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样子》、《朝花夕拾》、《红岩》,每本书上部和下部各写一篇读书笔记,共六篇。

如题所述

1~2
在读完《骆驼祥子》这部老舍笔下具有悲剧色彩的名著之后,我的第一感觉是理想与现实的不相符。祥子一生梦寐以求的洋车终在无数次巅簸坎坷中碎了,散了.的确,理想与现实的不相符造就了无数的遗憾。多少莘莘学子由于家境原因不能升入理想的大学;多少各方面的人才由于内外在的原因不能进入各自专长的领域。光靠幻想,梦是不可能成真的,即使像祥子那样不知疲倦地追求,梦想最终还是破灭了。可以说,这是一个悲剧。同时,祥子最终的堕落与社会之堕落是分割不开的。有些人因出身贫寒,所以为自己的将来而努力奋斗,却无果。这是什么造成的,是残酷的社会。现实社会中,钱似乎能代表一切,什么知识大于金钱,根本是个“假命题”。因此,若想在现实社会中立足,充分的知识、良好的生活背景必不可少。相比之下,后者因素比例更大,所以制造了那么多的遗憾,甚至于悲剧。现实社会中的机遇也决定着理想的实现与否。法拉第小时候家境贫寒,偶然的机遇使皇家学院院长哈维认识了这个聪明好学的孩童,最终使法拉第成为了著名的电磁学家。日本著名商业家松下幸之助刚刚创业曾一度破产,但也是偶然的机遇使他认识了世界名牌公司,使他走向了富裕之路。但是这样的人毕竟只占少数。理想和现实并存才能实现突破,创造历史。
与此同时,作者通过祥子所反映出来的有关人格改变的问题,也给我很深的印象。祥子迫于生活的压力一步一步堕落为社会垃圾,如果环境不是这样恶劣,那么祥子一定不会是这样的。可是事实是这种事情即使是在现在的社会也在不断发生,每天都有很多人为生活所逼,失去了一开始的品格,成为和祥子一样的行尸走肉。很多时候我在想,如果祥子生活在现在的社会里,那么情况一定就不一样了吧?可是事实告诉我,那是不可能的事。因为即使是在现在的社会里,依然有很多问题值得大家去思考,很多事情就象鱼和熊掌那样,不可兼得。而这种问题似乎也越来越多,大多数人和祥子一样,为了生活抛弃品格。当人们惊醒时会发现后悔已经来不及了,只有硬着头皮走下去。所以说,祥子变成后来的样子不是一个偶然,而是一个必然。
其实祥子一开始也在努力地与生活斗争,只是他失败了。而他的失败就败在没有坚持,如果他坚持了,那么事情就不会是这样。可是,事情是没有如果的,当生活开始的那天起就没有了如果,所以我们没有退路,所以我们不能退缩,所以我们只能向前,所以我们要让自己永不后悔。

2
其他回答(1)

沈、ˉ默。 9级 2009-08-12
《骆驼祥子》读后感
老舍的代表作《骆驼祥子》,讲的是一位旧北京人力车夫祥子的故事。祥子有一个理想:拥有自己的洋车。于是他凭着勤劳和坚忍省吃俭用,终于如愿以偿。然而好景不长,没多久他的洋车就被士兵抢走。但他没有灰心,靠自己的努力又买了一辆洋车。不过他实在太倒霉了,辛辛苦苦的积蓄又被洗劫一空。就这样反复了三次,祥子再也无法鼓起生活的勇气。他开始游戏生活,吃喝嫖赌,彻底堕落为城市的垃圾。
这故事是一个悲剧,彻彻底底的悲剧。一个曾经勤劳坚忍,有着自己目标的人最后却沦为了社会垃圾。从前的祥子善良淳朴,正直诚实,对生活有着像骆驼一般积极和坚韧。周围的人都是做一日和尚,敲一日钟,而祥子却不安于现状,他为了美好生活而努力,而奋斗,他宁愿冒着极大的风险去赚多一点的钱,来达到自己所想要的生活。他不断地追求,追求成功,追求幸福。然而即使是这样,也终究没有改变他最后的悲惨结局。
也许这才是现实,残酷、悲哀、无可奈何。理想和现实总是充满了矛盾,它们往往不能调和,然而它们却又同时存在。社会是现实的,它不会为了一个人的理想而改变,也不会是完美无瑕的。人们为了自己的理想不断奋斗,最终却不一定能够真正获得成功。就像祥子一样,他努力,就是为了寻求美好的生活,但是结局却是那样得悲惨。
对于骆驼祥子,我感到遗憾,感到惋惜,也感到无奈,但也感到敬佩,我佩服他从前的坚强,他的上进。然而他最终没能战胜自己,没能战胜社会,终究还是被打败了。也许是因为社会的极度黑暗,也许是因为个人的因素。不管怎样,环境对人的改变至多至少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如果当时的社会治安好一点,祥子也许就能实现他的理想,也许就不会变成一具行尸走肉。人离不开社会,而社会又决定着人,如果无法处理好现实与理想、社会与自己的关系,很有可能就会失去原本的自我。
人是有思想的动物,应该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标。但是要因人而异,因社会而异。如果总是无法实现理想,那么就有可能变成“祥子”,堕落、衰败,厌恶生活。毕竟能够一生都坚忍不拔的人是少数。追求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改变的过程,然而这一过程会很复杂,人很容易失去自我,失去自我就会迷失方向,甚至堕落。

3~4

(一)进了初中,发现每本语文书上都有鲁迅的文章,几乎每一篇文章都选自一个好听的名字——《朝花夕拾》。一遇到鲁迅的文章,老师都会细细地讲,课文下边的注释也总是密密麻麻。《朝花夕拾》原本叫做“旧事重提”,收录了鲁迅先生记述他童年和青年生活片段的10篇文章。本应该快乐美丽的童年,因为笼罩在那个封建社会,时不时透出些迂腐的气息,所以鲁迅要骂,骂那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从文章表面看,鲁迅似乎都是用了些温情的文字,其实,他把愤怒藏得更深。有人说柔软的舌头是最伤人的武器,也许鲁迅先生正是想达到这个目的吧在《朝花夕拾》中,鲁迅大量使用了对比和讽刺的手法。
  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首先使用了许多鲜亮的文字记叙在百草园无忧无虑的生活,接着再写道“我”不得不告别百草园去三味书屋上学。前边写的百草园很好地反衬了后来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体现了鲁迅对旧社会私塾的不满。在《藤野先生》中,鲁迅日本的医学导师藤野先生是一位穿着不拘小节的人,“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
  但藤野先生对工作是极其认真的,他把“我”的讲义都用红笔添改过了;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也要指出。这个对比手法,较好地写出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写出了鲁迅对他的景仰。另外,藤野先生对中国留学生孜孜不倦的教诲及对学生的一视同仁,这与日本学生对中国学生的轻蔑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体现出藤野先生是个真正的君子.鲁迅在《朝花夕拾》中对一个人用了相当多的笔墨,那便是鲁迅的保姆“长妈妈”,她是个需要一分为二看待的人。因为社会的影响,“阿长”保留了许多迂腐的习俗,像在新年的早晨要吃福橘,喜欢切切察察,喜欢告状,还盲目地对“长毛”的故事妄加评论,甚至还踩死了“我”喜爱的隐鼠。因此,“我”对她怀恨在心。看到这,读者在脑子里勾勒出的是一个活脱脱粗俗、守旧的妇女形象。然而,鲁迅对她的印象远不止这些。她有可爱的一面。“阿长”知道“我”喜欢《山海经》,跑了许多路,帮“我”买来了《山海经》。由此,“我”又认为她“有伟大的神力”。
  在《阿长与山海经》的结尾,鲁迅表达了他对阿长的爱,他希望仁慈的地母能让阿长安息。还有几个人物,我对他们的印象也是极深的。一位是范爱农先生,鲁迅一开始对他的印象是不好的。原因是范爱农的老师徐锡麟被杀害后,范爱农竟满不在乎。鲁迅对他的看法几乎是渐渐改变的,直至范爱农就义,鲁迅开始变得景仰他了。另一位是衍太太,她在《父亲的病》中出场。在“父亲”临终前,她让鲁迅叫父亲,结果让父亲“已经平静下去的脸,忽然紧张了,将眼微微一睁,仿佛有一些痛苦。”后来“父亲”死了,这让“我”觉得是“‘我’对于父亲最大的错处”。衍太太对别的孩子们“很好”:怂恿他们吃冰,给鲁迅看不健康的画,唆使鲁迅偷母亲的首饰变卖。而衍太太自己的孩子顽皮弄脏了自己的衣服,衍太太却是要打骂的。鲁迅表面上赞扬她,实际心中却是鄙视衍太太的。因为这是个自私自利,多嘴多舌,喜欢使坏的妇人。
  《朝花夕拾》用平实的语言,鲜活的人物形象,丰富而有内涵的童年故事,抨击了囚禁人的旧社会,体现了鲁迅先生要求“人的解放”的愿望。
  
(二)我喜欢的中国作家,除去朱自清三毛,就是鲁迅先生了。这本书当年出版时拟订的名字是《旧事重提》,想来是鲁迅先生嫌题目太直白,便改成了《朝花夕拾》,在此书中,当然也有鲁迅先生一贯的讽刺辛辣,但更多的,却是一种老年人回忆往事时的脉脉温情。
  书中的十则故事,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藤野先生》,这故事,当时,中国在邻邦日本的心中的确是一个弱国,可是,当我看到《藤野先生》中的那一段话,便没有来由地心痛起来——“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自然是低能儿……”让我想起在郁达夫先生的《沉沦》中,那个在心中默默呼唤着“祖国啊,你怎么不快点强大起来,你的儿女在这里受苦那!”的留日少年。这种国人,希望祖国强大而不去努力,只是无助地祈祷,让人不仅怜悯他。但是那些看着自己的同胞在影片里被杀头,而且还与日本人一同欢呼的国人,那种骨子里的麻木不仁,不仅可怜,而且,可恨!
  但是,日本人,也不是全部都不知道“尊重”二字为何意,作者在此则中更着力描写的,是藤野先生严谨的教学作风,对作者真诚的关怀,还有,对于中国,对于“人”的热爱。作品的字里行间,无不洋溢着作者对这位恩师的赞扬与牵挂。
  藤野先生对鲁迅的耐心辅导,是希望将日本精湛的医学技术传入中国,为中国的人们治疗身体上的疾病(事实上,鲁迅先生留日学医的目的,也是如此),在此,藤野先生将医术还原到了它本来面目——为着所有人的健康而学医,而不是以自己个人的利益为目标,着实可敬!
  在文章的末尾,鲁迅先生写他至今,仍然被藤野先生的影子鞭策着不断地“写为‘正人君子’所厌恶的文字”,又一次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怀念和敬佩。
  其次,《朝花夕拾》中的《二十四孝图》,也在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原本培养孩子孝心的《二十四孝图》,竟然在孩子心中留下可怕的阴影,使其觉得“白发的祖母,是和我不两立的人”!呜呼,封建礼教毒害少年,何其之深!
  《二十四孝图》,和《风筝》(《呐喊》鲁迅)所想表达的实际大同小异,这可以说是旧中国教育制度上的欠缺,但是,这难道不是中国的弱点所在吗!
  鲁迅先生,是我们“民族的脊梁”,以笔作枪,字字掷地有声,这本《朝花夕拾,虽是回忆性的散文集子,但丝毫不改其风貌,对于作品中所指出的旧中国的弊端,我看过后犹触目惊心,一面庆幸自己出生在了祖国富强的年代,一面又下定决心,尽我所能不让悲剧重演。
  在过往的日子里,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太多屈辱的历史,而如今,在祖国繁荣富强的今天,身为未来栋梁的我们,怎能不为了中国而去努力呢?从《朝花夕拾》中,我惊见自己的影子,那么单薄,那么坚定的影子!
  鲁迅先生,中国正在崛起!

5~6
两篇:

《红岩》读后感

第一篇

今天第一次通读了
《红岩》
这本书,
对于这本人们口中的好书我一直抱着一种敬畏的心态来
面对,而没想到的是参与了这次征文比赛以后能够有机会捧着这本红色皮子的书页页地翻
阅,细细地品读。只需看到封面上的那句话:

用鲜血染红我们的旗帜

,年轻的心就此沸腾
了,想重新回到那理想与信仰占领一切的年代!

解放前夕国统区斗争形势十分严峻,
当我看到江姐回乡下为游击队送药的片段是,
眼眶不禁
湿了
……
雨雾蒙蒙的城墙门,
木笼子里一颗颗血淋淋的人头映入江姐的眼帘,
她尽力让自己
平静下来去看牺牲者的名单,
陡然发现丈夫的名字列在第一行!
这种突然失去亲人的感觉我
实在是无法想象,
这么大的打击她一个弱女子究竟该如何承受?书中如此描述:
江姐热泪盈
眶,胸口梗塞,不敢也不愿再看。她禁不住要恸哭出声。一阵又一阵头昏目眩,使她无力站
稳脚跟
……
但坚强的江姐立即想到的是自己负担着党托付的任务,
没有权利在这里流露内心
的痛苦,更没有权利逗留。她的脚步,不断踏进泥泞,一路上激起的水花、泥浆,溅满了鞋
袜,她却一点也不知道。她全力控制着满怀悲愤,要把永世难忘的痛苦,深深地埋进心底。
渐渐地,
向前凝视的目光,
终于替代了未曾涌流的泪水。
她深藏在心头的仇恨,
比泪水更多,
比痛苦更深!
江姐是一位伟大的女性,
一位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
她在渣滓洞集中营被敌人
连续多日严刑拷打,
宁死不屈的精神给那里所有的战友以无穷的动力。
竹签子钉进每一根指
尖,
血水飞溅,
我们敬爱的江姐没有发出一点声音,
但她不知道经历了多少剧烈的疼痛
……
是她,一个女共产党员,平静地在敌人面前宣布:胜利永远是属于我们的!

红岩精神就象一面鲜红的旗帜,
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热血青年为理想和信念奋斗不息。
无数个
大义凛然的共产党员前仆后继,
用生命和鲜血捍卫党的尊严和机密,
配合武装斗争,
沉重地
打击了敌人的反动气焰,
正是有他们的努力,
才有共和国今天的繁荣昌盛和国泰民安!
这句
话说出来是多么容易,
但现在的中国人又有多少真正地从心里感激,
对下一代的教育是否会
慢慢淡忘这曾经惊天动地的壮举和牺牲,
不让孩子接触血腥,
红岩里的精神是否会失传?或
只是成为小学课本上一篇机械的诵读课文?我生怕这样的事情会发生。
因为身处大学,
只感
觉到大学里的氛围并不是一个澎湃激情与梦想的地方,
相反很多人无聊,
空虚,
苦闷,
浮躁,
整日除了学习和逛街就无事可做,相比于革命年代的青年学生如饥似渴地获取知识的劲头,
随时为理想,为革命献身的热情,我不禁为我们这一代人汗颜。也许我的观点是片面的,但
追求时尚和刺激却是当下年轻人的口头禅。
看着眼前这个花花绿绿的世界,
脑海里浮现的确
是江姐坚毅瘦弱的蓝色旗袍上鲜红的毛衣,
就象是一面鲜红的旗帜在迎风飘扬,
我究竟该何
去何从?如何正确定位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是我在读了三年大学还无法参透的。
也许红岩
里最值得我们大学生学习的精神并不是不存在了,
而是随着时代的改变其具体内涵发生了一
些变化,
作为当代大学生,
要身怀远大抱负,
为建设更加富强的中国和实现自我的价值而奋
斗!
也许信仰不再象那个年代那么重要了,
但共同的目标却一直牵引着为之付出努力的人们
坚持不懈,奋斗不息!

铁道校区赵长平同学的勇斗歹徒的英雄事迹已经誉满中南,
我从心底里佩服他。
不仅因为他
为我们中南人增了光,
为我辈青年添了彩。
更重要的一点是我深深地感受到一股韧劲和信念。

从他负伤躺在床上仍坚毅笃定的笑容里我似乎看到了江姐就义前瘦弱却笔直的身影。
这就是
新时代传承的红岩精神,
值得我们每一个大学生扪心自问,
认真思考:
怎样去树立真正的信
仰并为之奋斗?!红岩,这面用鲜血染红的旗帜将永远在我心中飘扬,引我前方。

第二篇

我怀着十分崇敬而又激动的心情读完了
《红岩》
这本书。
〈红岩〉
是一部中国军事文学名著。
它描写了众多革命英雄:成岗临危不惧,视死如归;许云峰英勇斗敌,舍己为人;江姐受尽
酷刑,坚贞不屈;刘思扬出身豪门却投身革命;渣滓洞难友团结奋斗,敌人丧胆;白公馆志
士奋勇突围,迎来黎明
……
所有这一切展现在我眼前,那是多么让恩激动、崇敬、悲愤、感
叹的画面。

最令我难忘的是许云峰将要被特务匪徒密裁的那段描写:

死亡,对于一个革命者,是多么
无用的威胁。他神色自若地蹒跚地移动脚步,拖着锈蚀的铁镣,不再回顾鹄立两旁的特务,
径自跨向石阶,
向敞开的地窖铁门走去。
他站在高高的石阶上,忽然回过头来,面对跟随在
后的特务匪徒,朗声命令道:

走!前面带路。

面对着步步逼近的鬼门关,许云峰没有表现
出丝毫的害怕,反而革命信念更加坚定,即使海枯石烂、天崩地裂,也不会动摇。江姐被粗
长的竹签钉入指甲缝间的刺骨钻心的逼供,
特务们为的是想从这位重要的共产党员口中套出
有关地下党的重要机密,
可是他们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了。
试想一下,
在那潮湿腐臭的渣滓洞、
白公馆,近乎窒息的地牢,在严重缺水的情况下咽着发馊味的残羹冷炙,拖拽着遍体鳞伤,
强忍着旧脓新创袭来的阵阵裂痛
……
然而他们以常人无法想象的毅力顽强地与反动派抗战
到底!

对这些可敬可佩的战士,
国民党反动派只能给他们肉体上的折磨,
却动摇不了他们精神上的
丝毫,反而更使他们的斗争精神丰富起来!读到他们的事迹,我无法自已,在他们面前,我
感到深深的愧疚。想起自己以前写英语作文,
花了不少时间却只得低分,便泄气了;工作中
遇到不顺心的事或小挫折,便想到放弃。
没有对学习、工作完全充满热情的我易被摧垮,总
找借口说自己是个女孩。
可如今,在红岩英雄的光辉形象前,
我明白了:越是在铺满荆棘的
路上,就越需要我们去开拓;越是困难的时候,就越需要坚定不移的精神去克服。

“晨星闪闪,迎接黎明。

林间,群鸟争鸣,天将破晓。

东方的地平线上,渐渐
透出一派红光,闪烁在碧绿的嘉陵江,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绚丽的朝霞,放
射出万道光芒。
”这是解放战争胜利后的第一个黎明的描写。
这一片生机勃勃的
景象是无数位战士用鲜血换来的,
血染红岩,
才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幸福的日子
容易使人忘记了什么叫英勇、坚贞。安逸的生活,美好的享受,使人淡忘了血与
火的历史,也使人麻痹了精神。我要感谢《红岩》,它为我树立了榜样,它使我
对人生价值有了崭新的理解,
它将促使我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一个英勇坚强的人!

作者的《红岩》将笔触从渣滓洞、白公馆伸展开去,把震撼人心的狱中斗争、城市地下党的
活动和学生运动以及农村的武装斗争这三条线索交织成一个整体,
描绘了重庆解放前夕革命
者同敌人进行斗争的最后一幕,从侧面反映了解放战争走向全面胜利的斗争形势和时代风
貌。

——
题记

这是一部用血与泪书写成的悲壮篇章。

《红岩》
描写的是山城重庆解放战争时期,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地下工作者受到国民党

反动派的特务机关的残酷压迫,
但是他们不畏强敌,
在监狱中与敌人进行不懈的斗争。
他们
虽然大部分的人都牺牲在敌人无情的屠杀下,
但他们的精神激励了其他革命同志,
引导他们
坚持走革命道路。这本书,光荣地将那些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载入史册。

因此,
我认为红岩精神就像一面鲜红的光荣旗帜,
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热血青年为理想和
信念奋斗不息。

从书中,
我看到了无数个大义凛然的共产党员前仆后继,
用生命和鲜血捍卫党的尊严和
机密,
配合武装斗争,沉重地打击了敌人的反动气焰。正是有他们的努力,
才有共和国今天
的繁荣昌盛和国泰民安!

革命同志们,
在狱中相互鼓励,
互相支持,
坚信胜利一定会属于人民,
属于中国共产党。
他们为了坚定信念,在狱中悄悄缝了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时刻准备着庆祝胜利。

江姐,
她面对老虎凳、
竹签的威胁,
不但没有被吓倒,
而且大声呵斥了敌人的卑鄙行径,
深深激励了监狱中的革命志士,她的至死不忘为祖国革命的顽强精神,使人佩服。

"
小萝卜头
"

他长着大而有神的眼睛,
因为挨饿受冻而显得又瘦又高,
他被狱友们怜爱
地叫做
"
小萝卜头
"
。他不惧怕敌人,担负着为狱友们送信的任务。

许云峰,面对死亡,作为一个革命者,是多么无用的威胁。

他神色自若地蹒跚地移动
脚步,
拖着锈蚀的铁镣,
不再回顾鹄立两旁的特务,
径自跨向石阶,
向敞开的地窖铁门走去。
他站在高高的石阶上,忽然回过头来,面对跟随在后的特务匪徒,朗声命令道:

走!前面
带路。
‟”
这是对许云峰将要被特务匪徒密裁的那段描写。面对着步步逼近的鬼门关,许云
峰没有表现出丝毫的害怕,
反而更加坚定革命信念
——
即使海枯石烂、
天崩地裂,
也不会动
摇。这是何等的从容坚强!

但是,
我认为对这些可敬可佩的战士,
国民党反动派只能给他们肉体上的折磨,
却动摇
不了他们精神上的丝毫,
反而更使他们的斗争精神丰富起来!
读到他们的事迹,
我无法自已,
在他们面前,我感到无限的敬佩!

在自己的人生实践选择道路当中,
他们投身于社会革命,
为整个国家民族和大多数的利
益进行实践。

随着

晨星闪闪,迎接黎明。林间,群鸟争鸣,天将破晓。东方的地平线上,渐渐透出
一派红光,闪烁在碧绿的嘉陵江,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绚丽的朝霞,放射出万道光芒

的落幕,我不舍地合上书,平整了思绪,端伏了刚刚时而紧张、时而感动、时而愉悦、时而
愤怒、时而激动的心。我想,这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就是无数位战士用鲜血换来的,正因
为他们的血染红岩,才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读罢《红岩》
,在我们享用现代文明的时候,能够忘记和平的生活源于血染的历史吗?
能够忘记曾经发生过的战争吗?能够忘记曾为此付出了生命和鲜血的先烈们吗?能够忘记
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的庄严意义吗?不,
不能,
我们也没有资格忘记。
先辈们用自己的生
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安逸和幸福,
现在他们都已没入历史的长河中,
那剩下的,
就是我们的
责任,我们要将先辈们的精神一直一直延续下去!

尽管我们生活在和平时代,
生活在和平的红旗下,
生活在幸福里,
但一定要明白新中国
的成立是革命烈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我们现在可以做的事就是以他们为榜样,
从小刻苦
学习,长大为祖国的建设做贡献。

我谨记
——
正是因为他们的血染红岩,才换来我们今天的和平生活!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骆驼样子》、《朝花夕拾》、《红岩》,每本书上部和下部各写一篇读书笔...
老舍的代表作《骆驼祥子》,讲的是一位旧北京人力车夫祥子的故事。祥子有一个理想:拥有自己的洋车。于是他凭着勤劳和坚忍省吃俭用,终于如愿以偿。然而好景不长,没多久他的洋车就被士兵抢走。但他没有灰心,靠自己的努力又买了一辆洋车。不过他实在太倒霉了,辛辛苦苦的积蓄又被洗劫一空。就这样反复了三次,祥子再...

...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骆驼的样子》读书笔记10篇 急!_百度知 ...
《骆驼的样子》1.第一章最后部分: 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起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拉到个僻静地方,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越看越可爱,就是那不尽合自己的理想的地方也都可以原谅了,因为已经是自己的车了。把车看得似乎暂时可以休息会儿了,他坐在了水簸箕...

...骆驼祥子》《朝花夕拾》读书笔记!(有要求)★
《骆驼祥子》 真实地描绘了北京一个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这个悲剧有力地揭露了旧社会把人变成鬼的罪行。祥子是一个性格鲜明的普通车夫的形象,在他身上具有劳动人民的许多优良品质。他善良纯朴,热爱劳动,对生活具有骆驼一般的积极和坚韧的精神。 《朝花夕拾》作品记述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和青年时求学的历程,...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每四章写一篇读书笔记(读后感),每篇400~5...
骆驼祥子》读后感 老舍先生是一位非常著名的小说家和剧作家,我们经常接触到他的作品。这个暑假,我品味了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这部小说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真实地描绘了北京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悲惨命运。祥子一贯要强和奋斗,他所梦想的不过是以自己的劳动求得一种独立自主的生活。像他这样善良、...

《骆驼祥子》,《朝花夕拾 呐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每章一记的读书...
“人应该怎样活着?”看完了这本书,我对这个问题有了最完美的解答。我读着,读着,保尔那坚毅的脸庞,仿佛就在我的眼前,他,一个普通的战士,竟有钢铁般的意志。这是什么力量推动着他鼓舞着他前进呢?那不就是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这也就是他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的动力。保尔教育我如何正确对待...

《骆驼祥子》《朝花夕拾》《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书笔记
读完《骆驼祥子》,说实话,没什么感想,只觉的悲剧在眼前不时的晃过。文章主要继续这么一段事情:主人公农民祥子一心想成为富豪,对这大千世界充满了无数的信心。他认准了拉车一行,一心想要一辆属于自己的新车,他凭借着自己的勤劳,总算在3年后了了自己的心愿,成为自食其力的高等车夫,可是当时中国...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朝花夕拾》《骆驼祥子》三本书的读书笔记
初读《朝花夕拾》不觉得这像一本名著,反而觉得像是一个朋友在与你闲聊家常,原来这才是这本书的独特之处。 我正在读“无常”这一篇章时,也正好是全书的一半,这“无常”与之前“五猖会”上的塘报、高照、高跷、抬阁、马头等,一定是鲁迅爱看的,不然怎么会写得这样细呢!从此看来鲁迅小时一定也...

《钢铁是怎样练成的》、《骆驼祥子》、《朝花夕拾》完成10篇读书...
一上岸便将行李放到税关上去候查检,关吏在衣箱中翻来翻去,忽然翻出一双绣花的弓鞋来,便放下公事,拿着子细地看。我很不满,心里想,这些鸟男人,怎么带这东西来呢。自己不注意,那时也许就摇了摇头。检验完毕,在客店小坐之后,即须上火车。不料这一群读书人又在客车上让起坐位来 ...

《钢铁是怎样炼成》《骆驼祥子》《朝花夕拾》的读书笔记
骆驼祥子》读书笔记 《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也是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长篇小说之一。作品以旧中国北平为背景,描写了人力车夫祥子由人堕落为“兽”的悲惨遭遇,表达了作者对挣扎在社会最低层劳动者苦难命运的关怀和同情,歌颂了祥子勤劳、朴实、善良、向上的优良品质,深刻揭示了造成祥子悲剧命运的原因...

《朝花夕拾》,《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书笔记各两篇,每...
祥子还在那文化之城,可是变成了走兽。一点也不是他自己的过错。”老舍正是从这样一种认识出发,怀着对于被侮辱与被损害者的深切同情,写下这个悲剧的。这就使这部作品具有激愤的控诉力量和强烈的批判精神,深深地烙上读者的心坎。读罢这本书,我对祥子的评价为:祥子是一个经不住生活的考验,而失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