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建立一个和睦相处的家庭?

知道的来,别乱回答哦

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所谓氛围,就是指人所处的环境气氛和情调,它是在某一种环境中的人们相互影 响、相互制约过程中所造成的某种心理情绪和环境气氛。家庭氛围也就是在家庭环境中,家 庭成员之间产生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过程中所形成的心理情绪和环境气氛,它包括:生活 环境、生活作风、生活方式、生活情趣、传统习惯、道德规范、为人处世等。良好的 家庭氛围,可使儿童性格活泼、开朗、大方、好学、诚实、谦逊、合群、求知好奇、 爱劳动、爱清洁、守时、守信等;不良的家庭氛围,可使孩子胆怯、多疑、自私、嫉妒、 孤独、懒惰、放任、不懂礼貌、言语粗俗。家庭环境不良,是导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第一诱因。调查显示:40%的失足青少年是由于父母离异而失去生活信心,形成孤僻性格,成为“问题孩子”的;17·7%的失足青少年父母存在酗酒、赌博等不良行为;有拘留、劳教、判刑及受到过治安处罚的的占26·9%。还有的家庭过分溺爱孩子,使孩子养成了胡乱花钱的毛病,孩子的欲望一旦无法满足,就会走上歪门邪道、甚至违法犯罪的道路。这是因为儿童在适应家庭环境的过程中,常以 家长为最亲近、最直接的模仿对象,形成自己的心理定势和性格特征,家庭氛围的好 坏是儿童心理、行为健康水平的重要相关因素。由此可见,重视未成年人成长的家庭环境建设,是我们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作为家长应从以下几方面为孩子创造一个 良好的家庭氛围:
(一)良好的生活环境
家庭是人基本固定的生活场所,人的一生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儿童的 生存离不开家庭,首先家长应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尽管每个家庭因经济 水平、住房条件各有不同,其布置标准不可强求,但居室布置整洁、色彩素雅、协调还 是可以做得到的,使孩子能生活在一个环境舒适、宁静、温馨的家庭中。有些家庭不 注意环境布置,不讲究清洁卫生,家中的家具陈设杂乱无章,污垢处处可见,给人大有 一种无插足之地的感觉,这样的环境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还有的家长尽管经济 条件很优越,家中布置很有现代气派,家长却忘记了给孩子一个游戏的天地。有的家长 极讲清洁卫生,各处一尘不染,但对孩子限制太多,这也不许玩,那也不许坐,使孩子 行动处处受到限制,这都是不可取的。
(二)良好的作息时间和生活习惯
家庭要形成比较固定的生活作息时间,包括休息、吃饭、娱乐、工作、学习等, 每个家庭成员都要自觉遵守,长此以往会促使儿童时间观念的形成,为今后走进幼儿园、 学校、社会,自觉遵守集体纪律,维护社会秩序,讲究社会公德的良好品行形成打 下良好的基础。有的家庭虽然为孩子制定了作息时间表,家长却把自己作为局外人,有的甚至 通宵达旦地搓麻将、喝酒划拳;有的整夜看录像、电视,忘了正常作息;有的沉醉在舞 厅的乐曲声中乐而忘返等,这样都是很难制约孩子的。
家庭中每一个成员还应注意卫生习惯,如饭前便后的洗手、勤洗澡、定时换洗衣物、不随地 吐痰、不乱扔脏物、经常保持清洁卫生、按时打扫房间等。
(三)和睦的心理气氛 
家长还应为儿童在家庭中创造一个和睦的心理气氛。家庭成员和睦相处,平等待 人,互相关心,互相信任,互相体谅,即使发生矛盾也能平心静气进行协商、交谈,顺利解决。研究表明:在民 主、和睦、文明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表现出情绪稳定,情感丰富、细腻,性格开 朗,团结友爱,有自信心等特征。这是因为文明家庭能给孩子以安全感,使其置身于 家庭中能够感到温暖、幸福、愉快;其次是满足了孩子的归属感,在家庭中孩子能感受到被爱、被尊 重,也学习到如何爱他人,关心他人,如何尊敬他人,从而增强了自尊和自信。当孩子遇到困 难、挫折而灰心沮丧时,可以从家庭的温暖中吸取力量,得到支持。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 泰说:“夫妻间的和睦是成功地教育儿童的首要条件。”有的家庭夫妻不和、互相指 责、经常吵嘴打架,十分有害于儿童的身心健康。有一个少年犯曾这样说:“我的童 年是在父母吵架、打架声中瑟瑟发抖的日子里度过的。”有关方面教育科研人员参加全国重点科研项目《离异家庭儿童(3-12岁)心理特点研究》的结果表明,离异家庭的儿童一般有以下特点:(1 )爱哭;(2 )放荡不 羁,到处乱跑;(3 )过分胆小和焦虑;(4)冷漠,无动于衷;(5)情绪低落,快 乐不起来;(6)悲观,觉得低人一等;(7)孤独,经常发呆;(8)易烦躁发怒;(9)惧怕某些动物、情景和人;(10)固执、自夸,并具有不爱交际、孤僻、冷漠、紧 张、防备、喜欢撒谎、欺骗,甚至敌视他人等与社会不相适应的心理品质和心理障碍。以 上这些调查都说明:和睦的家庭对于孩子健康的成长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为此,家长要 为儿童的一生负责,对家庭就应有高度的责任感,使孩子能在民主和睦的气氛中成长。家长要把孩子视为家庭中的主要成员,在人格上要平等相待,不要把成人意见强加于 孩子身上,幼儿喜欢玩耍,家长要抽出时间来与孩子做游戏,在游戏中培养孩子的独 立个性,对孩子正当的行为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有不良的行为要在讲明道理基础上予以制 止,而不能简单粗暴。这样孩子就会将家长视为大朋友,从而使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时更能 奏效。
五、爱护子女,耐心诱导,不放任、不娇惯、不打骂,关心爱护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父母关心爱护自己的孩子是人之天性,这种爱是培养孩子良好品德和行为的感情基础,没有这种爱,就谈不上教育,就难以达到好的教育效果,但爱而不教,管而不严,自然也达不到教育目的。因此,家长在教育子女时,要注意把关心爱护与严格要求结合起来,做到爱而不溺,严而不厉。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2-11

第2个回答  2013-08-16
自己在生活中摸索.看看相关的理论书籍(我不说书名.以免有广告的嫌疑). 然后实践. 实践完了做报表写论文.
第3个回答  2013-08-16
生活中要相互尊重,多相互关心
就这么简单
第4个回答  2013-08-16
用爱去做就可以

构建和谐家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1. 互相尊重:家庭成员之间要相互尊重,尊重对方的个性和选择,不强迫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和做法。2. 建立良好的沟通:家庭和谐的基础是良好的沟通。家庭成员之间要经常交流思想,分享感受,解决问题。3. 公平公正:家庭中的决策要公平公正,不偏袒任何一方,保证每个人的权益。4. 共同分担责任:家庭成员要...

如何建设美好的家庭
1. 为了建设和谐家庭,家庭成员之间应当建立信任,互相体谅和包容,增进理解,努力化解矛盾与冲突。2. 面对家庭变化,应保持积极心态,让亲情更加浓厚,使家庭和睦相处。3. 通过有效的交流和沟通,能够增进彼此理解,有效化解矛盾和冲突。4. 家庭成员应共同分担家务劳动,通过分工与合作,实现高效和谐的家庭...

一个家庭和睦相处,家人们需要怎么样做?
1.沟通和尊重: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让每个家庭成员都能够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感受。尊重彼此的观点和意见,避免争吵和冲突。2.倾听和理解:积极倾听家人的需求和关注点,尽量理解彼此的立场和情感。表达关心和支持,给予彼此情感上的支持。3.分担责任:家庭成员之间应共同分担家务和责任。每个人都应承担适当的...

家庭怎么样才能和睦相处
1、家庭成员之间应该明白家庭的含义,家庭是一个单位,一个成员之间平等,和睦友爱的集体。家庭成员之间应该彼此关爱,共同创建幸福美满的生活;2、发生矛盾时,正确认识矛盾,尽早解决矛盾,将其扼杀在要看之中,不要让家人之间的争吵一发不可收拾;3、多陪伴家人,与家人同甘共苦,分享成功的喜悦,相互之...

一家人如何和睦相处
1. 沟通与尊重:搭建开放式的交流平台,确保家庭成员能够自由表达想法和情感。相互尊重,避免激烈争论和对立。2. 倾听与理解:主动倾听家人的需求和关注点,努力理解对方的立场和感受。展现关心和支持,提供情感上的慰藉。3. 分担责任:家庭成员应共同承担家庭事务和责任。分配适当的任务和义务,以实现负担...

如何与家人和谐相处?
和家人和谐相处是建立良好家庭关系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以下是一些建议,可以帮助您与家人保持和谐相处:1.沟通与倾听:.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保持开放和诚实的交流。.给予家人足够的关注和倾听,尊重他们的意见和感受。2.尊重和理解:.尊重每个家庭成员的个人空间、权利和需求。.努力理解彼此的观点、...

一个家最好的相处方式是什么?
一个家庭最好的相处方式是建立和谐、尊重和爱的氛围,培养良好的沟通和理解能力。以下是一些家庭中建立良好相处方式的建议:1. 尊重与理解:家庭成员应该彼此尊重和理解,尊重彼此的观点、意见和感受。通过倾听和关心,培养相互之间的理解和共情。2. 公平与平等:建立公平和平等的家庭氛围,避免偏袒和不公正...

一个家庭和睦主要靠谁
一个家庭和睦主要靠每个人的共同努力。家庭成员之间的和睦相处需要建立在相互理解、尊重和支持的基础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兴趣和需求,相互理解意味着要尊重彼此的差异,包容对方的缺点。通过沟通和交流,了解对方的想法和感受,可以帮助家庭成员之间建立更加深厚的感情。尊重是家庭和睦的重要基石。尊重...

家庭之间的和睦相处的方法有哪些?
1. 建立良好的沟通:家庭成员之间的良好沟通是建立和谐家庭的基础。要鼓励开放、诚实和尊重的对话,倾听并理解他人的意见和感受。2. 培养互相尊重:尊重是家庭相处的重要元素。家庭成员应该学会尊重彼此的个人空间、意见和决策,避免互相批评、指责或侵犯个人权利。3. 互相支持和理解:家庭成员应该相互支持和...

让家庭和睦相处的30个好方法
1、一家的天福星,以志为根。即以全家安乐为己任,造福一家。2、上要尊老,下要爱幼。用感恩心去完善一切,让家庭上下和睦。3、向子女宣扬老人、老祖宗的功德,做尊老敬老的尽孝榜样给子女看,用感恩先辈的恩德,来启蒙后代。4、不安排老人做事,他们喜欢什么就做点什么,但要多关心老人,常劝他们...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