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在远古时为东夷之地,传说大禹治水后,按照山川河流的走向,把全国划分为青、徐、扬、荆、豫、冀、兖、雍、梁九州,青州是其中之一。中国最古老的地理著作《尚书`禹贡》中称“海岱惟青州”。海即渤海,岱即泰山。据《周礼》记载“正东曰青州”,并注释说:“盖以土居少阳,其色为青,故曰青州。”
到了周代,青州为姜尚封地,是为齐国。秦汉时期,在青州设置了广县城,汉武帝时的青州刺史部就设在广县。西晋末年,封建割据,广县城被毁,曹嶷又在青州建广固城。东晋安帝隆安三年(399年),鲜卑人慕容德在这里定都建立了南燕国。其叔侄称帝10余年,直到东晋安帝义熙六年(410年)大将刘裕灭南燕,随之夷平广固,新任青州刺史杨穆之又在南阳河北岸建东阳城。这可以说是历史上的第三个青州城,。至北魏孝明帝熙平二年(517年)秋,又在南阳河南岸增筑难过,这就是后来的南阳城,亦即第四个青州城。唐以降,此城一直是青州府治所在地。东汉开始佛教传入我国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青州也不例外,到处广建寺院,著名的有七级寺广福寺.兴国寺.南阳寺(唐代改名为龙兴寺)等。唐宋时期的青州版图,是历史上占地面积最大的。永泰元年(765年)平卢淄青兵马节度使李正己(高丽人)以青州为据,先后攻占近邻15个州,其祖孙三代统治山东54年之久,史称李氏父子统治时法令齐一,赋均而轻。宋代青州人才辈出,先由王曾,后有燕肃,还有范仲淹.欧阳修.富弼等北宋名臣来知青州,因此青州有范公亭,三贤祠等名胜存世。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曾在青州居住了十几年,写下了许多词句佳作。明洪武九年(1376年)青州有省治降为府治。清雍正八年(1730年)在青州城北筑旗兵驻防城为省级军事治地,仍保留着我国东方重镇的地位。
青州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彪炳史册的历史名人灿若星辰,既有职掌权要的刚直文臣,也有驰骋疆场的威猛武将;既有才思飞扬的文人墨客,也有巧夺天工的巧手巨匠。历代有6人高中状元,13人至宰相。如王曾、刘羽、冯溥、赵秉忠、刑玠、钟羽正、房可壮、燕肃、于钦等等,展现了青州人多姿的风貌。同时,中国历史上闻名遐尔的郦道元、李白、杜甫、李邕、范仲淹、欧阳修、李清照等人士都在青州留下足迹,为青州文化增添了靓丽的风采。
云门山位于青州城南2.5公里处,海拔421米,自古为鲁中名山。主峰大云顶,有洞如门,南北相通,远望如明镜高悬,将山顶庙宇托于其上,虚无缥缈,宛若仙境,谓之“云门”,或称“云门仙境”。 天仙玉女祠是云门山上最古老的建筑,最初是蒙古包式,元朝时改建为道士帽式,为石质无梁建筑,这种石质无梁结构建筑国内仅有三处。东西建阆风亭,向西眺望,驼山及西南大小群峰山峦起伏,尽收眼底。山腰建有“望寿阁”,红墙青瓦,古色古香,巍伟壮观。在云门山的阳坡还有大、小石窟5个,造像272尊,也是寻幽访古的佳境。 在云门山阴,有一处海内外罕见的巨大“寿”字摩崖石刻,人称“云门献寿”,写此字的周全是明代嘉靖年间衡王府的内掌司,善作斗方之字,这是他为衡王祝寿,以“寿比南山”之意而凿的。这个“寿”字,通高7.5米,宽3.7米,单是下部的“寸”字就2.22米高,所以当地有“人无寸高”的戏语,素有“南佛北寿”之说.青州当地有“一拜寿、二拜佛、三拜清官”之言,近年来众多的中外游客都喜欢到云门山参拜大寿字。
驼山位于青州市西南5公里处,“驼岭千寻”为古青州八景之一。山体由东北向西南延伸,因似骆驼而得名。驼山摩崖造像多数为北周、隋唐时期,大小佛像共有638尊。其中大的高7米,小的仅10厘米,刻功精细,造型优美。山顶古建筑雄伟壮观,有昊天宫、玉皇殿、七宝阁等多处景观。
玲珑山位于青州城西南16公里。山中多洞府,名观音、串心、仙宝、通天等,各具特色。最为著名的是北魏青州刺史郑道昭的《白驹谷题名》,每年都吸引国内外众多书法家登临观赏。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