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再起”这个典故出自?

如题所述

“东山再起”这个典故出自史书《晋书·谢安传》
公元383年八月,苻坚亲自带领八十七万大军从长安出发。向南的大路上,烟尘滚滚,步兵、骑兵,再加上车辆、马匹、辎重,队伍浩浩荡荡,差不多拉了千把里长。
过了一个月,苻坚主力到达项城(在今河南沈丘南),益州的水军也沿江顺流东下,黄河北边来的人马也到了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从东到西一万多里长的战线上,前秦水陆两路进军,向江南逼近。
这个消息传到建康,晋孝武帝和京城的文武官员都着了慌。晋朝军民都不愿让江南陷落在前秦手里,大家都盼望宰相谢安拿主意。
谢安是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身士族,年青的时候,跟王羲之是好朋友,经常在会稽东山游览山水,吟诗谈文。他在当时的士大夫阶层中名望很大,大家都认为他是个挺
有才干的人。但是他宁愿隐居在东山,不愿做官。有人推举他做官,他上任一个多月,就不想干了。当时在士大夫中间流传着一句话:“谢安不出来做官,叫百姓怎么办?”
到了四十多岁的时候,他才重新出来做官。因为谢安长期隐居在东山,所以后来把他重
新出来做官这样的事称为“东山再起”。
苻坚强大起来以后,东晋的北面边境经常遭到秦兵的骚扰。朝廷想找一个文武全才的将军去防守边境。谢安把自己的侄儿谢玄推荐给孝武帝。孝武帝把谢玄封为将军,镇守广陵
(今江苏扬州市),掌管江北的各路人马。
谢玄也是个军事人才。他到了广陵以后,就招兵买马,扩大武装。当时有一批从北方逃难到东晋来的人,纷纷应征。他们中间有个彭城人叫刘牢之,从小练得一身武艺,打仗特别勇猛。谢玄派他担任参军,叫他带领一支精锐的人马。这支人马经过谢玄和刘牢之的严格训练,成为百战百胜的军队。由于这支军队经常驻扎在京口(今河苏镇河市),京口又叫“北
府”,所以把它叫做“北府兵”。
这一回,苻坚率领百万大军进攻东晋,谢安决定自己坐镇建康,派弟弟谢石担任征讨大都督,谢玄担任前锋都督,带领八万军队前往江北抗击秦兵,又派将军胡彬带领水军五千到寿阳(今安徽寿县)去配合作战。
谢玄手下的北府兵虽然勇猛。但是前秦的兵力比东晋大十倍,谢玄心里到底有点紧张。
出发之前,谢玄特地到谢安家去告别,请示一下这个仗怎么打法。
哪儿知道谢安听了像没事一样,轻描淡写地回答说:“我已经有安排了。”
谢玄心里想,谢安也许还会嘱咐些什么话。等了老半天,谢安还是不开腔。
谢玄回到家里,心里总不大踏实。隔了一天,又请他的朋友张玄去看谢安,托他向谢安探问一下。
谢安一见到张玄,也不跟他谈什么军事,马上邀请他到他山里一座别墅去。到了那里,还有许多名士先到了。张玄要想问,也没有机会。
谢安请张玄陪他一起下围棋,还跟张玄开玩笑,说要拿这座别墅做赌注,比一个输赢。
张玄是个好棋手。平常跟谢安下棋,他总是赢的。但是,这一天,张玄根本没心思下棋,勉强应付,当然输了。
下完了棋,谢安又请大伙儿一起赏玩山景,整整游玩了一天,到天黑才回家。
这天晚上,他把谢石、谢玄等将领,都召集到自己家里,把每个人的任务一件件、一桩桩交代得很清楚。大家看到谢安这样镇定自若,也增强了信心,高高兴兴地回到军营去了。
那时候,桓冲在荆州听到形势危急,专门拨出三千名精兵到建康来保卫京城。谢安对派
来的将士说:“我这儿已经安排好了。你们还是回去加强西面的防守吧!”
将士回到荆州告诉桓冲,桓冲很担心。他对将士说:“谢公的气度确实叫人钦佩,但是不懂得打仗。眼看敌人就要到了,他还那样悠闲自在:兵力那么少,又派一些没经验的年青人去指挥。我看我们准要遭难了。”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01-14
公元383年八月,苻坚亲自带领八十七万大军从长安出发。向南的大路上,烟尘滚滚,步兵、骑兵,再加上车辆、马匹、辎重,队伍浩浩荡荡,差不多拉了千把里长。过了一个月,苻坚主力到达项城(在今河南沈丘南),益州的水军也沿江顺流东下,黄河北边来的人马也到了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从东到西一万多里长的战线上,前秦水陆两路进军,向江南逼近。这个消息传到建康,晋孝武帝和京城的文武官员都着了慌。晋朝军民都不愿让江南陷落在前秦手里,大家都盼望宰相谢安拿主意。谢安是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身士族,年青的时候,跟王羲之是好朋友,经常在会稽东山游览山水,吟诗谈文。他在当时的士大夫阶层中名望很大,大家都认为他是个挺有才干的人。但是他宁愿隐居在东山,不愿做官。有人推举他做官,他上任一个多月,就不想干了。当时在士大夫中间流传着一句话:“谢安不出来做官,叫百姓怎么办?”到了四十多岁的时候,他才重新出来做官。因为谢安长期隐居在东山,所以后来把他重新出来做官这样的事称为“东山再起”。

谢安出身士族,年轻时就注意修身养性,喜欢读书习艺,才器隽秀。但却不愿做官。他在上虞的东山筑庐蛰居,“高谢人间,啸咏山林”,过着闲适的隐居生活。直至他的好友、侍中王坦之去东山面请,痛陈社稷危艰,国势衰微,亟需良将谋臣匡扶,谢安才悚忧而起,应召出山。其时已年过不惑。既“东山再起”,受命于危难之际,谢安宵衣旰食,不敢懈怠,开始了他中年以后二十年的奋作争斗。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6-08-30
词 目: 东山再起
发 音: dōng shān zài qǐ

近义词: 重整旗鼓、卷土重来、死灰复燃
反义词: 风流云散、一去不返、过眼烟云
用 法: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指重新得势
释 义: 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出 处: 《晋书·谢安传》
示 例: 要警惕军国主义死灰复燃,~。

东山再起这个典故出自 东山再起这个典故出自谁
“东山再起”这个典故出自《晋书·谢安传》,这个成语指重新担任要职,常用于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东山再起”的近义词有:卷土重来、死灰复燃。东山再起的反义词是:一蹶不振、挂冠而去。东山再起的用例 1. 坏人很少会放弃他们的歹心,总是会看准时机,准备东山再起。2. 以他不服输的个性,一定正...

“东山再起”由什么典故而来?
1、东山再起出自《晋书谢安传》,讲的是东晋名士谢安重新出山做官的故事。后来用以指退隐后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后重新恢复地位。东山再起指退隐后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后重新恢复地位。【出处】《晋书谢安传》:谢安少年既有名声,屡次征辟皆不就,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

“东山再起”这个典故出自:
“东山再起”这个典故出自:谢安

东山再起”这个典故出自
东山再起典故出自《晋书·谢安传》。谢安,陈郡阳夏人,是士族出身,年少时与王羲之交好,常在浙江绍兴东山游赏、吟诗谈文,其才学声望在士大夫中颇高。他宁愿隐居东山,不愿涉足官场。曾有人举荐他为官,他仅上任一月便辞官。当时士大夫间流传:“谢安不仕,百姓如何?”直到四十多岁,谢安才复出为官...

“东山再起”这个典故出自于谁?
1、谢安 东山再起这个典故出自于东晋人谢安。东山再起,出自唐房玄龄等《晋书谢安传》。这则成语意思是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东山再起这个典故出自于东晋人谢安。东山再起,是汉语的一则成语,出自唐房玄龄等《晋书谢安传》。这则成语意思是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

东山再起这个典故出自
东山再起这个典故出自 东山再起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出自《晋书·谢安传》,讲述的是东晋名士谢安,从小便才学过人,但无意做官,曾多次拒绝邀请其做官的邀请。后来谢安隐居在会稽的东山,其弟弟谢万却被罢官,为了挽回谢家日趋衰微的地位和声誉,谢安决定做官。谢安上任的那天,许多朝廷命官来为他送行,官员...

谢安东山再起的典故
东山再起,意思是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讲的是谢安一直在东山归隐,直到四十多岁的时候才出山指挥淝水之战。出自《晋书·谢安传》。公元383年八月,苻坚亲自带领八十七万大军从长安出发。这个消息传到建康,晋孝武帝和京城的文武官员都着了慌。晋朝军民都不愿让江南陷落在前秦手里,大家...

东山再起这个典故出自谁
“东山再起”这个典故出自《晋书·谢安传》,《晋书》是中国的《二十四史》之一,唐代房玄龄等人合著。该书记载的历史上起于三国时期司马懿早年,下至东晋恭帝元熙二年(420年)刘裕废晋帝自立,以宋代晋。书中原文如下: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

“东山再起”这个典故出自于谁
东山再起这个典故出自于东晋时期的谢安。详细解释如下:一、谢安与东山再起的背景 谢安是东晋时期的一位杰出政治家和军事家。他才华横溢,却不愿涉足朝政,长期隐居在东山。后来,由于时局动荡,国家面临危机,谢安被朝廷征召,委以重任。他在被任命为宰相后,展现出卓越的才能,成功扭转了国家的颓势。这个...

东山再起”这个典故出自( )
东山再起”这个典故出自《晋书·谢安传》。《晋书·谢安传》原文如下:谢安,字安石。初辟司徒府,除佐著作郎,以疾辞。寓居会稽,与王羲之及高阳许询、桑门支遁游处,出则渔弋山水,入则言咏属文,无处世意。吏部尚书范汪举安为吏部郎,安以书距绝之。既累辟不就,简文帝时为相,曰:“安石既与...

相似回答