压同质量V1/V2=M2/M1
  6.同温同压同体积m1/m2=M1/M2 [编辑本段]阿伏伽德罗计划  一百多年以来,人们一直以存放于法国巴黎的由铂铱合金制成的国际千克原器为“千克”的标准。不过德国一家科研机构最近宣布,借助一个“完美硅球”,科学家正尝试重新定义“千克”。
  德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日前发布的新闻公报介绍,该机构和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的科学家联合进行的“阿伏伽德罗计划”已经获得重要进展,目前已制成了由硅28构成的一个完美球体。科学家希望借助这个硅球重新定义质量单位“千克”。
  据德国媒体报道,现有的由铂铱合金制成的国际千克原器存放于法国首都巴黎,但它已“神秘地”比原来轻了50微克,给从事科学研究和数据统计等精密工作的人带来不少麻烦。
  “阿伏伽德罗计划”的目的是通过精确测算出“完美硅球”内究竟有多少个原子,从而在测定阿伏伽德罗常数(即一摩尔任何物质中所包含的基本单元数)中获得新的突破,进而将质量单位“千克”的标准回归到与恒定常数相关的定义中,而不是依靠一个“原器”,或者其他什么会变化的东西来计量。
  德国等国科学家制造的这个“完美硅球”球体非常接近理想球体,由球体中心至表面任何一点的距离误差不超过3千万分之一毫米。这个球体的直径大约为10厘米,它的99.99%是由硅28构成的,晶体结构近乎完美。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阿伏加德罗事迹
12.000g12C中所含碳原子的数目,因意大利化学家阿伏加德罗而得名,具体数值是6.0221367×10^23.包含阿伏加德罗常数个微粒的物质的量是1mol.例如1mol铁原子,质量为55.847g,其中含6.0221367×10^23个铁原子;1mol水分子的质量为18.010g,其中含6.0221367×10^23个水分子;1mol钠离子含6.0221367×10^23个钠离子; 1mol电...

列举三个化学家的事迹.
阿伏伽德罗:他提出了分子的概念,指出了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1811年在《物理杂志》上发表了“阿伏加德罗假说”。他还根据气体密度测定了分子相对质量。当时他的正确论点遭到冷落,不被承认,直到1860年经康尼查罗用实验证实和论证后才得到公认。波义耳:在近代化学奠基时期所做出的最重要的理论是波义耳提...

1776年出生
意大利化学家阿伏伽德罗,出生于1856年8月9日,他的贡献对现代化学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尽管他在更早的年代就已经离开了我们。邓廷桢,清朝时期的一位官员兼书法家,曾担任两广总督,他的才识和功绩在清史中占有重要地位,但遗憾的是,他在1846年离开了人世。最后,清朝将领、民族英雄陈化成在1842年英...

详细地描述“安培”的事迹
详见“http:\/\/baike.baidu.com\/view\/4504.htm”

最早提出原子论的科学家是
因此最早使用湿法冶金的国家是中国;故选项正确; B、英国的科学家道尔顿创立了近代原子学说,故选项错误; C、提出分子概念的科学家是阿伏伽德罗,故选项错误; D、1774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了一个重要的结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故选项正确; 故选A、D 点评: 本考点考查...

约瑟夫·路易·盖-吕萨克生平事迹
盖-吕萨克在化学上的贡献包括发现气体化合体积定律,他在1808年发表的盖-吕萨克气体反应体积比定律,对化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他还通过气球升空的实验,研究了空气组成和地磁现象,对原子论的发展也有所贡献。例如,他提出了在相同条件下的气体原子数目相同的假说,后来发展为阿伏伽德罗定律。盖-吕萨克在科学...

安培的事迹是怎么样的
1799年安培在里昂的一所中学教数学。1802年二月安培离开里昂去布尔格学院讲授物理学和化学,四月他发表一篇论述赌博的数学理论,显露出极好的数学根底,引起了社会上的注意。后来应聘在拿破仑创建的法国公学任职。1808年安培任法国帝国大学总学监,1809年任巴黎工业大学数学教授。1814年当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1...

初中物理(电学)以名字命名的单位的人的生平事迹
1、迈克尔· 法拉第 (英国)发现了 电磁感应现象 (1831年),实现了磁生电. 详细介绍:迈克尔·法拉第(Michael Faraday,公元1791~公元1867)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也是著名的自学成才的科学家。生于萨里郡纽因顿一个贫苦铁匠家庭。仅上过小学。1831年,他作出了关于力场的关键性突破,永远改变了人类...

阿伏加德罗事迹
直到1860年,意大利化学家坎尼扎罗在一次国际化学会议上慷慨陈词,声言他的该国人阿伏加德罗在半个世纪以前已经解决了确定原子量的问题。坎尼扎罗以充分的论据、清晰的条理、易懂的方法,很快使大多数化学家相信阿伏加德罗的学说是普遍正确的。但这时阿伏加德罗已经在几年前默默地死去了,没能亲眼看到自己学说...

高中学过的化学家
请列出高中学过的说有化学家他们的主要贡献,事迹等。... 请列出高中学过的说有化学家他们的主要贡献,事迹等。 展开  我来答 3个回答 #热议# 孩子之间打架 父母要不要干预?yangyuhen 2008-03-22 · TA获得超过2373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120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0 我也去答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