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非马出自谁口

如题所述

出自——战国时期公孙龙《公孙龙子·白马论》。

原文:曰:“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者,非命形也,故曰白马非马。”

译文:“马”是对物“形”方面的规定,“白马”则是对马“色”方面的规定,对“色”方面的规定与对“形”方面的规定性,自然是不同的。所以说,对不同的概念加以不同规定的结果,白马与马也是不同的。

扩展资料:

白马非马的哲学解释

哲学追求事物的真实,面对“白马非马”的论述,首先要明白其本意,不然会落入掩耳盗铃似的逻辑谬误。这里“白马”就是白色的马,一种有特定属性的动物。“马”就是马这种动物,是范围限定到“种”这一层次的一个生物类群的总称。

理解这一论述的关键在于理解其逻辑连词“非”,这里的“非”即“不是”,而“是”的含义是有多重的,其中有“属于”、“等同”等意思,也就有“包含于”和“等价于”的逻辑关系。而“白马”的概念是属于“马”,但不等价于“马”的。

从心理学角度讲,“白马”的称谓在普适认知里暗示出它与“马”的联系,而“非马”的判断则违背逻辑惯性,让接受者加以注意,同时借助“巴纳姆效应”式的安慰原则读者自己对“非马”论述找到合理支撑,从而使常识和理性判断产生逻辑矛盾。

而且词语本身读来耳目一新,易记顺口,而且还有哲学韵味,能一定程度上显示运用者有思考的倾向,所以作为一个著名的诡辩哲学命题固定了下来且流传开来,实质上是哲学中逻辑学范畴里“语义谬误”的体现。同时,哲学不否定“白马非马”在特定文化背景下的运用还有其它含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马非马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6
出自公孙龙之口
中国古代伟大的逻辑学家(约公元前320--250年)提出了一个命题:白马非马。

对于一般人,说“白马是马”就如同说“张三是人”一样,清楚明白,准确无误。怎么可能“白马非马”呢?

孔子的六世孙,大名鼎鼎的并自认为聪明的孔穿,为了驳倒公孙龙的主张,找上门去辩论,结果被公孙龙驳得无以应对,吃了败仗。

辩论是在赵国平原君家里进行的。

孔穿对公孙龙说:“向来听说先生道义高尚,早就愿为弟子,只是不能同意先生的白马不是马的学说!请你放弃这个说法,我就请求做你的弟子。”

“白马非马”是公孙龙成名的得意之作,要他放弃,那他公孙龙也就不成其为公孙龙了。所以公孙龙回答孔穿说:“先生的话错了。我所以出名,只是由于白马的学说罢了。现在要我放弃它,就没有什么可教的了。”接着公孙龙又批评孔穿的求学态度:“想拜人家为师的人,总是因为智力和学术不如人家吧;现在你要我放弃自己的学说,这是先来教我,而后才拜我为师。先来教我,而后再拜我为师,这是错误的。”

在前哨战中,孔穿已处于下风。公孙龙不愧为一位能言善辩的逻辑学家。他在教训过孔穿以后,又针对孔穿其人,宣传起自己的理论。公孙龙引经据典地说:“白马非马的说法,也是仲尼(孔子)所赞同的。”孔子所赞同的,你孔穿还能不赞同吗?

公孙龙对孔穿讲了一个故事:当年楚王曾经张开[繁弱弓],装上[亡归箭],在[云梦]的场圃打猎,结果把弓弄丢了。随从们请求去找。楚王说:“不用了。楚国人丢了弓,楚国人拾了去,又何必寻找呢?”仲尼听到了说:“楚王的仁义还没有做到家。应该说人丢了弓、人拾了去就是了,何必要说楚国呢?”公孙龙评论道:照这样说,仲尼是把楚人和人区别开来的。人们肯定仲尼把楚人和人区别开来的说法,却否定我把白马与马区别开来的说法,这是错误的。

末了,公孙龙又做了总结性的发言:“先生遵奉儒家的学术,却反对仲尼所赞同的观点;想要跟我学习,又叫我放弃所要教的东西。这样即使有一百个我这样的人,也根本无法做你的老师啊!”孔穿无法回答。

“白马非马”这个命题本来是战国时稷下的儿说最先提出的一个命题。儿说的本意是什么,后人已无从查考。

可以说,从“白马是马”到“白马非马”,是逻辑思维从低级阶段到了一个高级阶段的表现。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8-27
白马非马是众多哲学家特别是先秦哲学家争论和探讨的一个问题之一。语出公孙龙
第3个回答  2013-08-27
公孙龙
第4个回答  2013-08-27
公孙龙啊

白马非马出自谁的口
1. "白马非马"这个命题出自战国时期逻辑学家公孙龙之口。2. 公孙龙(约公元前320--250年)是中国古代伟大的逻辑学家,他提出了“白马非马”的命题。3. 对于一般人而言,“白马是马”和“张三是人”一样,是清楚明白、准确无误的。但公孙龙提出了“白马非马”的观点。4. 孔子的六世孙孔穿,自...

白马非马出自谁口
1、白马非马是中国古代的逻辑学家公孙龙(约公元前320—前250年)提出的一个著名的逻辑问题,出自《公孙龙子·白马论》。2、在他看来,“白马”与“马”这两个概念不同,因此它们之间毫无联系,从而推断出:“白马”不是“马”。他认为“白马”这个概念是既名“色”又名“形”的,而“马”这个...

白马非马出自谁的口
白马非马出自公孙龙的口。“白马非马”这个成语最早出自中国古代伟大的逻辑学家公孙龙的口。据《史记》记载,公孙龙是战国时期燕国的一位名士,他是名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中国古代逻辑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公孙龙提出了“白马非马”这一著名的逻辑悖论,即“白马不是马”。

白马非马出自谁口
出自——战国时期公孙龙《公孙龙子·白马论》。原文:曰:“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者,非命形也,故曰白马非马。”译文:“马”是对物“形”方面的规定,“白马”则是对马“色”方面的规定,对“色”方面的规定与对“形”方面的规定性,自然是不同的。所以说,对不同的概...

白马非马出自谁口中)
按照现在的说法,这个命题是公孙龙提出来的。公孙龙是战国时期赵国人,曾经做过平原君赵胜的门客,是名家的代表人物,“白马非马”的说法记载在《公孙龙子》中。在《公孙龙子·白马论》中,“白马非马”最核心的记述是这样几句话——“白马非马”,可乎?曰:可。曰:何哉?曰:马者,所以命形也...

“白马非马”出自谁口?
中国古代伟大的逻辑学家公孙龙(约公元前320--250年)提出了一个命题:白马非马。 公孙龙:诸子百家中的名家,一向以诡辩著称。名家的中心论题是所谓“名”(概念)和“实”(存在)的逻辑关系问题,所以名家也称“辩者”“察士”。 据说:公孙龙过关,关吏说:“按照惯例,过关人可以,但是马不行。...

白马非马出自谁口
“白马非马”出自古代逻辑学家公孙龙,公孙龙是战国时期名家离坚白派的代表人物,其核心著作是《公孙龙子》。公孙龙提出了“唯乎其彼此”的正名理论,该理论包含“白马非马”和“离坚白”等重要思想。白马非马阐述的是,马、白马与“白”三种概念可独立存在,白马指的是白色的马,包含动物与颜色的双重...

白马非马出自谁的口
白马非马这一命题最早出自战国时期的哲学家公孙龙之口。公孙龙是平原君的门客,他曾因为一匹白马无法通过关卡而与守关人辩论。他提出白马非马的观点,认为“马”是对物体形态的称呼,而“白马”则是对物体颜色的描述。形态与颜色是不同的概念,因此白马不能等同于马。公孙龙通过这一论点来说明,如果在...

“白马非马”出自谁口?
“白马非马”出自《公孙龙子·白马论》公孙龙:诸子百家中的名家,一向以诡辩著称。名家的中心论题是所谓“名”(概念)和“实”(存在)的逻辑关系问题,所以名家也称“辩者”“察士”。公孙龙是战国时期平原君的食客。一天,他牵一匹白马出关被阻,公孙龙便以白马非马的命题与之辩论。公孙龙说,...

“白马非马”之说出谁之口?
白马非马”语出公孙龙白马非马实质是诡辩。原意大体是说:白是一种颜色,马是马,白马就是一种颜色和一匹马,而不是马了。"白马非马”语出公孙龙白马非马实质是诡辩。原意大体是说:白是一种颜色,马是马,白马就是一种颜色和一匹马,而不是马了。战国时公孙龙“白马非马”的命题2000多年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