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1、教材观:《山中访友》是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中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作者李汉荣,本文属于精读课文。是一篇文质兼美、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并展现大自然美景的散文。
2、单元观:本单元是描写大自然的文章,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学习本组课文体会作者独特的感受。
3、课文教学内容及任务:感受作者描绘的自然美景,感受人与自然的亲密无间,产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山中访友的词语解释:
1、幽径:隐蔽、僻静的小路。
2、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3、波光明灭:水波忽明忽暗的样子。
3、唱和:一个人做了诗或词,别的人相应作答。
4、津津乐道:很感兴趣地谈论。
5、吟咏:“咏”的基本意思是指有节奏地诵读诗文。“吟”往往跟“咏”连在一起,含义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古人有一说,动声叫吟,长言叫咏。
6、栀子花: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叶子对生,长椭圆形,有光泽,花大,白色,有强烈的香气,果实倒卵形。花供观赏。栀子花开在初夏,所以说“栀子花的气息”间接地点明了作者访友的时间是初夏。
7、岁月悠悠:年月久远,也可说成“悠悠岁月”。
8、侠客:旧时指有武艺、讲义气、肯舍己助人的人。
9、别有深意:另有一种深刻的含义。别:另外。
10、奥秘:奥妙神秘。
11、蕴含:话语中有很深的奥秘。
12、清爽:清洁凉爽;轻松爽快;整洁。干净;清楚,明白;清淡爽口。
13、瀑布:从山壁上或河身突然降落的地方流下的水,远看好像挂着的白布。
14、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15、湛蓝:深蓝。
16、禅心:佛教中指清静,没有杂念的心境。
山中访友赏析:
《山中访友》主要内容是“我”去山中访问了古桥、树林、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等大自然中的一切朋友,心情十分愉快。 中心思想是表现了作者对山中的一切的热爱,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之情。
这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在叙述方式上,本文独具匠心。一读题目,触发思绪的便是作者到山中去拜访一位老朋友了。但读到文章的第3自然段时,读者才恍然大悟,原来作者要访的是古桥、树林、山泉、溪流、瀑布、悬崖是一些自然界的朋友。
通篇以这样的方式叙述,使读者也进入到画面中,进入到作者的心境中,仿佛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作者的,也是我们每一位读者的,于是倍感亲切。
作者根据表达的需要,还恰当地变换叙述人称,对山中的“朋友”,作者有时用第三人称叙述,有时感情强烈了又以第二人称称呼,从而使情感表达得更加充分。
本文想象丰富、新奇,有浪漫色彩。如,“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作者把自己想象为一棵树,使树与“我”融为一体。
又如,“你好,陡峭的悬崖!深深的峡谷衬托着你挺拔的身躯,你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想象中,悬崖似乎成了一位智者。由此可见,想象使景物栩栩如生,灵气飞扬。同时,作者还采用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使文笔生动活泼,而且,也很好地表达了对山中“朋友”的那份深厚感情。
读着这篇散文,绝不会有呆板、陈腐的感觉,你会强烈地感受到那种诗一样的韵律和情怀,你会时时为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所打动,时时为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情所感染。真的,如果用你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透过语言文字,想想那充满诗意的画面,你就会进入作者所描绘的美好境界。
本文作为本组“感受自然”的第一篇课文,目的一是通过感受作者描绘的境界,体会他一路上的好心情,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二是学习作者通过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情感的方法,并积累语言。
嘻嘻,谢谢!
追答呵呵,不用客气!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